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09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086419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2009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武汉市2009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武汉市2009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武汉市2009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武汉市2009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汉市2009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2009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大学实 践 报 告题目: 武汉市 2009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学院:信息管理学院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号:0910322332105姓名:刘珊日期:2011年8月28日目 录中文摘要1Abstract21. 就业的定义及大学生就业的特点31.1大学生就业的特点32. 武汉市大学生就业现状43.原因分析53.1社会原因53.2大学生自身原因53.3其他原因 74.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74.1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74.2大学生自身做出调整和努力84.3增加中小企业的就业率,完善劳动力市场就业信息平台84.4用人单位该如何做84.5高效改革95. 总结10参考文献11摘 要近

2、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特别是像武汉市这样高校众多的大城市,毕业生就业问题十分严峻,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更加严峻。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in China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especially in Wuh

3、an city such as large city,graduate employment problem is very serious,in the contex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contradiction of labour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 is increasingly outstanding, university graduates employment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College graduates successful employment, has

4、become a hot issue of common concern.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existing social, policy reasons, also have their own reasons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need government, enterprise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 students to work togetherKeywords: college stude

5、nts; employment; reasons; measures1.就业的定义及大学生就业的特点就业,对于“就业”一词,时代不同,理解也不同。当代普遍观点认为“就业”是指“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相对稳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社会报酬的过程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相对稳定的社会劳动;二是就业必须取得社会报酬,社会报酬是劳动的社会价值体现,它将就业同义务劳动和一般的家务劳动区分开来,从而又从实质上限定了就业的范围。”1.1大学生就业的特点大学生就业具有一般就业的特点,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1知识性大学生的学习经历使其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强的

6、工作能力。大学生的这一特点决定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的特殊意义,也影响着大学生择业就业的目标选择、择业就业观念、择业心理和择业过程等。1.1.2群体性大学生就业不是个别现象,它是以群体形式出现的,目前我国每年有两三百万名大学生第一次进入社会就业,相应地则有两三百万名大学生要落实就业岗位。成批的大学毕业生源源不断地涌入社会,这既是社会的巨大财富,同时,对他们就业的合理安置又成为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精心组织安排,需要大学生的积极配合响应。1.1.3时效性大学生就业有一个时效期,一般情况下,毕业生在毕业离校之前应该落实工作单位。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特

7、别是“双向选择”就业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时效期也发生了变化,大学生择业的时间延长,甚至可以到毕业后两年之内。1.1.4政策性 大学生就业思想和就业状况不仅要受国家总的宏观政策的影响,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具体指导方针和政策对大学生就业更是起着极为关键的影响和作用。大学生就业要遵守有关的就业方针和政策,努力适应社会制度尤其是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变化。1.1.5法制性大学生就业必须依法进行。大学生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同时大学生就业又受法律保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自主择业需要各方面法制建设的相应完善。2.武汉市大学生就业现状据有关数据统计,2006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增加到 41

8、3万人,失业的大学生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13万人;2007年大学毕业生数量进一步增加到495万人,2008年达到559万,这一庞大的供给量延续了该年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2009年我国大学生毕业数量达到610万人,而社会提供的岗位仅有1000万个;2010年,我国需就业人口将达到640万人之多,大学毕业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相比,武汉市高校毕业生总量位居全国。根据2009年度本科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五十名城市调查,武汉市仅排名第十四。根据大学生就业率指数报告的统计,2000年到2008年,武汉的大学生就业率三度下滑。随着武汉经济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需求相应扩大。

9、一批落户武汉的高科技企业如富士康、中芯国际等需要大量高校毕业生加上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更加理性务实,降低期待门槛,使得2007年的就业率有所回升。而2008年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就业率跌至70豫以下,创九年来最低。同时,武汉地区往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存量比较大。据统计,至2008年末,历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存量约为4万人。因此,在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形势相当严峻。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我们对几个高校的部分学生们进行了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实际93份,回收率为9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

10、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3.原因分析3.1社会原因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这个数字是令人无法想像的。而武汉市人口已超过800万。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武汉市总人口8312700人,而大学生约占8/1,更别说外来的大学生了,随着大批外地优秀大学生的不断涌入,武汉市地区大学生的就业环境、条件、愿望和职业选择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所以,根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岗位。换句话说,也就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正在逐渐减小。而高校毕业

11、生的数量却是逐渐增加的,而且,增加之势远远大于减小之势。随着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精兵简政,虽然私有企业不断增加,但就业岗位少,不能从更本上解决问题。另外,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年年在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三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待业毕业生,这个将会是一个盘大的数据,给就业带来严峻的考验。3.2大学生自身原因3.21大学生对自身缺乏必要的了解,在就业过程中往往表现出过于自负和过于自卑,不能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大学生对于自身的定位不够准确

12、,不能对自己有个合理的评估。大多数学生不能清晰地说出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同时大学生对职业环境的认识也很模糊,对当今社会的职业发展趋势、职业类型、职业素质的要求缺乏主动的认识。3.2.2大学生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大学生在临近就业时,显示出的慌乱、不知所措与自身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关系很大,在招聘会上大学生海投简历比比皆是。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也存在严重的偏颇,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价值理念影响着很多学生,这些同学在选择职业时往往把个人享受排在第一位,而且大学生的职业价值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很多同学不再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首位,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作为职业价值的评价标准。大学生

13、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大学生在选择职业过程中的最大难题,加之大学生对就业环境的不熟悉,对时事政策的不了解也是大学生难以作出就业抉择的主要原因。3.2.3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就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

14、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3.2.4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调查显示,非常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这说明大学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3.3其他原因 除

15、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许多各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就业问题,如性别问题,相关资料表明,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6.4%。还有,城乡区别问题。据报道,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4.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4.1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4.1.1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4.1.2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鼓励大学生偷生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还应该看到基层人才缺乏,存有大量的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