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9课《一步之遥》(第1课时)教案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180487110 上传时间:2021-04-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0.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9课《一步之遥》(第1课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9课《一步之遥》(第1课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9课《一步之遥》(第1课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9课《一步之遥》(第1课时)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9课《一步之遥》(第1课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9课《一步之遥》(第1课时)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9 课一步之遥(第 1 课时)教案第 1 课时千里之堤 , 溃于蚁穴【教材分析】本部分内容是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明示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之间的区分。运用案例说明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到犯罪,只有“一步之遥”。第二层次:通过案例对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概念、特征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以及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在社会危害性、违法性和应受处罚性三个方面的区别和联系。第三层次:着重对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在处罚方法上的不同进行对比说明,让学生了解违法犯罪行为所应受到的法律制裁,理解法律责任的性质不同,法律制裁就不同。理解

2、惩处犯罪分子的意义。第四层次:让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或“少年法庭”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法律程序意识,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意识。【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健康的生活态度。能力目标:掌握预防不良行为的方法,培养明辨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目标:了解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展过程;知道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的概念,认识犯罪的危害性;了解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认识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以及法律惩处犯罪分子的意义。【教学重点难点】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行为如

3、果把握不好可能会演化为犯罪行为。学生对于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关系、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联系的认识很模糊。无知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很多学生对不良行为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对预防违法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区别是教学难点。一般违法和犯罪在所违反的法律、1 / 4对社会的危害、应受到的惩罚等方面有着严格的界限。很多学生认为违法行为就是犯罪行为,并不了解违法行为的分类,本部分是比较抽象的法律常识,学生较难理解。【教学过程】1导入方式一:名言导入法。“小洞不补,大洞难堵”“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什么道理。方式二: flash 导入法。播放flash

4、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认识到小错小恶的危险性,大错大恶的危害性,懂得大错大恶往往都是由小错小恶逐步发展而来的。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只有一步之遥。2第一层次: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只有一步之遥方式一:第一步:案例分析法。展示某少年因受到不良诱惑,从不良行为发展到违法犯罪的真实案例 ,或选取教材上的案例、漫画。让学生找出“哪些是不良行为?哪些是严重不良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思考“从该少年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过程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说明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犯罪三者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懂得一个人走向犯罪道路 ,往往有一个从染上坏思想、坏习气开始,逐步

5、发展到违法犯罪的演变过程。从而远离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提高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第二步:让学生看教材85 页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第三十四条中列举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使学生更全面、直观地知道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能更好的约束自己的言行。方式二:数据说明法。请同学们汇报课前收集的反映青少年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以及犯罪行为现状的数据和资料。(如: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的数据 ,某城市少年犯管教所对在押的少年犯进行的不良行为调查统计数据)引导学生思考“骇人听闻的数据向我们传递了什么信息?”通过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状况的调查,培养学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

6、意识。数据有力地证明了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只有一步之遥,说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是刻不容缓,告诫学生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第二步同上。3 第二层次:违法行为的分类方式一:案例分析法(可以运用第一层次中的案例)。提问学生“案例中哪些行为是2 / 4违法行为 ,为什么?”说明违法就是指不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请同学们列举“在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并思考“请将这些违法行为进行分类并说明划分的理由”。让学生明确根据违反的法律不同,可以把违法行为分为违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学生思考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有什么本质区别说明

7、二者的社会危害性不同。方式二:自学明理法。运用教材89 页“探究”与“实践”中的表格和图例与正文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讨论,明确违法的含义,分析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一般违法与犯罪在对社会危害程度、触犯的法律、应受的处罚三个方面都是不同的。通过方式一和二,在学生明确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的区别之后,犯罪的特征就很明显了。 在此强调犯罪的三大特征是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的,只有三个特征都具备了,才能确定为犯罪。强调违法与犯罪的关系,即违法不一定犯罪,但犯罪一定违法。4 第三层次:违法犯罪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一步:对于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在处罚方面的区别。搜集与每一种制裁相对应的案例 ,引导学生分

8、析“案例中的行为各属于哪类违法行为?应受什么制裁?为什么?”然后课件展示几种法律制裁的比较 ,明确我国规定的违宪制裁、行政制裁、民事制裁、刑事制裁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 通过比较、对照 ,分析违宪制裁、行政制裁、民事制裁、刑事制裁之间的区别 ,说明根据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性质,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无论何种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第二步:通过制裁方式和制裁力度的不同,学生能感受到刑事制裁是最为严厉的一种法律制裁 ,讨论“惩治犯罪的重大意义”。感受体会法律的作用和法律的威严,更自觉地杜绝不良嗜好 ,远离违法犯罪 ,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中学生。5第四层次:模拟庭审模拟庭审活动。案例可以从教材中选取,也可使用师生自己搜集的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尽量让不同学生表达不同的看法,让学生在观点的交流与碰撞中辨明道理,同时形成正确认识 ,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反思】3 / 4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