青少年攀比心理班会(共24张ppt)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81842969 上传时间:2021-05-06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攀比心理班会(共24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青少年攀比心理班会(共24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青少年攀比心理班会(共24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青少年攀比心理班会(共24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青少年攀比心理班会(共24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年攀比心理班会(共24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攀比心理班会(共24张ppt)(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少年攀比心理,心灵故事,家住大连的张世鸿不放心小学三年级的儿子独自回家,每天都派司机去接。上周五,儿子怎么都不肯回家,理由居然是“接我的车不是奥迪”。“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接送都是由奶奶操心。”张世鸿说,每天,祖孙俩来去都是乘公共汽车,儿子一直没什么意见。后来,张世鸿听儿子提起,班里的一些小朋友由爸爸开车接送,儿子对此非常羡慕。“我和妻子的工作都很忙,陪儿子的时间不多。所以,儿子提出要求,我们就尽量满足。”张世鸿说。,从儿子上二年级开始,张世鸿把接儿子的事交给了公司的司机。每天下午时分,司机会准时出现在校门口,因为公司车的用途每天都有变化,所以等在校门口的车几乎每天都不一样,档次相差也很

2、悬殊。面包车、桑塔纳、现代、奥迪七八辆车轮换着用。,“一开始,儿子并不在乎车的档次,只要能回家就行。可渐渐地,他开始对司机提要求了,说面包车坚决不坐。”后来,儿子专门要奥迪,而且不是还不行。 上周五,司机开去了桑塔纳,儿子坚决拒绝上车,赖在学校不走,还跟司机喊道:“接我的车不是奥迪,我就不走。” “都是攀比惹的祸!”张世鸿说,要不是看班里的几个小朋友每天有专车接送,儿子也不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作为家长,张世鸿曾因能满足儿子的要求而自豪,但现在,他后悔了对儿子的放纵。,主题:青少年的攀比心理,什么是攀比? 攀比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心理、一种行为。青少年处于人生的成长期,他们在“

3、比”中认知、“比”中体验、“比”中反思、“比”中成长。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攀比可做两方面的理解:一方面是指那些盲目与别人比较,而不顾自己实际、不求长远目标、不合成长要求的现象,可称之为“盲目性攀比”;另一方面也包括那些有明确的进取目标,有意识的、积极的、善意的、科学地与他人比较的现象,可称之为“理智性攀比”。,什么是攀比心理?,攀比在心理学上被界定为中性略偏阴性的心理特征,即个体发现自身与参照个体发生偏差时产生负面情绪的心理过程。 攀比心理分为正性攀比和负性攀比。正性攀比指正面的积极的比较,是在理性意识驱使下的正当竞争,往往能够引发个体积极的竞争欲望,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负性攀比指那些消极的、

4、伴随有情绪性心理障碍的比较,会使个体陷入思维的死角,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极端的自我肯定或者否定。 负性攀比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理性分析,只是一味地沉溺于攀比中无法自拔,对人对己都很不利。 我们主要讨论一下负性攀比。,当代青少年的攀比现象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比吃喝。这次你吃麦当劳,下次我就吃肯德基,你吃一次,我就吃两次。你喝一元的矿泉水,我就喝三元的冰红茶。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家长给的一个月的生活费不到一个星期全部花光。远远超出一个学生和一般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二是比穿戴。当今的学生从头到脚可谓是被名牌全副武装,你穿“李宁”,我就要穿“耐克”,你弄了一身“华伦天奴”,我就弄

5、身“船王”。其实这样的名牌与中学生的身份和年龄很不相符,名牌在身很容易招来别人的嫉妒,中学生身体长得快,今年的衣服明年就不能穿了,浪费极大。,三是比时髦。很多学生都有手机,而且是一个比一个新潮,一个比一个高档。很多学生并非完全看中手机的方便,更重要的是因为拥有手机是一种时尚。不是用来打电话,更多的是用来做mp3和mp4,更为严重的是用作考试作弊的工具。,四是比排场。主要是比过生日的排场,张三同学过生日花了三百元,请了一桌,七八个同学吃了一顿;李四同学过生日就请两桌,大吃大喝后还要请同学唱卡拉OK;王五同学过生日时,就更不得了了,反正谁也不愿输给谁。 五是比玩乐。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不少人总

