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的十类国学常识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083000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考的十类国学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常考的十类国学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常考的十类国学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常考的十类国学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常考的十类国学常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考的十类国学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考的十类国学常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考的十类国学常识一、纪年方法1、 中国古代四种纪年方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 崤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 ”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 。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我国古代是用干支纪年的,如大家常看到用“甲午” “戊戌” “丁卯”这样的纪年法。近代史上的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等名词就是干支纪年。所谓干支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因为地支和生肖都是十二个,所以每一个地支都对应一个生肖。求天干的方法。凡是公历个位数是 4 的,天干为甲,个位数是 5 的

2、,天干为乙,依此类推: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4 5 6 7 8 9 0 1 2 3求地支的方法。用公历年除以 12,余数是 4,地支是子,余数是 5,地支是丑,以此类推。于是有: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如:1644 年的干支年是甲申年(猴年) ,1911 年是辛亥年(猪年) ,2005 年是乙酉年(鸡年) ,2008 年是戊子年(鼠年)等。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 “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的年号, “乙酉”是干支纪年。2、 民国纪年利用国号纪年的

3、一种方法,是把中华民国成立的 1911 年作为民国元年,依次往下推。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问题,其运算公式为:公元纪年1912(民国 n 年1) ,也可简化为:公元纪年1911n.3、 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是以耶稣诞生之年为界,前是公元前一年,后是公元一年,然后依次排列。公元纪年需要弄清世纪计算问题。世纪的计算只要用年代数字除以 100,然后在整数位上1 所得整数就是世纪数。如公元 8 年的世纪为:8 除以 100 等于 0.08,整数位是 0,再加 1 得1,即公元 8 年是公元一世纪,同理公元前 8 年就是公元前一世纪,要注意公元前和公元后的区别。【例一】 、公元前 509 年,罗马进入共和

4、国时期,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公元前 5 世纪初 、公元前 5 世纪末 、公元前 6 世纪初 、公元前 6 世纪末解析一百年为一世纪,如公元前 1 世纪指的是公元前 100 年公元前 1 年,故公元前509 年为公元前 6 世纪末。【答案】4、 皇帝纪年:爆发的 1911 年是皇帝 4609 年,依次推算。二、姓氏起源与演变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生肖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我国姓氏繁多,究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氏族的名称演化为姓上古时代氏族以自然物为氏族标志,因而这些姓大都和生物或自然现象有关

5、,如熊、牛、云等。2、以国名为姓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 楚、卫、魏、韩、赵、燕等,皆成为今天常见的姓。3、以居住地为姓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东郭、西门、池、柳等,是以住地的方位、景物为姓。4、 以次第为姓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 “仲”就是老二;孟姜女就是姜姓的长女。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用偏旁“车”表同辈。5、 以官职为姓如司徒、司马、司空等,有些姓从字义上看也

6、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公孙、王孙最早是指其先人是公或王。6、 以职业为姓如巫、卜、陶、匠、屠等。7、 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来带来的姓呼延、慕容、尉迟等。8、 以谥号为姓穆、庄等姓是用先人的谥号。9、因避讳而改姓如邱是讳孔丘之丘等。【例二】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 ”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官名 、爵位 、谥号 、行业【解析】 “司马、司徒”是中国古代较早在中央机构设有的重要官职,根据材料的推论可知司马、司徒等姓氏源自官名。【答案】三、特定称谓1、 年龄方面襁褓不满周岁,孩提23 岁,豆蔻年华13 岁

7、(女) ,半老徐娘30 岁(女),弱冠20 岁(男) ,而立之年30 岁(男) ,不惑之年40 岁(男) ,知天命50 岁,花甲、平头甲子60 岁,古稀之年70 岁,耄耋80 岁,背之年90 岁,期颐100 岁。2、 人物方面男称须眉、女称巾帼;“先父” “先母” ,一般出现在社交场合,是对他人讲到自己已谢世的父母时所用的敬词;“家父” “令尊”是两人, “家父” “家母”则是对自己父母的谦称;“令尊” “令堂”是对别人父母的尊称;社交场合,说到比自己大的家人,如自己的父母、兄长时,前面要加一个“家”字家父、家母、家兄;说到比自己小的家人,如弟弟、妹妹时 ,就要用“舍”字舍弟、舍妹,以此来表示

8、谦虚;说到别人的家人,如父母时,前面一般加上“令”字令尊、令堂,以表示尊敬;人们把妻父称“泰山” , 又因泰山乃五岳之首,又称为“岳父” 。3、 地理山川阳:山南水北;阴:山北水南古语“山南水北为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 ,这是因为中国位于北半球,以我们的视点来观察太阳会是从东方升起经由南方最后落到西方,山的南面是向阳坡。山的北面是背光坡。南面的日照一定较北面充足,所以“山南为阳、山北为阴” 。水的部分由于中国地形是西北高然后向东南渐低,河流在流动时会倾向于往东南流动,南岸较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蚀,形成南湿北干的情形,故称“水北为阳、水南为阴” 。左:东为左;右:西为右“左”与“右”相对,如面向南,

