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入党故事征文范文五篇(老党员)

上传人:.*** 文档编号:181584919 上传时间:2021-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入党故事征文范文五篇(老党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入党故事征文范文五篇(老党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入党故事征文范文五篇(老党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入党故事征文范文五篇(老党员)【篇一】1981年12月,我的人生道路上翻开了新的篇章:经中共*市教育局工农教育处支部党员大会审批通过、市教育局党组批准,我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大红喜报墙上挂,一股暖意心中流。多年夙愿今实现,而今迈步从头越!接到入党通知的那天晚上,我心潮起伏,碾转难眠,浮想联翩。“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久久在头脑中盘旋,入党审批大会上的情景重现眼前。老处长语重心长的教诲,入党介绍人一分为二的介绍,同志们恳切的意见和希望,本人发自内心的誓言,它们都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我庆幸自己在走出校门后的第一站,就能来到这样一个充满革命朝气、充满奋发精神、充满团结友爱氛围的环

2、境中工作。我决心牢记入党誓言,不辜负党组织期望,不辜负同志们希望,把入党这天作为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加油站、新起点,为党事业,踏踏实实,努力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并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它需要自己毕生践行,付出全部精力。接到入党通知的那天晚上,我回想起这几年在工农教育处的工作情景,回想起处内老一辈共产党员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对我的悉心帮助和指导,回想起他们在工作中所展现的思想境界、精神风貌,更加加深了对入党誓言的理解。工农教育处的几位老领导都是早年参加革命的老党员。有的参加,有的参加地下党,有的是“白皮红心”,战斗在敌人的心脏。在那艰苦的革命年代,他们都为党为人民作出了杰

3、出贡献,解放后,他们继续为党的事业竭心尽力。来到工农教育处后,在各种政治学习活动中,我们这些年轻人,经常聆听到这些老党员老领导现身说法,谈对党的理想信念,谈党的传统作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他们的身体力行。*同志出身于*大户,家境殷实,条件优越,却不留恋个人的荣华富贵锦衣玉食。14岁就入党投身革命,参加,经历了战争的考验。解放后从事教育工作,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为党的工作不遗余力。*年11月,市教育局工农教育处挂牌重建时,正值文革后期。多年的*,造成了教育园地一片荒芜,工农教育更是遭受了严重摧践。面对着工农教育机构长期撤销、*职工队伍文化知识水平低下、技术力量青黄不接、农村劳

4、动力文盲严重的工农教育现状,*同志挑起重任,担纲组建工农教育处并任处长。在一无办公室,二无办公桌椅,三无足够工作人力的困难情况下,*带领我们中几个才调配来市教育局不久的年轻同志,自己动手,开启尘封的仓库,搬出文革中抄家后搁置多年不用的家具,开辟出临时办公处。顶着当时政治环境的风险,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开展起了工作。在以*为首的几位老共产党员带领下,我们这些年轻干部,面向基层,深入农村。白天会同乡、镇业余教育干部开展调查研究,晚上打着手电筒,行走在狹窄曲折的田埂和坎坷不平的乡间小道上,下到当时的政治夜校,即农民夜校,开展扫盲工作。大忙时还到郊区偏远乡村蹲点(我本人先后到过*圹外公社、*公社

5、蹲点),与农村业余教育干部同吃同住同劳动,推动乡镇扫盲工作的开展。两年后,*出现了全国第一个基本扫除文盲的公社,教育部在六里开了现场会,带动了全国面上的扫盲工作。之后的*工农教育(后改称成人教育)屡有建树,开展得有声有色。*关心同志、关心他人,每到一处,就与基层干部打成一片,深受基层干部的尊敬和爱戴。她这种密切联系群众、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也对我的人生起到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的入党介绍人*同志,毕业于沪江大学,早年参加地下党。1957年,她与爱人双双被划为右派。在漫长的黑暗中,身受无尽的冤屈、煎熬和疲惫,爱人几度自杀都被老刘救下。怀着对党坚定的忠诚和信念,老刘鼓励爱人,也鼓励自己,坚

