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1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综合测试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78993009 上传时间:2021-04-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1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综合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1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综合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1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综合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1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综合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1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综合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1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综合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1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综合测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图,回答13题。1M行星是()A金星B火星C土星D天王星解析:根据处于地球、木星之间的轨道位置,可判定M为火星。答案:B2如果M行星上也存在生命,满足的条件应该有()距日远近适中质量和体积适当有卫星绕转不停绕日公转ABCD解析:距日远近适中,形成适宜的温度;质量和体积适当,形成大气圈,这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答案:A3M与N组成一天体系统,与该系统级别相同的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解析:火星及其卫星形成的天体系统,与地球及其卫星月球形成的地月系级别相同。答案:A某地北京时间6月22日6时左右日出,

2、13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回答45题。4该地的经度是()A东经135B东经120C东经105D东经1155该地日出时,布宜诺斯艾利斯(西四区)的区时约为()A6月21日9时B6月21日18时C6月22日9时D6月22日18时解析:第4题,6月22日太阳直射23.5N,该地在北京时间13时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即其地方时为l2时,根据与北京时间的时差,可求出当地的经度为105E。第5题,该地日出时北京时间为6时,求算的是西四区的区时,其与东八区相差12个时区,进而推断出位于西四区的布宜诺斯史利斯的区时约为6月21日18时。答案:4.C5.B下图为“某120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

3、完成67题。6太阳直射点位于()A23.5SB20NC20SD23.5N7乙地的夜长时间比甲地略短,且甲、乙两地同时迎来日出,则乙地位于甲地的()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解析:第6题,图中70S零点日出,出现极昼现象,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20S。第7题,太阳直射20S,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日出时间越晚。乙地夜长时间比甲地略短,说明乙地位于甲地的南方,甲、乙两地同时迎来日出,说明甲在乙的东部。答案:6.C7.B某国际航班从罗马经18小时的飞行,于北京当地时间星期一17时10分安全降落在北京机场。此时,飞行员看到一轮红日正在跑道西边的尽头。据此完成第89题。8飞机降落时,晨昏线的位

4、置应该是下列四图中的()9飞机从罗马(东一区)起飞的时间是当地时间()A星期一的18:10B星期一的12:10C星期日的18:10D星期日的16:10解析:第8题,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的时间是北京当地时间星期一17时10分,此时飞行员看到日落,说明北京所在的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且北京(约为116E)正经历黄昏。第9题,北京与罗马相差7个小时,当飞机在北京降落时,罗马当地时间应是星期一10时10分,中间飞行了18小时,故在罗马起飞时间应是星期日的16时10分。答案:8.D9.D下图为三颗行星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1012题。10上图所示天体系统的公转中心是()A地球B月球C太阳D银河11地球具备

5、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有()A适宜的温度和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12图示季节内,下列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A北京B哈尔滨C上海D广州解析:第10题,火星、地球、金星都是太阳系中的行星,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第11题,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第12题,根据地球公转轨道图可以判断北半球昼长夜短,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对四地进行比较,越向北昼越长。故选哈尔滨。答案:10.C11.A12.B在太阳活动活跃期,北极光的可见区域会从北极圈向南扩展。2010年8月初,美国东北部和英国

6、等地都同时出现了罕见的极光现象。据此回答1314题。13科学家通过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在一周前就对这次极光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他们重点观测的应该是()A磁暴、耀斑B太阳辐射C黑子、耀斑D日食现象14一位美国摄影师拍摄的极光照片标注为2010年8月3日20时(西五区),当时英国(中时区)正值()A8月3日15时B8月4日1时C8月3日3时D8月4日5时解析:第13题,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第14题,英国时间2010年8月3日20时5时2010年8月4日1时。答案:13.C14.B读下面光照图,回答1516题。15若此时北京时间为9时,则A地经度为()A60WB60

