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04级高三(下)第七次月考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158435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2004级高三(下)第七次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2004级高三(下)第七次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2004级高三(下)第七次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2004级高三(下)第七次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2004级高三(下)第七次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2004级高三(下)第七次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2004级高三(下)第七次月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重庆九龙中学高 2004 级高三(下)第七次月考语文试题第 I 卷(选择题,共 45 分)一、 (18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怯场 契机 惬意 提纲挈领 锲而不舍B摹本 宏谟 模具 摩拳擦掌 磨穿铁砚C禀赋 彪炳 把柄 秉正无私 屏气凝神D跻身 缉私 汲取 赍恨而亡 消除积弊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误字的一组是A庇佑 金瓯无缺 戳力同心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B桀骜 诌上欺下 滥竽充数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C善长 张皇失措 置若罔闻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D一瞥 直言不韪 涸澈之鱼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黄土高原是我们民

2、族的发祥之地,无数_在地下的文物被_出来,向世人证明了这一点。我厂早就_,凡是冒用我厂名义生产、推销“红梅牌”精制豆油者,一经_,立即追究法律责任。A湮没 发掘 声明 发现B埋没 挖掘 声明 查获C埋没 发掘 申明 查获D湮没 挖掘 申明 发现4、下列语句中成语使用得当的一项是A坐着旅游车在山间公路上行驶,对两旁络绎不绝的景色真是赞叹不已。B经过一代代工匠们的努力,这一精湛的传统制陶工艺薪尽火传,并在新的时代不断得到发展。C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仍习以为常。D当前,我国市场仍大量使用难以处理的塑料袋盒包装商品,不少人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执迷

3、不悟,为“节省”成本,不肯使用纸袋或可以降解的塑料袋盒。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巴西、新西兰和沙特三个队还各有两场比赛,中国队能否出线进军西班牙将取决于他们的三场比赛的结果而定。B我们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质疑、善于发问的良好习惯和反对迷信、反对盲从、反对抄袭的不良学风。2C评价文学作品语言,不在于看它用了多少华美的词句,还在于它的词句是否贴切,是否能为表现主题思想服务。D国 家 发 展 计 划 改 革 委 员 会 正 在 研 究 是 否 批 准 在 中 国 仅 存 的 两 条 自 然 生 态 河 流 之 一怒江上修筑众多大坝。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亲戚都奉劝我到国外定居,

4、但我始终认为我的事业在中国。B承蒙赠送纪念画册,一定妥为惠存。C我们旅行社的酒店的大堂设有服务台,欢迎各位旅客垂询。D你荣幸地被我单位聘为顾问,请届时与会。二、 (12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人类在进行航天活动时在太空中遗弃了各种物体和碎片。自从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揭开了人类空间时代的序幕,同时也为太空送去了第一批垃圾。人们称这种垃圾为太空垃圾。当时,宇航员完成飞行任务后,把卫星的装载舱、备用舱、仪器设备及其他遗弃物都留在了卫星轨道上。此后,随着人类太空史上的一次次壮举,太空垃圾与日俱增。人类先后已将 4000 余颗卫星送入太空,目前仍在继续运

5、转的仅有400 余颗,其余的或坠毁于地球表面,或遗留在太空,成为太空垃圾。据统计,目前有3000 吨太空垃圾在绕地球飞奔,而其数量正以每年 25的速度增加。科学家预测:太空垃圾以此速度增加,将会导致灾难性的连锁碰撞事件发生。如此下去,到不远的将来,任何东西都无法进入太空轨道了。太空垃圾给航天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隐患,它们成为人造卫星和轨道空间的潜在杀手,使宇航员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要知道,太空垃圾是以宇宙速度运行的。一颗迎面而来的直径为 05 毫米的金属微粒,足以戳穿密封的飞行服;人们肉眼无法辨别的尘埃(油漆细屑、涂料粉末)也能使宇航员殒命;一块仅有阿斯匹林药片大的残骸可将人造卫星撞成“残废” ,

6、可将造价数亿美元的航天器送上绝路。由人类太空垃圾造成的事故和灾难屡见不鲜。1983 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与一块直径 02 毫米的涂料剥离物相撞,导致舷窗被损,只好停止飞行。前苏联的“礼炮7”号轨道站也多次被刺激类“尘埃”损坏。由于太空垃圾从中作梗,美国曾有 7 枚火箭在轨道上爆炸。1986 年,“阿丽亚娜”号火箭进入轨道后不久便爆炸,成为 564 块 10 厘米大小的残骸和 2300 块小碎片,这枚火箭的残骸使两颗日本通信卫星“命赴黄泉”!1991 年 9 月 15 日,美国发射的“发现者”号与这个“不速之客”仅仅相距 274 公里,幸亏地球上的指挥系统及时发来警告信号,它才免于丧生。

