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8课《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教案1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180484258 上传时间:2021-04-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8课《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8课《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8课《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8课《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8课《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38 课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教案 138 课 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条件、目的、概况、影响;开发南洋;倭寇;戚继光俞大猷抗倭。引导学生识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张骞出使西域 ,培养学生比较、理解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使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学会多角度、多方位、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地图上指、描或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收集关于郑和、戚继光的资料 ,作为小故事的素材

2、 ,提高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向地理教师请教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及到达国家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等 ,以增强各学科知识的联系 ,拓宽知识面。要求学生讲述戚继光抗倭的故事 ,使之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史上的重要地位。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学习戚继光抗倭事迹 ,感受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学

3、习 ,使学生了解 ,明朝时期 ,我国对外交往既有友好合作的一面 ,也有反侵略的一面 ,从而全面认识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重点和难点1 / 3重点:郑和下西洋 难点:如何全面地辩证地评价郑和下西洋教学过程要求学生预习 ,并收集郑和、戚继光的有关资料。课前引导:明朝建立后 ,为了巩固统治 ,对内不断强国化皇权 ,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学生回答后 ,教师指出:随着明朝政权的巩固以及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在外交 上,也展开了一系列重大活动 ,这些活动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 ,也有反抗侵略的斗争。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事件。导入新课明洪武十四年( 1381 年) ,名将傅友德、蓝玉奉朱元璋

4、之命远征残元势力据守的云南。明军势如破竹 ,仅用半年时间就平定了云南。这次远征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其中有两位人物及其家族也深受影响。这两位人物都是明朝对外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们的事迹。一、郑和下西洋1、条件和目的2、概况3、意义和影响阅读教材 ,快速抢答:明代的西洋是指今天哪儿?是谁派郑和出使西洋的?为什么他会将出使远航的重任交给郑和?明初国力强盛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发达明廷统治者的政治需要郑和本人的才能和船队上下的团结奉献二、抗倭斗争1、倭寇及其危害元末以来 ,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的武装集团 ,经常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 ,还时常抢劫财物 ,被沿海人民称为

5、“倭寇 ”。武装对抗明军 ,到处烧杀掳掠 ,严重威胁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海上贸易空前发展;东南沿海私人海上贸易受到限制,中外勾结;明朝海防松弛。明中后期国势衰落。2 / 32、戚继光、俞大猷抗倭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戚继光发明的鸳鸯阵法1561 年倭寇进犯浙江 ,戚家军抗倭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呢?正义的 ,符合人民的利益;戚家军纪律严明 ,作战勇敢;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其他爱国军民的鼎力支持和联合作战。“俞龙戚虎 ”明朝抗倭将领俞大猷(泉州人)结合教材中的筹海图编和“开卷有益 ”,想一想 ,这说明了什么?通过本课 ,你了解了明朝对外关系中的几件大事?想一想明朝对外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试着用示意图概括。课堂检测 :生独立完成学法 ,教师适当指导。3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