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素养拓展:「古」名著考点延伸之《儒林外史》,部编版(Word最新版)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79350179 上传时间:2021-04-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素养拓展:「古」名著考点延伸之《儒林外史》,部编版(Word最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素养拓展:「古」名著考点延伸之《儒林外史》,部编版(Word最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素养拓展:「古」名著考点延伸之《儒林外史》,部编版(Word最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素养拓展:「古」名著考点延伸之《儒林外史》,部编版(Word最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素养拓展:「古」名著考点延伸之《儒林外史》,部编版(Word最新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学无止境页码:第17页 共17页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素养拓展:古名著考点延伸之儒林外史,部编版通过整理的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素养拓展:古名著考点延伸之儒林外史,部编版相关文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观看! 一、 导入(5分钟) 【阅】儒林外史 大家知道欧洲文学四大吝啬鬼吧,他们是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莫里哀喜剧吝啬鬼里的阿巴贡,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以及果 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 这四位吝啬鬼,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简言之,泼留希金的迂腐,夏洛克的凶狠,阿巴贡的多疑,葛朗台的 狡黠,构成了他们各自最

2、耀眼夺目的气质与性格。而在咱们中国文学中,也有这样一位吝啬 【知识点总结】 1、 四大吝啬鬼: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夏洛克;莫里哀吝啬鬼阿巴贡;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果戈理死魂灵泼留希金 2、 讽刺大师:法国巴尔扎克、西班牙塞万提斯、中国吴敬梓 二、 吴敬梓简介(5分钟) 吴敬梓,(17011754 年),汉族,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字敏轩,号粒民,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他出身于仕宦名门,小时候受到良好教育,对文学创作表现出特别的天赋,及至成年,因为随父亲到各处做官而有机会获得包括官场内幕的大量见识。吴敬

3、梓22 岁时,父亲去世,家族内部因为财产和权力而展开了激烈的争斗。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不过,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三、 吴敬梓生平(20分钟) 吴敬梓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享年五十四岁(一生 54 年,在全椒 23 年,在赣榆 10 年,在南京 21 年)。他一生经历了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链接 1】,当时,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呈现了某种程度的繁荣,但这也不过是即将崩溃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大厦将倾的事实。雍正帝、乾隆帝帝

4、年间,清朝统治者在逐渐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就采用大兴文字狱【链接 2】; 考八股、开科举以牢笼士人,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其中,以科举制为害最深,影响最广,使许多知识分子堕入追求利禄的圈套,成为愚昧无知、卑鄙无耻的市侩。吴敬梓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所以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不愿参加考试,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他的儒林外史里。他以讽刺的手法,对这些丑恶的事物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显示出他的民主主义的思想色彩。 【链接 1】(选讲)“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 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

5、返照,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 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 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 115 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中国大陆、台湾等地的史学界及教科书中,将康、雍、乾时期称为康乾盛世或康雍乾盛世。在此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但因制度僵化,闭关锁国,使得这一局面无法长久。 【链接 2】(选讲)字狱是指封建社会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皇帝和他周围的人故意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严重者会因此引来杀身之祸,甚至所有家人 和亲戚都受到牵连,遭满门抄斩乃至株连九族的重罪。关于文字狱,最著名的莫过

6、于“清风 不识字”案了,缘由为何呢? 首先我先来问大家一个问题:无论我们看历史电视剧或电影,只要剧中有皇帝出现,就 会听到群臣们左一个“陛下”,右一个“陛下”,称呼皇帝。为什么称皇帝为“陛下”呢? “陛下”的“陛”, 本义是指帝王宫殿的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荆轲刺秦王: “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此进至陛下。”古时帝王的卫士就在陛下两侧进行戒备。“陛下”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当臣子与帝王谈话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 因而称“陛下”,意思是通过在你台阶下的臣属向你传达下臣的话,表示卑者向尊者进言。 翰林院庶吉士徐骏,是康熙朝刑部尚书徐乾学的儿子,也是顾炎武的外甥。雍正八年, 徐骏在

