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献学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799204 上传时间:2017-07-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献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代文献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古代文献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古代文献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古代文献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献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献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古代文献学一、绪论1、文献:用文字、符号、图形、声音、数据等方式,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写、刻、印等)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信息载体。2、文献的类别:(1)著作创造性的特点左传就是我国历史方面第一部有系统、有别裁的著作。综合类:左传包括了各方面的历史内容。著作 专科类: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专就地理方面的内容而作的。(2)编述述,是遵循、依照、陈述的意思吕氏春秋吕不韦利用门客的智力,将先秦诸子的学说思想,用新体例整理改编而成。 史记司马迁依据汉武帝以前的各种史料, 用新体例综合改编。 刘向的说苑、班固的汉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及两汉的传注、六朝的义疏,历代的史部群书。(3)钞纂钞是钞录,纂是纂辑,

2、把纷杂的文献资料或著作,加以排比,分门别类地辑录成一种新体式的书。钞纂的形式有四种: 史钞 直接将原始资料汇编成一部书。eg:尚书-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汇编成的史钞,把自尧典至秦誓的文献汇编在一起,研究虞夏商周的历史。 丛书 将许多书汇编成一套自立名称的大书专科丛书:子汇是将子部方面的书籍汇编为一套的大书。综合性丛书:四库全书是将经、史、子、集数千种书综合汇编成( 注:中国丛书综录是研究丛书文献的重要工具书,该书收录了 41 所图书馆收藏的丛书四千七百九十七种,可供参阅。) 类书 杂抄各种书上的有关资料并依照内容分门别类编排起来供人检阅的工具书eg: (唐)欧阳询等编的艺文类聚(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

3、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 纪事本末 记载历史的事件的始末eg: (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开创以“事”为纲的本末体史书 。)注:三类文献的区别:(了解) 著作在内容、体例上有创造;钞纂是对旧文献原文的辑录;编述介于二者之间:内容上没有创新,和著作不同。利用文献资料上,不是原文照抄是改造,和钞纂不同。不需标明出处。 从他们发展的时代上看,汉以前,著作为多;由汉到隋,编述较盛;唐以后,钞纂占了上风。3、文献的散失“十厄”(1)始皇焚书(前 213 年),“先王坟籍,扫地以尽”2(2)王莽之乱,宫室图书“并从焚

4、烬”。(3)东汉末年,献帝移都,董卓之乱,国家藏书“荡然无存”(4)西晋“八王之乱”,秘阁藏书二万九千卷“从而失坠”(5)南北朝北方动乱,七万公私典籍被毁。(6)隋朝藏书毁于随炀帝杨广之手。(7)唐朝藏书毁于安史之乱(755 年 ),“书籍损失殆尽”。(8)唐末战乱,黄巢入长安,书籍“复致荡然”。(9)宋朝藏书遭遇“靖康之灾”(1126 年)。(10)南宋典籍,惨遭蒙古骑兵“绍定之祸”(1128 年)。综合有关文献资料,古籍散失之原因大致可归纳为四种:(1)统治阶级禁毁。 (2)战乱。 (3)自然灾害:水、火、虫 (4)藏书家之过。 第二章 文献载体与古书形制1、中国的古文献载体主要有甲骨、青

5、铜器、竹、木、丝帛、石、纸、贝叶。(1)甲骨 甲骨的发现是清朝末年(光绪二十五年)王懿荣龙骨 刘鹗铁云藏龟 甲骨文的册子作 ,甲龟称为龟册,它是最早的书。(2)青铜器 青铜器,多称“金”。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称金文,又称钟鼎文(刻铸铭文的青铜器,以乐器中的钟和礼器中的鼎为最大、最多。)毛公鼎:鼎内铭文长达 499 字,记载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为国献策之事,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金文的载录始于殷商,盛于西周,渐衰于春秋战国时期,秦以后被石文所取代。(3)竹 木 絲帛简牍 简帛是简牍与帛书的合称。简牍:简,用笔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的文字;牍,用笔写在木板上的文字、或称“版”版呈四方形,亦称方。帛

6、书:帛,指帛书,即丝帛。这是在纸张发明和广泛运用以前我国的主要书写材料,主要运用於殷商至汉魏西晋期。五星占:作于公元前 170 年左右,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天文帛书。(4)石:即石料、石头。将文字刻于石上,多见于刻于碑上。将文字刻在石上的文献,称石刻文献。(迄今所知最早的石刻文献是石鼓文)琅琊台刻石(拓本):此刻石是最可信的秦代傳世石刻之一,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記述秦始皇功業。爲小篆傑出的代表作。 熹平石經(拓本):熹平石经传为蔡邕一人用隶书书写,又称“一字石经”。唐開成石經:唐开成石经,唐文宗开成二年(837),用楷书刻十二经于石上,起到了校正和推广儒学经典的作用。(5)纸:运