6、信光明一定会到来!老刘来到工农教育处后,以极大热情投入工作。当时她负责*市电视中学的筹备,之后又负责全市地区性业余大学的教学管理。每到一处,都是怀着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只见她顶着满头雪白的头发,拖着胖胖沉重的身子,工作起来废寝忘食,永远是一股使不完的劲,全然不顾自己年龄大血压高身体不好。在我们问及早年参加革命的历程和后来被打成右派的遭遇时,她总是面带微笑,没有抱怨,也没有炫耀。在老刘去世好多年之后,今年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老刘爱人老姚当年写给处里同志的一封信,信中反映了老刘当时身体极度衰弱,但不听家人劝说,坚持上班、日以继夜工作的情况。出于对老刘身体的担心,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老姚背着

7、她写了这封信。恳请处里能照顾老刘,不露声色地为她减轻工作负担。看着这张用钢笔手写、陈旧泛黄的信纸,我止不住泪水涟涟,老刘的音容笑貌再现眼前。虽然,*同志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但她那对党矢志不渝,为党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精神,却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行。从1981年12月入党到现在,我跨入党组织大门已有37年。弹指一挥间。虽然如今的我,已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整整15年,也步入了70高龄老人的行列。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无论退休与否,身在何处,走到那里,入党誓言不忘,党员身份不变。在新时代、新征程的道路上,我要站在更高起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以老一辈共产党员为榜样,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发扬老同志政治优势,传递

8、正能量,在支持改革、助力发展中发挥一个老共产党员应有作用。【篇二】1*2年9月中旬,北大荒进入了紧张的秋收季节,玉米、大豆、高粱、谷子等农作物都陆续开镰收割,一望无际的大田里,一片金灿灿的景象。一天早晨,刚跑完地号的我顾不得放下手中的简易拐尺,直奔食堂吃早餐。在食堂门口,遇见连队党支部书记、指导员*,他通知我,明天下午召开支部大会,讨论我的入党申请,要我预作准备。我心头一热,过往的情景一幕幕浮现眼前1*0年5月,未满17足岁的我随着上山下乡的洪流,来到位于*平原的*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八团一个偏远的农业连队,成为一名兵团战士。由于我各方面的表现较好,到连队不足半年,我便加入了共青团。又过了半年,

9、原来的文书工作调动,连里让我接任文书工作。组织的信任和培养,让我意识到肩头责任重大,唯有不断地加强自身的锻炼,才能不辜负组织的重托。1*1年“七一”,正值建党50周年,我向连党支部郑重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和决心。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特定的环境,党的组织生活不是很正规,党章和党员标准难免带上一些时代的痕迹,但毛泽东的“老三篇”和一些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精神,像一座座高耸的丰碑,顶天立地,耳熟能详,时刻激励着自己。我在各项工作中努力向他们看齐,视作楷模和标杆,取得了一些进步。我参与连队通讯报道工作,经常给营、团广播站投稿且屡屡被采用,也受到了有关方面的表彰,在人生路上留下了一行坚

10、实的足迹。那次支部大会是在连部简陋的办公室举行的,全连20多名党员出席会议,朱指导员主持会议,会场布置很简单,没有悬挂党旗,也没有宣誓仪式,我的入党介绍人牛效思(时任副连长)、周维模(时任机务排副排长)简要介绍了我的情况,我也汇报了对党的认识,然后支部其他党员陆续发言,对我提出了今后希望和努力方向。所有发言都没有华丽闪光的词藻,却有着北大荒人特有的质朴和真诚。经表决,大家一致同意我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没有预备期的规定,几周后,五营党委正式批复连队的报告,至此,我成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当时我刚刚年满19周岁。岁月荏苒,46年过去了,入党时的情景有些已经淡漠了,唯有那句“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11、的誓词依然铭记于心,这是共产党人的初心,恒久不变,永葆始终!【篇三】有很多人都不止一次地问我,岳老师,您是靠什么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信念?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始终保持年轻向上的朝气?我的回答:靠对党、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同志、对群众、对人民的无私热爱!靠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意志!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我出生于一九三一年十月,祖籍*省*市*县,解放前这里是一个交通闭塞、没有公路、遍地水田、河道很多的穷地方。我父母家是贫农,小的时候读了几年私塾,后来又读了几年小学。印象很深的是我入党的引路人,当时还是小学老师的徐雄山给我们讲人生观,既新鲜又对我触动很大,我要做一个好青年,好学

