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上、下”概念在空间隐喻上的非对称性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79920053 上传时间:2021-04-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英“上、下”概念在空间隐喻上的非对称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汉、英“上、下”概念在空间隐喻上的非对称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汉、英“上、下”概念在空间隐喻上的非对称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汉、英“上、下”概念在空间隐喻上的非对称性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汉、英“上、下”概念在空间隐喻上的非对称性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英“上、下”概念在空间隐喻上的非对称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英“上、下”概念在空间隐喻上的非对称性(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汉、英“上、下”概念在空间隐喻上的非对称性 一、概念结构与语言认知概念结构最早是由杰肯道夫(Jackendoff)提出的.杰肯道夫认为,人的语言能力是内在的、天赋的.人类的概念结构是对世界的反映,概念体系存在于大脑中,是普遍的,与人的身体经验无关.后来,杰肯道夫又从概念化的角度分析了意义的来源问题,指出意义形成的过程就是概念化的过程.他认为,感觉特征也是意义的一部分,意义来源于概念结构和空间结构.其假设是:语法直接参照概念结构,间接参照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关系是语言表达的基础,是联系语言与视觉、触觉、动觉系统的纽带.他认为,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就是掌握该语言人们的概念系统和概念结构.可以说,一个民

2、族的概念结构体现着本族语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本质和语言的原始理据.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正是从认识空间和自己开始认识世界并逐渐形成本民族的概念结构的.因此,空间概念(包括方位概念)和身体部位是我们形成若干抽象概念的两个主要基础,它们自然而然地成为人类思维的出发点,是人类最重要的隐喻源.如汉语中的山头、山腰、山脚正是以人类自身为认识出发点和参照物的写照.因此,我们祖先的思维具有一种体认的特征,即常常把人作为衡量周 围 世 界 的 标 准,即近 取 诸 身,远 取 诸物.11 - 12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约前 485-前410)有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心理学家也认为人类中心和拟人论在人类对时

3、空的感知和语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81国内有学者测试了儿童(2-6岁)对汉语空间词汇的掌握程度,结果发现儿童在 4岁时基本上掌握上、下、里3 个方位词;5 岁时又多掌握了前、后、中、外4 个方位词,该研究也发现对于左、右两个方位词的掌握就比较困难些,有一部分小孩直到 6 岁还不能正确理解这两个方位词.这表明,人类的认知始于自身对客观世界的体验.人类语言发展到今天,包括这些基本方位词在内的语言基本词汇的使用外延已大大扩展,而对隐喻的再次识读又反过来可以很好地解释很多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既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手段,又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结果.空间隐喻来源于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是

4、人类赖于生存的基本概念.空间概念是人们较早产生的、可直接理解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人们将其他抽象的概念,如情绪、身体、状况、数量、社会地位等投射于这些身体方位概念上,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质的概念结构,体现在语言表达上,人们用表示方位的词语来表达抽象的概念.7107本文拟从汉、英语言中的上、下两词的空间隐喻概念为出发点,通过对比汉、英上、下概念在空间隐喻方面并不完全对等的语言现象,揭示汉、英两个民族在概念结构上的非对称性特征.二、上、下空间隐喻兰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发现,隐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俯拾皆是,不仅仅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思维和行动中;塞尔(Searle)更是认为

5、语言实质上是隐喻的.877基于管道隐喻的启示,兰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对隐喻概念进行了分类,定向隐喻(即空间隐喻)便是其中之一,它由容器隐喻衍生而来,包括上-下,内-外,来-去,中心-边缘等概念.二位学者认为,这些概念不是任意的,而是立足于我们身体和文化的体验.虽然上述有些两极对立的概念是基于物理特性,但由此产生的空间隐喻既有其共性,也会因不同文化而有变化.15先看下面几组上、下空间隐喻概念的例子:1. 快乐为上,悲伤为下Im feeling up. 我今天情绪高昂 / 高兴.Shes in low spirit. 她今天情绪低落 / 不高.Our soldiers a

6、re in highspirits. 我们的战士情绪高昂,精神焕发.Cheer up! 振作起来 / 加油!The losers left the sports center silently,down in the dumps. 失利者默默地离开了运动中心,每个人都很沮丧.上面这一组概念隐喻及其相应的语言表达不是任意的,其物质和文化经验基础是:直立姿势意味着愉快与活力,而下弯的或屈身的动作则与悲哀、沮丧同现,而人死后均是躺下的.当然,英语中的上、下空间隐喻概念的语言实现并不总是局限于up/down这两个词上,其他表示类似概念的词也承担此功能,如上面句中的 high 和 low.汉语中也有许多

7、类似的语言表达体现了相同或相似的空间隐喻概念.比如,汉语中形容人受到突然的打击或听到于己不利的消息时,通常用像霜打的茄子似的-蔫了来表达.霜打的茄子是什么样子,我们不难想象,其枝叶全部下垂,没有任何生机;相反,在描述人得意或对什么不屑一顾时,则常用趾高气扬、走路时头扬得很高或翘尾巴等来形容.这些表达均具有高或上的涵义.英语中也有 turnones nose up at 和 hold ones head high 等成语,分别表示不屑一顾、鄙视和趾高气扬、扬眉吐气之意,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2. 较多为上,较少为下The stock prices keep rising these days. 股

