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录试题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79003542 上传时间:2021-04-06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招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事业单位招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事业单位招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事业单位招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事业单位招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招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招录试题(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山西省村官综合基础知识 知识重点 现代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党和国家农村方针政策的主要内容。也是大学生村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中需要掌握的要点之一。下面,知鸟教育人事考试网的专家为考生讲解现代农业科技的主要内容。一、绿色革命、蓝色革命和白色革命绿色革命最早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发展中国家,它是以采取农作物高产良种为中心的一场新技术革命,其主要内容是大规模推广矮秆、半矮秆、抗倒伏、产量高、适应性广的小麦和水稻作物优良品种,并配合灌溉、施肥等技术的改进。第一次绿色革命有两个重大突破。一是培育成功了新的矮秆、抗倒伏、高产量的小麦品种,二是培育出矮秆、高产、耐肥、抗倒伏的水稻新品种。第二次绿色

2、革命的主要成果有三:一是在巩固第一次绿色革命中水稻、小麦、玉米等育种成果的同时,向农业的其他领域扩展;二是在有效利用灌溉地的同时,向旱地、低地、丘陵、山地扩展;三是扩大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开展基因革命。总之,绿色革命大大提高了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产量,为解决人类所需粮食及其他食物做出了贡献。随着绿色革命的进行,我国提出了蓝色革命,即充分利用我国海域和内陆水域的丰富资源,发展海洋养殖和内水养殖,改善我国食物结构,以解决人口增长与耕地减少的矛盾。在蓝色革命的推动下,我国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特别是淡水养殖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继绿色革命和蓝色革命之后发展起来的是白色革命。白色革命的主要技术支柱

3、是微生物发酵、生产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兽类药抗生素、疫苗、仪器和饲料添加剂、生长调节剂等。可见白色革命也是一种节地、节水、节能的工业化农业。目前看来,白色革命的潜力很大,白色革命的生产原料极为丰富,如石油生产的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工业废渣废料等,都可用来生产单细胞蛋白。发展白色革命将开辟农业科技史上的一片新天地。二、农业信息化应用广泛当前在发达国家,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农业的各个方面。目前美国的农业信息化强度已高于工业,欧美国家的农业信息化技术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大致有以下方面: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业信息获取及处理、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系统模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计算

4、机网络等。农业中所应用的信息技术具有以下特征:1.网络化各种形式的局域网和以信息高速公路为基础的网络用户增长迅速。用户通过家中的电话、电视或计算机,便可共享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这些先进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农业生产者更为及时、准确、完整地获得市场信息,有效地减少了农业经营的生产风险。2.综合化农业信息化既有多项信息技术的结合,包括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模型库和知识库系统、多媒体技术、实时处理与控制等信息技术的结合,又有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尤其是农业科技的结合,如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核技术、激光技术、遥感技术的日益紧密结合,使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方式大大改进、农业现代化经营水平也不断提高。3.

5、全程化信息技术应用不再局限于某一独立的农业生产过程,或单一的经营环节,或某一有限的区域,而是横向和纵向拓展。信息技术企业与农业生产、经营企业联系,科研单位与生产经营单位甚至与用户联合,多学科专家协作的复杂工程越来越多。这些工程全面地改善了农业生产和经营中的薄弱环节,不仅使发达国家农业的原有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而且使其原有的劣势逐步改善以至消失,极大地增强了发达国家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三、运用高新技术武装现代农业在农业中运用高新技术,将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拓展农业资源范围,节约农业能源资源,减少农业生产中的各种污染,因此,运用高新技术现代农业是各国农业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文章来自:

6、大学生村官网 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15分)1. C【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方法论原则。在哲学史上一些哲学家们都曾探讨和提出过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比如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但是由于他们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伟大意义,因此都不能科学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提出和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题中所给出的4个备选项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而只有C项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2. D【解题分析】这是一道事实说明选择题,是考查考生对时间观念相对性的理解和把握

7、。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时空的相对性是指时空特性的具体性、可变性。人们关于时空的观念也是可变的、发展的。通常人们的心情愉快,就会感到时间过得很快,而当心情抑郁时,则感到时间过得很慢,这正表明了“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D项)这一原理。象这样的知识点,如果考生在复习时不仔细认真的话,也是难以选对的。3. A【解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对两点论和重点论最基本关系的确认。关于两点论和重点论的一般关系,考生是可以把握的。但当把二者的关系展开为各种具体关系,特别是在许多关系中选择一种最基本的关系时,掌握知识不扎实的考生就有可能乱了阵脚,陷入困境,会在A项和D项中举棋不定,最

