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鹅》教学设计(点评)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78996881 上传时间:2021-04-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鹅》教学设计(点评)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白鹅》教学设计(点评)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白鹅》教学设计(点评)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白鹅》教学设计(点评)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白鹅》教学设计(点评)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鹅》教学设计(点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鹅》教学设计(点评)(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前活动1. 聊聊自己喜欢的动物2. 老师暗示反语的意义师:看来啊,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我家养了一只小狗,每次我要出门的时候,它好像都能看出来,咬住我的裤腿不松口,我说你这讨厌的小东西快走开,同学们,我讨厌我家小狗吗?生全说不讨厌师:哦,明白了,你们真会听,听出我的言外之意,听出了我的话外之音。读书也应该这样。比较有新意的课前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内容巧妙衔接,值得学习。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丰子恺先生就养过一只白鹅,他把它画了下来,就是他们家的鹅(打开语文书P63)1、板书课题,说写“鹅”字。同学们注意这个鹅字,我在上鸟在下,好像人骑在鸟身上对鸟很不尊重,人和鸟儿是平等的,已经被废除了,规范写

2、法是法是这样的,伸出手来跟我一起写。(板书:鹅)师:丰子恺不仅把它画下来,还专门为他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题目就是白鹅板书2、齐读课题,检查词语师:同学们打开书,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这些生字还认识吗?自己读一读生字,师指导读音出示窥伺、大模大样、供养不周指名学生读词相机指导字音师:差不多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指名读(特别指导供养不周,供的读音)出示:净角 脾气指名读师:真好,都读对了,知道净角是什么吗?生:净角是京剧里一个角色指导角的读音师:净角就是京剧里的一个行当,也叫花脸,多指一些性格豪放,说话声音很大的的男子出示净角画面师:这就是净角,浓重的色彩,夸张的画面,也是我们国萃之一,喜

3、欢吗?师:脾气的脾这个字好读不好写,伸出手来,一起写。指导脾字的写法(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中间一撇是从白中撇出来的)在语文书66页那个字下面再写一遍。齐读所有词语3、接读课文,每生读一个自然段师:真好,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在文中还会读吗?师:谁愿意读读课文指名几个学生轮读课文,老师提要求。师:其他同学跟我一起听他们听,听他们把字音读准了没有。一边听一边想,这篇课文里的白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1读。师:真好,尤其是感叹号,你注意了标点符号生2读(指导读音及句子)生3读指导局促不安生4读指导读音生5读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很长,不好读,能读成这样不简单课堂实录清晰流畅,能够基本想象出当时的情景。从自

4、此教学的过程可以看出,陈老师字词的教学是落实的比较好。这一环节,都是老师在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回答不充分时,老师补充说明。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符合新课改后许多教师的教学的习惯。这样做使得教学环节变的易操作,容易达到教学目标。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极为有限,而且长此以往,很可能助长学生的惰性,学生总会想:老师会提问的,我们能回答最好,不能回答,老师也会给答案的,所以不用多想。因此,我推荐教师把这一环节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去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遇到学生难以解决的,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加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这样的处理,老师看

5、似作为不大,实际上却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当然,这样的处理也会造成耗时过长,影响教学进程。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自学能基本掌握新课的生字词。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时,最好把范围限定好,使学生能尽快发现问题,不至于找不北。二、整体感知、交流体会师:同学们,读完之后,白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想一想预设: 生: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生:这只白鹅有老爷的脾气生:这只白鹅架子十足1、师:说的不错,其实文中用了一句话就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怎样的动物?生: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出示这句话师:一起读,好一个生齐读2、引出“高傲”师:聪明的孩子可以把它读成一个词语生:高傲师:一起读生齐读 高傲 板

6、书3、理解词语“高傲”师:知道什么是高傲吗?预设: 生:就是傲慢的意思生:就是说白鹅很骄傲生:高傲就是架子十足师:对,看不起别人,自以为了不起,特别骄傲,就是高傲,把这个词用在你身上愿意吗?师:都不愿意,那作者把这个词用在白鹅身上,他讨厌白鹅吗?师:哦,真是这样?再读读书,把你最感兴趣的画一画生读画4明确“高傲”表现在那些方面。读书交流。师:你来读生读:它若生起气来 师:你对这感兴趣,你读生2:我就躲在一边师:哦,你对这感兴趣生3读:生4读师:哦,这感动了你生5:鹅老爷 生6:鹅的步调更是(指导读音)这一环节的设置很合理,使学生从字词的学习转到了对文本的学习。对学生的引导也很到位。本环节以读为

7、主,体现出语文课以读为主,使学生读有所悟的教学特点,为下一环节的精读做铺垫。不过个人感觉,导入部分的篇幅过长,应将生字词的学习放到初读课文里来,在学生读过一遍课文后再引导,这样效果会更好。特别是鹅字写法的问题,课本中的插图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所以当初读课文完毕后,学生很可能立马提出鹅字写法的问题。三、展开想象,读中感悟A:特点一:步调1.出示句子“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再请一生读,指导步调从容师:哦,看来还未见过净角出场吧,相信看过之后一定会读得更好。课件演示净角出场师:准备好了吗?我看谁最认真,看到了吗?你对净角出场想说什么?生谈感受。师

8、:哦,鹅就像他这样走路的,再看一遍再看师:看到了吗,那你怎么读这句话生读师:颇,很的意思,生再读师:别着急,不慌,你沉着一点就从容了 生再读生练读师:从容多了,你再读 生读师:一起来,鹅的步调师:这才是鹅走路呀,跟鸭子走路一样吗?我把鸭子请出来,你能读出它的不同来吗?生齐读3. 出示句子“鸭的步调急速,有急促不安之相”请三位学生读该句,并作适当指导4. 一部分学生读鸭的步调,一部分读鹅的步调,对比读师:真好,这才是读书呀,鹅就是这样走路的,有意思吗?B:特点二:吃饭师:他的吃饭更有趣,读读读,赶快读,他的吃饭怎么有趣的?师:找到的举手生举手1.明确鹅是吃什么的师:哦,有人已经发现了鹅是怎么吃饭

