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010712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山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北省唐山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北省唐山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北省唐山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北省唐山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唐山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唐山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 2014-2015 学年高一 10 月月考语文试题第卷(选择题)一课内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1选出下列各项中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A颓圮(p) 漫溯(su) 团箕(q) 浪遏()飞舟B谤(bng)讥 寥(lio)廓 长篙(go) 百舸(g)争流C忸怩(n) 彳亍(ch) 遒(qi)劲 怒发冲冠(gun)D沉淀(dng) 谥(y)号 丰腴(y) 有恃(sh)无恐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沧桑 黯然 风华正茂 沧海一栗 B星晨 榆荫 铤而走险 凄婉迷茫 C峥嵘 沦陷 不计其数 峥嵘岁月D斑澜 天伦 夜缒而出 书生义气3. 下列句中加点

2、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愿大王少假借之 少:稍微。B.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发:发放。C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引:举起。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受。4.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 仰天太息流涕 B人不敢与忤视 为之奈何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而伤长者之意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5.下列加点字都属通假字的一组是( )A厚遗秦王宠臣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B卒起不意 失其所与,不知 C越国以鄙远 进兵北略地D秦王还柱而走 吾其还也6.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加点字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例:与郑人盟A太子迟之B夜缒而出C晋军函陵D使使以

3、闻大王7.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A公从之 B持千金之资币物C夫晋,何厌之有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8.对下列句中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是寡人之过也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何厌之有A.相同,不同 B.相同,相同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9.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家庭的 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孤山以历史的悠久、文化的 以及山水的独特闻名于杭州。全自动节能饮水机装有电路安全报警器,当电流超过允许值时,报警器中的保险丝就会 。A

4、.熏陶 积聚 融化 B.熏染 积淀 熔化 C.熏染 积聚 融化 D.熏陶 积淀 熔化 10.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古城长沙 , ,集青山之钟秀,汇江河之磅礴,聚人文之荟萃,融烈英之壮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岳麓山屏峙其中,秀如琢玉; 。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文化历史悠久 自然景观优美 湘江奔腾北去,碧如飘带 橘子洲横卧江心,状若长岛. . . .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3 分,9 分,翻译 6 分,共 15 分)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

5、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 乃谓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窋既洗沐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 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善。君休

6、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窋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注乃者:往日,上次。 顜(jing):明确。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始微时 微:年龄小B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按:处置C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趣:赶快D然百姓离秦之酷后 离:通“罹”,遭受12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表明曹参“清净无为”的一组是( )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

7、束 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至者,参辄饮以醇酒 吏舍日饮歌呼 亦歌呼与相应和A B C D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以史学家的眼光,评价曹参作为汉朝相国,极力主张清净无为,这完全合于道家的学说。B汉高祖怪罪相国不理政事,怀疑是轻视自己,于是叫曹参的儿子回家后试着私下随意问问他的父亲怎么回事。C曹参代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令,办事无所变更,日夜痛饮醇厚的美酒。 D曹参起初卑微的时候,跟萧何交好;等到后来一个做了将军,一个做了相国,有了矛盾。萧何在临终时,向皇上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第卷(非选择题)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

8、成现代汉语。 (6 分)(1)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3 分)译文:(2)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 (3 分)译文:三诗歌鉴赏(7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7 分) 润州听暮角(唐)李 涉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文 宗 时 , 诗 人 曾 被 流 放 康 州 , 此 诗 很 可 能 是 作 于 迁 谪 途 中 。江 城 : 临 江 之 城 , 即 润 州 。15诗人选取了哪些典型的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3 分)16本诗是李涉很有名的即景抒情之作,请具体分析其以景传情的写法。 (4 分)四默写:(

