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以花入境花借诗出彩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172401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以花入境花借诗出彩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诗以花入境花借诗出彩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诗以花入境花借诗出彩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诗以花入境花借诗出彩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以花入境花借诗出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以花入境花借诗出彩(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以花入境 花借诗出彩中国是“诗的国度” ,是个与艺术插花的联系颇为紧密,其内在的审美已经互为相通、交融互渗。以情传神,借景抒情,是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共同营造出的一种诗景交融的综合艺术效果。诗歌不仅可以丰富插花主题的表现,深化意境的创设,而且对插花的取名和解说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实践依据教育部 2009 年新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职语文应当是一个开放系统,不能局限在课堂里自我封闭。 ”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合,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现了大纲框架内的个性化创新。语文诗歌教学可以结合学生实

2、际情况,结合专业,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职场中用语文。将教育内容融入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在出阿虎啊创意的职场体验中呈现,凸显“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理念。二、实施构想1.因材施教,激发兴趣本次活动的实施对象为中职二年级园林技术专业的学生。他们的诗词诵读能力较强,但受传统学习方式的影响,让他们深入分析、鉴赏诗词就比较被动,停留在诗词的表层记忆方面居多。他们对诗词的情感体验往往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缺少个人的阅读感悟。所以通过“诗入花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诗歌作品的兴趣和创新能力,是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2.学科渗透,活动教学学生对诗歌这种文学体裁并不陌生,感受过诗歌的语

3、言美、意境美,但这主要还是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创设学习情境,进行小组合作,采用任务驱动,学生在插花活动中学习诗歌,并能假借到艺术的取名和创意解说上。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感悟艺术的相通点,了解诗歌意象与插花花语之间的关系。3.翻转课堂,学以致用尝试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将知识传授、信息传递环节上移到课外。当学生因为插花需要诗歌方面的知识时,就会自主寻求帮助。这样从单向讲授,改为活动指导课上的交流互动、同伴协作、讨论质疑,完成“吸收内化”的知识建构。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4、让学生在自我知识建构中提升认知与感悟能力。4.多元智能,自主管理多元智能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潜能需要开发,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合理引导,给学生充分展示的空间,我们的课堂上大部分中职学生还是乐于参与到活动中来的。因此,学习过程可以由学生自主管理,教师引进竞争机制,以肯定鼓励为导向,组成活动策划组、学习组、后勤组、评价组,发挥小组合作的效力,实施同伴之间的互助,让学生充分发挥多元智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实践操作1.化诗入花,诗入花境 直接引用或化用诗歌给插花作品取名中职学生的诗歌知识水平不高,特别是文化素养不高,没有自觉诵读的良好习惯,但他们普遍比较喜欢听歌,当下流行歌曲中不乏“中国风”的

5、歌曲,学生中也时有传唱,这是激发学生学习诗歌兴趣的一个有效突破口。用诗句给插花作品取名,诗词的诵读和积累尤为重要。1)取名的要求。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不同的人审美角度不同,给插花作品取名也就因人而异。无论是化用一个词或是引用一句诗,取名一定要符合插花作品的立意,准确切题。正所谓“诗中有花” 、 “花中有诗” 。好的取名可以烘托出作品的主题,能让上画着有恍然大悟之感。2)取名的方法。取名可以考虑的角度是多用的,只要坐着善于捕捉创作时的特定感受和创作意图,都能切入取名。根据花语,明确主题,借用诗歌意象,就能突出插花作品的创意。第一,直接引用诗歌篇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孔雀

6、东南飞 、 春江花月夜 、 梦里花落知多少 、 一棵开花的树等。第二,节选诗词中的诗句,与插画作品意境紧密相合。如天地一沙鸥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千呼万唤始出来 、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等。第三,提炼或改写诗词,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如萧萧落木 、 胜于二月花 、 爱从荷而来等。2.烘云托月,锦上添花 合理引用诗句作为查货作品的解说词用诗化的语言给插画作品写解说词,可以依据作品的形象、表达的主题查找诗句。学生学以致用,考虑插花作品的综合元素,合理引用诗词,完成创意设计的解说。1)方法建议。解说词用诗句引入,能起到先入为主、烘托主题的效果。接着介绍花语,全面突出作品的内涵,用诗句映衬花

