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高中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练习-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单元素养评价-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79350340 上传时间:2021-04-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高中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练习-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单元素养评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高中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练习-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单元素养评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高中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练习-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单元素养评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高中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练习-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单元素养评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高中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练习-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单元素养评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高中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练习-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单元素养评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高中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练习-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单元素养评价-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单元素养评价(七)(第七单元)(60分钟10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非选择题40分,共100分)1.下面漫画原图发表于1912年,桶上英文意为“巴尔干麻烦”,桶盖将被蒸汽顶起,上面的人物代表英、法、德、奥匈、沙俄等国。漫画可以说明()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B.凡尔登战役的空前惨烈C.欧洲的优势地位被削弱D.巴黎和会上的勾心斗角【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半岛被称为火药桶,帝国主义国家在这里矛盾尖锐。1914年

2、,奥匈帝国的皇储在萨拉热窝街头遭到塞尔维亚青年的枪击,皇储夫妇被击毙,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从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故A正确;B发生于1916年,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欧洲的地位变化,排除C;D发生于1919年,排除。2.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时,罗素认为,“许多人确实有一种倾向于战争的本能”“许多原因导致战争,但是,随着所有市民欢迎战争爆发,受挫的情感是战争狂热的主要原因”。罗素的观点()A.代表了当时欧洲各国的普遍认识B.不符合唯物史观对战争的正确认识C.反映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立场D.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罗素认为市民的狂热情绪是战争爆发

3、的主要原因,这不符合唯物史观对战争的认识,B正确。罗素的观点属于个人的认识,不能代表整个欧洲和英国统治阶级,A、C排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排除。3.“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子弹嘘嘘,大炮隆隆,我不想再呆在这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英军中流行的这首歌在研究下列哪一问题时最有价值()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反战情绪B.新式武器的广泛使用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伤亡情况D.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解析】选A。材料“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子弹嘘嘘,大炮隆隆,我不想再呆在这里”反映了强烈的反战情绪,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新式武器的广泛使用,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

4、中各国伤亡情况,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故D错误。4.1917年,中国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华工几乎全部被投放到前线,挖掘战壕、修筑工事、野战救护、掘埋尸体、清扫地雷、筑路架桥、解运粮草、装卸给养但凡战争所需,几乎无处不往、无所不为。法国军队总司令福煦也曾在给法国总理的信中写道:“(华工)是非常好的劳工,他们可以成为最好的士兵”这说明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显著特点是()A.“以工代战”B.文明出征C.不参与战务 D.民间自发【解析】选A。根据材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派出了大量劳工参与战争中的后勤保障,支援协约国,故A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文明出征,B排除。挖

5、掘战壕、修筑工事、野战救护、掘埋尸体、清扫地雷等也属于参与战务,C排除。中国参战是政府行为,而非民间自发,D排除。5.战争是具有破坏性的,但战争在不经意中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下列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了历史的前进”的是()战后飞机、汽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战后欧美一些国家的妇女取得普选权促进各国政府职能的调整,使得政府办事高效、快捷为了协调各国的矛盾冲突成立了国际联盟A.B.C.D.【解析】选D。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应用发展的催化剂,同时战争促使政府转变职能,冲击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增强人民的民主政治意识,为协调各国的矛盾冲突成立国际联盟,正确,选D。6.凡尔赛条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煦说

6、:“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此话的含义是指巴黎和会上()A.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B.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C.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D.美日争夺中国矛盾尖锐【解析】选A。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材料及联系已学史实可知福煦的话表明凡尔赛条约只是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它建立的是一个不稳定的世界秩序,隐含着各种矛盾。巴黎和会上对德国的削弱,为战争埋下复仇的种子,导致20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故选A。【补偿训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外长西蒙说:“必须对敌人的策略有所估计。敌人当中,一些人想挤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头,那些想挤牛奶的人会同我们

7、达成协议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想挤牛的奶”的敌人指美国,美德矛盾是战前帝国主义诸多矛盾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B.“想挤牛的奶”的敌人指俄国,俄德是世仇,战前围绕东欧势力范围的矛盾尖锐C.“想割牛的头”的敌人指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德国的强烈挑战D.“想割牛的头”的敌人指法国,法德在历史问题以及欧洲大陆霸权问题上有矛盾【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要求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国争霸计划有准确的认识。结合所学,“挤牛的奶”是指美英等主张一定程度上削弱德国,但美德矛盾不是最主要的一对矛盾,“割牛的头”指法国主张最大程度上削弱德国。故D正确。7

