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案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80294369 上传时间:2021-04-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案例(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案例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案例 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通过教材分析和深入的思考,一份教案的蓝图已经形成了。今天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案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案例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学习简单的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游戏、实物的操作,学习比较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游戏的过程,激发儿童对轻重比较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或体验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难点: 通过亲身体验得出

2、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猜物体的轻与重 师:小朋友,今天你们带来了好多好玩的玩具,那让老师看看有哪些啊? 生:小汽车、变形金刚等。 师:那现在老师手里的这两样玩具哪个重?哪个轻呢?(随机拿取学生手中的两样玩具)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轻与重的关系。 板书:轻与重 二、探究新知 (一)用观察(眼睛)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师:现在让我看一下,小巧和小胖在干什么? 生:玩跷跷板。 师:你们看一下,谁重谁轻呢?为什么? 生:肯定是小胖重,小巧轻。小胖的一边已经跷下去了,而小巧跷到上面去了,肯定是小胖比小巧重。 师:你们这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得出的? 生:看。 师:你们真聪明,有些物体可以仔

3、细观察比较,用眼睛就可以观察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二)用手掂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出示小亚手拿气球和苹果的图片。 师:你现在能告诉我们小亚手中的物体,哪个重、哪个轻吗? 生:气球轻,苹果重。 师:好,现在老师拿来了这两样玩具,你们能告诉我哪个重,哪个轻吗?(从学生带的玩具中拿两样差不多大小的) 生:右手重,左手的轻。 师:到底是不是呢?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出呢? 生:可以用手掂一掂的方法。 师:好,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试一试。 师:拿出两样不同大小的玩具,请学生猜一猜、试一试,哪个重、哪个轻?(注意老师拿的时候,大的轻、小的重)。 师:你们的答案和上面的小朋友答案一样吗? 师:现在,你想告诉我

4、们一些有关比较轻重的知识了吗? 小结:比较物体的轻与重,有些物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眼睛)直接就可以得出,有些物体可以通过用手掂一掂的方法得出,不能光看大小就来判断谁重谁轻。 三、巩固练习 (一)比一比 1. 请学生看物体,告诉同桌的好朋友,谁重谁轻? 2. 老师出示一些比较容易看得出轻与重的物体,例如一本书和一个骰子等。 (二)猜一猜 1. 请学生相互之间拿出自己的小玩具,交叉进行比较轻与重。 2. 教师巡视,指导。 四、拓展新知 (一)用橡皮筋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1. 出示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 师:你们看一看,那样物体最重、最轻? 师:你们知道小丁丁是怎么比较的吗?出示课件。 小

5、丁丁用同样的橡皮筋将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等挂起来。 师:你们说这个方法怎样啊?你们现在看着这幅图,能告诉我们谁最重谁最轻了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小组合作。 生:吸铁石最重,夹子最轻。因为物体越重,橡皮筋就会拉的越长,所以吸铁石最重。 师:请你们根据这幅图,把这些物体从最轻到最重排一下,填写表格。 2. 小结: 生活中,我们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可以借助一些物体,达到比较物体轻与重的目的。 (二)小练习 1. 师:请你们现在也学一学小丁丁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带的玩具进行比较,看看这个方法怎样?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的玩具也挂在橡皮筋上,进行比较。 五、总结 师:今天我

6、们学习了什么本领?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案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及验算方法的过程。 2、使学生了解验算的作用,并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4、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数学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提高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及处理信息和探索发现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及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迪探究。 1、小

7、朋友们,上个星期三我们学校开展了一项活动,谁来说说是什么活动啊?(爱心大义卖的活动) 2、你买了哪些物品呢? 3、小朋友们通过这次活动,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真棒。 4、齐老师在星期天也逛了一次商场,摘录了一些商品的信息。(示信息) 5、谁来说说,你知道了哪些物品的信息?(学生汇报商品价格信息情况) 6、那么你最想买那两样物品呢?求一共要付多少钱怎样列式?(学生汇报购买情况) 二、自学互动,进行探究。 (一)探究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摘录信息:老师想买两样最贵的,买一个遥控汽车和一个积木要花多少钱呢? 怎么列式?126+132 = 1、(1)你想怎么算,跟同桌说一说。 (2)生汇报多种计

