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2020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应届)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80669337 上传时间:2021-04-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2020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应届)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2020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应届)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2020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应届)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2020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应届)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2020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应届)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2020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应届)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2020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应届) Word版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11月份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据此可知,西周A. 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B. 通过宗法制强化君主专制C. 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D. 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指的是宗法制,“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指的是分封制,材料的中心意思是认为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故答案为A项。B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秦始皇开创的,排除;C项,中国早期政治制

2、度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D项,西周并未打击异姓诸侯,排除。2.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中国历代官民比例表朝代西汉东汉唐元明清比例17945174641292712613122991911A. 国家机构日益膨胀B. 阶级矛盾日趋尖锐C. 行政效率不断下降D. 冗官问题由来已久【答案】A【解析】【详解】表格显示从西汉到清朝官员和民众比例是逐渐减小,说明官员的机构逐渐增大,国家机构的日益膨胀,A正确;表格体现不出阶级矛盾信息,B错误;行政效率和官民比例信息不符合,C错误;冗官问题是北宋时期比较明显,不是由来已久,D错误。【点睛】本题是表格类选择题,解题思路如下:A、两头看,项间比:两头看:看头看对

3、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重时间、地点等。看尾看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项间比;据问和看获得的信息,按表中所给信息找项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获取特殊数字的含义。B、察变化、译文字:把发掘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息,译成文字信息。C、联教材、掘信息:据译成的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3.西罗马帝国崩溃后,罗马法陷于沉寂,教会逐渐形成了一套政治法律制度。但到12世纪,罗马法在西欧掀起了一股复兴的浪潮,宣扬“国王的爱好具有法律的力量”、“国王不受法律约束”。这在当时A. 推动人文主义运动迅速兴起B. 有利于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C. 改变了教权高于王权的局面D

4、. 适应反君主专制斗争的需要【答案】B【解析】“国王的爱好具有法律的力量”、“国王不受法律约束”的主张出现在12世纪,当时的欧洲是天主教占统治地位,罗马教皇是西欧各国的太上皇,这些主张是对天主教皇权威的一种挑战,故有利于各民族国家自主意识的增强,所以选B;人文主义运动兴起的时间不是在12世纪,应该是14世纪,故A不符合史实;上述只是主张,不可能起到“改变了”的作用,只有付诸行动,才有可能达到C的结果,故排除C;题干主张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故D与上述主张不一致,故排除D。4.1830年,英国议会颁布了啤酒法,解除了地方官对啤酒经营长达近两个世纪的管制,导致了酗酒等社会治安问题,直到1879年,才通

5、过酗酒法重新强化地方对酒类的管理权。这一过程反映了英国A.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较量B. 立法服务于经济利益的原则C. 工业化带来议会制度改革D. 自由主义理论内涵的渐变【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英国议会政府在1830年颁布法案对撤销地方官对啤酒的管控,撤销对市场经营行为的影响,放任市场自由经营,但同时也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直到1879年又重新加强了对酒类经营的控制。这反映了政府对调控市场经营的态度的转变,即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变化,故D项正确;材料表明立法与社会治安等问题相关,并非中央与地方权力的较量,A项错误;BC项在题目中没有反映,排除。【详解】5.1933年初,蒋介石发表演讲称

6、:“我们现在对于日本,只有一个法子,就是作长期不断抵抗。这样一步复一步的兵力,一线复一线的阵地,不断地步步抵抗,时时不懈,这样长期的抗战,越能持久,越是有利。若是能抵抗三、五年,我预计国际上总有新的发展,敌人自己国内也一定有新的变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蒋介石认可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思想B. 蒋介石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判断明显错误C. 蒋介石为欺骗民众做虚假的抗日宣传D. 蒋介石认为中国抗日战争将是持久战【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我们现在对于日本,只有一个法子,就是作长期不断的抵抗”来看,蒋介石认为中国抗日战争将是持久战。故答案为D项。毛泽东论持久战发表于1938年,排除A项;蒋介石对

7、中国抗日战争的判断正确,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也不能反映,排除。6.“我认为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是团结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胜利。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就此宣誓绝不违背。”1917年,这段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诏书说明A. 俄国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B. 沙皇试图通过妥协方式维护君主制C. 二月革命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转型D. 沙皇专制体制未发生丝毫本质变化【答案】B【解析】英国的“光荣革命”是通过一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赶跑了当时的国王,而俄国二月革命则是工人、士兵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故A项

8、错误;由题干内容分析得知,沙皇尼古拉二世是想以自己的退位,换取沙皇制度的维持,故B项正确。俄国二月革命后虽然掌权者发生了变化,但俄国社会性质依然是资本主义社会,故C项错误;由材料“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得知,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之后,俄国沙皇专制体制将变为君主立宪政体,故D项错误。7.下图发表于1951年6月18日。标题为:“共产主义者周恩来”。小标题:“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了缓和B. 日本是中美的共同敌人C. 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D. 中苏关系逐渐恶化破裂【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中国”应该指的是台湾蒋介石政权,题干中的意思是,