8、后选了D项而丢掉1分。两点论和重点论最基本的关系就是“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A项)。4. C【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社会文明概念的确认。非常明确,所谓社会文明,从总体上说就是社会一切成果和财富的总和。A项是物质文明的内容;B项是精神文明的内容;D项是政治文明的内容,所以C项是正确的选项。此题没有难点,一般考生都应选对。5. C【解题分析】考查对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根本依据的理解。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它决定了从事不同产品生产的各个所有者都是具有各自经济利益的经济主体,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需要通过对等的原则相互交换产品,即根据产

9、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这样,产品便表现为商品,其经济形态也就是商品经济。A、B两项并不能决定相互交换的产品一定要采取商品的形式,D项是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之一,具有特殊性,都不是正确选项。6. C【解题分析】考查对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理解。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使用创造了价值量大于劳动力价值的商品,资本家按商品价值出卖商品,不仅收回了资本的价值,而且获得了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进行的,且在流通过程中通过商品的买卖而实现的。所以,正确的答案是C。7. A【解题分析】考查对划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依据的掌握。用于劳动资料的生产资本是固定资本,它在较长时间内多次参与

10、生产过程,其价值则按其在生产过程中的磨损程度,分批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用于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生产资本是流动资本,其价值是一次性转入新产品中去。因此,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区分的依据是资本周转方式的不同,这样区分的目的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的不同影响,故选项A是正确的。C项是划分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依据,B、D两项虽然表述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部分差异,但未阐明二者在价值转移方式上的不同,故都不能称作依据。8. A【解题分析】考查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本质的掌握。尽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关系有着复杂多样的表现形式,但其本质都是按资本及其实力在经济上瓜分世界。这是由垄断资

11、本无限追求垄断利润的本性决定的。C项只是发达国家间经济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而非实质。D项本身表述就是错误的。由上述分析可见,A项是正确选项。9. B【解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反对本本主义这一著作主要内容的掌握。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因此,备选项B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10. B【解题分析】1929年9月由周恩来主持、陈毅参加起草的一个文件中,强调红军筹款工作要注意“群众路线”这一工作方式的运用,由此可见周恩来最早明确使用了群众路线这个科学概念。因此,备选项B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11. B【解题分析】本题实质上是要区别社会发展直接

12、动力、间接动力、根本动力和最终决定力量四个科学概念。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技术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间接动力,生产力为决定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解答本题还要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它必须运用到生产实践上,才能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因此,它是一种间接生产力,是历史的有力杠杆。12. A【解题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以经济为中心,兼顾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和文化,A为选项。B、C、D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措施。13. D【解题分析】A是B、C、D的目的,B是A、C、D的反映,C是前提,D是基本条件,D为正确选项。14. A、15. C

13、二、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16. ABCD【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理解和把握。理论创新就是理论观点、思想体系不断根据实践要求进行新的、创造性的提升和发展。实践创新就是指人们改造和变革客观世界的活动要富有创造性和超前性,在哲学上就是坚持题中所给定的A、B、C、D的内容,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有关原理。考生回答此题可能会由于漏选C项和D项而丢分。17. ABE【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题中黑格尔的话非常形象地描述了整体和部

14、分的关系,即“部分依赖于整体”(A项),“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B项),也正是“整体把各个组成部分互相联结起来,发展各部分的功能”(E项),但整体却不是各部分机械相加总和(C项)。此外,黑格尔的话是说明“部分依赖于整体”,而不是“整体依赖于部分”(D项)。一般考生能够顺利选定A、B、E项,可如果不仔细分析,可能就会再误选C项,失去这2分。18. ABDE【解题分析】考查对货币流通规律的理解。货币流通规律即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进入流通领域的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市场上待售的商品数量,二是各种商品的价格水平,这

15、两项的乘积就是一定时期内的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三是货币流通速度。因此,A、B、D、E都是正确的选项。考生在回答此题时,容易将B项和E项混淆而漏掉其中之一,必须给予注意。19. ACDE【解题分析】考查对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区别的理解。商品流通公式是:W-G-W。资本流通公式是:G-W-G。对比这两个公式,可以看出:第一,前者是先卖后买,后者是先买后卖,因而买与卖的顺序是不同的;第二,前者的起点和终点是不同的商品,后者的起点和终点是相同的货币,因而它们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第三,前者以货币为流通的媒介,后者以商品为流通的媒介;第四,前者流通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不同的商品,后者流通的目的是为了价值

16、增殖。因此,该题除了B项以外,其余A、C、D、E四项都是正确的选项。20. AB【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表现的理解。在我国的所有制中,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随着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是“不断提高,而是有所下降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都是公有制经济。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B。21. ABDE【解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和问题的掌握。题中A、B、D、E四项都正确反映了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应注意处理好的问题的方针和方法,这四项是本题的正确选项。发展对外贸易关键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