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蒙自高级中学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161659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蒙自高级中学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云南省蒙自高级中学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云南省蒙自高级中学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云南省蒙自高级中学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云南省蒙自高级中学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蒙自高级中学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蒙自高级中学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第 I 卷(阅读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9 分,每小题 3 分)文化要发展 环境需宽松当下, “文化 ”成为最热的词之一。人们现在都同意, “文化”很重要,如何 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形成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已成 热门话题。但这种共识其实是相当模糊的,很多争议正因此而生。学繁体字,背 弟子规,恢复唐装,开国学班,行祭拜礼近年来, 围绕“传统 文化” 生出的热闹一场接一场,包括 这几天引发如潮批 评的“ 中华文化标志城” 项目,但 讨论的背后都离

2、不开对“文化”概念的深层次辨析。“中国有极好的传统文化,但没有注意保留。忘记了旧的,又没有建立起新的。 ”作家池莉对“中国文化的远去”深感忧虑。 这种忧虑肯定不止她一个人有。文化内涵十分宽泛庞杂 。我们所言的“传统文化”其实仅是纸上记载的“文化”,而且多半是今人 带着有色眼 镜改造过的“文化 ”。现在,传统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 节可以放假了,我们因此就能接续传统吗?凭空造起一座“ 文化城 ”,炎黄子 孙就能拥有精神家园吗?那些主持孔子或其他某子祭拜典礼的官员, 对孔子或某子的精神思想有多少理解?讲庄子的于丹登上了福布斯财富名人榜, 讲三国的易中天粉丝如潮,说明国学复兴了吗?我们先得搞清楚:什

3、么是文化,什么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什么是我们当下的文化,我们想要一个什么 样的文化,我 们可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文化。文化是不断变迁的,而且这种变迁并不完全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个族群的文化会与环境不断发生互动。在当代世界中,我 们的文化将如何演变,将来形成一个怎样的格局、得到怎 样的结果,我 们需要思考,政府也可以有一个主 导的追求方向,但结果无法断言。思考和追求时,我们需要正视三个问题:一、发展文化是为了什么?为了人的幸福,还是为了增加财 政收入?抑或为了方便治理?二、世界的现实和大势是什么?三、政府在塑造文化方面的可能性和限度在哪里?文化的演变 有自身规律。如果不考虑世界的现实和大势,所谓复

4、兴就可能变成复古复古不一定不好,但别打着复兴的旗号忽悠人。如果不尊重文化进化的自然规律,所谓建设文化就可能变成戕害文化。拿现在人们纷纷说 要复 兴的国学为例。据学者研究,中国历史上国学最繁荣的时期有三个,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清末民初,这三个时期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权威破碎,人们思想上的禁锢被打破,因此迸发出灿烂的创造之光。文化需要繁荣和发展,但如何给文化发展一个宽松的环境,如何更加解放思想,也许是更需要我们各方人士共同思考研究的问题。1、从原文看,下列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一项是( )、学繁体字,背弟子规 ,恢复唐装,开国学班,行祭拜礼。、于丹和易中天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 主讲庄子和三

5、国。、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建造“中华文化标志城”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传统文化也是族群文化,但发展传统文化,除立足自身实际外,还必须考虑世界的现实和大势。、文化发展有其自然规律,并且需要宽松的环境,如果权威稍加干预,那么,建设文化就可能成为戕害文化。、 “文化”很重要,也需要发展,但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即使是政府也还没有一个主导的追求方向。、解放人们思想,创造一个发展文化的宽松环境,比思考发展文化的方式更重要。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传统文化 ”都是用繁体字记录的,所以,在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也就把中国“文

6、化 ”的根传承下去了。、建一座“ 文化城” 确实不能说明炎黄子孙拥有了精神家园,但如果我们不建文化城,不写繁体字,不开国学班等,文化是肯定不能得到继承发展的、于丹、易中天的成功,不能说国学已复兴,但他们宣传传统文化的方式值得提倡。、如果有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思想更加解放,那么,文化是可以繁荣和发展的。二、古代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6 题。 (9 分,每小题 3 分)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 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 起之为 人,猜忍人也 。其少

7、 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 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 东出 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 起不 为卿相,不复入卫。 遂事曾子。居 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 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于是魏文侯以 为将, 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 骑 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

8、 闻而哭之。人曰:“ 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 “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明不与齐也 与: 亲附B鲁卒以为将 卒: 士兵C鲁君疑之,谢吴起 谢: 劝戒D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过: 指责5、以下吴起的行为,与某些鲁人认为他“贪名猜忍”全相符合的一项是( )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 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其母死,起终不归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 善用兵,廉

9、平,尽能得士心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好用兵,善用兵,攻齐、攻秦,皆取得过辉煌战功。B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亲过世了也“终不归” 。C有人认为吴起“贪名猜忍” ,学兵法事鲁君,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起,鲁君听信了谏言。D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 (3 分)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2) (7 分)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

10、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 8、9 题。(10 分)少年游 早行林仰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 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 许多情。8、词的题目为“早行” ,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 早 ”的?请作具体说明。词人写“啼鸟两三声 ”,使用了什么手法?( 5 分)9、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5 分)(三)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10 分)(1) 、山不厌高, 。周公吐哺, 。(2)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凌万顷之茫然 。(

11、3) 、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4) 、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5) 、暧暧远人村, 。(6)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7)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共 22 分)江南无雪(1)故乡的冬天留 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2)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3)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

12、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 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 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

13、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4)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 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 “大地也睡着了

14、这不是长眠, 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 ”(梭罗冬日漫步)(5)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 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 飞快,气温又 骤然下降,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 我说:“ 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 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 “你的睫毛上和舌 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

15、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 ”(邵燕祥雪)(6)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 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 长大了,长 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7)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 过去有雪的日子。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 火炉 ”,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1) 、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 ( 6 分)(2) 、请简析第四段的修辞手法并概括雪景的特征。 (4 分)(3) 、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6 分)(4) 、本文题为“江南无雪” ,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6 分 ) 第卷(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一椽 (chun ) 落蕊(ru) 敛裾 (j ) 蓊蓊郁郁(wng)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