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 精典题分析课件 新人教必修4(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81214906 上传时间:2021-04-29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 精典题分析课件 新人教必修4(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考政治 精典题分析课件 新人教必修4(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考政治 精典题分析课件 新人教必修4(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考政治 精典题分析课件 新人教必修4(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考政治 精典题分析课件 新人教必修4(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 精典题分析课件 新人教必修4(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 精典题分析课件 新人教必修4(通用)(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政治,精典题分析,哲学矛盾特殊性,辨析: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就事论事,答:(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用同一种方法去解决所有问题的工作方法。(4分) (2)就事论事也强调问题的具体性,但它用孤立的观点而不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这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根本不同的。(3分) (3)就事论事,只论事而不论理,不触及事物的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则要分析由矛盾特殊性决定的事物的本质。两者是根本不同的。(4分,哲学两点论与重点论,辨析坚持两点论就是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 答:(1)题中

2、认为“坚持两点论就是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是正确的。(1分)因为两点论就是指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矛盾,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这些都反映了全面的观点。(3分) (2)题中认为“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是不全面的(2分)因为重点论不仅要求认识复杂事物时要抓主要矛盾,还要求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3分)(3)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做到看问题、办事情既全面,又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2分,哲学诚信与市场,辨析:背景:市场经济应该是信用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但有人认为:我国尚处在

3、市场经济的初期,市场秩序还比较混乱,讲了诚信,无钱可赚。也有人认为:不讲信用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讲诚信的人会吃亏。 辨题:我不讲诚信,是因为社会上有人不讲诚信;如果人人都讲诚信,我也会讲诚信,答:(1)整体与局部、社会与个人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2分)不讲诚信作为社会问题,必然会对个人产生消极影响,但它不能成为个人不讲诚信的根本原因。个人有没有诚信,关键是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3分)(2)社会是由个人所组成的,个人不讲诚信,社会诚信就难以建立。要建立社会诚信,要求每个人从我做起,从每一件事情做起。(2分)(3)要建立社会诚信,也离不开国家提供的法律约束机制和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3分)(4

4、)题中观点只看到社会因素对个人的作用和影响,而没有看到个人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因而是片面的。(1分,哲学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辨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而辍广”体现了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答:(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客观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4分) (2)题中的两句话都说明了规律的客观性,即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论人们是否认识,喜欢与否,承认还是不承认,只要条件存在,它就要起作用。(3分)而

5、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力与活动,题中的观点并未提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因而也就没有体现出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哲学矛盾与义利,辨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答:(1)这一观点主张人们的行为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这是正确的。但片面强调义而忽视利,割裂了义与利的辩证关系。(3分) (2)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义与利的关系,实质上是如何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3分)我们既要坚持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同时又要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反对损公肥私、损人利己,这是社会主义的义利观。(3分)(3)评价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是否高尚,不在于要不要个

6、人利益,而在于是否把集体主义放在首位。(2分,哲学“爱心社,35某校部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组成“爱心社”,并提出“不要问别人能为自己做些什么,而首先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不要问国家能为我们做些什么,而首先问我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的行动口号。从人生价值观的角度,简要说明这个行动口号的正确性,答:(1)“爱心社”的学生提出的行动口号,反映了他们具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基本观点,即人生价值观。(4分) (2)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为自己与为他人的关系,遵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准则;在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他们坚持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放在首位。(5分)(若考生从“人

7、生价值的两个方面”和“人生的真正价值”结合题意说明,也可以同样给分,哲学诚信与市场,辨析:背景:市场经济应该是信用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但有人认为:我国尚处在市场经济的初期,市场秩序还比较混乱,讲了诚信,无钱可赚。也有人认为:不讲信用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讲诚信的人会吃亏。 辨题:我不讲诚信,是因为社会上有人不讲诚信;如果人人都讲诚信,我也会讲诚信,答:(1)整体与局部、社会与个人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2分)不讲诚信作为社会问题,必然会对个人产生消极影响,但它不能成为个人不讲诚信的根本原因。个人有没有诚信,关键是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3分)(2)社会是由个人所组成的,个人不讲诚信,社会