8、票价格一直在上涨.Our GDP keeps going up each year. 我们的GDP 每年都在增加.Her career had been on the up and up sinceshe moved into sales. 自转入销售后,她的事业如日中天.If you feel too hot,turn the heat down a bit.如果你觉得太热,将温度调低一点.Farmer income fell by 5% last year becauseof inflation. 由于通货膨胀,农民去年的收入下降了百分之五.以上各例中,源域为上、下域,目标域为数量.赵艳芳

9、认为,充当源域的一般来说都是可以直接被理解的经验,无论亚洲人还是欧洲人,地球的引力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它在人们的生活经验中便构成了上-下图式结构.107 - 108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发展,人类进一步发展了各种经验的结构相关性.由于我们在容器中增加物质时,其平面上升,当减少物质时,其平面下降,于是就产生了多(MORE)与上(UP) 之间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是无意识的,也是各民族共有的通识.3. 地位高为上,地位低为下这一空间隐喻也是源于上-下图式的基本经验,人们的社会地位与权力与空间的上下结构相匹配,社会地位中有权势者为上,相反则为下.我们可从汉语上、下二词的词源学考证来分析.甲骨文字典这样解释

10、:上与下本为相对而成之概念,上对下立名,故用一横符置于一条较长横画之上下,以标示上下之意.1012 - 13祝鸿熹主编的古代汉语词典上的第一条释义是位置在高处或上面.如:山上;上层.李白蜀道难诗: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地球上的万物,如人的身体一样,是有高低的.高者,尊也,表示社会地位显赫.因而汉语中方有高贵及高高在上之说;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诸神也均居于高山之上.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也多依名山而居,我们从汉字仙的构成便可会意,人从山而居,便形成了仙字.再如以下例子:The upper class. 上流社会阶层An up - marketbrand name. 名品商标Com

11、e down in the world. 家道败落Look up to. 仰慕Look down up on. 看不起4. 有意识为上,无意识为下这一方位隐喻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和多数哺乳动物睡觉时为卧姿,清醒时为立姿.例如:Wake him up. 叫醒他She was knocned down by a car and killedinstantly. 她被一辆车撞倒了,当场就死了She is on the verge of nervous breakdown. 她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除了以上四种常见的由上-下图式产生的方位隐喻外,束定芳也列出了其他几种:好为上,坏为下;有德为上,道德败坏为

12、下;理智为上,易情绪化为下;控制为上,受制于人为下.4133例如,汉语中曾经的典型语录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该句与上述第一个空间隐喻好为上,坏为下非常吻合.过去常有英语初学者将其翻译成Good goodstudy,day day up,这个翻译固然有点可笑,却至少反映出了人们在这一上-下图式基础上产生的方位隐喻的共同的经验基础,也表明了两个民族在这一空间隐喻上具有相似的概念结构.大量的语言事实证明,人类多数隐喻概念是参照空间概念组建的,这并非偶然,而是有其物质的、社会的、文化经验等方面基础.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思维与语言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二者的进化过程.三、汉语中上、下方位词的跨概念域意义通过对

13、甲骨文字典古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等三部权威汉语词典中的相关词条的分析和归类,我们发现,汉语中上、下两个方位词的跨概念域的隐喻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表示时间上午、上半夜、上星期、上月、上旬、上半年、上辈子、上一代、上古、上弦、上岁数;下午、下半夜、下星期、下月、下旬、下半年、下辈子、下一代、下弦.2. 表示动作上班、上学、上课、上升、上工、上调、上朝、上访、上告、上缴、上进;下班、下学、下课、下降、下工(放工)、下达、下放、下朝、下察(民情)、下水(船舶等建造成功、参与干坏事).3. 表示抽象概念或特征上手(工具好使、得手、高超的手艺)、上口(文章写的好)、上马(工程开工)、上流(

14、社会地位高)、上心(记住、介意);下人(佣人)、下手(帮工、采取行动或特指杀人)、下马(工程停建)、下流(社会地位低或不健康)、下等公民、下水(动物的内脏).从以上汉语中借助上、下构词的模式可以看出,汉语的上、下空间隐喻,无论是在时间域、社会地位域、动作域或是特征域和英语的基本隐喻概念大部分是一致的.这也反映了人类思维与认知的共性.但是由于英、汉民族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地理风貌、语言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发现,汉、英语上、下方位隐喻在以上几个方面的表达并不完全对称.四、汉、英空间隐喻概念及语言表达的非对称性1. 时间域隐喻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的概念结构,我们发现汉语在借助上、下建构时间概念时,

15、语用搭配非常自由,可以与表时间的各词随意搭配.但由上、下构成的词汇对中也存在词项空缺(lexical gap)现象,即在上、下的词汇语义场中,某个位置上缺少相对应的词,因此上、下的各自构词也不是完全对称的.徐英平总结出了汉语上、下与名词建构时间概念 (即形成表示时间的名词短语) 的四种模式1117:(1) 对仗式:上辈子、下辈子,上半年、下半年,上旬、下旬等;(2) 有上无下式:上岁数,春上等;(3) 有下无上式:时下,眼下等;(4) 重叠式:上上星期,下下周等如果将上述例子译成英语,则变成了下列表达:1) 对仗式:上辈子(in the last generation),下辈子(inthe next generation);上半年( in the first half ofthe year ),下半 年 (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