6、是把玩字放在第一位。比着上网吧,比着去蹦迪,比着上歌厅。还有,比外出旅游,你到武当山,我就到张家界,你到张家界,我就到九寨沟,你到九寨沟,我就到新马泰,反正一定要比个输赢。最后不堪负重的是自己的父母。,青少年群体普遍存在攀比心理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渴望被肯定。 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非常渴望被认可、被关注、被赞许,他们开始渴求自我价值。但是,由于缺少引导,再加上对周围成人的模仿及家长过分的物质奖赏,让他们将手机等物质品,当成展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实际上,一个人真正的价值,应该来自于内在。青少年也应该了解,他们真正的价值,比这些外在的物品珍贵得多,关键是要靠自己去发掘; 第二,从众心理。 很多青少

7、年担心自己被孤立,于是大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别人比,我也要比。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融入某个群体。因此,我们发现,亲密的朋友圈子,会有相同的特征。其实,真正的性格魅力,来源于有主见,有思想,不追风。,关键词,1.虚荣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青少年在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时,往往比较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当中是什么样的形象,这样往往会强化从众心理,导致虚荣心理的产生。虚荣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 攀比心理通常是以“自我”和“虚荣”为基础,追求的是“别人有的我要有,别人没有的,时尚的东西我也要有”,以显示我和你有“公平”的待遇,甚至我比你好,从而获得心理满足。中学生处于

8、人生的特殊阶段,身体迅速发展,对身边的新生事物天生好奇,由于思维能力的缺欠,往往作出错误的选择。,2.嫉妒 嫉妒是一种极想排除或破坏别人优越地位的心理倾向,是含有憎恨成分的激烈感情,具有明显的对抗性,从而引发消极情绪,导致极端的攀比行为,严重地可能会危害到他人的利益,从而使自己也受到良心和道德的谴责。 嫉妒心理可以说是人性的弱点之一,除了受道德约束外,个体可以通过临时回避的方式帮助自己暂时从极端攀比的环境中逃离,从而减少因情绪激动造成的非理性行为。,3.自卑 有些攀比源自自卑心理作怪。穿名牌、互相攀比,这是目前比较自卑的青少年的无意识补偿机制。这些外在的“名牌“,好像可以提高自己的心理地位,提

9、高自信心。可是这种补偿只是暂时地缓解了一下卑微感,遇到比自己好的,马上就又自卑了,于是还得再攀比。这种攀比心理如果伴随着成长滋生下去,便会引发自卑感、虚荣心等多种不良心理出现,既给家庭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又会影响学习和成长。如今,大部分青少年往往因为自身的性格和心理上的缺陷,导致生活没有重心、没有责任感、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也因此更容易误入歧途。,对攀比心理的分析:,心理学认为人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有一定的心理基础,攀比也是如此。而比是人近乎本能的活动,人是在不断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比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时刻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但怎样使这种比指向积极的

10、方面,避免其中的负面影响,这是我们必须思考和弄清的问题。青少年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身体迅速发展,对身边的新生事物天生好奇,由于思维能力的缺欠,往往作出错误的选择。若不加以正确引导,虚荣心会逐渐膨胀,心理产生价值偏移,必然导致缺少理性的盲目攀比。,产生攀比心理很正常,但是要注意对攀比心理的自我调节。通过合理的自我调节实现负性攀比到正性攀比的转化,从而建立正确的比较观念,摆脱压力的束缚,找到前进的动力,具体的方法包括:,一是通过自我暗示,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暗示又称自我肯定,是一种强有力的心理调节技巧,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心理预期,增强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具体表现为带有鼓励

11、性质的语言、符号以及动作。比如,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好时,在心中默念“其实我也很好”之类的语句,久而久之,盲目比较的习惯就会有所改善。,二是尽可能地纵向比较,减少盲目地横向比较。比较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是指个体和自己的昨天比较,找到长期的发展变化,以进步的心态鼓励自己,从而建立希望体系,帮助个体树立坚定的信心。横向比较是指个体与周围其他人的比较,有助于找到自己的不足,以便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往往会陷入横向比较的误区。 三是增强自身实力,克服负性攀比。负性攀比的产生往往是因为个体自身的实力与期望值达不到均衡水平,导致自信心的缺失,从而产生抱怨、憎恨等情绪。因此

