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局公共就业服务指导意见》

上传人:大米****9;美心 文档编号:180842525 上传时间:2021-04-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保局公共就业服务指导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社保局公共就业服务指导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社保局公共就业服务指导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社保局公共就业服务指导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社保局公共就业服务指导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保局公共就业服务指导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保局公共就业服务指导意见》(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章社保局公共就业服务指导意见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逐步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就业机制,创造平等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努力推动全市各类就业群体实现充分就业,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鲁政发202x41号文件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就加强全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制定以下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进一步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是促进就业、调节人力资源市场和维护就业公

2、平的有效措施,也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把促进就业作为服务经济、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城乡劳动者创业就业,有效地实现了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仍有很大的差距,就业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城乡一体的均等化就业服务制度还没有完全形成,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基层就业服务能力还有待提升。“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发展、重构发展优势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

3、系建设,全面实现城乡劳动者更加充分就业,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突出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各区县、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采取扎实有力的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准确把握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就业优先的原则,以建立健全促进城乡统筹就业长效机制为目标,以完善城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机制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为手段,大力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就业环境,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机制,切实完善就业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和

4、水平,促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十二五”期间全面建立能够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有效服务的就业预测评估体系、指标评价体系、考核奖惩体系、管理运作体系、资金支持体系、信息支撑体系,形成城乡一体、普惠共享、功能完善、服务规范、管理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劳动者实现平等就业、素质就业、稳定就业和充分就业。三、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一)建立就业预测评估体系通过人力资源供需状况预测、人力资源市场价格预测、社会保障发展情况预测、失业情况预测,建立健全就业预测评估体系,牢牢把握新形势下就业发展趋势,对于科学制定就业工作短、中、长期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1、建立人力资源供需状况预测分析制度做好

5、全市人力资源供需状况预测,预测供求矛盾变化的趋势,为合理配置全市人力资源市场资源提供依据,逐步推进政府主导型的就业模式向由市场自由配置人力资源的就业模式转变,实现城乡劳动者自主公平就业。一方面科学把握年度新增劳动力数量预测。根据年度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人数、当年本地生源毕业生返回生源地就业人数、年度接收市外生源毕业生人数、年度因失业需再就业人数,每年底预测新一年度新增劳动力数量,为确立就业总体目标任务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定期进行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统计。求人倍率是人力资源市场定期分析指标的核心,求人倍率指标的大小,决定了近一段时期内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变化,是市场供需变化的晴雨表

6、。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对月、季、年度求职、招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求人倍率”变化预测一段时期内全市人力资源供求状况(“求人倍率”=人力资源市场提供的岗位数量与求职人数之比)。引导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正确定位招工和求职方向,引导培训机构培养市场需求的技能型劳动者,引导劳动者自主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技能,适应市场就业要求。2、做好人力资源市场价格走势预测做好人力资源市场价格预测,有利于有效地控制企业用工成本;能引导求职者合理做好自身定位,正确认识劳动与报酬的关系,在激烈招聘竞争中实现就业的愿望;能引导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3、做好社会保障发展情况预测“十二五”期间,各级政府将加快社会保障工程

7、的推广普及速度,以解决劳动者在失业、生病、工伤、生育等特殊时期个人及家庭生计的保障问题。要以完善和构建保护以不同形式就业的城乡劳动者的社会安全网为目标,做好社会保障发展情况预测,为劳动者合理流动提供制度性保障,促进城乡、地区的协调发展,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工有所薪、病有所医、失业者有救济的和谐劳动关系。4、适时做好失业情况预测完善失业动态监测制度,定期开展规模以上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情况调查,及时掌握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岗位流失和员工录用等方面情况,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用工变化趋势,提前应对可能产生的失业冲击。定期开展企业用工需求抽样调查,扩大调查范围,实行动态跟踪,按季进行统计和定量分析,有针对性

8、地开展用工服务工作。(二)建立就业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设置就业评价指标,以政策性、重要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为原则,构建包括制度建设、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指标体系,对考核指标的使用要注重考评过程综合化、指标设计动态化、考评方式多样化和成果运用及时化。结合我市就业工作实际,近几年全市就业评价总体设置十大指标(具体情况可随年度就业工作重点进行调整),每个指标又可进一步细化。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自主创业及带动就业人数、高校离校后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人数、困难群体就业情况、就业培训五年规划实施情况、失业保险覆盖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人数、就业资金投入支出情况、城