7、据计算,目前太空轨道上的每个飞行员发生灾难性碰撞事件的几率为 37,发生非灾难性撞击事件的可能性为 20。以此计算,今后将每 510 年可能发生一次太空垃圾与航天器相撞事件。到 2005 年将会达到 2 年一次。7、根据文意,不全属于“太空垃圾”的一项是( )A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后被宇航员遗弃在轨道上的遗弃物。B人类送人太空的 4000 余颗卫星,其中大部分先后坠毁而造成的废弃物。C人类在进行航空活动时遗留在太空的各种物体和碎片。3D太空中飞行的油漆细屑、涂料粉末、金属微粒等。8、下列航天器事故反映了“灾难性的连锁碰撞事件”的一项是( )A “挑战者”号B “礼炮7”号C “阿丽亚娜”号

8、D日本通信卫星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太空垃圾是由前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造成的。B运行中的油漆细屑、涂料粉末、阿斯匹林药片等人们肉眼无法辨认的尘埃,都能使宇航员毙命。 C现 代 雷 达 能 监 视 和 跟 踪 太 空 垃 圾 , 太 空 垃 圾 与 航 天 器 相 撞 的 事 件 将 会 减 至 两 年 一 次 。D目前,太空垃圾的增多,与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成正比。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空垃圾这一巨大隐患,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B科学家要考虑研发更加耐碰撞的材料来制造航天器。C2003 年 2 月 1 日美国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太空爆炸科学家

9、考虑与太空垃圾有关。D未来的航天器上将会装上自动探测并能绕开太空垃圾的一种仪器。三、 (15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1-15 题。循吏辛公义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少以勤苦著称,长在朝中为官。先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 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听事。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

10、相染, 那得不死?汝等勿复信之。 ”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阁。人或谏之曰: “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 ”讼者多两让而止。仁寿元年,追充扬州道黜陟大使。豫章王 日 柬 恐其部内官僚犯法,未入州境,预

11、令属公义。公义答曰: “奉诏不敢有私。 ”及至扬州,皆无所纵舍,昧衔之。及炀帝即位,扬州长史王弘入为黄门侍郎,因言公义之短,竟去官。吏人守阙诉冤,相断不绝。后数岁,帝悟,除内史侍郎。后从征至柳城郡卒,时年六十二。 (节选自 隋书循吏辛公义传)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 (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4十)注差:读“ch i”病愈。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功除岷州刺史 除:担任。B何忍勤劳使君 勤劳:刻苦C罪人闻之,咸自款服 服:服罪D未入州境,预令属公义 属:通“嘱” , 嘱咐。这里是“打招呼”的意思。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

12、组是A B二 策 , 宁 许 以 负 秦 曲之 均 之 公 义 患。 。 宾 客 至 蔺 相 如 门 谢 罪因 留 养 之因 其 家 无 亲 属 ,。 。CD事 其 君以 竭 忠 尽 智 ,导 人以 刺 史 无 德 可 。 。 其 衰 老 , 数 十 伶 人 困 之及 至 杨 州及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辛公义“勤政爱民”的一组是A B 公 义 患 之 , 欲 变 其 俗 朝 中 为 官 少 以 勤 苦 著 称 , 长 在 之 其 家 无 亲 属 , 因 留 养 终 日 连 夕 , 对 之 理 事C D 奉 诏 不 敢 有 私 所 得 秩 俸 , 尽 用 市 药 不 绝 吏 人 守 阙

13、 诉 冤 , 相 继 合 境 之 内 呼 为 慈 母14下列有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辛公义年少时就很有名气,后来凭借军功被任命为岷州刺史。B在辛公义任岷州刺史的时候,这个地方有个不好的风俗,就是没有孝顺道义,因此得病的人常常没有及时治疗而都会死去。他来到后,亲自深入病人中间,最后革除 了这种陋习。C辛公义在任牟州刺史时,办案到现场,一连十多天,才回到大厅里休息。他的行 为感染了犯罪的人,于是他们都自己承认了罪行。D辛公义秉公执法,刚直不阿,遭到奸佞小人的诋毁,而被罢官,从而引起一些官吏络绎不绝地在皇宫外为其喊冤。过了几年,又被重新任用。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迁一

14、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迁以史学家的身份,认识到循吏在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特征:即他们“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 。B从辛公义的所作所为来看,司马迁的说法是很全面的。C辛公义在任岷州刺史时,革除当地的陋习,从而受到人们的称赞,这说明,循吏 有被百姓称赞的时候。D辛公义在任牟州刺史时,所说的 “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5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说明循吏有“不伐功矜能”的特点。第 II 卷(共 105 分)四、 (15 分)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1) 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阁。 (2 分)译文:_(2) 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 ( 3 分) 译文: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