7、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b)字,雍正见了,马上把徐骏革职。 后来再派人一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如下诗句“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于是雍正认为这是存心诽谤,照大不敬律斩立决。 【知识点总结】 1、“康乾盛世” 2、“文字狱” (一)少年聪颖,醉心举业 他出身于仕宦名门,家自其曾祖起一直科第不绝,官也做得相当发达,有过五十年“家 门鼎盛”的时期,但到了他父亲时已经衰败。他少年时代生活还颇优裕,随父亲受到了良好 的教育。这种教育并不局限于八股文训练,还涉及到经史、诗赋。对文学创作表现出特别的 天赋。少年时聪颖过人,善于记诵诗书。祖辈的科第发家

8、和当时的家门不振使他早年也醉心举业,二十岁时考上了秀才,这也是他一生所取得的最高功名。 (二)从父宦迁,赣榆十年父亲吴霖起乐道安贫: 少年吴敬梓是随其父吴霖起来到赣榆县的。他的父亲吴霖起,是康熙三十二年的拔贡(可 以充任京官、知县或教职),于康熙六十年年任“赣榆县教谕”(教授级的老师)。他曾作 诗回忆说:“昔余十三龄,丧母失所恃。十四从父宦,海上一千里。弱冠父终天,患难从此 始。” 吴敬梓自 14 岁随从父亲在江苏苏北赣榆县生活长达约 10 年,这个年龄段是人生中汲取知识,确定人生定位,基本形成世界观,以及初涉社会的最关键和最敏感时期。大约相当于 现今一个人从初中高中大学的整个阶段,这去谓之“

9、十年寒窗”的时期,是完全包 含在内了。【互动】不过现在的寒窗好像提前了,你们现在这么努力学习,算不算寒窗啊? 如此重要的时期,发生在吴敬梓身上大约有以下一些重大事件: 见到了父亲吴霖起为官清廉、正直,鞠躬尽瘁,在教谕这个不起眼的职位上为赣榆县做 了很多贡献。到任之初,见到教舍凋零倒塌之状,先捐出自己一年的俸钱,继后又变卖祖产 肥田三千亩,并变卖了一些祖传当铺、布庄、银楼等,筹银近万两,修建因 1668 年在大地震中毁坏殆尽的文庙、尊经阁。并且新建了“敬一亭”。他亲眼目睹了其父的贡献,为他深 感骄傲。然而同时目睹了其父因不善于巴结上司,终被罢官回乡的不公待遇,使他对官场的 腐败有了切身的体会。

10、吴敬梓少有才识: 吴霖起赴任赣榆教谕时,吴敬梓只有 14 岁。少年吴敬梓客居赣榆时,主要之事就是读书。他的学习态度是认真刻苦的,头脑又聪颖,很快就打好了学识的功底,所谓“用力于学, 已有初基”,“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显露出很好的禀赋和才气。不过,他决不死读书, 也还不时浏览当地的山海风情,随父参加一些当地名士的聚会。及至成年,因为随父亲到各处做官而有机会获得包括官场内幕的大量见识。这也为他之后的创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加之他毕竟出生于官宦人家,沾染些“家本膏华,性耽挥霍”的习气,从而养成一种放荡豁达的态度,胸襟开阔,睨尘俗,令人感到他是一个才识过人的才子。 有一次,他登上赣榆县城的高阁,参加

11、县中名士的宴会,当众作了一首五律观海【链 接 1】,使得满座皆惊,赞叹这个少年学子的诗思敏捷和诗境雄阔。他从高阁观海仰望俯闻的壮景落笔,想象百川汇海、海市蜃楼的奇观,进而发挥横看齐鲁、纵观天地的奇想,终以 抒发自己年轻气旺、高阁与宴的豪情作结,气势磅礴,想象飞腾,展示其对赣榆海境的赞颂 和意气风发、情辞慷慨的壮怀。这是他现存的最早一首诗,也是他第一次显露文才、钟情赣 榆的实录。 十年里的其他经历: 在父亲的直接监护下,受到了严格的教育和培养,奠定了他深厚的文学基础。同时,也在父亲的呵护下,16 岁即早早完成了婚姻大事,与陶氏的第一次婚姻,使他与全椒望族金氏门第的关系更密切了。18 岁,回乡帮助