7、用纸张作为书写材料,在战国时就开始了,但大量运用是随着造纸术的改良进行的,时间在晋朝,纸写本流行于南北朝、大盛于隋唐。 2、 古书形制形制:即形状、样式。古书形制,又称“古书体制”或“古书制度”,即格局结构,亦即古书的形制、式样。古书式样主要有简册装、帛书装、卷轴装、经折装、梵夹装、旋风装、蝴蝶装、3包背装、线装。其中线装书的具体式样又是今天最常见的。(1)简册装:以竹片或木片为书写材料,将竹片或木片以绳编(用熟牛皮编的叫“韦编”用丝带编连的叫“丝编”)联起来成为册子,阅读展开,收藏收卷成卷捆。(2)帛书装:以绢帛为书写材料,在一幅绢帛上书写,阅读展开,阅读展开,收藏收卷成卷捆或折迭起来。(书

8、面有画的或织的界行,红的称朱丝栏,黑的称乌丝栏。外接上一块素,称为“首”、也叫“褾”)(3)卷轴装(纸卷装):以纸张为书写材料,将若干张纸粘接成长幅,用木棒作轴(也有用竹、金、玉、牙、磁轴的),从左到右卷起来,称为一卷。一般高一尺,长二三丈。(4)经折装:将长幅的卷子改作折迭,即将长幅的卷子按适当宽度折迭为若干折,似于近代之火车时间表,再前后粘以书面,称为“经折装”。(经折装的书本,称为“折本”。)(5)梵夾裝:梵夹装是从印度传来的书籍式样。(古印度之前的书写材料主要是贝叶,即贝多树之叶。)许多佛典都是用贝叶刻成的,俗称之为“贝叶经”。(6)旋风装:旋风装在展阅和收卷时,书叶鳞次朝一个方向旋转

9、,有似旋风,故名。(7)蝴蝶装:“蝴蝶装”应当是雕版印刷发明后的产物,且是宋版书的标志之一。(8)包背装:用整幅书皮包裹后背,以使书脑不外露,粘牢,好似今日的平装书。这就是“包背装”。(包背装盛行于明代。)永乐大典、四库全书(9)线装:明代始有人改纸捻为线装(元代尚未发现关于线装书的记载),有四针眼者,也有六针眼者。既不需粘糊,又不易破散,且便于展卷阅读。到了清中叶,线装就基本取代了包背装。 (10)洋装:分为“平装”、“精装”、“软精装”三种。就是今天所通行的书籍装帧形。第 3 章 版本学1、“版本”概念:指凡是一切文献经过抄写、印刷、流传而形成的不同本子。2、版本的划分:(1)由手写情形分

10、:稿本:尚未发表刊印的底稿叫稿本。钞本:又作“抄”。广义的“钞本”与“写 本”无别,指凡抄写而成的不是印刷而成者。狭义是版本学上习惯于把唐代前(包括唐)的称作“写本”(如:唐写本唐之后叫作“钞本”。借他人的书抄的叫作“传钞本”。影写本:摹写旧本,其行款格式一律依旧本者叫“影写本”,也称“影钞本”(一般是覆在原书而成的,故酷似原本)。底本: 有几种含义(了解)A、原稿相对清稿而言,原稿叫底本。 B、清稿相对印刷而言,清稿叫底本。C、钞本相对原稿而言,原稿叫底本。 D、校勘时所选的一个主要本子叫底本。 (2)由雕版印刷情形分:椠(qin)本:又称“刊本”、“刻本”,相对于手写本而言,指雕版印刷而成

11、的书本。含指以下多类:原刊本:首次雕版印刷出的本子。 重刊本:根据原刊本雕印的本子影刊本:翻刻本可以以假乱真者叫“影刊本”。 写刊本:名家手笔写的刊刻本叫“写刊本”。 精刊本:内容与形式均佳者叫“精刊本”。单刊(刻)本:单独刻印一本书不与其它书连属者叫“单刊(刻)本”,相对于“丛书本”而言。4 丛书本:若干本书一齐刻印而冠以总名者,相对于“丛书本”而言。如高邮王氏四种、二十二子。合刻本:两本书或更多的书一齐刻印而无总的名称者叫“合刻本”。进入现今的印刷时代时人们往往又叫“合印本”或“合订本”。附刻本:一本书附刻在它书后面者叫“附刻本”,与前书往往有联系。如六书音均表附刻于说文解字注后。抽印本:

