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重阳传统食物有哪些[合集5篇]

上传人:J*** 文档编号:180730250 上传时间:2021-04-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节日重阳传统食物有哪些[合集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传统节日重阳传统食物有哪些[合集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传统节日重阳传统食物有哪些[合集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传统节日重阳传统食物有哪些[合集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传统节日重阳传统食物有哪些[合集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节日重阳传统食物有哪些[合集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节日重阳传统食物有哪些[合集5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节日重阳传统食物有哪些合集5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第一篇:中国传统节日重阳传统食物有哪些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九九相逢祥瑞落。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秋高气爽喜洋洋。金菊飘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传统食物有哪些,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节日重阳传统食物有哪些 重阳糕:此糕也称菊糕、花糕、五色糕,是一种非常松软类的糕点。因重阳糕的“糕”与“高”同义,所以人们就以重阳糕来代替无法登高的遗憾,这也慢慢成了重阳节的食俗之一。 菊花酒:菊花是重阳时节开得最绚烂的花,赏菊花也是重阳习俗之一,而且重阳节乃是九月初九,九九等同久久,亦与“酒”同音,所以

2、重阳佳节有饮菊花酒的食俗。 羊肉面:不得不说,重阳节食俗很重寓意,羊肉面的“羊”就是与重阳的“阳”谐音,所以成了重阳的食俗,且面一定得是白面,因为白添一笔为百,百减一笔乃九九,既应了九九重阳,又有长命百岁之意。 螃蟹:重阳吃螃蟹是最好的时节,这时螃蟹又大又胖美,而且肉质细腻,富含高蛋白,可以有效补充多种氨基酸。重阳吃螃蟹自是要吃母蟹,母蟹蟹黄无数,肉多味鲜,想想都要流出口水来了。 糍粑:糍粑是一种用糯米制成的糕点,软糯香甜,当做好出锅后沾上芝麻和白糖一起吃,别提是有多美味了,而且糍粑除了做成糯糯的团子,还能炸成“油糍粑”,油糍粑有着金黄色的面貌,酥脆的表层和柔软的内心,吃上一口满嘴留香,可谓重

3、阳佳节一道必备食品。 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 正是菊花盛开时:每逢重阳节,正是一年菊花盛开之时,这个时候是最佳的赏菊时期。我国是菊花的家乡,而菊花又被称为长寿之花,重阳节赏菊有祈求长生与延寿之意。所以,菊花又被称为“延寿客”。据说重阳节赏菊的风俗,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

4、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赏菊之风盛行:在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无数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欣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第二篇:中国传统节日重阳传统食物有哪些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九九相逢祥瑞落。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秋高气爽喜洋洋。金菊飘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传统食物有哪些

5、,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节日重阳传统食物有哪些 重阳糕:此糕也称菊糕、花糕、五色糕,是一种非常松软类的糕点。因重阳糕的“糕”与“高”同义,所以人们就以重阳糕来代替无法登高的遗憾,这也慢慢成了重阳节的食俗之一。 菊花酒:菊花是重阳时节开得最绚烂的花,赏菊花也是重阳习俗之一,而且重阳节乃是九月初九,九九等同久久,亦与“酒”同音,所以重阳佳节有饮菊花酒的食俗。 羊肉面:不得不说,重阳节食俗很重寓意,羊肉面的“羊”就是与重阳的“阳”谐音,所以成了重阳的食俗,且面一定得是白面,因为白添一笔为百,百减一笔乃九九,既应了九九重阳,又有长命百岁之意。 螃蟹:重阳吃螃蟹是最好的时节,

6、这时螃蟹又大又胖美,而且肉质细腻,富含高蛋白,可以有效补充多种氨基酸。重阳吃螃蟹自是要吃母蟹,母蟹蟹黄无数,肉多味鲜,想想都要流出口水来了。 糍粑:糍粑是一种用糯米制成的糕点,软糯香甜,当做好出锅后沾上芝麻和白糖一起吃,别提是有多美味了,而且糍粑除了做成糯糯的团子,还能炸成“油糍粑”,油糍粑有着金黄色的面貌,酥脆的表层和柔软的内心,吃上一口满嘴留香,可谓重阳佳节一道必备食品。 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

