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张煌言专题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79750435 上传时间:2021-04-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张煌言专题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张煌言专题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张煌言专题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张煌言专题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张煌言专题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张煌言专题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张煌言专题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煌言专题练奇零草自序(明)张煌言余自束发,辄好为诗歌。先大夫虑废经史,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及登第后,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盈箧。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敹甲敽干,凡从前雕虫之技,散亡几尽矣。于是出筹军旅,入典制诰,尚得于余闲吟咏性情。及胡马渡江,而长篇短什,与疏草代言,一切皆付之兵燹中,是诚笔墨之不幸也。余于丙戌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或提师北伐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短唱。即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愈能令孤臣恋主,游子怀亲,岂曰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意。乃丁亥春,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亡矣。戊子秋,节移于山,而丁亥所作亡矣。

2、庚寅夏,率旅复入于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然残编断简,什存三四。迨辛卯昌国陷,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遗。何笔墨之不幸,一至于此哉!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丙申,昌国再陷,而亡什之三。戊戌,覆舟于羊山,而亡什之七。己亥,长江之役,同仇兵熸,予以间行得归,凡留供覆瓿者,尽同石头书邮,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年来叹国运之未夷,虑河清之难俟,思借声诗以代年谱,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纸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故所订几若广陵散。嗟乎!国破家亡,余谬为主帅,既不能讨贼复仇,岂欲以有韵之词,求知于后世哉!但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

3、,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陶靖节躬丁晋乱,解印归来,著书必题义熙。宋室既亡,郑所南尚以铁匣投诗枯井,至三百年而后出。夫亦其志可哀,其情诚可念也已。然则何以名“奇零草”?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譬犹兵家握奇之余,亦云余行间之作也。时在永历十六年,岁在壬寅端阳后五日,张煌言自识。(选自张苍水集)【注】张煌言:明末儒将、诗人、抗清英雄。敹甲敽干:指行军作战。节移于山:指顺治五年张煌言奉命到上虞招集义兵,入平冈山寨一事。同仇:指战友郑成功。熸(jin):火熄灭。指郑成功战败。覆瓿:盖罐子,比喻作品没有什么价值。这里是作者自谦。石头书邮:指作者的文稿全部沉水。阳九之厄:厄运。著书必题义熙:相传陶潜

4、不肯臣服于刘裕,故在作品中保存晋安帝年号“义熙”。握奇:即兵书握奇经。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会国难频仍 频仍:接连不断。B. 率旅复入于海 旅:军队。C. 陶靖节躬丁晋乱 丁:遭受。D. 亦云余行间之作也 行间:间或。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尚得于余闲吟咏性情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 而丙戌所作亡矣 箕踞而邀C. 何笔墨之不幸 及其所之既倦D. 岂欲以有韵之词 故为之文以志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给自己的诗集取名为奇零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自己一生的诗作因为战乱

5、,大多已经零落散失,已经不是诗集原有的全貌了。B. 文中作者借杜甫、陶渊明、郑所南等爱国诗人遭逢乱世而“情”“志”不改,激励自己在抗清大业中写诗明志,以诗励志,让后人知道他对国家的所作所为。C. 作者笔下“是诚笔墨之不幸也”“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等语句,表达的不仅仅是对自己诗歌零落散失的悲叹,更流露了对身世不幸、家国不幸的悲叹。D. 全文以作者的诗歌命运为主线,熔记事、抒情、议论为一炉,既勾勒了自己居无定所的军旅生涯,也表达了自己百折不挠的民族节气,读来令人动容。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其 间 忧 国 思 家 悲 穷 悯 乱 无 时 无 事 不 足 以 响 动 心 脾 或

6、提 师 北 伐 慷 慨 长 歌 或 避 虏 南 征 寂 寥 短 唱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先大夫虑废经史,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2)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答案】14. D 15. A 16. B 17. 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或提师北伐/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短唱 18. (1)先父担心我荒废了经史的学习,多次拿这件事来劝诫我,我于是就放下笔不再写了,然而还是时常偷偷地写诗。(2)于是索要朋友们所抄录的,宾客随从们所摘抄的,将它们编排整合起来。【解析】【分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7、的能力。D.“行间”应译为“行伍之间,军中”。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于”,均为介词,在。B.“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C.“之”,结构助词,的。/名词,往,到达。D.“以”,动词,凭借。/连词,用来。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激励自己在抗清大业中写诗明志,以诗励志,让后人知道他对国家的所作所为”说法错误。原文中作者借杜甫、陶渊明、郑所南三位爱国诗人遭逢乱世但“情”“志”不改的事例,抒发了“夫亦其志可哀,其情诚可念也已”的情感,表达了诗人与三位诗人相同的爱国之情,而非“写诗明志,以诗励志,让后人

8、知道他对国家的所作所为”。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忧国思家”和“悲穷悯乱”结构相同,语意并列,因此“家”和“乱”之后应断开;“或提师北伐慷慨长歌”和“或避虏南征寂寥短唱”是两个结构相同的并列分句,应分别独立成句,其间应断开;“提师北伐”和“避虏南征”、“慷慨长歌”和“寂寥短唱”都是由四字短语构成的对偶句式,因此“伐”“征”后应断开。故本句应断为: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或提师北伐/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短唱【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先大夫”,先父;“戒”,动词,劝诫;“谈”,动词,写作;“窃”