9、则西为右,东为左;面向北,则东为右,西为左。 “左”为古人平居及遇吉事所尚方位,用兵则居次方位。地理上常以东为左。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 ,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以西为右,江西以此得名。关中初指函谷关以西地,其后或指关中盆地。后来又有众关之中之说,即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关东秦汉时期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是以函谷关作为区分东、西两大地域的界标;明以后“关东”乃指山海关以东地区。以辽、吉、黑为关东、关外。把山海关以西亦即长城内侧,统称“关内” ,后又称“关里” ,有山东人、山西人、河北人。中国的别称:赤县、神州、中华、华夏、函夏、九州、九域、九有、九土、九区、九牧、八州、

10、禹城、禹迹、禹甸、海内、中州、中原、四海、中土、天朝。【例三】 汉书记载:“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写道:“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这里的“山西” “江左”分别指的是、崤山以西、长江以北 、太行山以东、长江以西 、崤山以西、长江以东 、太行山以东、长江以南【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地名的相关知识。中国古代山东、山西的界线是崤山,崤山以西为山西,崤山以东为山东,而“江左”也称“江东” ,泛指长江以东。故项正确。【答案】四、避讳问题所谓避讳就是中国封建时代人们为尊敬君主及其亲属、圣人贤者和长辈,在讲话时不直呼其名,在写文章时不照字直书,而用其他的字、词代替的一种习俗,是

11、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1、 避讳的对象有四类讳帝王,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秦始皇一月出生,名叫“嬴政” ,就把“政月”改为“正月” ,读作“征”了。讳长官,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相传宋朝的田登,做了州官,非常忌讳别人触犯他的名讳。如“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避圣贤,主要指避讳古代的一些圣贤,如孔子、孟子、老子等。现在不少人姓邱,其实,这些姓邱的先人最早并不姓邱,而姓丘。春秋末年,孔丘被举为“圣人” ,所以就改“丘”为“邱”了。避长辈,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唐朝大诗人杜甫,一生不写海棠诗,在他一生流传下来的 1400

12、 余首诗中,连一句涉及海棠花的也没有, 古今诗话里点明了此事:“杜子美母名海棠,子美讳之,故杜集中绝无海棠诗。 ”2、 避讳的方法通常有三种,即改字、空字和缺笔改字是将需要避讳的字改写成其他字,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做法。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把中央六部之一的民部改为“户部” 。空字是把需要讳的字去掉,不写在书上。观世音菩萨,为避太宗讳而改为观音菩萨。为了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世”字, “王世充”写成“王充” 。缺笔是将应避讳的字不完整写出来,而少写一两笔。黄昏的“昏”字本写作“上民下日” ,也是为了避讳唐太宗的“民” ,才缺笔以“氏”代“民”写作昏。【例 4】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

13、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敬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玄武门改神武门。此制度旨在 、维护皇权独尊 、倡导尊老爱幼 、强化尊卑等级 、凝聚血脉亲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维护皇权独尊”仅局限于对皇帝名字的避讳,所以项不正确;从对于避讳制度的解释可以看出“尊老” ,但没有任何爱幼的体现,故项不正确;避讳制度对“凝聚血脉亲缘”没有帮助,故项不正确;避讳制度强调的是幼尊长、少敬老、下级尊重上级、臣下敬重君王,即强化尊卑等级制度,所以只有项正确。【

14、答案】五、庙号、谥号、年号和尊号1、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祭祀时写在牌位上的名号。始于西汉,迄于清朝。一般开国皇帝称“祖” ,如宋太祖;后继者为“宗” ,如唐太宗等。2、 谥号是根据帝王生前行为由臣下议定,朝廷也会赐予死去的贵族大臣谥号。它始于周初,秦朝时曾被废止,汉又恢复,沿袭至清。如周武王、周厉王、周幽王、汉武帝、隋炀帝等。3、 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 “建元”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年号。年号是帝王正统的标志,一个政权使用另一个政权的年号被认为是藩属臣服标志,每逢新皇登基常改元,即改变年号。通常的做法是新皇登基那年不改,第二年才改变年号。如唐太宗公元 626 年即位

15、,公元 627 年才改年号为“贞观” 。同时应该注意一个帝王允许有一个或多个年号。4、 尊号也叫徽号,开始于唐朝武则天时期,是弘扬皇帝、皇后、太后的称号。尊号多是活着的时候奉上的,死后也可以奉上,如唐玄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尊号也可以累加,如武则天用过的尊号有“圣母神皇、圣神皇帝”等。对于古代帝王我们不直接呼名而是称号。唐以前的帝王称谥号,唐至元多称庙号,至明清,每个皇帝(明英宗除外)都有一个年号,所以习惯以年号称。【例 5】从汉代起,皇帝都有特殊的庙号、谥号和年号,比如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等,这实质上反映了 、人们对皇帝功绩的赞誉 、皇帝地位的独尊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皇帝对自己执政

16、成效的美化【解析】本题考查皇帝制度的特点。这些特殊的庙号、谥号和年号是皇帝独有的,体现了皇帝的独尊。而项看不出不断强化这种趋势;、不是实质。【答案】六、阴阳五行说1、 中国古代哲学,以阴阳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如天是阳,地是阴;日是阳,月是阴。阴阳的对立和统一,是万物发展的根源。凡是旺盛、萌动、强壮、外向、功能性的,均属阳;相反,凡是宁静、寒冷、抑制、内在、物质性的,均属阴。2、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以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