7、EC30WD30E16此时,赤道上东半球范围内处于夜晚的那一段经度差()A小于90B大于90C等于90D等于180解析:第15题,由地球自转方向可知该图是南半球的光照图,图中中央经线平分夜半球,地方时为24时或0时,根据北京时间(120E)为9时,推出A地经度为30E。第16题,北京时间为9时,则赤道上夜晚的范围为105W向东到75E,而东半球的范围为20W向东到75E,这一段的经度差为95。答案:15.D16.B下表中所列的是一年中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差(即一年中昼长最大值一昼长最小值)。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1719题。甲乙丙丁昼长差05小时30分13小时56分24小时17.四地中属于寒带

8、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18四地所处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丁丙甲乙D丁丙乙甲19乙地的昼长最小值是()A9小时15分B8小时35分C10小时25分D14小时45分解析:第17题,丁地昼长差为24小时,位于极圈内,属于寒带。第18题,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四地的昼长差可知,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丁、丙、乙、甲。第19题,任何地点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昼长和为24小时,设乙地昼长最小值为x,则昼长最大值为24x,利用(24x)x5小时30分,可得出x为9小时15分。答案:17.D18.D19.A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12月某日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回

9、答2021题。20甲、乙、丙、丁四地中纬度最低和最高的分别是()A甲、丁B乙、丙C乙、甲D甲、乙21当丙地日出时,世界标准时是()A当日18时B次日18时C昨日18时D当日6时解析:第20题,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纬度越低,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小。第21题,根据图示丙地的昼夜分布判断,其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的2点,世界标准时为0时区区时,较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故计算得为前一天的18时。答案:20.D21.C下表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据表分析完成2223题。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正午太阳高度二分日640184050夏至日510201073.5冬至日XY

10、26.522.该地的地理坐标是()A100E、50NB110E、40NC125E、40ND130E、50N解析:根据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50,计算出当地纬度为40N,根据二分日时,各地地方时6时日出,而此时北京时间为640,计算出当地经度为110E。答案:B23图中X、Y的时间可能为()A800、1700B750、1710C820、1700D810、1710解析:夏至日时,日落时间减日出时间为昼长,24小时减昼长等于夜长,夏至日的夜长等于冬至日昼长。当地时间730分日出,换算出此时北京时间为810,当地时间1630日落,换算为北京时间为1710。答案:D右图中,横坐标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纵坐标为不

11、同纬度四地点某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据此回答2425题。24图中四个地点按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AabcdBabdcCdcabDcdba解析:从四地的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可确定出四地的地理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答案:D25图中四个地点按昼长时间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AabcdBadcbCbadcDdabc解析:d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a点是极点有极昼现象,b点正午太阳高度为0,有极夜现象,c点为赤道,故昼长由长到短为adcb。答案:B二、综合题(共50分)26下图表示全球昼长的年内变化幅度(一年内昼长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随纬度的分布规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1

12、)甲、乙两地昼长的年内变化幅度分别是_小时,_小时。(2)甲地一年中昼长的最大值为_小时,乙地一年中昼长的最小值为_小时。(3)甲地所在的纬线是_,乙地的纬度数为_。(4)甲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出现在_(日期),为_,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_。(5)当太阳直射乙地时,甲、乙、丙、丁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序为_。之后一个月内,丁地正午日影渐短,此时,甲、乙、丙、丁四地昼长由小到大的排序为_。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可以直接读出甲、乙两地昼长的年内变化幅度。第(2)(3)题,根据图示,甲地到90N的年内昼长变化幅度为24小时,可以判断甲地为北极圈,因而一年中甲地昼长

13、的最大值为24小时;乙的年内昼长变化幅度为0小时,说明乙地位于赤道,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第(4)题,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并且纬度每差1,正午太阳高度就减小1;北极圈与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差为66.523.5,因而6月22日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66.523.5)47。第(5)题,根据前面判断,乙位于赤道,当太阳直射赤道时,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侧递减,距离赤道越近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所以,当太阳直射乙地时,甲、乙、丙、丁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序为乙丁丙甲;之后一个月内,丁地正午日影渐短,说明太阳直射点向丁移动,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因此,甲、乙、丙、丁四地昼长由小到大的排序为甲丙乙丁。答案:(1)240(2)2412(3)66.5N纬线(或北极圈)0(填赤道不得分)(4)6月22日(填夏至日不得分)47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5)乙丁丙甲甲丙乙丁27读“极点太阳照射投影图和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