9、,副词,偷偷地。(2)“索”,动词,要回;“宾从”,名词,宾客;“次第”,动词,编排整合。参考译文:我自十五六岁以来,就喜欢写作诗歌。先父担心我荒废了经史的学习,多次拿这件事来劝诫我,我于是就放下笔不再写了,然而还是时常偷偷地写诗。等到科举考中之后,我和四面八方的贤士豪杰交友也就更广泛了,来来往往的馈赠答谢,时间长了,写的诗竟然填满了箱子。适逢国家灾难接二连三,我在江东倡扬抗清大义,行军作战,凡是以前一展雕虫小技的诗歌几乎丢失殆尽了。不管是运筹帷幄在军旅之中,还是入朝掌管起草诏令,空暇之际,仍不忘吟咏性情,付之笔墨。到清军渡江南下,长短不一的诗歌和奏章的草稿以及起草的诏令,一切都付与战火之中,

10、这确实是文字的不幸啊。我从丙戌年就开始在海上飘荡,至今已经十七年了。这期间忧虑国家思念家乡,为处境困窘悲伤,为动荡不安的局势忧愁,无时不令人感慨万千,无事不叫我触目惊心。领兵北伐时,意气风发,放声高歌;避让清军向南征讨时,在寂静之时空旷之地,低声吟唱。每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之时,这些景象更加令孤独的臣子怀想旧主,令出行在外的游子想念亲人,难道这些诗篇是什么亡国之音吗,或许寄托了忠贞臣子的悲悯人世的心意吧。丁亥年的春天,我的船在长江中翻没了,丙戌年创作的诗歌也随之丢失了。戊子年的秋天,我奉命到上虞招集义兵,入平冈山寨,然而丁亥年所作的诗歌也随之丢失了。庚寅年的夏天,我率领军队再次入海,而戊子年、

11、己丑年所作的诗歌又丢失了。然而搜集残缺不全的诗稿,只剩下十分之三四。到辛卯年位于浙江舟山的昌国被攻陷,书箱中的草稿竟然一篇也没有留下。为什么诗歌的不幸,竟然达到这种地步!此后,我编辑新旧篇章,渐渐地编成卷册。丙申年,昌国第二次陷落,诗稿丢失了十分之三。戊戌年,我的战舰在羊山一带倾覆,诗稿丢失了十分之七。己亥年,在长江之战中,一同抗清的郑成功也战败了,我因隐秘行走才得以回来,大凡留下只能用来盖盛酱的瓦罐的诗文,全部和石头一起沉入江底,这才知道诗文翰墨也有遭天灾的厄运啊。近些年来,我悲叹国难未平,期待乱世平定如同盼望黄河变清一样的困难,想着借助乐歌来代替年谱,于是索要朋友们所抄录的,宾客随从们所摘

12、抄的,将它们编排整合起来。我的记性很好,又把能够回忆起的旧作,记载在纸上,共得到若干首。这些也只不过像整锅肉中的一块而已。只是过去所作的乐府歌行不能再查考,所以编订的难度几乎像恢复广陵散一样。唉!国破家亡之际,我又不合情理地担任将帅,既然不能讨贼复仇,又怎敢凭借诗作闻名后世呢!然而,杜甫身逢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在入蜀途中颠沛流离,始终没有荒废诗歌创作,直至今日,他的诗都被称为“诗史”。陶渊明亲身遭逢晋乱,辞官回家,写诗必以晋安帝年号“义熙”记年。宋朝灭亡后,郑所南尚且将心史装在铁匣中投入枯井,三百年后才被发现。他们的志向令人同情,他们的情操发人深省。那么我的诗集为什么要取名为奇零草呢?这是因为诗

13、篇散落,已非全貌,犹如兵家握奇中的余阵,又可以说明这些是我在军旅之间所创作的。南明桂王永历十六年。岁次壬寅,端阳节后五日,张煌言自叙。奇零草序 张煌言余自舞象,辄好为诗歌。先大夫虑废经史,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及登第后,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盈箧。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凡从前雕虫之技,散亡几尽矣。于时出筹军旅,入典制诰,尚得于余闲吟咏性情。及胡马渡江,而长篇短什,与疏草代言,一切皆付之兵燹中,是诚笔墨之不幸也。余于丙戌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或提师北伐,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短唱。即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愈能令

14、孤臣恋主,游子怀亲,岂曰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意。丁亥春,余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亡矣。戊子秋,节移于山,而丁亥所作亡矣。庚寅夏,余率旅复入于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然残编断简,什存三四。迨辛卯昌国陷,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遗。何笔墨之不幸,一至于此哉!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丙申,昌国再陷,而亡什之三。戊戌,覆舟于羊山,而亡什之七。己亥,长江之役,同仇兵熸,予以间行得归,凡留供覆瓿者,尽同石头书邮,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年来叹天步之未夷,虑河清之难俟,思借声诗,以代年谱。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

15、,故所订几若广陵散。嗟乎!国破家亡,余谬膺节钺,既不能讨贼复仇,岂欲以有韵之词,求知于后世哉!但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陶靖节躬丁晋乱,解组归来,著书必题义煕。夫亦其志可哀,其情诚可念也已。然则何以名奇零草?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譬犹兵家握奇之余,亦云余行间之作也。【注】张煌言(16201664),浙江鄞县人。抗清将领,后被清兵捕获,拒降而死。舞象:古代一种武舞,后世以舞象代指成童。节:符节。代指主将。昌国:今浙江舟山。熸(jin):火熄灭。这里指郑成功战败。石头书邮,这里指作者的诗稿沉入江中。5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入典制诰典:掌管B迨辛卯昌国陷迨:等到C余谬膺节钺膺:心胸D陶靖节躬丁晋乱 丁:遭逢6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作品散失原因的一组是(3分)国难频仍出筹军旅,入典制诰提师北伐率旅复入于海覆舟于羊山长江之役,同仇兵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