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试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综试题分析(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文综、单科+新教材大综合+旧教材大综合共11套(大综合地理分值低、难度小):文综共六套全国卷四套(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全国甲卷:甘、宁、青、新;全国乙卷:川、吉、黑、滇、贵、渝、湘、鄂(难度大);全国丙卷:闽、浙、晋、豫、皖、赣、冀、鲁(较易); 全国丁卷:陕、琼、藏、蒙(老课程卷);自主命题两套:京、津各一套。(自主命题的原则,尤其是第一年自主命题:不在出彩上做文章,在平稳着陆上下工夫,不出错误就是成功。为了平稳,试题就难免平庸。)单科共三套:粤国家考试中心命题;苏单独命题;沪单独命题。22004年高考试题总的评价:平淡没有新异、有凑数的嫌疑,类似会考试题。今年高考命题在质量上有些倒退,
2、明年不会这样做了,因为这样不利于重点学校选拔人才,高分太集中,阅卷过程中后来要求很严格。3个人的一些意见与想法:“宗教”考纲中已经删除,但2004年文综还是考了;广西无霜期、积温也考了;大路题、常规题较多(洋流与航行、黑河区域),并且变化较少(应该创设新情景、应该回避大路题);江苏省考江苏本省的最后一题虽然有人叫好但是题目太大而且有些呆板,有些像会考题,恐怕这是领导意志的体现。潜水位与河流的互补题(有争议,第二个小图可以推论出小河在脊背上流,这与课本中的一般规律性知识相违背,但是也有这种情况,如山口附近冲积扇上流的河流就是在脊背上流的);“北半球某水文站某年实测流量和降水量”图,7月份降水量最
3、大,并没有伏旱,答案是“浙江南部”也不符合一般规律,伏旱期7、8月份降水反而较多,可能是台风造成的降水,纵坐标标注有错(0、90、100)。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这类硬伤错误较多,措辞方面的、排版方面的等等。有一种题出的太多了:一个纬度地面距离差为110千米。关于选择题“串题”的问题,只是一种命题方式,不一定非要如此,这样更加限制了知识的覆盖面,上海的选择题命题就不是这样。高考的导向出现了一种不好的现象,学生由背书变为背图了,由经纬网地形图判断地形,导向上有问题。有古文的题目“深山藏古寺意境”选项不太好说。反映岩石圈板块的图数量不好说,有异议。景观欣赏的问题不好说。命题专家(张亚南、朱翔)对高考的
4、解释1、文综出题要“多炒菜、少拼盘”;对综合题的作答,要求学生从空间、时间、世界观、综合等四个维度去思考和回答一个问题。2、综合怎么考,一是要扣住综合的精神,即考试说明的有关要求;二是扣住综合发展的大势和社会发展的主流,即可持续发展,其中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主要的。(04年文综命题的主题是发展,05年为和谐)3、高考考的案例,要渗透课改的理念,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和实践,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地理,分析的成分加强,探究的成分加强。要求教师平时上课是要注意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分析案例要尽可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一环扣一环,联系的分析问题,不要形而上学。4、关于“能力立意”,考试内容有考试目标决定
5、,考试目标又由教学大纲和教材决定。 5、关于考试内容。内容首先定位于学科主干知识,不能太细。考查的是学科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综合题如果偏离了学科主干知识,那么在试题中就应该提供充足的辅助知识去帮助学生理解答题。6、关于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地理思维方法,掌握地理规律以及利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教材是素材,不要过分依赖。考题的材料都来自社会,图表可能来自于近几年所作的研究工作,也可能来自国家的统计年鉴。考试应该是考生地理文化素养的重新调用。教师通过教教材,应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8、高考命题的材料和切入点都是随机的。热点问题也没有
6、特别的时间性和地域性,有些问题是永恒的热点,如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等。9、高考中会出现半开放性试题(即允许学生由不同的答案出现),完全的开放的试题,在高考中是无效试题,不会出现。10、高考地理命题的基本原则:考查地理主干知识(主干知识是支撑学科的脉络,是思维方法);以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如识记、理解、分析、归纳与综合等,其中发现信息、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非常重要);用学科术语阐述、论证本学科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体现地理学科特点的原则。试卷情况:1文综+单科+文理综合+综合能力测试共12套。文综共六套:全国卷三套(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全国卷:河北、河南、安徽、山