7、的美与品性。最后用诗句扣题,突出插花作品的意境,产生情感的共鸣。借用诗句宜精不宜多,古典通俗流行皆可,要做到含蓄而不玄虚,出彩而不怪癖。2)具体操作。首先,学生通过了解花材的寓意和特性确定关键词,即作品的立意。花语是花卉文化的核心,花语虽无声,但此时无声胜有声,其中的涵义和情感表达甚于言语。如:兰花代表的清高、孤傲、淡雅,同时还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接着通过查找诗句,像“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等,筛选出最符合作品意境的诗句串连成具有诗情画意的解说词,烘托作品的艺术魅力。三五成句,平实的叙述中不乏含蓄的抒情,让人过目不忘。3)范例展示。学生插画作品竹里馆的解说词:“天上玉盘一轮,地下花

8、好月圆。 ”学生以“见月思乡”为主题,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为亮点,制作了一盆名为竹里馆的插画作品。首先,花材用到了桔梗花、百合花和竹子,它们的花语分别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不可磨灭、纯真和真挚不变的爱。接着,她们用了满天星和勿忘我来做点缀,象征着“满天星辰随明月,心念家乡无法还”的惆怅情感。花的总体造型再加上各个花的花语,表达了一份浓浓的思乡之情。 “月是自家明,花是故里香” ,人人都有一个故乡,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所以,优美的解说词能娓娓道出插花设计者心中那份美好的情愫,也能拉近与赏花者的距离,产生人花共鸣的效果。3.诗情花艺,花言巧语 诗歌学习与插画作品创新性渗透插花是创造美的艺术,借用

9、古典诗歌音乐,创设插花情境,营造氛围,渲染情境,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构思作品。与花结缘,定能带来正能量和好心情,享受艺术带来的美。1)诗歌在花材选择时的渗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只用了短短的 28 字,却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 。借鉴到插画作品的选材,不用花费太多的花材也能设计出一个具有线条美、自然美和意境美的艺术作品。如学生插画作品独梅 ,作品中的“独”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材料的单一性,作品只使用了梅花与红瑞木。第二:“独”表现在王安石所写的梅花中,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一个“独”字描绘了梅花在寒冬之时冒着严寒独自开放、傲然挺立

10、的情景。2)诗句在花色选择时的渗透。在插花艺术中,最具烘托和渲染效果的还是插花的色彩之美。一件插画作品,在冷色与暖色之间,彼此烘托,相互映衬,其色彩变化依据功能而不同。就大家熟知的玫瑰,不同的色彩其寓意也不相同,如红玫瑰代表热情,粉红玫瑰是感动,白玫瑰象征天真,而黄玫瑰则是不贞、嫉妒的代言。学生小组作品满城尽带黄金甲对色彩的选择:作品以大量的黄菊摆设,就像穿着黄金铠甲的农民起义军,在催旧更新的起义过程中,势不可挡,直冲云天。红色的非洲菊花瓣洒满四周,就如那些英雄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凸显出作品的悲壮之美,花的色彩恰当表达了作品的寓意。3)诗词在插花造型时的渗透。插花的造型之美表现

11、在点、线、面的构成上。规则的造型表现出具象美,以夸张或渲染手法所表现出的抽象美。唐代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名句“大珠小珠落玉盘”给插花造型艺术美的启发。如学生作品向阳花开引用诗句“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用向日葵的枝挺高大、迎韧向上,表现了他们年轻的自信。 “就算风雨再大,头从不低下。”作品表达的是对生活的热爱,绽放的是青春的梦想。这些插画作品与诗歌完美结合,充溢着美感与力量。中职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用心去挖掘它。四、价值功能的应用性1.把语文课堂活化,翻转出别样精彩信息化教学理念下的中职语文职业化转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诗入花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充

12、分利用网络资源,在专业情境中渗透语文知识的一次有效尝试。翻转课堂集小学模式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补充,教师成为活动的指导者,近距离地与学生交流,增加学习中的互动。2.与专业相机融合,为学生未来服务活动力争打破学科界限,实现语文与园林技术专业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上有所突破,使学生“悦动乐学” 。以学生形成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自觉性,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今后迈入职场奠定坚实的基础。3.学生能说的教师基本不说,学生能做的教师尽量不做利用多元智能理念合理分组,激励评价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保证。提升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师生、生生、以及人机、人花对话。让学生主动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进行吸收内化。内容在课外传递给学生后,课堂活动是学生的展示,教师的点评,师生的交流互动,这才是活动课的本色。诗歌是语言艺术的极致,王冠上的明珠。插花是撩人情思、寄人心曲的花卉艺术品。花的花语,诗的意象,二者的共同点都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插花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哦,诗歌可以高雅我们的情趣。溶生活、只是、文学为一体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可以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何乐而不为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