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诗文的天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陈雅)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010644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古诗文的天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陈雅)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走进古诗文的天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陈雅)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走进古诗文的天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陈雅)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走进古诗文的天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陈雅)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走进古诗文的天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陈雅)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进古诗文的天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陈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古诗文的天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陈雅)(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诵经类评比走进古诗文天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广西桂平市南木镇中心小学 陈 雅电话:0775-3530351邮编:537226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 16 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 160篇(段 ),其中就精选 70 首文质精美的古诗,旨在让学生初步认识古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朵绮丽的奇葩,这些古诗文,立意高远,语言清晰,趣味浓郁,实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明珠。可是这些古诗文距今皆有几百几千年,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些优秀诗篇,充分发掘古诗文的人文精神和艺术价值,让它在陶冶孩子性灵,提高文化素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呢?于是,我引导学生开展“走进古诗长廊”语文综合性学习课题研究。让同学们在积累、品析古诗

2、中,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使他们的心灵得到熏陶;让同学们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了解诗人的风格,从而提升文化品位;拓展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空间,让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使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得到有效的整合;培养同学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他们的语言、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树立自信,体验成功,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走进古诗文的天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呢?我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课文中的诗句,激发学生爱读古诗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我从以下几步进行引导:第一步:注重课前预习,让学

3、生与古诗文来次最亲密的接触,消除学习中的陌生感。借助工具书及相关资料,疏通文句大意,了解诗人及写作时代背景。如古诗峨眉山月歌 ,是唐代诗人李白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抒发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但是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习俗的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感情之间的距离,都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于是我让学生去查查当时的背景小故事,学生们有的到网上查询,有的去图书馆查询,有的问大人,有的从诗书上找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上课伊始,作为教师的我往往不急于讲,先让学生来交流他们对这首诗了解的一些信息,通过看似“七嘴八舌 ”的言论,让学生诗作有个基本的认识,我再

4、择其中精要讲解既可。第二步,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诗的情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错的,当学生对诗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要想体古诗优美的意境,首先就要读。如教学望洞庭时我先根据自己的理解饱含深情地范读,同时放手让学生自由良读,并且鼓励学生说:“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读,相信会读得比老师好” 。有的学生在读“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后站起来说:“我从这句中感受到了秋夜,月光洒在湖面上,湖面静得像一面被磨过的镜子。 ”有学生说,我似乎看听诗人在说“ 秋夜湖面的景色真美啊! ”二、在课外形成“大课堂”式的诗歌教学氛围。古诗文浩如烟海,要拓展学生诗词的阅读视野,势必得走出课堂。

5、为此,第一,我主要是开展了“每周三诗 ”的活动。每天在晨会前让班干抄写古诗在黑板上,让其他同学积累在古诗积累本上,用课前 3 三分钟进行背诵,每周利用一个早会的时间,由学生来讲解一首古诗词,在集体跟读中初步理解诗意,然后在每节课前诵读多遍,要求熟记在心。这样,一学期下来,每人至少会背诵 30 多篇课外诗文。为了能让活动顺利开展,我借助家长会向家长传递“每周三首诗” 的信息,请家长配合,许多家长都为学生购买了唐诗三百首等书籍。另外举办“诗意盎然 ”的手抄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巩固提高学生所学古诗文知识,举行手抄报、制作古诗集比赛等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利用古诗词进行绘画,来提高学生的形

6、象来思维的,还使学生在表达上懂得用精炼的语言。因为诗是用形象来思维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讲得就是这个道理。古诗在语言上高度凝练,往往通过廖廖数语,勾勒出栩栩如生的五彩画面。三、学科知识有机地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强调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建议中,又提到要“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生活、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由此可见,语文综合性

7、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的效率。为此,我在浩如烟海的古诗中,为学生选定了 5 个主题:古诗中的离情别绪、古诗中的春夏秋冬、古诗中的风花雪月、古诗中的山水风光、古诗中的名胜古迹,让学生按照编写要求辑录成诗集。(一) 生动的情景表现带学生走入古诗文的王国 。古诗文之美,既表现在它的语言美,音韵美,更表现在它的意境美、志趣美,同时对古诗文的诵读过程,也是对中国古典文化历史的学习过程。由于古诗文是经典,这是所有的语文教育者们所承认的,也正由于此,在传统的教育中, “熟读苦吟” 作为学习重点变成了一种僵化的模式,似乎不这样,就不能传承经典,就不能学习文化,而这种模式

