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发展的规划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177418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三角洲发展的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长江三角洲发展的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长江三角洲发展的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长江三角洲发展的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长江三角洲发展的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江三角洲发展的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三角洲发展的规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2004 年2010 年)内容简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2004年2010 年)于 2004 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该建设规划范围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渤海湾三个区域的沿海港口,以煤炭、原油、铁矿石和集装箱四大货类为主,具体内容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江阴、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湖州、杭州、绍兴、宁波、舟山等 16 个城市,大陆海岸线、岛屿海岸线分别占全国的 21和 39。 2010 年前长江三角洲地区需新增港口吞吐能力 7 亿吨以上,其中:集装箱码头能力 3000

2、万标准箱,进口铁矿石接卸能力 9000 万吨,进口原油接卸能力 2500 万吨。重点建设集装箱、进口铁矿石、进口原油中转运输系统和煤炭卸船运输系统:以上海、宁波港口为重点,由苏州港等长江下游沿江地区港口共同组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系统;以宁波、舟山为主,相应发展上海、南通、苏州、镇江等港口的进口矿石中转运输系统;以宁波、舟山为主,相应发展南京等港口的进口原油中转运输系统;以上海、舟山和电力企业自用码头为主的煤炭卸船中转运输系统。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佛山、惠州共 9 个城市,2010 年前,珠江三角洲区域地区需新增吞吐能力 4 亿吨,其中:集装箱码头

3、能力 3100 余万标准箱,进口原油接卸能力 2400 万吨。重点建设集装箱、进口原油(含成品油、LNG、LPG)中转运输系统和煤炭卸船运输系统:以深圳、广州港为主的集装箱运输系统,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努力巩固和保持际航运中心的采购中心和结算中心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两地港口的资源优势,相应建设珠海、东莞等港口的集装箱码头,形成各展所长、共同发展的局面,尽可能减少港口资源的浪费;以惠州、深圳、珠海等珠江口外港口的进口原油、成品油、液化天然2气(LNG)接卸码头为主,相应建设珠江口内的广州、东莞等港口的成品油、液化石油气(LPG)进口油气中转运输系统;以广州和电力企

4、业自用码头为主的煤炭卸船中转运输系统。渤海湾地区包括辽宁、山东、河北三个省和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2010年前渤海湾地区需新增港口吞吐能力 7.4 亿吨,其中:集装箱码头能力 2400万标准箱,大型进口铁矿石接卸能力 9000 万吨,大型进口原油接卸能力3000 万吨,大型煤炭装船能力 23300 万吨。重点建设集装箱、进口铁矿石、进口原油和煤炭装船中转运输系统:以大连、天津、青岛港为主,相应发展营口、丹东、锦州、秦皇岛、京唐、黄骅、烟台、日照等港口的集装箱运输系统;由大连、青岛、日照港和京唐港曹妃甸港区组成的深水、专业化进口铁矿石中转运输系统;以大连、青岛、天津等港口组成的深水、专业化进口原

5、油中转运输系统;由秦皇岛、天津、黄骅、京唐、青岛、日照港等组成的煤炭装船运输系统。上述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的规划与实施,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服务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在工作中要坚持以下原则:一要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二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建设为目标,建立政企分开、市场化运作的建设和管理机制;三要完善港口功能,处理好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四要注意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加强港口建设和改造,扩大港口吞吐能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五要保护海岸资源,提高岸线使用效益。三区域以外的其他地区及大型厂矿企

6、业所需的港口、码头建设规划,国家将根据区域社会、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进行建设或在十一五规划中进一步研究确定。3广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广东省交通厅 2008 年 11 月 5 日一、规划背景广东省沿海港口不仅是广东,而且也是我国华南、西南等广大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对外交往的门户。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在国家“三主一支持” 交通发展长远规划和 广东省沿海及珠江三角洲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的指导下,全省沿海港口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广东省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

7、代化的总体发展目标。腹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全省沿海港口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规划是根据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港口的要求,国际、国内航运发展趋势和港口发展实际,从分层次、分系统等不同角度对全省沿海港口的布局进行规划,明确未来的总体发展方向和各港口的功能定位,为指导全省港口发展提供依据。二、沿海港口的发展定位根据全国沿海港口发展战略和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对我国沿海港口的总体定位,腹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广东省的实际特点,未来广东沿海港口发展的战略定位是:是腹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十分宝贵的战略性资源,是腹地承接国际生产要素和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是促进腹地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优化产业布

8、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重要保障;4是腹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经济和国防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广东省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加强泛珠三角合作,维护香港繁荣和稳定的重要依托;是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枢纽,国内外客货流、信息流、资金流多重网络汇集的关键节点。三、规划目标根据未来沿海港口的发展定位,本次布局规划的目标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世界港口的发展趋势,通过优化布局和资源整合,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港口体系;合理利用沿海的港口资源和条件,充分发挥港口对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四、港口布局方案(一)分层次布局规划规划全

9、省沿海港口分为主要港口和地区性重要性港口两个层次。规划广东省沿海将形成以广州港、深圳港、湛江港、珠海港、汕头港为主要港口,潮州港、揭阳港、汕尾港、惠州港、虎门港、中山港、江门港、阳江港、茂名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的分层次发展格局。其中,广州港、深圳港、湛江港分别是我国珠江三角洲沿海港口群和西南沿海港口群的中心港口,也是国家综合交通大通道的出海口,是连接华南和西南等地区与国际市场的重要门户,是腹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作用和影响,将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枢纽港口。(二)分系统布局规划1、煤炭未来广东沿海港口接卸的煤炭以满足本省需求为主,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供沿海电厂、钢厂

