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对人的三种定义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086444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对人的三种定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社会学对人的三种定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社会学对人的三种定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社会学对人的三种定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学对人的三种定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对人的三种定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学对人的三种定义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这些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我们百姓、我们社会应该用正常的心理、正常的态度进行破解,不要盲目造神,不能盲目神话。因为他们也是人,在我们社会学上对人有三个主要定义:第一,人是介于天使与魔鬼之间的两足动物,用中国人的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第二个是社会生态学的定义:地球上有 193种猿类和猴类,其中 192 种身上有毛,还有一种无毛,自称人类。这就是一本著名的书裸猿的定义;还有一种定义就是说,人呢,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才能毁灭他。一口气,比如说一氧化碳中毒就死了,游泳时

2、一口水呛死了。一口气、一口水就足以致人死地。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仍然比致他死命的东西更加高贵。因为他知道宇宙给予他的优势,而宇宙对死却一无所知。因此,人类的全部资源在于思想。所以,象这些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就更应该具有好的思想。美国如何定义爱国主义李晓岗 广义上说,爱国主义是对自己国家的忠诚和热爱。就此而言,各国人民对本国的感情是相似的,所有国家都存在爱国主义。 对于爱国主义,美国哲学界和政治学界都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在哲学层次上,对爱国主义有三种看法。一种持排斥态度,认为所有爱国主义都是不正当的,不符合普适性和公正的道德判断的要求。这种观点认为,仁者爱人应当是普适的,即一个人应当对全人类怀有

3、一视同仁的爱。而爱国主义都是自我中心的,它强调的是对自己国家和同胞的特别的关注,一个爱国者对自己国家的爱超过了对其他国家的爱,对自己国家利益的关注超过了对其他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关注。因此,爱国主义中的爱实际是与我的国家联系在一起的。爱国是因为这是我的国家,这里的人民是我的同胞。因此,爱国者的关注是根据我的一词做出的,但我的一词本身并不能证明某种行为在道德上是有价值的。 第二种看法是为爱国主义辩护,认为爱国主义是一种美德。艾拉斯代尔麦克因特指出,爱国主义是道德的基础,应当超越其他任何有可能与之冲突的价值。如果一个人对本国的爱没有强到超越对人类的爱或对普适正义的关切,那它就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而仅仅

4、是空喊口号的爱国主义。 还有一些哲学家试图在上述两种观点之间寻找中间立场,既使爱国主义在道德意义上可以接受,又不与普适性的要求相冲突,斯蒂芬纳森桑称之为冷静的爱国主义。持这种立场的哲学家主张爱国主义可以是普适化的:每个人都有资格偏爱自己的国家。一个人可以强烈地热爱自己的国家和同胞,而不是其他国家及其居民。一个人说他热爱自己的国家,是一个真诚的道德判断,但如果一个人否认外国人有爱他们国家的权利,那他就失去了参与这一道德话语的资格,他在道德上就无法自圆其说,在理性上则有排外的嫌疑。同时,这种观点认为,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同胞有特殊的关爱,并不妨碍他对其他国家及其人民有一定程度的关爱。在特定的情况下,

5、对整个人类的关注可以超越对自己国家和同胞利益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爱国主义与人道主义是一致的。 爱国主义并不仅仅是主观概念或感情上的。爱国主义中的爱涉及哲学和道德范畴,而其中的国则具有政治含义。因此,爱国主义情感和政治参与行动密不可分,一位爱国者所热爱和忠诚的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而且是一个政治上的实体。爱国主义涉及对我的政府的特殊关注,涉及积极参与国家的公共政治生活。所以有人说,一个完全不关心政治的人不算是一个爱国者。 在现实政治中,对自己国家的爱常常转化为对政府维护本国利益政策的公开支持。因为现代国家的主要形式是民族国家,对国家的热爱和支持与对本民族的忠诚之间的区别难以清楚地予以界定,所以

