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说明文档

上传人:c****e 文档编号:180202889 上传时间:2021-04-17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22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说明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说明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说明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说明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说明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说明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说明文档(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背景(一)行业背景按照国家统计局颁布的统计上划分信息相关产业暂行规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包括电子计算机设备制造、通信设备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家用视听设备制造、电子器件和元件制造、专用电子仪器仪表制造、通用电子仪器仪表制造和其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8 个分类,34 个小类工业行业。1、发展较快,规模逐步壮大进入新世纪以来,某省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2009 年,实现销售收入超万亿元,占全省工业的20.8%,占全国比重近 1/4,其中软件产业销售收入 1262 亿元。产品出口 7504 亿元,占行业的 52.3%。外资企

2、业实现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 78.1%。部分产品形成明显优势, 我省生产的 12 项电子信息产品产量列世界第一,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43.1%,电力管理软件占全国的 50%。集群发展特色鲜明,沿沪宁线电子信息产业带初步形成,产业规模占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 80%以上,形成了软件、集成电路、平板显示、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现代通信、新型元器件等产业集群。总体来看,某省电子信息业规模不断壮大。2、集聚发展的特征比较明显到 2010 年某省初步建成信息产业强省。全省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 14400 亿元,增加值 4400 亿元,占全省 GDP 的比重提高到 15%。形成“软件特色化、硬件集群化、服务普遍

3、化”的发展格局,建成全国重要、全球有影响力的电子信息技术研发基地和信息产业高地。分类目标: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确保实现销售收入 12000 亿元,力争实现 15000 亿元;确保实现工业增加值 3200 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达 24.6%。形成沿沪宁线信息产业带、苏中苏北信息产业特色园区互动发展的产业布局。软件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00 亿元,年均增速30%。实现增加值600 亿元。占全国软件产业比重超过 10%,总量居全国前三名。沿江地区形成“名城”、“名园”、“名企”、“名牌”优势互补、交相辉映的软件产业密集带。信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 1200 亿元,其中信息内容服务业占 18%以

4、上。实现增加值 600 亿元,占全国比重达 1/9。信息服务水平居全国前列。其他目标:出口: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出口 800 亿美元,软件业出口 50 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 40%。骨干企业培育: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超过 100 亿元的企业达到 20 家, 其中超 500 亿元的达到 5 家。软件业营业收入超过 10 亿元的企业达到 20 家,其中超过 50 亿元的 5 家。全行业形成 10 个中国名牌产品、5 个驰名商标。技术创新能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产业基础技术研究取得较大突破,建立软件和集成电路等核心产业的共性技术开发平台。数字视听、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

5、网络产品等关键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居国内前列, 5 年研发投入不少于 1000 亿元。信息技术专利居全国前三位。产业基地建设:建成 3 个国家信息产业基地、10 个国家电子信息特色产业园、10 个重点软件园,10 个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 个省级电子信息特色产业园。(二)苏州社会背景为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引导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全国继2004 年设立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后,又陆续批准设立了几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区,至 2008 年全国共有 9 个国家信息产业基地、40 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国家级产业基地及园区在政策、资金扶持、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产业配套、外贸出口、人才就

6、业等方面具有很强优势。电子信息产业技术进步速度快,产品生命周期短,行业利润主要集中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专利的高端上游领域。而从目前,苏州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总量位列某省第一,占全省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达 55%,约占全国电子信息产业 1/10。2009 年 1-9 月份,苏州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 5815.95 亿元,同比 增长 11.41%;实现出口交货值 4481.80 亿元,同比增长 11.57%。苏州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不凡的成绩,在于苏州市不断夯实集成电路和计算 机等固有优势产业,同时大力培育平板产业等新的增长点,冲刺万亿元产业规模。目前,集成电路、计算机及配套设备、现代通信、数字音视

7、频、软件等 5 大重点产品群销售收入占苏州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达到 90%,成为支撑行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尤其是以 IC 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微电子产业已形成由设计到生产、封装、测试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规模在国内居前列,计算机及配套产品成为全球重要生产基地。苏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呈现 3 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国际化程度高, 二是配套完善,三是产业集聚性强。苏州电子信息产业外资企业的销售收入占行业主导地位,电子信息产业外向度高。2008 年苏州市电子信息产品完成出口交货值 5187.3 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约 70%。但外向度高也就意味着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基本掌握在外商手 中,使产业发展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受

8、国际市场变化冲击明显。为此,苏州市在引进外资的同时注重培养本土品牌,以自主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随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快速成长,围绕外资企业的大项目、大产品, 苏州进行了引进消化吸收和专业化配套协作。目前,苏州计算机、彩色显示器、大屏幕彩色电视机等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已超过 80%,注塑产品的本地化率基本接近 100%。全市初步形成了电子元器件、电子专用材料、塑料等完备的配套协作产品群。以园区为依托,苏州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化程度越来越高。以世界 10 大笔记本电脑制造商为代表的众多跨国公司相继落户,为苏州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业群的迅速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苏州目前拥有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昆