8、诚信就难以建立。要建立社会诚信,要求每个人从我做起,从每一件事情做起。(2分)(3)要建立社会诚信,也离不开国家提供的法律约束机制和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3分)(4)题中观点只看到社会因素对个人的作用和影响,而没有看到个人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因而是片面的。(1分,哲学可持续发展,辨析背景:南北调工程是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的一个重大战略措施。为此,我国政府组织科技工作者进行了50多年的大量的野外勘察和测量,收集掌握了大量的有效数据,并在分析比较 50 多种方案的基础上,最终了形成了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由此可见,感性认识越丰富,理性认识越正确,答:(1)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只有占

9、有大量丰富的、可靠的感性材料,才可能形成正确的理性认识。可见,题中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 (2)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是简单的量的相加,而是质的不同。必须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3)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形成的理性认识是否正确,还需要不断把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完善和发展,哲学诚信与市场,辨析:背景:市场经济应该是信用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但有人认为:我国尚处在市场经济的初期,市场秩序还比较混乱,讲了诚信,无钱可赚。也有人认为:不讲信用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讲诚信的人

10、会吃亏。 辨题:我不讲诚信,是因为社会上有人不讲诚信;如果人人都讲诚信,我也会讲诚信,答:(1)整体与局部、社会与个人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2分)不讲诚信作为社会问题,必然会对个人产生消极影响,但它不能成为个人不讲诚信的根本原因。个人有没有诚信,关键是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3分)(2)社会是由个人所组成的,个人不讲诚信,社会诚信就难以建立。要建立社会诚信,要求每个人从我做起,从每一件事情做起。(2分)(3)要建立社会诚信,也离不开国家提供的法律约束机制和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3分)(4)题中观点只看到社会因素对个人的作用和影响,而没有看到个人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因而是片面的。(1分,哲学人民

11、群众,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以对人民负责为借口,无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仅使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且严重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 辨题:路线、方针、政策是全局性普遍性的东西,各地区、各部门必须贯彻执行。 答:(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两者紧密相联。(2分)中央路线、方针、政策是带有全局性普遍性的东西,对各地区、各部门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必须贯彻执行。各地区、各部门不应只强调自身的特殊性而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既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最终也必然损害局部利益。(3分)(2)各地区、各部门有自己的实际,只有把具有普遍

12、性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3分)(3)既不能否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普遍指导意义,也不能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照搬照抄,搞“一刀切”。(2分,哲学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背景: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 改造,建立起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逐步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辨题:人们能够自由选择某一生产关系,答:(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一定的生产关系是同一定的

13、生产力相适应的。(3分)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所进行的活动,人类历史是人自觉创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当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人们必将在客观条件可能的基础上,遵循客观规律,变革陈旧的生产关系,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关系。(3分)(2)但是,生产关系只能由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来客观地决定,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生产力,从而人们也不能自由选择某生产关系。(4分,哲学理论与实践,2003年9月3日,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科学理论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指导作用。辨题:来自实践的理论是科学的理论,并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答: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来自实践的理论不一定都能正确

14、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只有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理论才是科学理论。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取得成功,而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实践的成功,除需要科学理论指导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并按客观规律办事。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要指导实践成功,就必须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样才能指导实践不断取得成功,哲学经济体制改革,论述:38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及经过随后10年来经济改革的实践,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15、又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从哲学上看,为什么必须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答:(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3分)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过程中,新的情况不断出现,新问题层出不穷,只有在不断改革的进程中,才能不断走向健全、成熟、完善。(3分)(2)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由此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和地位发生变化,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3分)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解决会基本矛盾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3分)(3)事物是普遍联

16、系的。(2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使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新的国际竞争形势,并努力争取使之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利益。这给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是积极推进改革的动力。(3分,哲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方针是: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现,按照稳定政策、适度调整,深化改苹、扩大开放,把握全局、解决矛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路,做好明年的各项工作。请结合哲学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上述方针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答:(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因此必须用联系的观点,从整体上看问题。当前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做到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分)(2)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既要看到它的过去和现在,又要考虑它的未来,做到统筹发展。(1分)(3)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一分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