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版品社五下《寻找孔子的故里》教案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180489747 上传时间:2021-04-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版品社五下《寻找孔子的故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版品社五下《寻找孔子的故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版品社五下《寻找孔子的故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版品社五下《寻找孔子的故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版品社五下《寻找孔子的故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版品社五下《寻找孔子的故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版品社五下《寻找孔子的故里》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山东版品社五下寻找孔子的故里教案寻迹孔子故里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一山一水一圣人第三课寻迹孔子故里课时:二课时备课教师单位联系电话电子邮箱课题寻迹孔子故里年级五教材版本山东人民出版社课程内容寻迹孔子故里 , 初步了解孔子 , 感受孔子思想对以及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寻迹孔子故里包括俩个主题活动: 至圣先师和孔子的影响 , 通过两个主教材分析题活动使学生对孔子以及思想有个初步的了解, 知道孔子是一个对乃至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感受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艺术, 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1. 使学生初步了解孔子 , 了解 “三孔”。2. 通过寻迹孔子故里 , 学习作专题研究

2、的方法 , 培养学生利用专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3. 通过研究孔子 , 使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 , 和灿烂的文化艺术 , 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4. 培养学生热爱历史文化的兴趣 ,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5. 运用多种方式探究 , 了解孔子对、对世界的影响。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2、使学生初步了解孔子 , 感受孔子思想对及世界历史文化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以及世界的影响。通过研究孔子 , 使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 和灿烂的文化艺术 , 感受中教学设计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知道孔子是一个对乃至对世界历史文化的思想发展有重要影响

3、的人。感受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艺术, 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策略与方情景导入法、汇报交流法。通过创设情景, 看录像 , 看图片、看视频等 ,让学生体验孔子思想对世界教育的影响, 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 , 灿烂的文化法艺术 , 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1 / 6(1)教学之前利用百度搜索寻迹孔子故里的有关教学资料, 了解教学的教学准备重难点 , 确定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2)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 , 利用百度搜索找到寻迹孔子故里的图片、文字、视频等 , 让学生感受孔子思想。活动过程:第一课时:至圣先师一、创设情境 , 激情引趣1、同学们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这句话知道是谁说

4、的吗?(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孔子的名言)3、(出示孔子像)你认识他吗?在孔子的面前,你最想问什么问题?(学生问问题)师:同学们既然这么想了解孔子,今天我们一起寻迹孔子故里。(教师板书:寻迹孔子故里)首先 ,让我们一起带着疑问走近孔子。二、相互交流 , 体验探究:走近孔子(一)交流课本知识1、请同学们打开书 ,读 22 页 ,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读课本)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学习。2、学生汇报(从学生的回答中提炼板书: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 )3、教师小结:孔子之伟大,是因为他的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对几千年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思想不但影响了,还影响到海外 ,甚至影响到整个人类。

5、4、(示课件内容)方法引导:这些简单的内容,我们经过梳理 ,让我们对孔子的生平、教育贡献、思想、及他的故事等方面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让我们带着问题 ,继续探索孔子的奥秘吧!你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二)交流课外资料1、同学们 ,请大家分小组整理、分析你们搜集到的资料,结合我们刚才的梳理,确定自己想探究的方面 ,然后分类交流。你对孔子又有哪些了解?2 / 62、学生分小组交流(交流过程中,整理分析小组资料 ,确定重点研究方面小专题。)学生交流手中的资料,教师可加入一小组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专题 ,到老师提供的专题网站搜查需要补充的信息。3、汇报感受最深的内容。(老师提炼板书)每个小组交流自

6、己研究的小专题,其他小组可以针对相关专题,进行补充。4、这段交流有让你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孔子的巨大成就。)教师小结:孔子给的几千年历史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后人尊崇他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民间更是把孔子作为读书人的祖师。孔子的出生地曲阜也成了历代帝王、文人的精神家园。因为遗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迹 ,形成闻名中外的“三孔”,现在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和世界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让我们一起寻访孔子的故里曲阜。(三)、寻访“三孔”1、(出示标记曲阜的山东地图)请同学们看地图,这儿是我们的东营 ,这儿就是曲阜 ,“三孔”就在曲阜的境内。2、你知道“三孔”是什么?(板书:孔府孔