9、的生读: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师:哦,这么多花样啊,还谁读,你说怎么吃的生读:鹅是吃冷饭的 师:哦,这么吃的,你说生:这样从容 师:堂官一样,这样读。生读师:好多了,鹅就是这样吃饭的 出示鹅吃饭片段“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师:我们来读一读,读完之后让全场人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怎么吃饭的学生齐读教师引读(先、再、然后 三个词用红笔标出)师:明白了先吃一口冷饭,再吃然后再到别处吃一这种吃饭的方法作者用了一个词语是2.理解“三板一眼”板书师:一起来写。三眼一板也叫一板三眼,就像我们音乐课上的节拍,原指京剧里的一种板式,四四拍会打吗看老师打,会吗,伸出

10、小手打,生打师:真好再来一遍生打师:真好,这就是三眼一板的本来意思,文中指的是什么生:做某种事不打乱顺序师:那鹅吃饭的顺序是什么,你读给大家听听师:明白三眼一板了吗?师:有趣吗?师;吃饭的东西能少吗生:不能师:顺序能打乱吗师:不能这就是生:三眼一板师:再有趣的读一读这句话C:鹅老爷吃饭时发生了一幕有趣的故事师:多有意思呀,就是它这三眼一板的吃饭方法,我们的鹅老爷能轻松地吃饭吗?为我们上演这样一幕,读读这一幕,这会动的一幕。出示:“因为附近的狗空空如也” 鹅老爷1、 请生快速找到相关段落,并请一位学生读一读2、 体会“鹅老爷”这一词的妙用(风趣)师:等等,他发现了问题,说说你发现什么了生 师:他

11、专心致志的读书没有看大屏幕。你来生: 师:他用笑脸告诉我,他也没发现,你说生:多加了一个白字师:多加了一个白字,少了一个老字,你想这样说,对吗?白鹅和鹅老爷一样吗生:不一样师:有什么不一样吗生:换成白鹅就体现不出他的脾气生:白鹅感觉不到高傲,鹅老爷可以让人知道他的高傲师:你真高生:如果换成白鹅就不知道他有多威风了3、自由练读师:鹅老爷多有派头啊,不能换,真有趣,好,就让我们把鹅老爷上演的这一幕读出来,读出一幅活画面,能吗?师:都读好了,我刚才看见许多同学加上动作读,你们能加上动作读读吗? 4、谁生读,师指导(都知道的读法)读到窥伺处师:窥伺是偷着看,你这么大声鹅就来看着了生小点声读师:太慢了,

12、你这狗太慢了,哪能吃上饭啊(敏捷)生加快读师:扬长而去,多得意啊生读扬长而去空空如也5、老师加上动作,示范读师:听你这样一读我也想读。师:有趣吗,可以这样读一读吗?赶快,快找人读一读。生自由读。6、再请两位学生读师:叫我说什么好呢,就一个佩服师:同学们,难怪作者愿意像堂官一样不胜其烦伺候这位鹅老爷,作者喜欢它吗?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师;这么一个令人喜欢,如此有趣的家伙,板书:有趣谁能把它忘了呢,难怪作者在这篇文章的原文中曾这样写到:出示:我的房子要卖的前几天,我把这白鹅送给了远方的友人,送出的几天之内,总感觉自己与一个朋友诀别了,心中十分的留恋。师:他在留恋什么呢,生举手师:同学们,把手放下,作者

13、会留恋什么呢?如果此时你也在这送别的场景之中,如果此时你就是作者那远方的友人,他会留恋些什么呢学习课文,“读”是相当关键的。陈老师在课堂上设置了多种形式的读,从读通到读懂,引导的恰到好处,评价及时,富有激励性又不失风趣,使学生孩子能读出自己的理解,我们能够感受到“读的过程”。老师及时出示关键词并加以引导,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地方。另外,老师很注意学生自己的感悟,对学生正确的感悟,积极肯定,对于有偏差的领悟积极引导,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作为课堂主导的睿智。吹哨了师: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台下掌声(一些学生不肯走)从整堂课的教学流程和效果来看,这是一堂相当成功的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14、。各个环节的设置基本合理,符合教学目标和新课程标准,很多环节的设置还独具匠心,是本堂课的亮点。教师的适时的引导起到了穿针引线,画龙点睛的效果。而教师幽默风趣的评价也是本堂课的亮点之一。教学反思:1、阅读教学应该怎么体现“读的过程”?在许多课堂上,我们会看到教师费尽心思,变着花样让学生读。读本身没有错,而且阅读课就是应该读。但是,读什么,怎样读,却值得研究。陈老师在该课的教学中,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在这个课堂上,每一次的读,都有明确的目的,都有相应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读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我们还可以看到,陈老师在许多时候把“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其实是尊重了孩子的阅读体验。2、如何面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我们提倡孩子质疑,但也需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加以引导,区别对待。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教师必然要做出“回应”(方式当然有很多)。一些问题会随着阅读的过程自然得到解决,也有一些需要借助深入的探讨才能得以解决。比如这一课当中的“三眼一板”,陈老师便处理得比较好,通过动手打拍子的方式,拉进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3、如何安排课堂动笔?在一般的公开交流场合,安排学生现场动笔的情况比较少。陈老师在该课的教学中安排了对“自己认为较难的”生词的抄写,我觉得很好。在这里,动笔不是形式,而是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