8、本身有时也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淡化了学生的兴趣,因此,只有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上不断探索、勇于尝试创新,才会使学生读之有味,诵之有情,才会真正的发挥古诗文教学的传承文化,品味经典的作用。很多优秀的古诗文都以其精美的语言,动人的韵律,深邃的思想或是带给人们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或是抒发一曲曲荡气回肠,无尽哀思的悲歌;或是表现出气壮山河,刚正不阿的英雄气概总之,不同的作品,有其不同的美的情境,而对不同作品的欣赏。以下是学生代表发言:生 1:我们这本诗集走进四季 ,把收集的古诗根据所描绘的季节进行分类整理,分别制作成“春诗” 、 “夏韵”、 “秋思”、 “冬吟” 版块。在“春诗”里我们能充分感受到春天的绚丽多

9、姿:有“冥冥甲子雨,已度立春时”的早春;有“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的调皮晚春;有“ 春日清江岸,千甘二顷园”的春光明媚、爽心悦目的晴春;有“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春,还有“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的喜春。在编辑过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不同诗人眼里的不同的春天,体会到了诗人不同的心情对春天不同的看法,而且发现了诗人不同的写作风格有的飘逸夸张、有的郁沉朴实、有的清雅自然生 2:我给大家背诵一首我最喜欢的佳人 ,这首诗是写一个在战乱时被遗弃的女子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时,在安史战乱中,原来官居高位的兄弟惨遭杀戮,丈夫见她娘家败落,就遗弃了她,于是她在社会上流落无依。然而

10、,她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与草木为邻,立志守节,宛若山泉。这种贫贱不移,贞节自守的精神,实在值得讴歌。诗是这样写的: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 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生 3:我给大家背诵梦李白其二 ,这首诗描写了杜甫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诗的语言,温柔敦厚,句句发自肺腑,字字恻恻动人,叫人心碎啊!请听

11、: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 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生 4:我给大家背诵一首表现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伤感,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生 5:我给大家背诵: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诵了这首诗让我知道诗人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王安石,寄托萦怀家国之情。生 6:我诵读的是:登岳

12、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诵读了这首诗,感觉到杜甫出峡漂泊两湖,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从学生的汇报中,我们看出学生对诗意及意境有了深刻的领悟,才能如此入情入境地诵读,学生就会自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之中,从而受到熏陶和感染。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每学期组织一次“背诗大王”“ 背诗能手”“背诗骨干”擂台赛,既让全体学生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二) 感受画面,转入旋律。让学生通过看画面,有感情朗诵,读出节奏,读

13、出韵脚,读出抑扬顿挫,使诗的语言活起来,从中体会古诗词的音乐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这时,老师对于部分差生给于范诵指导,把训练的重点应放在朗读指导上,再通过反复的读,学生就会自然进入诗的意境之中,从而受到熏陶和感染。同时对部分差生对古诗的记忆也得到巩固。比如:在我出示登岳阳楼的画面时,仅仅有五位同学站起来背诵,如果我把诗句出现在画面上,再让全班同学一起来诵读,这样又能帮助学生的积累,也更能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生成性”。从语言美转入旋律美,通过演唱江南逢李龟年 、 绝句 1 、绝句 2 、 春夜喜雨 、 江畔独步寻花 ,让学生欢快、活泼的旋律产生共鸣,接着学生利用外婆的彭勃湾乐曲编江畔独步寻花

14、来表演唱,让学生再次感受诗文的美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创造能力。(三) 分门别类的专题诵读引领学生欣赏诗词文化 。在古诗词中,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情感寄予特定的意象之中。菊、竹、梅、兰作为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君子,经常出现在古典诗词之中。它们往往象征着纯洁,孤高,坚贞等人格品质或思想意义。而咏月的诗句也随处可见,月以其独特的形象,往往能使人们产生一些特别的情感,如思乡之情、怀古之情、感叹人生苦短及抒发广阔胸怀之情等等。这些特定的意象寄予了作者特定的情感,也表现出古诗词中特定的文化,因此引领学生开展专题诵读既可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奖赏的耐心、细心,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诗词文化

15、的探究兴趣。于是、我以景色类、四季类、雨类、与月有关类、送别类等几个类型为主题,引导学生积累背诵、欣赏,这样在同一专题下的比较阅读在帮助学生了解诗词文化的同时,对于培养学生阅读鉴赏的细心及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都有一定帮助。此外,以“四季 ”为主题的关于描写 “春、夏、秋、冬”四季诗句的整理对比等等。一旦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那么,这些看似复杂的分类整理对学生来说也似乎变得轻松容易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古诗文的教学同样如此。 古诗是前人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学唱歌曲的旋律美去认识其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对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大有好处。引导学生走进古诗,对于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培养少年儿童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在浩瀚的文化长廊中,古诗文是颗耀眼的明星。它在传承文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方面也起着不能忽视的作用。因此,打开学生的兴趣之门,引领学生走进经典、走进古诗文的天地,是我们语文教师所义不容辞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