12、,增强自己的综合实力,才能战胜负性攀比造成的心理障碍。,给青少年的建议,一是不要盲目攀比。要正确地认识自己也要正确地看待别人,比较是人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方式,然而比较要得法,知己又知彼才能知道是否具有可比性。知己知彼后,心理失衡现象就会大大减低,也就不会产生那些心神不宁、无所适从的感觉。生活中保持一颗平常心是非常重要的,要时刻清醒地认识自己、控制自己,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以平常心对待一切,还自己一片宁静。考虑问题从现实出发,不要跟着感觉走,目标要实际,做一个真正务实的人。 学会思考 。遇到事情首先要仔细思考,不要盲目地跟着感觉走或者随大流。看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 二是树立正确的服饰观念。作为中

13、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服饰观念,使自己的形象更加符合一名中学生。中学生应当树立勤俭、节约、朴素的作风,不能增加家长的负担,以中低档服装为选购对象。女生不宜穿透露性强的服装,不穿超短裙,不着奇装异服。男生不蓄长发。不穿带有多种装饰物或非常艳丽花俏的服装,免得课堂上分散周围同学的注意力。中学生的主要的任务是学习,而不是打扮。不要盲目地追随潮流,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应该更加努力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三是树立适度消费的观念。 适度,就是要适家庭经济条件之度,花钱要考虑到家庭的承受能力,不顾家庭生活条件而追求超前消费是不应该的。比如身体发育需要的营养饮食,培育智力需要的有益书刊,符合中学生身份的衣物

14、,该买的就买。而时髦地去穿、去吃、去玩,互相攀比花父母辛苦挣来的钱,是很不合情理的。这种消费行为的出发点是攀比,而不是实际需要。这样比来比去,除了造成极大的浪费之外,还会有更多的危害。这样的实例屡见不鲜的。 四是要防止盲目消费。 盲目消费表现在不管有无好处,有无必要,是否适合自己,而一味地追时髦,赶潮流。只要人家说声:“现在就兴这个”或“这东西国际正流行”,就非要人有我有不可,中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多思考消费的目的和效果,防止盲目消费。,五是要抵制不利于健康的消费。 有资料表明,某城市中学生吸烟的占35%,饮酒的占38%,会打麻将的占70%。此外,还有同学进营业性歌

15、舞厅、玩游戏机赌博,这都是不良的消费行为。有关专家指出: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商品种类的极大丰富,消费活动变得复杂化。中学生成为消费大潮中一群特殊的消费者。他们虽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却又具有了一定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调查研究表明,在普通的工薪家庭中,每月在孩子身上的消费约占家庭总支出的一半左右。同时,一些中学生的超前消费行为也让家长难以招架。这些虽然是一部分人的行为,但影响很坏,而且反映出的问题值得每一位中学生去认真的深思。,六是要在积极的攀比中不断超越自我。 首先要解决的是“敢比”的问题。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要鼓励自己敢于同比自己高、比自己强、比自己先进的人比。在攀比中超越自我。其次要解决

16、的是“会比”的问题。“怎么比”常常困扰着不少学生,总是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就会形成自卑心理;总是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就会形成自负心理。因此,要在积极的攀比中超越自我、认识自我、认识他人,以健康的心态,积极地去攀比,从而少走弯路。,荷兰著名插画家威尔修斯所绘、屡获国际大奖的“青蛙弗洛格故事丛书”中青蛙弗洛格是一个可爱的小家伙,它本来觉得做一只青蛙很棒,因为它会游泳和跳水。可有一天,它看见小鸭在面前飞过,就羡慕起了会飞的动物,于是,它用旧床单做了一个翅膀,爬到山上学飞翔,可没一会儿就重重摔了一跤。接着,弗洛格又开始羡慕会烤蛋糕的小猪和会看书的野兔,可它先是把蛋糕烤糊了,然后又发现自己一个字都不认识。它难过地哭了,它觉得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笨蛋。 它的朋友野兔点醒了它,野兔说,它们的本领不一样,因为它是野兔,而弗洛格是青蛙,但“我们都爱你”。弗洛格明白了,它就是它,是一只独一无二的青蛙,它做了一个青蛙跳,感觉自己在飞。 看起来这是一个关于儿童的故事,可其中的寓意可能连很多成年人都无法完全明白。比如,我们常听到父母对孩子说:隔壁的哥哥考试拿第一名了,你看你,就知道瞎玩,不好好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