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178386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明:本试题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 ,试题时间为 120 分钟,卷面总分为 120 分,第卷应涂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后,只交第卷和答题卡。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 、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

2、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 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3、”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zh)、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

4、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 “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 “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 “性直” “心空” “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里

5、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 “柔” “忠” “义” “谦” “贤” “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 “亲慈子孝” “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1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竹子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外在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B 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 ,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

6、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C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以韵文形式诞生的竹谱专著。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 “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B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

7、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D白居易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 、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B “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C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D将“亲慈子孝” “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表

8、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已确立了牢固的地位。洪武二年诏修元史,命充总裁官。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至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事,必拱手曰:“当如是,不当如彼。 ”皇太子每敛容嘉纳,言必称师父。帝剖符封功臣,召濂议五等封爵。宿大本堂,讨论达旦,历据汉、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车驾祀方丘,患心不宁,濂从容言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审能行之,则心清而身泰矣。 ”帝称善者良久。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署“温树” 。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

9、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卒于夔,年七十二。(明史宋濂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寻改起居注 寻:不久。B已论赏赉 赉:赏赐。C审能行之 审:清楚。D未尝讦人过 讦:揭发。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濂诚谨的一组是(3 分) ( )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 当如是,不

10、当如彼 车驾祀方丘,患心不宁濂具以实对 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帝览其书,有足采者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宋濂聪敏好学,记忆力很强。他先后跟随梦吉和吴莱学习,通晓五经 ,后来被举荐担任了翰林编修。B宋濂对春秋有自己的见解。他奉召讲解 春秋左氏传时,说春秋是孔子褒善贬恶的书,如果能遵行,则赏罚公正,天下安定。C宋濂很受太子敬重。担任太子的老师十几年,宋濂对太子的言行都用礼法来劝导,使其符合正道,太子都恭敬地接受。D宋濂多次受到太祖的称赞。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太祖很生气,有的大臣说茹太素不敬太祖,只有宋濂认为他是尽忠太祖的。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

11、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1)宿大本堂,讨论达旦,历据汉、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2)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二)古诗文阅读(共 8 分)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试题。 (8 分)旅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1)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颔联。 (4 分)(2)尾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作用?(4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0 分)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 分)(1)实迷途其未远, 。(2) ,尽是他乡之客。(3)钟期既遇, ?(4)定

12、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 (5) ,气息奄奄 (6)臣生当陨首, 。 (7) ,在地愿为连理枝。 (8)出师未捷身先死, 。(9)宫女如花满春殿, 。 (10)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乙 选考题请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大题内的小题,不得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全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请在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内打“”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8 分)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18 分)雕花烟斗冯骥才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

13、、散着浓香的瀑布。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老范坐在他对面, “唐先生,您还画画不?”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黧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 “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唐先生诚恳地说。 “不!”老范笑眯

14、眯地, “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他的烟斗是特别。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 “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 ”他说。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 “美,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 “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 “不,不,俺要不得!”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半

15、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敲门。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 “哟,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 “您”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