9、每空 1 分,共 8 分)17.根据所学内容,填写下面的空缺内容。(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 )(2)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 。 (王弯次北固山 )(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 (4)又前为歌曰:“ , 。 ”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 )五现代文阅读(2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1 题。 谁是谁的痛几年来,父亲从没到过儿子所在的城市。因为去一次需步行好几里的山路,然后坐几个小时的汽车,再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父亲老了,不舍得花钱,况且还有严重的晕车

10、毛病。当儿子打电话来问能否去参加他的婚礼时,父亲骂道:“浑小子,订日子了才给我说,这样的事就是出国我也得去啊!”父亲穿上了那件笔挺的西装,把皮鞋擦了一遍又一遍,看着鞋面上映出他满是皱纹的脸,嘿嘿地笑。儿子是这个小山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留在了城市,并且很快成了单位的领导,又找了一个天仙一样的城里媳妇。当父亲赶到时,宾馆里早已宾朋满座。儿子亲自开车从火车站把他接来,迅速穿过出出进进的人群,安排他到了一间安静的小屋里,说:“爸,你坐了这么长时间的车也累了,就在这里歇歇吧。”父亲连连说:“我大老远来了,应该见见你的朋友啊!”“今天太忙,以后再说吧!”儿子说着,走了出去,随手把门给关上了。忽然门又开

11、了,儿子探出一个脑袋:“ 爸,你别乱跑。”紧接着又是关门声。婚礼在一片祝贺声中进行着,伴随着一阵喧天的锣鼓,司仪走到前面,宣布所有的亲友就位。然后主婚人证婚人等在接连不断的掌声中送出了自己的祝福。忽然听到一声:“请新郎父亲讲话!”“来了!”一个声音传来。人们纷纷扭转头,只见一个乡下老头从后面正拨开人群急匆匆地往前面走来。这时,有的人已经忍不住笑出声来。只见他挽着西装的袖子,露出了黑黝黝的臂膀。新郎慌了,快步走到司仪跟前小声地说了什么。只听司仪道:“由于老爷子一路劳顿,嗓子变得沙哑,但他依然带来了对儿子儿媳最真诚的祝福”儿子走到父亲跟前,皱着眉头小声说:“你怎么这个时候出来了?你不会讲话,心里就

12、没数”正说着,只听到司仪又高声宣布:“今天,公司的董事长梅先生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儿子赶紧离开父亲,笑容可掬地向梅先生迎去,赶到前面的父亲僵立在那里,在众人面前挤出了尴尬的笑 父亲回家了,他买了好多喜糖分给乡亲们。晚上,他把妻子的遗像又擦了一遍,说:“老婆子,你交给我的任务我完成了。我把咱们的儿子养大,供 他上了大学,如今也娶媳妇了。”然后他后退了一步,整了整那身西装,毕恭毕敬地站在那里,大声说:“请新郎的父亲讲话!”接着又向前迈了一步,朗声背出了自己的贺词。 就在一个月前,父亲就打听到城里人结婚都要让父母讲话的。父亲是个文盲,从没到过隆重的场合。他发誓不能给儿子丢脸,便特意找到本乡最有名的教

13、师,为他写了篇讲话稿,还让人家一句一句地教会他,每天都要背诵一遍。父亲对着妻子的遗像一口气背了几遍,背着背着,不觉泪流满面18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 分)A.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加之还要花钱,所以有严重晕车毛病的父亲几年来一直不愿意去儿子所在的城市。B.打电话问父亲“能否去参加”婚礼时,其实儿子的内心觉得父亲不去也可以,而父亲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他必须去。C.第段中,“皱着眉头小声说”这一语言描写,真实地表达出儿子对自己父亲此刻出现在婚礼现场的尴尬、懊恼和愤怒。D.儿子对父亲是有感情的,他于情于理都觉得父亲应该参加自己的婚礼,但是他和父亲之间已经有了隔阂,他不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 E.这篇小说以婚礼为线索,深刻揭示了农村与城市的差异,既赞美了农村人的淳朴善良,又流露出对他们缺乏文化的忧虑和无奈。19第段插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