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80293437 上传时间:2021-04-1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文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文 目标教学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注重以目标为导向,围绕目标教学,围绕目标测试。根据许多学校和教师的实践,这种教学方法确实优于传统僵化的“公式化”教学模式。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广泛青睐。今天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会查“正弦和余弦表”,即由已知锐角求正弦、余弦值.(二)能力渗透点 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

2、点、难点 1.重点:“正弦和余弦表”的查法. 2.难点: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与余弦值随角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复习提问 1)30、45、60的正弦值和余弦值各是多少?请学生口答. 2)任意锐角的正弦(余弦)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怎样?通过复习,使学生便于理解正弦和余弦表的设计方式. (二)整体感知 我们已经求出了30、45、60这三个特殊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但在生产和科研中还常用到其他锐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为了使用上的方便,我们把090间每隔1的各个角所对应的正弦值和余弦值(一般是含有四位有效数字的近似值),列成表格正弦和余弦表.本节课

3、我们来研究如何使用正弦和余弦表.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正弦和余弦表”简介 学生已经会查平方表、立方表、平方根表、立方根表,对数学用表的结构与查法有所了解.但正弦和余弦表与其又有所区别,因此首先向学生介绍“正弦和余弦表”. (1)“正弦和余弦表”的作用是:求锐角的正弦、余弦值,已知锐角的正弦、余弦值,求这个锐角. 2)表中角精确到1,正弦、余弦值有四位有效数字. 3)凡表中所查得的值,都用等号,而非“”,根据查表所求得的值进行近似计算,结果四舍五入后,一般用约等号“”表示. 2.举例说明 例4 查表求3724的正弦值. 学生因为有查表经验,因此查sin3724的值不会是到

4、困难,完全可以自己解决. 例5 查表求3726的正弦值. 学生在独自查表时,在正弦表顶端的横行里找不到26,但26在2430间而靠近24,比24多2,可引导学生注意修正值栏,这样学生可能直接得答案.教师这时可设问“为什么将查得的5加在0.6074的最后一个数位上,而不是0.6074减去0.0005”.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得结论: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解:sin3724=0.6074. 角度增2 值增0.0005 sin3726=0.6079. 例6 查表求sin3723的值. 如果例5学生已经理解,那么例6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解决,通过对比,加

5、强学生的理解. 解:sin3724=0.6074 角度减1值减0.0002 sin3723=0.6072. 在查表中,还应引导学生查得: sin0=0,sin90=1. 根据正弦值随角度变化规律:当角度从0增加到90时,正弦值从0增加到1;当角度从90减少到0时,正弦值从1减到0. 可引导学生查得: cos0=1,cos90=0. 根据余弦值随角度变化规律知:当角度从0增加到90时,余弦值从1减小到0,当角度从90减小到0时,余弦值从0增加到1. (四)总结与扩展 1.请学生总结 本节课主要讨论了“正弦和余弦表”的查法.了解正弦值,余弦值随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

6、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角度的减小而减小;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角度的减小而增大. 2.“正弦和余弦表”的用处除了已知锐角查其正、余弦值外,还可以已知正、余弦值,求锐角,同学们可以试试看. 四、布置作业 预习教材中例8、例9、例10,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板书设计 最新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文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会根据一个锐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查出这个锐角的大小.(二)能力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重点:由锐角的正弦值或余弦

7、值,查出这个锐角的大小. 2.难点:由锐角的正弦值或余弦值,查出这个锐角的大小. 3.疑点:由于余弦是减函数,查表时“值增角减,值减角增”学生常常出错.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锐角的正弦值与余弦值随角度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这一规律也是本课查表的依据,因此课前还得引导学生回忆. 答: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余弦值随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2.若cos2130=0.9304,且表中同一行的修正值是 则cos2131=_, cos2128=_. 3.不查表,比较大小: (1)sin20_sin2015

8、; (2)cos51_cos5010; (3)sin21_cos68. 学生在回答2题时极易出错,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叙述思考过程,然后得出答案. 3题的设计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函数值随角度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估算. (二)整体感知 已知一个锐角,我们可用“正弦和余弦表”查出这个角的正弦值或余弦值.反过来,已知一个锐角的正弦值或余弦值,可用“正弦和余弦表”查出这个角的大小.因为学生有查“平方表”、“立方表”等经验,对这一点必深信无疑.而且通过逆向思维,可能很快会掌握已知函数值求角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例8 已知sinA=0.2974,求锐角A. 学生通过上节课已