12、把某书中的某一部分抽出来印成一册者叫“抽印本”。(3)由非雕版印刷情形分可分为以下多种:活字本:用活字版印刷而成者叫“活字本”,又称“摆字本”。排印本:指现代的新法铅字印刷的书本叫“排印本”,现在用计算机照排的书本人们也往往说叫“排印本”。影印本:根据原书摄影制版印刷而成书本叫“影印本”,缩小影印者叫“缩印本”。铜版(板)本:用铜板印刷而成的书本叫“铜版本”石印本:用石板印刷而成的书本叫“石印本”。珂罗本:即“玻璃版本”,指用毛玻璃制成版而印成的书本叫“珂罗本”。 (4)由雕版地方分: 分“官刻”和“私刻”官刻:监本:各朝国子监所刻的书本叫“监本”。经厂本:明朝政府所设的经厂所刻的书本叫“经厂

13、本”。殿本:殿本之名起于清代,由武英殿所刻的本子叫“殿本”。局本:清代各地政府之官书局所刻印的书,总称为“局本”,或其称“某某局本”。书院本:指书院所刻印之书。私刻:家刻本:又称“家塾本”“书塾本”,指私家所刻的书本。宋代已有之。宋朝以来,各代皆有家刻本。 王念孙广雅疏证即王氏家刻本。坊刻本:坊,指书坊,包括五代时的书肆、北宋的书林、书堂,南京临安的书机、书铺,以及近代的私家书店、书局等。由这些地方所刻印的书,统称为坊刻本。书棚本:南宋临安府(今杭州)棚北大街是专刻书的街,其书坊林立,此处刻印的书统称之为“书棚本”。(北京琉璃厂是近代刻印书的地方,与棚北大街同)浙本:杭州所刻的书本叫“浙本”.

14、宋代浙江临安为全国刻印书籍中心之一。(浙本为宋本书中最好者。 )蜀本:宋代四川刻的书本叫“蜀本”。北宋四川刻书中心在成都,南宋以后逐渐移至眉山。蜀本一般字体较大,又称蜀大字本,眉山七史即是其代表。闽本:又称“建本”。 南宋福建是全国的刻书中心之一,当地有两处,一是建宁府(建瓯县),一是建阳麻沙镇,后者所刻的书本叫“麻沙本”。“麻沙本”是宋本中最劣者,其所刻之书,数量多,流量颇大,但因校勘不精,版纸滥恶,故质量普遍差。人们对宋代当时刻书质量的评价是:“印本以杭州为上,蜀次之,福建叙下。”7、域外本:中国以外的各国所刻的书本(古籍)叫“域外本”,有朝鲜本(高丽本)、日本本(东洋本)、越南本等。域外

15、本中,高丽本最好.(5)由雕刻时期和墨色分:旧刻本:刻印年代早但年代不详的书本统称为“旧刻本”。5初印本、重印本:这是一组相对的概念。 初印本:书版刻成以后,第一批印刷的本子,称为“初印本”。这些本子字画清晰,人们多以原刻初印本为贵。 重印本:用原版历次再印之书本为“重印本”。原版片印刷既久,字迹漫漶,常有修补痕迹,所印之书常有版框不正、字迹模糊等情况,墨色亦较初印本暗淡。祖本、后出本:这也是一组相对的概念。最初刻印或写成的本子称“祖本”,后来依据它刻印或写就的本子称“后出本”。朱印本、蓝印本:不用墨而全用红色颜料所印成的本子称“朱印本”,全用蓝色颜料印成的本子称“蓝印本”。套印本:用不同颜色套印的书称为“套印本”。(现存最早的套印本是元朝刻的金刚经。)(6)由字体、印刷质量分:大字本、小字本:所说大字与小字,只是相对而言。仿宋本:仿宋,指字体而言。清代刻书,往往摹仿宋版字体行款,仿宋本格式刻印的本子称为“仿宋本”。通行本、普及本:社会上普通流行较广的印本,称为“通行本”。(了解)(7)由版式、装潢分:两节本、三节本:也称“两节版”、“三节版”。巾箱本、袖珍本:古时放置头巾、手巾或杂物的小箱子叫巾箱。有些古书本子特小,可放在巾箱之中,故称“巾箱本”。后来又以之藏于怀袖之中随身携带,故又称“袖珍本”。毛装本:线装书印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