10、等大型企业所需的煤炭,二是供应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以及粤东内陆地区的工业用煤和部分小型电厂用煤。由于沿海电厂、钢厂等大型企业的煤炭需求量大、分布相对集中,而且与周边港口的交通联系便捷,采用直达运输、分散接卸的运输组织是最经济的。因此,为满足这部分煤炭需求,沿海港口应根据本地需求特点,相应建设大型专业化的煤炭接卸码头,承担本地所需煤炭的接卸任务。规划沿海煤炭一次接5卸港分别是:潮州港、汕头港、揭阳港、汕尾港、惠州港、深圳港、虎门港、广州港、珠海港、江门港、阳江港、茂名港和湛江港。根据预测,未来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和粤东内陆等地区所需部分煤炭调入和外贸进口仍需要采用中转运输的方式。为满足这部分煤炭运输

11、需求,规划形成以广州港为主、珠海港和虎门港为辅的煤炭中转港布局,为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提供煤炭中转运输服务;同时,为适应未来煤炭到港船舶大型化的发展特点,煤炭中转港应重点建设 1015 万吨级的大型煤炭接卸码头以及相应的中转配套设施。对于粤东内陆地区需要经沿海港口调入或进口的煤炭,规划主要由汕头港接卸。2、外贸进口原油广东沿海外贸进口原油主要为本省石化企业服务,以直达运输为主。规划沿海主要原油接卸港为惠州港、茂名港和湛江港。同时,汕头港等沿海其他具备建设 2025 万吨级以上大型原油接卸码头条件的港口,可结合新炼厂布局或者扩建的新增能力需要,配套建设大型原油接卸泊位。3、外贸进口矿石规划沿海外贸

12、进口铁矿石的主要接卸港为湛江港。未来拟建的东海岛钢铁基地以及西南地区所需的外贸进口铁矿石由湛江港集中接卸;未来京广铁路沿线已有钢铁企业所需外贸进口铁矿石应考虑集中接卸,并应抓紧开展有关港址的比选及其它前期研究工作。4、集装箱规划沿海集装箱干线港为深圳港和广州港,其主要功能是以远洋集装箱运输为主,兼顾近洋和内贸集装箱运输,重点发展满足停靠远洋干线集装箱船舶的大型专业化集装箱码头;汕头港、惠州港、虎门港、珠海港、湛江港等为集装箱支线港,主要功能是开辟内贸和近洋航线,同时也承担向周边集装箱干线港的喂给运输,有条件的港口可逐步开辟并发展远洋航线;其他港口为集装箱喂给港,以喂给周边港口和内贸航线为主,根

13、据运输需求相应发展等级适宜的专业化或多用途码头。5、成品油及液体化工品未来全省沿海大型成品油接卸码头应适度集中,二次接卸码头布局相对分散;液体化工品码头布局应根据全省石化产业基地现状和规划发展情况,采取6适度集中布局。规划形成以汕头港、深圳港、惠州港、广州港、珠海港和湛江港为主,虎门港和茂名港为补充的成品油和液体化工品转运体系,主要满足各地成品油、液体化工品进口和转运需求。6、LNG(液化天然气)由于 LNG 运输具有专业性强、危险性高、运输船型较大等特点,因此LNG 码头必须与 LNG 接收站配套建设。根据广东省 LNG 接收站的布局需要,规划近期沿海 LNG 码头布局以深圳港和珠海港为主。

14、未来随着广东 LNG 需求的增长,其他具备条件的港口可根据新的 LNG 接收站布点配套建设 LNG 接卸码头。7、商品汽车广东省是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和消费地,根据未来汽车产业、消费的发展需求和布局特点,规划广州港为沿海商品汽车的主要装船港,商品汽车的卸船港以广州港和虎门港为主。8、旅客根据沿海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规划以深圳港、广州港、珠海港为主布局国际邮轮运输设施;以汕头港、惠州港、深圳港、虎门港、广州港、中山港、珠海港、江门港和湛江港为主布局国内、外旅客中转运输设施。同时,沿海港口可根据本地居民生活需要和海上旅游发展要求,相应建设陆岛滚装和小型游艇码头。五、规划的实施(一)分阶段规划

15、目标1、2010 年规划目标到 2010 年,沿海港口总体能力不足和大型专业化码头偏少的问题明显缓解,港口功能基本完备。形成以深圳港和广州港为主的集装箱干线港布局,沿海集装箱支线港专业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煤炭、原油、油品、铁矿石、汽车等港口布局初步形成,基本满足未来运输需求和船舶大型化的发展需要。沿海港口航道基本适应到港船舶的要求;港口与铁路、公路、内河、管道等运输方式的衔接更加通畅,集疏运通道的能力基本适应港口发展需要。形成以规模化港区为依托的临海产业带,港口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更加突出。72、2020 年规划目标到 2020 年,形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功

16、能完善的现代化港口体系;沿海港口总体能力适度超前国民经济发展要求;港口与城市和环境和谐相处,在临港工业、商贸活动和综合物流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港口技术装备水平、管理体制和市场运作机制和服务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港口与铁路、公路、内河、管道等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在沿海形成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临港工业基地和大型物流园区,使港口逐步发展成为集运输、商贸、临港工业和物流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充分满足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对港口的要求。(二)近期建设重点首先,以集装箱干线港、煤炭中转港、大型原油和铁矿石接卸码头为重点,兼顾集装箱支线港、煤炭一次接卸港、成品油和液体化工品转运基地和商品汽车装/ 卸船港的发展需要,加强港口建设和功能结构调整,完善和优化港口布局。其次,根据海运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加快沿海主要港口以及与全省煤、油、矿、箱等重要运输系统布局相关的港口(区)航道建设。第三,根据腹地经济、产业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需要,进一步推进沿海集约化、规模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