8、.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主要是因为()A.俄国无产阶级的力量最为强大B.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最成熟C.俄国各种社会矛盾都空前尖锐D.俄国工农之间的联盟最巩固【解析】选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出现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各种矛盾的交织,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8.有人认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一个整体进程,十月革命不过是这一革命进程的最高潮。”这种认识()A.主张十月革命开始于1917年3月B.否定了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C.严重地贬低了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D.主张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继续和发展【解析】选D。据材料,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一个整

9、体进程,十月革命不过是这一革命进程的最高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推翻了封建沙皇统治,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继续和发展,故D正确。十月革命开始于1917年11月,故A排除。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故B排除。材料无法体现贬低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故C排除。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裂变的资本主义世界以美国为中心开始重新组合时,由十月革命发展而来的苏联已经成为另一个建构中的“世界体系”的中心。据此可知,十月革命()A.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B.奠定了两极对峙格局的基础C.动摇了世界资本主义秩序D.改变了俄国社会发展的方向【解析】选A。材料“由十月革命发展而来的

10、苏联”强调了十月革命的影响,即十月革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基础,表明十月革命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故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极对峙格局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而不是由十月革命促成的,B错误;根据材料“由十月革命发展而来的苏联已经成为另一个建构中的世界体系的中心”可知,材料强调了十月革命对当时世界历史的重大意义,没有体现动摇世界资本主义秩序的问题,故C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对俄国社会发展方向有重大的影响,但材料没有体现,故D与题意不符。10.1917年,俄国出现了“背带贩子”群体,他们将农产品背进城市,再把工业品带入农村进行倒卖。政

11、府对此屡禁不止,但1922年后这个群体就逐渐消失了。造成这一现象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分别是()A.实行农产品收购制、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B.实施新经济政策、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C.大规模开垦荒地、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解析】选D。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由于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苏联为应对物资短缺的险恶形势,很快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格分配制度,取消自由贸易,人们解决不了温饱和生活需要,“背带贩子”应运而生。1922年已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自由贸易,“背带贩子”逐渐消失,故答案为D。11.全球通史指出: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这种权宜

12、政策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偿征收。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苏俄政府的“让步”带来的影响是()A.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B.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D.苏俄倒退到资本主义时代【解析】选A。材料“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这种权宜政策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偿征收”指苏俄内战结束后,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结合所学可知,苏俄政府为此的“让步”是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促进了苏俄经济恢复和发展,故选A;B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C是苏联模式的影响,排除B、C;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提是国家掌握经济命脉,不会倒退到资本主义时代,排除D。12.斯大林指

13、出:“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为此,苏联实行的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B.集体农庄C.优先发展重工业D.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解析】选C。斯大林执政时期,为了快速增强实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故答案为C。13.下列拉美地区的斗争中,以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宪法为目标的是()A.阿根廷共产党领导工人罢工B.尼加拉瓜桑地诺领导抗美斗争C.墨西哥卡德纳斯进行民主改革D.智利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墨西哥宪法颁布后,墨西哥进步势力为维护宪法作出不懈努力,以卡德纳斯的民主改革最为突出,C正确。14.20世纪2

14、0年代,尼加拉瓜桑地诺领导抗美斗争,取得的成果是()A.以和平手段获得独立B.将石油等资源收归国有C.颁布了1917年宪法D.迫使美军撤出尼加拉瓜【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桑地诺领导尼加拉瓜抗美斗争,最终迫使美军撤出了尼加拉瓜,D正确;桑地诺领导尼加拉瓜人民进行了游击战争,不是以和平手段获得的独立,A错误;B、C是指墨西哥,排除。15.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在埃及建立了殖民保护制度,使埃及由半殖民地变为殖民地,埃及民众深受殖民保护制度之苦,反英情绪激烈,埃及爆发了华夫脱运动。与这一运动有关的人物是()A.甘地B.扎格鲁尔C.华夫脱D.卡德纳斯【解析】选B。据所学可知,

15、埃及华夫脱运动的领导人是扎格鲁尔,故B正确;甘地是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者,A与材料不符;华夫脱是埃及资产阶级政党,C与题意不符;卡德纳斯是20世纪30年代墨西哥资产阶级改革的领导者,D与材料不符。16.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上述材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A.引发了十月革命B.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C.和平主义思潮兴起D.欧洲各国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印度支那”“1926年”“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分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故选B。17.墨索里尼曾经说:“如果国联把经济制裁扩大到包括石油在内,我就不得不在一个星期内撤出埃塞俄比亚。这对我将是个无可估量的灾难。”这段话意在说明()A.石油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重要性B.入侵埃塞俄比亚是一次成功的军事冒险C.意大利侵略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