12、料理岳父丧事。19 岁,陶氏在赣榆生下儿子吴火良。 早早涉世社会。20 岁,去滁州为姐夫金绍曾病故奔丧。过早丧母的吴敬梓很小就面对严酷的世事,对于他,虽然是冷酷了一点,但却磨炼了他,使他的思想提早成熟起来。正因为有了这十年的种种经历,才使我们认识到他最终与官场决裂有着亲身体会的家庭因素。也使我们知道,过早的婚姻没有能像第二次与叶氏婚姻那样,完全摆脱了父母包办,婚姻之言的封建传统的模式,而带给吴敬梓一个全新的自主婚姻。在儒林外史中,所运用的语言, 基本上是我们所熟悉的家乡方言。【互动】说到方言,我们现在有哪些同学可以流利的用自己老家的方言表达呢?但在仔细阅读之后又发现,其中又有不少方言完全不是我

13、们的全椒方言,也不是淮扬语言。吴敬梓在少年、青年时期生活于赣榆,是一个人在语言上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之一。 【链接 1】(选讲)吴敬梓观海:浩荡天无极,潮声动地来。鹏溟流陇域,蜃市作楼台。齐鲁金泥没,乾坤玉阙开。少年多意气,高阁坐衔杯。 (三)散尽家财,移居南京 吴敬梓的家庭可说是科甲鼎盛的缙绅世家。祖辈的科第发家和当时的家门不振使他早年 也醉心举业。雍正元年,其父病重,命吴敬梓前去参加考试,吴敬梓匆匆赶往滁州,由于父 亲病危,未答完卷即赶往南京。待他考取秀才的消息传来,其父却与世长辞,那一年,吴敬 梓 22 岁。考取秀才,这也是他一生所取得的最高功名。然而父亲的去世对他打击很大,他的生活发生了显

14、著的变化。 他继承了一笔丰厚的遗产。族人中不少人觊觎遗产,吴敬梓是嗣子【互动】先秦时,诸侯死了,处在守丧期间的有权继承的嫡子称自己为“嗣子”,后来便称嫡长子为“嗣子”, 在这里的意思是,吴敬梓是有继承权的,族人欺负他这一房势单力孤,便蓄意加以侵夺,于是发生了吴敬梓移家赋中所说的“兄弟参商,宗族诟谇(辱骂斥责)”的争产纠纷,乃至发生了亲族冲入家中攫夺财产的事件。这件事很大的刺激了吴敬梓,不仅使他看到人情世态的悲凉淡薄,也使他看清了封建社会家族伦理道德的丑恶本质,认识了那些衣冠楚楚的缙绅人物的虚伪面目,使他和那些倚仗祖业和门第做寄生虫的庸俗人物分道扬镳。并由此产生 了对家族的厌恶和反抗的情绪。 作

15、为缙绅(旧时官宦的装束,指代官宦)阶级的叛逆,他首先挥霍遗产。这祖传遗产也 在短短几年内随着这种情绪的增长而加速散尽:他一面往来于家乡与南京,涉足花柳风月之 地,肆意挥霍;一面随意散发钱财给向他求助的人,很快“千金散尽”。而且期间他几次乡 试都没有考中,也遭到族人和亲友的歧视,他被乡里视为“败家子”。感到在家乡很难居住 下去。 (吴敬梓是旧时代一种很特别的人物。其中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借高先生对杜少卿的批评,描绘出他自己的精神面貌来:“他这儿子就更胡说,混穿混吃,和尚道士、工匠花子,都拉着相与,却不肯相与一个正经人。不到十年内,把六七万银子弄的精光。天长县站不住,搬在南京城里,日日携着乃眷上酒馆吃酒,手里拿着一个铜盏子,就像讨饭的一般。不想他家竟出了这样子弟。学生在家里,往常教子侄们读书,就以他为戒。每人读书的桌子上写一纸条贴着,上面写道:不可学天长杜仪。”) 可见,吴敬梓在当时身边人眼中, 是一个“异类” 雍正七年,吴敬梓应试由于“大怪”的文风格调而险些落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