6、爱国主义又往往与民族主义联系在一起。在美国,一般认为,前者是褒义的,既热爱自己的国家,又尊重其他国家人民对自己国家的感情;而当代民族主义的含义是贬义的,是对本民族的一种过度的爱,片面强调本民族优越意识,将自己的民族利益凌驾于其他民族利益之上,含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意思。例如,美国华裔学者裴敏欣指出,就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心理及行为表现而言,二者之间难以区分,它们对政策的影响亦是如此。所以,在美国,既有人认为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同义词,也有人说它们相互是反义词。但总的来说,美国人经常把自己对本国的感情说成是爱国主义,而把其他民族对他们国家或民族的态度称为民族主义。打造我们的文化内涵一个民族之所

7、以能给世界留下鲜明印记,主要在于她不同其他的文化内涵。在我们整个中华日益崛起的今天,努力打造中华文化的新时代内涵,是我们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2004 年 10 月,中法两国元首开启了中国的法国文化年,笔者有幸与法方文化总策划阿兰先生进行过交流。我问他:法兰西是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启迪者之一,出现了象卢梭、笛卡尔、孟德斯鸠、雨果等等一大批近代西方思想启蒙者。自由、浪漫、创新、以人为本则是世界公认的法兰西文化主调。而法国的香水风靡世界,卢浮宫、凯旋门、爱菲尔铁塔、蒙娜丽莎真迹等等.许多令人称奇的文化标志,也凸显了法国深厚的文化底缊。那您认为中华文化的内涵是什么?中国有哪些象征性的文化标志?阿兰先

8、生回答:法国文化的内涵之所以能为世界所了解,主要在于几百年来法兰西文化是向世界完全开放的,是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底缊深厚、内涵丰富,但请恕我直言,由于长期以来东西方文化交流上还存在一些不能完全放开的障碍,西方对中华文化一直感到很神秘。法国是一个文化氛围深厚的国家,我们非常希望与中国进行全方位的文化交流,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我很难用几句话来概括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但随着我们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加,我想整个西方都会逐渐理解并熟悉中华文化。中国有许多文化积淀深厚的象征,象长城、故宫、中国京剧和中国功夫等等,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本人非常赞同阿兰先生

9、的这番话,多少年来,我们曾为先人的勤劳智慧而自豪,也曾为我们创立的儒学、道学与理学思想而叹服,但中华文化一百多年来的屈辱经历表明:任何一种文化,如不能不断吸收人类先进文明的一切成果,盲目自大、孤芳自赏,就会落后。仁道、孝贤、中庸、谦诚、天人合一曾是中华古老文明所崇尚的思想,但这些主张已经与现实有许多的不协调,只有全方位增进与外来文化的交流,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才能打造出中华文化富于时代精神的新内涵,这是我们民族进步的精神动力。国家之复兴必由传统之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之厄运,始自五四,这是人人皆知之事。这场运动,以反帝反封建为口号,本是没什么错;以要求巴黎和会拒签,也是没有错;顺带着打倒中

10、国封建主义旧文化,还是对的;但把中国传统文化等同于中国封建主义旧文化,不分臧否,统统打倒,这就是大错特错。而后的历史书,对此事的点点种种一片赞扬,没有为中国传统文化不等同于中男封建主义旧文化拔乱反正,弄得新中国后的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从一出生就无好感,乃至于厌恶,只剩下几大民国遗老,如钱穆,傅斯年等在台湾或是在美国维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体面。而至文化大革命,更是不用多说,把中国传统文化仅剩的一块遮羞布也扯了,最后这场运动是平反了,不过其平反的不彻底,只是为人,而未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平反,于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厌恶转变成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绝裂,你说中国人与自己的文化绝裂,就好比是养大了孩子不要了娘,不

11、荒唐可笑吗!到了八十年代,中国又开始流传一句举国皆知的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的毕竟,并不是针对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但无形中,却是把它挤到了中国知识界了角落里,成了无人问津的冷门货。这三变,几乎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从根斩断,奄奄一息。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呢?中华民族的精神没了,核心的观念没了,一到改革开放,到处是拜金狂潮,谁还会想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面对国外扑天盖地的新观念的涌入,中国人不分好坏,照单全收,也不管是不是适合于国家的国情,最终酿成极大的风波。到现在,中国社会面对卖淫,吸毒,犯罪时,表现出较大的脆弱性,而这一点,在八十年代初第一代独生子女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中国人不尊重自己的