9、美国认为周恩来所代表的新中国政权既是美国的敌人,也是台湾政权的敌人,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美国奉行冷战政策,对新中国采取了敌视的政策,故选C。AD不符合史实,B中的日本题干没有提到,故排除。8.新中国60年代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曾提出外交上的“三和一少”政策,即是对帝国主义要和气一点,对反动派印度尼赫鲁要和气一点,对修正主义要和气一点,对亚非拉人民斗争的援助要少一点,此政策在当时被毛泽东认为是修正主义而遭受批判,这说明当时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未得到实践B. 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对外政策C. 党内外交政策开始出现严重分歧D. 外交政策受到极左思潮影响【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三和一少”政策可体现

10、中国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正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故A项排除;材料中王稼祥是根据国情做出的有利于国家利益的外交政策,而毛泽东对此批判则不是从国家利益出发,故B项排除;材料仅是反映了分歧,但无法说明是“开始”,故C项排除;据材料信息可知面对王稼祥针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在对外关系方面提出应采取缓和的而非紧张的稳妥务实的外交政策,他的是主张有利于过敏经济的调整和恢复工作,争取时间度过困难,但受当时的极左思想影响,遭到毛泽东的评判,故D项正确。9.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

11、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 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着较清醒认识B. 当前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冷战”行为C. 国际局势既趋向缓和又表现出紧张对抗D. 没有厘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特点【答案】D【解析】【详解】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主要是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开展经贸、环保、文化、科技、教育、能源、 交通、金融等领域的合作,促进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均衡发展;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所以说上海合作组织不是军事结盟性质的组织,题干中的两种观点却没有认清这一点,故A项错误,D项正确;B项不符合当今世界的政治形势,排

12、除;材料中“紧张对抗”不符合当今世界的政治形势,排除C项。10.东汉时期,王符认为当时市场上“好造雕琢之器,巧伪饰之”;而“物以任用为要,以坚牢为资。今竞鬻无用之货,淫侈之弊,以惑民取产。”由此可见A. 奢侈品消费导致社会风气恶化B. “重农抑商”观念影响商业发展C. 商品贸易发达掠夺了百姓财富D. 市场上手工业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物以任用为要,以坚牢为资。今竞鬻无用之货,淫侈之弊,以惑民取产。”可知,王符认为商品应以实用为主,拒绝奢侈浮华之风,故A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重农抑商对经济的影响,排除B。题干没有体现商品贸易发达对百姓财富的影响,排除C。材料阐述的产品

13、的实用性,而非质量不足,排除D。11.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以唐玄宗天宝三年的长安为背景,还原了唐朝长安的全貌和社会的烟火气。原著作者马伯庸称“我觉得长安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古代城市,全世界的人都汇聚在这个地方,真正这种文化最大的魅力所在,就在于它文化表层下所隐蔽的这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以下场景不可能在唐朝长安出现的是A.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B.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C.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D. 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答案】C【解析】【详解】C项出自陆游的杂赋,描述了宋朝商业的发展状况,符合题意。唐朝实行严格的城轨规划,长安城如同一个围棋局,千百户人家如同

14、围棋子分别各处,而十二大街就是围棋的纵横线,将长安城分隔成整整齐齐的菜田,故A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出自王维的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作者利用细节描写和场景渲染,写出了大明宫早朝时庄严华贵的气氛,其描述符合唐朝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唐朝京城教育的兴盛吸引了大批士人集聚京师,故“是时四方儒士 多抱负典籍 云会京师”,D项符合唐朝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12.明代中叶以后,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藏书楼,它们大多由地方官员提倡、当地士绅和富商进行捐资创建,除官府颁发赠送的儒家经典外还收藏小说等商业书籍,一些大型的藏书楼藏书数量甚至超过万卷。这一现象反映当时A. 藏书成为社会主要潮流B.

15、政府对科举考试的重视C. 经济发展推动文化发展D. 南北经济文化差距扩大【答案】C【解析】【详解】江南地区出现藏书楼无法说明藏书成为社会主流,故A选项错误;由根据材料修建藏书楼是江南地方官员的个人行为且与科举考试并无直接关系,故B选项错误;材料只是列举了江南的藏书楼并无提到北方状况,无法得出南北经济文化差异扩大的结论,故D选项错误;根据材料藏书楼由江南士绅富商进行捐资、藏书内容丰富数量巨大可以推知其修建是建立在当地工商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故C选项正确。13.有学者指出:“欧洲人认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这一论述意识到A. 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没有真正出现过B. 世界各地区的交往推动了经济文化融合C. 欧洲殖民扩张强行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D. 世界各地的资源和财富为欧洲崛起奠基【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是世界创造了欧洲,强调的是世界对欧洲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欧洲之所以崛起,源于其对外侵略扩张,从而积累了大量的资源和财富,为其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