9、山开发区、吴江开发区、吴中开发区、常熟东南开发区等 6 个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三)人才需求背景1. 全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才岗位需求分析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培养从事通信工程的施工和通信设备运行与维护、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电子产品辅助设计和生产与工艺管理及品质控制、电子设备的安装与维护等岗位所需的高技能人才。近年来,由于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技术不断革新,先进自动化设备的逐步使用以及扁平化生产模式的普遍采用,以精益生产为突出代表的管理模式已初步形成,从而在技术和组织管理方面对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需要大量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

10、境。从 2008 年全国岗位需求图(见图 1)中可以分析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才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图 1 全国岗位需求一览2.苏州市电子行业的人才的需求苏州市经济持续增长发展,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快,并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更为迫切。对于熟练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尤为突出。苏州高新区:传统产业是电子与机械,新型产业是精密机械、服务外包、 新能源。根据苏州高新人力资源部门预测,未来几年,每年的人员的需求量 20 万人次左右,其中大专层次约23 万人,集中在精密机械、服务外包、新能源。企业主要是民营与台资企业,懂专业的销售类人才需求量较大,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中小企业。生产设备

11、维护人员非常缺。苏州市区:传统产业是电子与机械。根据苏州市人才交流中心预测,未来几年,每年的人员的需求量 6 万人次左右,其中大专层次约 12 万人,集中在机械制造与电子信息。企业主要是国营、民营企业,懂专业的营销类人才需求量较大,目前用人单位很难招到。苏州工业园区:传统产业是电子信息、通信与机械制造,新型产业是纳米技术、生物制药、服务外包、软件产业、动漫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根据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部门预测,未来几年,每年的大专以上人才占人才比例10%以上,即 5 万人,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服务外包、新能源。企业主要是外资与合资企业,从事生产管理与品质检验等。苏州相城区:传统产业是

12、电子与机械为主的制造型企业,以生产加工型为主,没有开发部,这对高校毕业生的岗位主要是管理层,需求不多。目前机械类60%,仍有大部分服装加工类企业,存在用工缺口大。苏州吴中区:传统产业是电子信息与装备制造,新型产业是精密机械装备产业、光电通信及集成电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根据吴中区人力资源中心预测,每年招聘企业提供的约 2030 万个岗位,涉及到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约 1 万左右,其中企业主要招聘中专、操作工层次的员工。主要是以传统工业企业、外资企业、大中型企业为主,外资企业主要涉及的是 IT 产业和机械制造产业。苏州的“生物医药”企业主要集中在吴中区。苏州 医药类企业

13、有近400 家,其中在吴中区的占据了1/4,涉及到的高端企业有近2/3。在苏的生物医药类企业上市公司甚多,甚至吸引诺贝尔奖获得者斯奈德在苏设立研发中心,发展前景较好。企业主要是外资、合资和民营企业,懂专业的销售类人才需求量较大。苏州吴江市:传统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纺织、光电缆制造、机械制造, 新型产业是新能源、医药化工、服务业。根据吴江市人力资源部门预测,未来几年,每年的人员的需求量 10 万人次左右,其中大专层次约 12 万人,集中在电子信息、机电一体、机械制造、数控、模具、新能源。企业主要是民营与台资企业,懂专业的销售类人才需求量较大,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集中在民营与台资企业。基层管理人员较缺

14、。二、专业建设现有基础与优势(一)现有基础我院 2004 年申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并经省教育厅批准而设置的,2005 年招收了首届学生。目前该专业具有五年多的办学历史,已有三届毕业生,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学院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工作。我们根据苏州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主动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校企联手培养人才。我们邀请国内著名的职教专家团队全程指导学校新一轮课程改革,利用暑期组织专业课教师深入企业、走访政府部门和兄弟院校,进行为期 15 天的“专业市场调研”。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专业建设措施: 1、依据学院大力加强专业建设,全面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

15、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学院教学工作新局面的 2010 年主题工作报告中“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科学定位服务面向,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科学规划专业群建设,创新专业发展机制”、“借鉴国家示范院校建设成果,积极吸引地方行业企业参与专业教学标准建设”、“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针对岗位工作任务开发课程,丰富课程教学资源”等九个方面,对专业建设工作作了具体而详细的布置,并成立了各系各专业建设小组,进行“专业市场调研”,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2、成立了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了教育部门和电子信息工程界领域专家和企业界工程技术人员召开了专门的专

16、业建设和改革论证会,对专业建设方案进行评审和监管。3、近几年来,我们还与绿杨集团、三星电子、苏州电子产品检验所等公司等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和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协议,积极探索校企共建的专业建设模式,大大改善了校内外专业实习实训条件,丰富了专业建设内涵。(二)主要优势1对接地方产业,具有地区优势。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满足电子行业及本地区企业专业人才急需而 设置,有较强的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有较强的适应性;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采取“工学交替”形式,有较强的开拓性。本专业学生们在大一时通过面试,去三星电子等世界 500 强企业实习。还与苏州电子产品检验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全国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