12、生。在学校,我认真学习,年年受到表扬,还奖励我书籍。有一次,徐老师悄悄地把我叫到他办公室,问我是否想参加共产党,对于当时只有16岁的青年,只对朱、毛部队的土改有点印象,对共产党的概念还处于懵懂期的我经老师说明,我就同意了。谈话结束,老师还让我对任何人不可以讲,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可以说。一九四七年六月二日组织上批准我为中共候补党员,候补期为六个月。这就是特殊时期我的秘密入党经历。后来,我被通知到区里参加活动分子大会,并积极报名参军,同时还带头动员本村的青年加入部队,并被区里留下,担任区政府工作。与此同时,区里还选送我参加县里举办的青年干部学习班,在那里我对党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我被分配到军分区卫校

13、学习。一九四八年初,国民党部队南下,进攻解放区,上级决定卫校暂时解散打埋伏,结束后集中竟然有的同学不归队,但是大多数同学经受了考验,他们意志坚定,为追求真理、追求光明,抛头颅洒热血,始终坚信“共产党是救国的,为人民服务”。他们为何有如此坚定地信仰,在面对白色恐怖,遭遇生死关头也绝不动摇?这背后是无比坚定的信仰:共产党人要坚定革命理想,对党组织忠诚。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四日,军分区卫生部党总支批准我转为正式党员。我更加坚定对党的信仰-相信党,永远跟党走。一九四八年四月我们军分区卫校被编为华中医校四队,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三日毕业。我被留校在一队当排长。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四日,学校职工和学生从六圩渡江到

14、镇江,再乘火车到常州驻牛塘桥,学校改名为苏南军区医校。一九五年八月学校停办。我根据组织安排,先后到军区高干疗养院、苏南行署第二医院八室和常州公费医院工作;组建空军廿师,我调到该师卫生队工作三年;一九五三年六月又调到*军区空军卫生部组织计划科工作三年;一九五六年六月调天津总后预校医科班学习一年文化;一九五七年六月被*第二军医大学录取为五七级学员;一九五八年四月,我转业到*第二医学院工作,在基础医学部,先做政治辅导员,后到党总支办公室工作了六年,在组织部工作了廿四年,最后到档案馆工作了三年离休。虽然我辗转了很多的地方,但跟着党七十一个春秋。回忆入党之初的懵懂,经过反复教育、锻炼,去掉了灰尘杂质,坚

15、定了理想信念,加入了为人民服务的行列。是党教会了我正确理解人生,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要为人民大众着想,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发展。【篇四】*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业,迎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作为入党42年的老党员,看到祖国的发展和强盛,我从心底里感到自豪和骄傲。想起42年前入党的这一天,我的心底无比激动。*年6月26日,这个日子特别好记,54年前的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提出“六二六”指示,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作为一名医学生,在面临毕业分配选择的时候,组织的号召更加坚定了我的理想信念和远大志向,就是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为西藏农牧区的医疗

16、卫生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我曾经为学校校报撰写过我在西藏闯“三关”一文,“三关”指生活关、语言关和骑马关。在海拔4100公尺的边防县下一个区卫生院,我和爱人一起,从无固定的作息和节休时间,更不分白天昼夜,我们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种种困难,培训当地医务人员,开设门诊病房和下乡巡回医疗服务,走遍了乡村的角角落落。从地区行署所在地*镇到我工作的地方,开车要整整走上一天路程,可是初到如山寨般大小的洛扎县城,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竟有两位50年代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的老大学生,已早早地等候在医院门口迎接我们。他们在这里已经工作了整整十八个年头,以后我们又朝夕相伴一起走过了七个春夏秋冬。后来我到地区人民医院工作,看到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毕业的老大学生更是比比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