9、镇登记失业率。(三)建立考核奖惩体系建立健全一套操作方便、运行有效的就业考核奖惩制度,完善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一是把各就业联席会议和农民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就业工作指标纳入年度领导干部考核内容,重点考核;二是对重点考核指标进一步加大考核权重,突出工作重点。如财政扶持政策落实情况等;三是对各区县的就业考核,采取就业指标考核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挂钩、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挂钩、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挂钩,切实促进各项就业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好如何把促进增长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问题。考核工作坚持科学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采取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10、。平时考核以实施就业月报制度为主要内容,以检查、抽查为辅。考核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考核工作由市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和农民工联席会议负责组织实施。考核方法采取自评、初审、现场考查等方式进行。考核结果全市通报。(四)建立管理运作体系1、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充分利用现有公共就业服务资源,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合理确定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充实人员力量,统一服务标准,加强组织建设,建立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以市人力资源市场为龙头,以各区县人力资源市场为区域骨干,以各乡镇(街道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为主渠道,以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和社会中介机构

11、为服务点,建立全市上下联动、信息共享的“四级”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及时准确地向社会提供市场供求信息、市场价格信息以及政府政策信息等。一是建立市场供需行情发布制度。每月初网上发布上一个月全市市场供需行情分析情况,各区县也要同步发布本区域的市场行情分析情况。分析劳动力供求方面的总量、结构、劳动力流动和市场价格信息等方面的数据,为就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二是提高中介服务质量。由粗放的服务方式改变为精细化的服务方式。按照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进一步规范社会中介市场,开展诚信服务,杜绝虚假招聘,促进劳动力的有序流动。三是深化市场就业推荐会制度。坚持以“

12、专业化、校园化、小型化、信息化”为主,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合理安排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和住淄高校的就业推荐活动计划,及时进行网上发布,指导用人单位招聘和毕业生求职;进一步发挥基层就业服务平台作用,夯实基础,创新形式,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推介活动,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各镇(街道办)要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就近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2、加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根据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规划的通知(淄人社发202x120号)要求,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办)、社区(村

13、)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明确服务职责,规范服务流程和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各乡镇(街道办)要按照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要求,建立综合性的服务场所,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柜员制”就业服务。3、建立健全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全面建立劳动者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及时做好全市单位从业、个体就业、灵活就业、自由职业劳动者的就业登记和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劳动者失业登记工作,了解本地劳动力就业状态、企业用工和岗位需求变化状态,有效提高就业失业调控能力。并提供公共就业服务,落实就业扶持政策。4、完善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制度一是建立帮扶对象台帐。发挥社区平台扁平化和

14、贴近居民的优势,摸清特殊就业困难对象底数,登记造册,入户开展就业援助。二是实施公益性岗位援助。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办)、社区(村)与辖区内共建单位作用,大力开发适合就业困难人员的公益性岗位,就近就地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各级机关、事业单位招聘临时工作人员,应通过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发布招聘信息,并拿出一定比例优先招用就业困难人员。三是强化就业帮扶措施。进一步完善零就业家庭申报认定制度,规范认定程序,建立专门台账,及时接受援助申请。建立“一对一”就业帮扶和动态管理机制,做到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发现一户、帮扶一户、消除一户。5、实行就业统计月报制度健全和完善全市就业统计工作,依托劳动99三版软件和基层平台软

15、件,从源头上确保就业工作实名制的落实,协调工商、税务等部门,对我市隐性就业群体实行统筹管理,及时准确掌握全市就业情况,为政府促进就业和落实扶持政策提供科学可靠真实的依据。各区县要充分发挥基层就业服务平台的作用,对辖区内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情况等进行按月统计上报。6、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的创业能力、择业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落实好各类培训优惠政策,建立职业技能培训的长效机制。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新成长的劳动力就业能力的提高。二是开展以职业技能

16、培训为内容,以定单、定向培训为主要形式的“短平快”培训,提高失业人员的转业能力和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三是加强创业培训,以提高有创业愿望的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以及农村进城劳动者的创业能力。四是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包括行业、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办职业培训事业,使职业培训真正成为一个产业蓬勃发展。(五)建立资金支持体系完善促进就业的资金保障机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引导社会各方面鼓励就业、促进就业、扩大就业。1、完善创业扶持政策登记失业人员、复员转业退役军人、我市生源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和毕业5年期内的高校毕业生,创业自筹资金不足的,可按有关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小额担保贷款额度、贷款期限优惠可按相关规定执行。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微利项目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落实好贴息政策。符合条件的创业者创办企业吸纳劳动者就业,落实好一次性岗位开发补贴,以及积极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