8、算方法(计数器算法、竖式算法)。 (3)生演示计数器算法。 (4)讲解竖式算法。 这道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2、探索验算: (1)同学们算的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来验算。 (2)怎么验算呢?将这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再算一遍。 (3)验算结果和原题结果相同,说明我们算对了。 三、作业练习,反馈探究。 1、想想做做 第1题 2、想想做做 第3题 填表 3、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啊?(揭示课题) 做笔算加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四、应用探究,培养个性 1、判断对错 2、探究图书馆借书问题(示P31 例题) 3、示评选“文明班级”表格,算一算哪个班能获得“文明班级”称号。 4、算路程:从学校到

9、公园走那一条路比较近呢?生算 5、许多小动物在玩套圈游戏,选择2个来算一算一共多少分? 五、系统回顾,延伸探究 1、小朋友们今天学得开心吗?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我们平时要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案例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操作尝试,掌握三位数横式计算的方法,会用不同的材料建构三位数加法模式。 2、能力目标:发展迁移能力、建模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算法思维的多样化,了解计算结果并不是的目标。 3、情感目标:在操作、交流、探究与讨论中学会表达、倾听。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横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算法思维的多样化。

10、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请你估计一下,学校的多功能厅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生活中还有数量需要用三位数表示吗?(说说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 课件引入“上海中小学生音乐会”。 学生搜集信息,老师出示信息: A看台356人,B看台247人。 两看台共坐了多少个同学? 2. 说说解题方案、估计计算结果。 3. 学生尝试计算。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手头的材料尝试计算(学具、卡纸、草稿纸) (巡视、指导) 4. 选择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讲评、演示。(请学生交流,教师做适当点拨、归纳与评价) 4种方法: 小组内选择一人进行汇报: (1) 6+7 个加个 50+40

11、 十加十 300+200 百加百 356+247 =13+90+500 =603 (2)300+200 百加百 50+40 十加十 6+7 个加个 356+247 =500+90+13 =603 (3)356+247 =356+200+40+7 =556+40+7 先加百 =596+7 再加十 =603 最后加7 (4)356+247 =356+7+40+200 =363+40+200 先加个 =403+200 再加十 =603 最后加百 (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解法远远不止书上介绍的几种,学生运用以往的知识经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采用了多种解法。)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并写出过程

12、开学时,我们学校举行了“手拉手,帮助贫困小伙伴”的捐款活动,全校师生都踊跃参加了。(出示PPT课件)引出计算题: “一、二年级苗苗儿童团员共捐款多少元?” 有能力的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互相探讨,寻求帮助。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请解答)” 教师巡视、辅导。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案例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和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联系生活情景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

13、通过探索,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三位数加三位数单独进位加法笔算的方法。 教具准备: 电视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复习题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孩子们,我知道你们都比较喜欢熊出没,今天熊大、熊二、光头强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光头强今天运气不好,砍树被熊大、熊二发现了了,今天你们就来代替熊大、熊二想办法让光头强不砍树,好吗? 1、教师出示第一关。 要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 教师:算式怎么列?(220+260=)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位数的加法。(板书课题)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教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它的结果吗?算完之后,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2)集体汇报,交流方法。 (学生说,老师板书) 教师:小朋友真了不起,不仅用多种口算方法算出了这道题的得数,而且还请了竖式来帮忙,以后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这样的题目。 (3)教师演示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2、教师出示第二关: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计算,知道了买220支钢笔和260支铅笔共要480元,要求丰收小学共有学生多少人怎样列式? (433+418) (1)估算。 请大家估一估,丰收小学共有学生多少人? 教师:大家估算得很好,我们只要把两个加数或者其中一个加数看作和它们最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来估算,估算的结果都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