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复习检测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81571922 上传时间:2021-05-0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说复习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师说复习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师说复习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师说复习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师说复习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说复习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说复习检测(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课件,1,复习检测,师说,精选课件,2,2、韩愈是古文运动的 者。他和 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被苏轼称为“ ”,明人列他为 之首。,1、韩愈:字( ),因为韩氏是河北昌黎望族,所以后人称为( );终官吏部侍郎,又称( );死后谥“文”,故又称( )。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一、文学常识,3、课文中的“六艺”指( )、( )、( )( )、( )、( )。,精选课件,3,二、解释句中加点字,1、孰能无惑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5、士大夫之族 6、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7、圣人无常师 8、术业有专攻 9

2、、余嘉其能行古道 10、作师说以贻之,精选课件,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朔气传金柝 汝之生平,吾已作传,(2)师,(3)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惑而不从师 见渔人,乃大惊,闻所从来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三、一词多义辨别、解释:,(1)传,精选课件,5,(4)道,1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 吾师道也 3 道相似也 4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 余嘉其能行古道 6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7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8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9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10策之不以其道,精选课件,6,(1)爱其子,

3、择师而教之 (2)郯子之徒 (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4)句读之不知 (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6)君将哀而生之乎 (7)蚓无爪牙之利 (8)吾欲之南海 (9)古之学者必有师,(5)之,精选课件,7,(6)其,(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精选课件,8,、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从而师之 3、师不必贤于弟子 4、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7、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

4、文,四、古今异义词辨析解释。,精选课件,9,五、找出句中活用词并解释。,1 吾从而师之 2 而耻学于师 3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4 吾师道也 5 小学而大遗,精选课件,10,六、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和固定格式,并进行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不拘于时,学于余,精选课件,11,六、名句填空。,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 2、 , ,如是而已。(师说) 3、玉不琢,不成器, , 。 4、

5、是故 ,教然后知困。 5、纸上得来终觉浅, 。 6、白发无情侵老境, 。 7、旧学商量加邃密, 。 8、 ,明月何时照我还。 9、等闲识得东风面, 。 10 ,一日看尽长安花。,精选课件,12,师说 复习检测答案,精选课件,13,2、韩愈是古文运动的 者。他和 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被苏轼称为“ ”,明人列他为 之首。,唐宋八大家,退之,倡导,韩昌黎,柳宗元,文起八代之衰,韩吏部,1、韩愈:字( ),因为韩氏是河北昌黎望族,所以后人称为( );终官吏部侍郎,又称( );死后谥“文”,故又称( )。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一、文学常识,韩文公,3、课文中的“六艺”指( )、(

6、)、( )( )、( )、( )。,诗,书,礼,乐,易,春秋,精选课件,14,二、解释句中加点字,1、孰能无惑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5、士大夫之族 6、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7、圣人无常师 8、术业有专攻 9、余嘉其能行古道 10、作师说以贻之,谁。 在。/本来。 岂;难道;哪里。 超出。 类。 不屑与之同列,看不起。/竟,竟然 固定的。 研究。 嘉奖;赞许。 赠送。,精选课件,1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朔气传金柝 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流传。动词。 Zhun 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 传递、传送 记载一人

7、事迹的文字,(2)师,(3)从,老师 。名词。 从师。动词。 以为师。意动用法。 学习。动词。,跟从。动词。 自。介词。 通“纵”,南北为纵。 使跟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三、一词多义辨别、解释:,(1)传,惑而不从师 见渔人,乃大惊,闻所从来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精选课件,16,(4)道,1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 吾师道也 3 道相似也 4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 余嘉其能行古道 6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7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8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9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10策之不以其道,道理, 儒家

8、之道 儒家之道 道德修养,道德学问 风尚,传统 从师之道 路,道路 取道 制度、思想 说,讲 方法,精选课件,17,(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2)郯子之徒 (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4)句读之不知 (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6)君将哀而生之乎 (7)蚓无爪牙之利 (8)吾欲之南海 (9)古之学者必有师,代词,他,代词,这些,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宾语 前置的标志,代词,代“六艺经传”,代词,我,助词,定语 后置的标志,动词,到 往,(5)之,助词,的,精选课件,18,(6)其,(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9、(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代词,他,代词,那些,代词,他,指圣人,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副词,大概,代词,指士大夫,精选课件,19,、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从而师之 3、师不必贤于弟子 4、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7、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四、古今异义词辨析解释。,求学的人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跟随,而且 不一定不需要 学习小的方面教育阶段 一般人许多人 无论没有 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 文言文,精选课件,20,五、找出句中活用词并解释。,1 吾从而师之

10、 2 而耻学于师 3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4 吾师道也 5 小学而大遗,以为师,意动用法 以为耻,意动用法 不如,低于,名词作动词 学习, 名词作动词 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形容词作名词,精选课件,21,六、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和固定格式,并进行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不拘于时,学于余,精选课件,22,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儒家之道)、讲授学业(儒

11、家经典)、解答疑难问题的。 者,也判断句,精选课件,23,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无论地位是高是低,无论年龄是大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也(师之所存也)判断句,精选课件,24,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能成为圣人,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于这(原因)吧?,精选课件,25,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不通晓断句分逗,有的就想请教老师;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却不想请教老师;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

12、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句:不知句读,不解惑,精选课件,26,5、不拘于时,学于余,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 不拘于时被动句 学于余介宾短语后置句,精选课件,27,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技艺各有自己的专门研究,(不过)像这样罢了。,精选课件,28,六、名句填空。,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 2、 , ,如是而已。(师说) 3、玉不琢,不成器, , 。 4、是故 ,教然后知困。 5、纸上得来终觉浅, 。 6、白发无情侵老境, 。 7、旧学商量加邃密, 。 8、 ,明月何时照我还。 9、等闲识得东风面, 。 10 ,一日看尽长安花。,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人不学 不知道,学然后知不足,绝知此事要躬行,青灯有味似儿时,新知培养转深沉,春风又绿江南岸,万紫千红总是春,春风得意马蹄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