7、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 正是菊花盛开时:每逢重阳节,正是一年菊花盛开之时,这个时候是最佳的赏菊时期。我国是菊花的家乡,而菊花又被称为长寿之花,重阳节赏菊有祈求长生与延寿之意。所以,菊花又被称为“延寿客”。据说重阳节赏菊的风俗,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赏菊之风盛行:在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无数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欣赏菊花成了节

8、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第三篇: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他们的产生内涵分别是什么呢?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除夕 1、春节: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

9、正式固定下来,向来连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暂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味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向来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

10、要进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院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隆重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进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11、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3、端午节: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奇无数,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源于纪念屈原;源于纪念伍子胥;源于纪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4、七夕: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5、中元节:中元之名起于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佛教

12、也在这一天,进行超渡法会,也就是盂兰会。盂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于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盂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6、中秋节: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渐渐进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欣赏祭拜,寄予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向来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

13、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奇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7、重阳节:九九重阳,最早见于易经,易经把九列为阳数。农历九月初九日,两阳相重,故名重阳节。屈原曾写过集重阳入帝宫兮的诗句,说明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已形成风俗。 重阳节登高则有一个有味的传奇。据南朝梁代吴均著续齐谐记载:东汉时,汝南、汝河一带瘟魔为害,疫病流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拜道长费长房为师,学消灾救人的法术。一天,费长房告诉桓景说,九月初九日,瘟魔又要害人,你快回去搭救父老乡亲。并告知九日离家登高,把茱萸装入红布袋,扎在胳膊上

14、,喝菊花酒,即能战胜瘟魔。桓景回家,遍告乡亲。九月九日那天,汝河汹涌澎湃,云雾布满,瘟魔来到山前,但因菊花酒刺鼻,茱萸香刺心,难以接近。桓景挥剑斩瘟魔于山下。傍晚,人们返回家园,见家中鸡犬牛羊,一时暴死,而人们因出门登高而免受灾殃。自此,重阳登高避灾流传至今。 8、腊八:农历十二月八日是佛陀成道日。在这一天,寺庙都要进行纪念法会,称为成道会、腊八会,并以腊八粥供佛飨众。 佛陀成道日为何要供养腊八粥呢?其缘由要追溯到佛陀成道之前的悉达多太子,他曾在苦行林苦修六年,日食一麻一麦,以淡泊物质来砥砺求道的心愿。慢慢地太子觉悟到:世间的人追逐物欲,沈迷于声色犬马之中过份享乐当然不易达到解脱大道,假如执着

15、于苦行,徒使身心受苦,形同枯木死灰,也不能证悟菩提,最好是舍弃苦乐二边,过着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才干进趋解脱大道。 太子有了这一番体悟,了解苦行的不毕竟,即刻从苦行的座位上站起,走下尼连禅河,让长年清净的流水,洗去身上的垢秽。但因太子的形体瘦弱,竟疲惫无力的倒在尼连禅河边,过了一会,太子手攀岸上垂下的树枝方站起来,走不了几步,又瘫倒在岸上。 这时,河边有一个名叫难陀波罗的牧女,在河畔的草原上放牧,她忽然看到一位瘦弱的青年沙门横卧在河岸旁,好似毫无气力似的,她立时生起同情的心,手捧乳汁前来供养太子。 太子接受牧女的一杯乳汁,其中的美味实在无法譬喻。饮后,五体通畅,慢慢的恢复了气力。于是涉河过岸,走到伽耶山的一棵繁茂的菩提树下金刚座上,端坐思惟,终于在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而开悟证道,成就正等正觉。 由于牧羊女供养乳糜的典故,后来中国的佛教徒乃起而效之,于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当天,以五谷及诸果物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相沿至今,此风气慢慢广传至民间,普通人也在这一天煮食腊八粥,成为民间风俗之一。 9、除夕:除夕是指每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