12、文化,也更加不尊重自己的历史,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国历史除了封建主义黑暗统治,一无他物。于是丝毫也没有一点民族自豪感,没有一点骨气,弄得中国人都看不起中国人。在西方人面前,哪有一点中国人的样子?这一点演变至今,就是中国人极端的祟拜外语。本来学习外语完全正确,中国不能再闭关锁国了吗,要和世界交流。但是其中一部分人,你可以把他们对待外语与对待中文的态度比较一下,前者是极度的狂热追捧,后者是极度的冷遇。有些人在外国人面前,你说接待就接待吧,做到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就行了,偏偏是像一块臭膏药一样贴上去,真是丢脸。过去抗日名将吉鸿昌,在英国因为气不过别人劝他做日本人,干脆在脖子上挂了块牌子,写着我是中国人,

13、堂堂正正的走在大街上。你想想,那个时候,中国的地位多低啊,他照样有这个骨气,穷归穷,弱归弱,但我还是要做中国人。他这个底气来自哪?就是来自传统文化赋予他的精神,骨气。和他比较,这些人难道不应该汗颜吗?也就近年来,随着国家实力的提升,随着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关注,中国人也开始关注起自己的文化来(这么说法实在是让人悲哀) 。广州那开了些国学班,专教五六岁的小孩子,古籍书本明显卖得好了,中国历史也有人开始看了,加上一些古装电视剧的宣传,虽然未尽真实,但也的确是宣传了一下中国历史。有些人还开始写些古体诗,不论是否附庸风雅,有这个心也终究是好。再是趁着中国实力提升,国家正式提出了国家汉语战略,这一点无疑是

14、让人振奋的。这不仅让想起汉朝前四代皇帝只有靠与匈奴和亲才能保持边疆的安定,弄得史书上留下了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的骂名,直到武帝一代,才全面的开塞出击,把匈奴赶得远远的,只能望着阴山下大片草原而哭泣。这种国家气势,中国真的是很久没有过了。这次的国家汉语战略,其就似汉武之开塞击匈奴,不过我们击的是外国文化,让他们也领略一下汉语的风采。有时候觉得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比较窝囊,东边被日本人抢大陆架,抢石油,南边小小越南也爬到头上抢南沙群岛,西边是印度仗着头上有主,吠得也响,北边呢,国民党放了蒙古独立,俄罗斯也是对中国不安好心,而最远处,更是有美国人不断挑衅,撞飞机,炸使馆,我们只

15、能是压一压气,先把内政搞好了再说,总不能小不能忍而乱了大谋吧。但是这口气也不是白压的,迟早有一天,我们会让别人知道,什么叫作中国。以上牵扯出去,现在再说回来。要想实现这国家汉语战略,还是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上。中国在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我认为到目前为止,失败处多于可取处。其一,是开始的时间太晚,好象是三年级时候才开始的吧(存疑) ,中国的教育,最是讲究童子功,小的时候没基础,大了根本就学不了,像我真正入门,也已经是高二时了,现在学来,还是颇觉费力,因为背不了经史子集,也就不明白典故,也就看不懂古人的文章,又哪来的兴趣呢?。其二,教学不行,而其根本是老师的素质不够。比如讲一篇六国论 ,现在的教学只是

16、字面的功夫,背出来,看明白,就可以了。而照中国传统的方法来言,首先应该是在黑版上挂上一幅战国地图,让大家知道,六国之地理位置,再来讲春秋至战国之大体形势,各国之关系,第三讲秦用何策,远交近攻,灭了六国,第四回到课文,我想老师不用讲,这篇文章的意思已经明了了。这里,须知在中国文化中,历来就没什么分科之说,文学,历史,地理,谋略,如此的分门别类,都是学了西方。古人是什么都学的,你说苏轼是文学家,那真是太看轻他了,他同时也是个历史学家,又是地理学家,再说到孔子呢,更是了不得,其儒家所包含之内容,后世公认的广博,以家来形容他,实在是委屈了他,所以中国人叫他至圣先师,所以他们的文章中,也就什么包罗万象,非通经史的人,是很难看懂的。过去的古人,于经史上的修养,是人人必备的,而今人则不然,已经没了过去的那种教育。就照我前面所说的那种教法,非在教室里站上语文,历史,地理三个老师,是没有办法完成的。因此,不要说现在这个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