9、知锐角查其正弦值和余弦值的经验,完全能独立查得锐角A,但教师应请同学讲解查的过程:从正弦表中找出0.2974,由这个数所在行向左查得17,由同一数所在列向上查得18,即0.2974=sin1718,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解:查表得sin1718=0.2974,所以 锐角A=1718. 例9 已知cosA=0.7857,求锐角A. 分析:学生在表中找不到0.7857,这时部分学生可能束手无策,但有上节课查表的经验,少数思维较活跃的学生可能会想出办法.这时教师让学生讨论,在探讨中寻求办法.这对解决本题会有好处,使学生印象更深,理解更透彻. 若条件许可,应在讨论后请一名学生讲解查表过程:在余弦表

10、中查不到0.7857.但能找到同它最接近的数0.7859,由这个数所在行向右查得38,由同一个数向下查得12,即0.7859=cos3812.但cosA=0.7857,比0.7859小0.0002,这说明A比3812要大,由0.7859所在行向右查得修正值0.0002对应的角度是1,所以A=3812+1=3813. 解:查表得cos3812=0.7859,所以: 0.7859=cos3812. 值减0.0002角度增1 0.7857=cos3813, 即 锐角A=3813. 例10 已知cosB=0.4511,求锐角B. 例10与例9相比较,只是出现余差(本例中的0.0002)与修正值不一致.

11、教师只要讲清如何使用修正值(用最接近的值),以使误差最小即可,其余部分学生在例9的基础上,可以独立完成. 解:0.4509=cos6312 值增0.0003角度减1 0.4512=cos6311 锐角B=6311 为了对例题加以巩固,教师在此应设计练习题,教材P.15中2、3. 2.已知下列正弦值或余弦值,求锐角A或B: (1)sinA=0.7083,sinB=0.9371, sinA=0.3526,sinB=0.5688; (2)cosA=0.8290,cosB=0.7611, cosA=0.2996,cosB=0.9931. 此题是配合例题而设置的,要求学生能快速准确得到答案. (1)45

12、6,6934,2039,3440; (2)340,4026,7234,644. 3.查表求sin57与cos33,所得的值有什么关系? 此题是让学生通过查表进一步印证关系式sinA=cos(90-A),cosA=0.8387,sin57=cos33,或sin57=cos(90-57),cos33=sin(90-33). (四)、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已知一个锐角的正弦值或余弦值,可用“正弦和余弦表”查出这个锐角的大小,这也是本课难点,同学们要会依据正弦值和余弦值随角度变化规律(角度变化范围090)查“正弦和余弦表”. 四、布置作业 教材复习题十四A组3、4,要求学生只查正、余弦。 五

13、、板书设计 最新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文3 学习目标 1.了解圆周角的概念. 2.理解圆周角的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理解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4.熟练掌握圆周角的定理及其推理的灵活运用. 设置情景,给出圆周角概念,探究这些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运用数学分类思想给予逻辑证明定理,得出推导,让学生活动证明定理推论的正确性,最后运用定理及其推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 温故知新: (学生活动)同学们口答下面两个问题. 1.什么叫圆心角? 2.圆心角、弦、弧之间有什么内在

14、联系呢? 二、 自主学习: 自学教材P90-P93,思考下列问题: 1、 什么叫圆周角?圆周角的两个特征: 。 2、 在下面空里作一个圆,在同一弧上作一些圆心角及圆周角。通过圆周角的概念和度量的方法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弧上所对的圆周角的个数有多少个? (2).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 (3).同弧上的圆周角与圆心角有什么关系? 3、默写圆周角定理及推论并证明。 4、能去掉同圆或等圆吗?若把同弧或等弧改成同弦或等弦性质成立吗? 5、教材92页思考?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周角相等,它们所对的弧一定相等吗?为什么? 三、 典型例题: 例1、(教材93页例2)如图, O的直径AB为10cm,弦AC为6c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