7、庙 孔林)3、咱们班同学有去过的吗?谁来讲一讲你去曲阜游览“三孔”时的见闻和感受?4、看课本P23,还告诉你有关 三孔 ”的哪些知识?你通过搜集资料又了解到些什么?(引导学生概括资料,从资料中选择有价值的信息。)5、老师找到有关“三孔”的录像资料片段,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录像片段)看完这段资料 ,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6、网站推荐(指导学生网络搜索需要的信息)同学们还想了解什么?大家可以通过网站继续研究。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走近孔子,走进 ”三孔 ”,通过学课本 ,交流资料 ,上网站网页搜查和看录像等方式,对孔子进一步探究和了解。使我们对

8、孔子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了。同学们除了运用我们常用的方式,还可以寻求其他方式进一步研究孔3 / 6子。四、活动总结 ,提升感知。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别是论语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1、半部论语走天下的故事2、简介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心得。五、课后作业读背论语中喜欢的内容 ,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孔子的名言做成书签 ,勉励自己。第二课时孔子的影响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1、同学们 ,我们来回忆学习过的5 条孔子的言论 ,并解释这些言论是什么意思。2、教师总结:孔子的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对几千年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思想不但影响了 ,还影响到海外 ,甚至影响到整个人类。相互交流 ,体

9、验探究。(一)的孔子儒家学说。孔子的言论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以听到。孔子因为其思想的科学合理性 ,被人们接受和推崇 ,逐渐形成了我国文化思想领域一个重要的学派儒家学派。(板书:儒家学派)论语。(1)孔子生前很多著名的言论 ,他的做事方法、处事道理 ,被人们奉为圣人所为。出示论语。(2)出示论语中部分著名言论。学生诵读。(二)世界的孔子4 / 61、有关孔子的建筑教师:孔子的儒家思想从传播开去,对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发展都起到很大作用。现今 ,还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尊敬孔子,修建有关孔子的建筑,举行祭祀孔子活动。课件播放国外与孔子有关的建筑和文化活动。孔子思想对世界的影响(1)传播:汉唐时代传播到东亚和

10、东南亚300 多年前孔子学说已经传入西方(2) 影响:孔子思想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对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有些西方学者把孔子列为世界哲人之首日本美国德国等很多国家建有孔庙(结合图片)(三)历史人物知多少师:同学们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影响着一代代的人,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 ,又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名人志士,他们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大家知道多少,你最喜欢的是谁?学生自由发言古代帝王:(铁木真 - 成吉思汗)师:讲述 “隋炀帝赏琼花 ”的故事 ,那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否对。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大运河是如何开凿的?3、 你 对 我 国 的 女 皇

11、帝 知 道 多 少 ?4、 “ 贞 观 之 治 ”,文 成 公 主 和 松 赞 干 布 的 故 事 。5、古代文化和历史名人赵 州 桥 、 雕 版 印 刷 术 、 唐 诗李 白 、 杜 甫 、 白 居 易颜 真 卿 与 柳 公 权 的 书法 , 阎 立 本 、 呈道 子 的绘 画 、 莫高 窟 、 乐 舞 。三、活动总结,提升感知。同 学 们 ,想 一 想 ,这 节 课 我 们 都 学 到 了 什 么 ?四、拓展延伸、激励自我5 / 61、搜集有关图片和文字材料,写一篇文章、手抄报。请同学们把你的心里话、肺腑之言说给你所在小组的同学听听,看看谁的语言最真诚、最感人!2、浏览有关孔子以及曲阜旅游

12、的网站. 阅读孔子的生平事迹 . 特别是论语的内容 .并阅读论语 ,写一写自己的论语心得。3、写一篇我心目中的孔子或者我的论语心得。教学反思 :寻迹孔子故里是五年级品社第一单元一山一水一圣人中的最后一课 , 通过这一课教学 ,我力图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对世界文化的是深远影响从而使学生产生爱国情感和作为人的自豪感。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能够达到预期目标。通过对孔子的专题研究 ,走进三孔 , 不但了解了孔子和孔子对的影响 ,而且在探究的过程中 ,总结专题研究的经验 ,提高专题研究的能力。学生在探究过程中 ,汇报学习收获时 ,引导学生的发言 ,梳理学生的发言 ,引导学生对专题的资料进行分析 ,整理 ,选择有价值信息 ,使专题研究在探究的过程中 ,有方向 ,有层次 ,步步深入 ,同时及时肯定学生好的专题研究方法 , 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 ,并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