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新《语言学教程》第 7 章 语言、文化与社会

上传人:pm****9 文档编号:181585704 上传时间:2021-05-02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最新《语言学教程》第 7 章 语言、文化与社会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最新最新《语言学教程》第 7 章 语言、文化与社会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最新《语言学教程》第 7 章 语言、文化与社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最新《语言学教程》第 7 章 语言、文化与社会(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言学教程第 7 章 语言、文化与社会,第 2 学期 第 9 讲第 7 章 语言、文化与社会 (Language, Culture and Society),7.1 语言与文化,语言学教程第 7 章 语言、文化与社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能被广泛接受的理论框架,能让我们同时从若干不同但同样重要的角度对语言进行综合研究。此外,能不能构建出这样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理论框架,至少现在还有疑问。明确这一点,对于语言研究非常重要。 约翰.莱昂斯(1981),语言学教程第 7 章 语言、文化与社会,7.1 语言与文化,对语言和文化进行联合研究的重要意义 Language is an indispensabl

2、e carrier of culture. Culture finds a better representation through language use. A joint study of these two subjects will definitely broaden the horizon of human knowledge in general and enrich the research of these sciences in particular.,语言学教程第 7 章 语言、文化与社会,7.1.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自18世纪初以来,语言研究先后有:历史比较取向、

3、结构主义与形式主义取向。 二十世纪初以来,语言研究又出现了人类学取向,即在社会文化语境中研究语言。 以Malinowski、Firth 为先驱和代表的英国传统 以Boas、Sapir、Whorf 为先驱和代表的美国传统 评论:这是两个平行独立的学术传统,为语言研究开创了一种新的范式(paradigm)。,语言学教程第 7 章 语言、文化与社会,英国的人类学取向的语言研究 起源: Malinowski 在Trobriand 群岛的实地调查(field work),研究成果及重要意义 继承:Firth 提出了theory of context of situation (情景语境理论) 发展:Ha

4、lliday 的理论贡献,语言学教程第 7 章 语言、文化与社会,美国的人类学取向的语言研究 A speech community refers to a group of people who “share not only the same rules of speaking, but at least one linguistic variety as well”(Hymes, 1972) 言语社团是指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不仅遵守相同的语言使用规则,而且至少使用一种相同的语言变体。” (Hymes, 1972),语言学教程第 7 章 语言、文化与社会,“语言”、“方言”、“个人言语”及

5、“语言变体”,语言学教程第 7 章 语言、文化与社会,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 附加:hypothesis. n. (有少量的事实依据、但尚未被完全证实的) 假说,假设;(凭空的)猜想,猜测,语言学教程第 7 章 语言、文化与社会,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 suggests that our language helps mould our way of thinking and, consequently, different languages may probably express speakers uniqu

6、e ways of understanding the world. Following this argument, two important points can be captured in this theory. On the one hand, language may determine our thinking pattern; on the other, similarity between languages is relative. For two different speech communities, the greater their structural di

7、fferentiation is, the more diverse their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world will be. For this reason, this hypothesis has alternatively been referred to as Linguistic Determinism and Linguistic Relativity.,语言学教程第 7 章 语言、文化与社会,Two versions of 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 have been developed, a strong versio

8、n and a weak version. The strong version refers to the claim the original hypothesis makes, emphasizing the decisive role of language as the shaper of our thinking patterns. The weak version of this hypothesis, however, is a modified type of its original theory, suggesting that there is a correlatio

9、n between language, culture and thought, but the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thus produced in our ways of thinking are relative, rather than categorical.,语言学教程第 7 章 语言、文化与社会,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认为:语言决定语言使用者对世界的看法;语言本身怎样描写世界,那么它的使用者就会怎样观察世界;世界上的语言不同,所以各个言语社团中的人对世界的识解和观察也不同。 这里的“语言使用者对世界的看法”其实就是思维,所以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本质是旨在

10、说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该假说认为,语言决定思维。,语言学教程第 7 章 语言、文化与社会,The view was first clearly expressed by 19th century thinkers, such as Wilhelm von Humboldt, who saw language as the expression of the spirit of a nation. The 20th century school of American Anthropology headed by Franz Boas, Edward Sapir and Benjamin Lee

11、 Whorf also embraced the idea.,语言学教程第 7 章 语言、文化与社会,威廉 . 冯 . 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 1767 - 1835),德国政治家、教育家和语言学家。普通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创始人。,语言学教程第 7 章 语言、文化与社会,洪堡特的语言学理论与索绪尔的“就语言而研究语言”的学说不同,他强调语言与民族精神的联系,甚至提出“语言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的论断。 代表作: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这部著作总结了他在该领域的全部工作。,语言学教程第 7 章 语言

12、、文化与社会,两个概念 Linguistic determinism 语言决定论 is the idea that language and its structures limit and determine human knowledge or thought. The principle of linguistic relativity 语言相对论 holds that the structure of a language affects the ways in which its speakers are able to conceptualize their world, i.e.

13、 their world view.,语言学教程第 7 章 语言、文化与社会,关于语言相对论的最新观点 Currently, a balanced view of linguistic relativity is espoused by most linguists holding that language influences certain kinds of cognitive processes in non-trivial ways, but that other processes are better seen as subject to universal factors.,语

14、言学教程第 7 章 语言、文化与社会,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反证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认为语言决定思维,如果假设这种说法成立,下面的现象如何解释?有研究指出,先天性聋哑人,即使没有上过聋哑学校,不懂手势语,仍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儿童2岁才能说些简单的话,但是婴儿从第5个月开始就能根据颜色和形状来区别事物,这种根据事物外部特征和本质属性进行概括的能力,事实上已经是一种抽象思维的过程,这种思维活动就是在语言产生之前就有的。,语言学教程第 7 章 语言、文化与社会,语境理论及其发展 语境就是“语言的环境”。语境(context)理论在国外的阅读教学中颇受重视。最早提出语境这一概念的是波兰裔英国人类学家

15、马林诺夫斯基。他认为:“话语和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语境对于理解语言必不可少。” 英国语言学家弗斯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观点,他提出:语境除了指“语言的环境”,即上下文外,还包括“情景语境”,即语言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继承了马林诺夫斯基和弗斯的语境理论,对语境因素的种类及其在语言系统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语域”(register)这一概念。他发现,语言学教程第 7 章 语言、文化与社会,人们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会随着情景的变化而变化,还将决定语言特征的情景因素归纳为三种:语场(field of discourse),语旨(tenor of disc

16、ourse )和语式(mode of discourse )。 语场指实际发生的事情,即语言发生的环境,包括谈话话题、讲话者及其他参与者参加的整个活动; 语旨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包括参与者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角色关系; 语式指语言交际的渠道或媒介,如说还是写,是即兴发挥还是有所准备,另外还包括修辞方式。 语域三要素中的任何一项发生改变,都会引起交流意义的改变,从而造成语言的变异,产生不同的语境类型。,语言学教程第 7 章 语言、文化与社会,第七章语言、文化与社会2,第二节 语言与社会,语言学教程第 7 章 语言、文化与社会,必要的理论准备,“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按词源学本义,是指个人是不可分割、也不该分割的社会单位。 个体主义认为,个人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也是最高的社会单位。没有一种社会单位比个人更小,也没有一种社会单位比个人更高,以致于凌驾在个人之上。个体主义只承认有比个人更大的社会单位,如国家、阶级、政党、家庭、公司、社区、教会以及其他自愿性的结社。 而集体主义则认为,个人是最小的社会单位,个 人必须服从的社会单位,如政党、阶级、国家、政府等。,语言学教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