7、西、山东、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10省;全国卷:黑龙江、吉林、广西3省;全国卷:川、云、陕、贵、新、宁、甘、内蒙古、青、海南、重庆11省市。自主命题三套:北京卷、天津卷、江苏卷。单科地理三套(自主命题):上海、江苏、广东。文理综合试题一套(考试中心命题):辽宁综合能力测试试题(自主命题):上海、广东。22005年高考试题总的评价:全国卷普遍反映难度偏大,立意新颖,亮点较多;卷和卷尤其是卷主要是考生比较熟悉的主干知识,熟题很多,有凑数的嫌疑,考生感到不陌生,试题不偏、不怪,平淡无新异。全国卷和卷自然地理是考试的重点(占将近70%),第二卷非选择题中单科题自然地理部分是考生感到比较难的试题,
8、如两卷中的36题第问,是今年地理试题中较难的题目。其他版本文综试题自然和人文比例基本上是1:1。全国卷和地方自主命题卷普遍突出了地理学科特色地理图表的考查。(只有全国卷今年图表比重下降,仅有四幅图和两个表格)没有刻意回避考前人们普遍认为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如能源安全问题;中东海湾地区;印度洋海底地震、火山、海啸;中部经济崛起;红色旅游(1、2);西部土地荒漠化;华北春季沙尘暴;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测量队成功登顶;我国第一个北极科考站建成;我国“大洋一号”科考船环球航行;中国昆仑科考队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人口与粮食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台湾问题(1、2);中日关系;中印关系等等)。但不同版本
9、对于热点问题的体现形式、设问立意的层次不同,导致难度不同。各地自主命题百花齐放(京、津、苏、沪、粤),新课改理念进一步体现,应引起06年备考的注意(沪、粤)。例:35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以证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写出实验用材、实验步骤和所得结论。(共8分)(广东05年高考地理试题) (半开放性题目)实验用材:有轴的球状物,地球仪,撑开的雨伞,墨水和清水等实验步骤:1将球状物的虚拟北极点向上,在球状物上滴适量的墨水滴 2正确模拟地球自转方向,进行旋转3观察并描述墨滴流痕的偏转方向,4再将虚拟南极点向上,重复2、3步骤,但偏转方向与2步骤相反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证明地表物体做水平运动时,运
10、动方向会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左偏 新教材中地图版课本内备考中适当注意新教材备考中适当注意新教材利用经纬网区域空间定位依然是命题人热衷的兴奋点,并且在全国卷上有进一步加细的趋势。这种导向如果过分也会出现导向上的问题学生由背书转为背图了。除全国卷外,许多版本高考试题中大路题、常规题仍然较多,并且变化较少(求稳)(北京和广东卷不错)应该创设新情景、回避大路题,体现高考选拔性考试的性质。(下面展示的这些05年不同版本的高考题图形相信多年送高三的老师并不陌生,有些甚至设问也不陌生!)这同时也给我们以启发:在平时的备考中经典的大路题仍然有必要作为典型例题适当扩展精讲精练,加以落实!经典题要力争
11、做出新意,“教材题型化、经典题型教材化”!二、重点分析全国文综卷(山东卷)1图1为某地地层示意。从P点向下钻井,当钻头位于、“层”时,可能分别探 测到 ( )A天然气 水 石油 B水 石油 天然气C石油 天然气 水 D天然气 石油 水2一艘油轮从波斯湾驶往我国沿海。6月下旬经马尔代夫附近海域、马六甲海峡到新加坡, 该油轮 ( )A先顺水航行,后逆水航行 B桅杆的日影始终出现在南侧C可以不经过吉隆坡西南海域 D航行期间,雨少晴多3我国西气东输工程已于2004年建成通气。该工程主线的西部起点位于(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D鄂尔多斯高原4最近三四年间,世界市场石油价格暴涨,主要原因
12、在于( )运输成本增加 垄断的加强 供需关系的改变 炼油工业的大发展A B C D14题:该题以我国的石油需求和进口为载体考察了与之相关的油气储存条件、石油进口通道上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西气东输、油价上涨等内容,试题平易但鲜活生动,意在引导考生关注现实,彰现“生活地理”的课程理念。(1)宏观上体现热点“能源安全问题”;(2)尝试学科间综合第4小题跨学科与政治结合;(3)强调学科内横向知识和能力的考查,T2;(4)强调基础知识的考查,T3;(5)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T1、T4。1、3、4题比较容易判断。2题抓住“6月下旬”这一时间进行推断:此时盛行西南季风,正值雨季,北印度洋形成顺时针洋流;此时
13、太阳直射点大致在20N23.5N徘徊,而油轮航线为于10N以南,桅杆的日影始终出现在南方;吉隆坡位于马六甲海峡附近的马来半岛上,C项不正确。A、C、D三项比较容易辨别,因此可用排除法解答。启发:该题反映出高考在“时间与现象”的考查上越来越细腻(B项),对思维缜密性的要求提高了,这在12题中也得到了体现。存在问题:第2题的正确选项“B”的表达有一定的问题。“南侧”不准确,在不同的时候会出现“西南”、“南”和“东南”三种可能,能用一个“南”字概括吗?若把“日影”改成“正午日影”,或把“南”改为“偏南”,此题才比较完善。图2为亚洲两个国家略图。读图回答57题。5两国的临海分别是A红海、亚丁湾 B安达
14、曼海、泰国湾C地中海、波斯湾 D阿拉伯海、孟加拉湾6图所示国家的自然特点是A面临海洋、降水丰沛 B地势低平、植被茂盛C冬温夏凉、四季如春 D沙漠广布、炎热干燥7据地理坐标判断,甲乙两地距离约为A300千米 B550千米 C1300千米 D1550千米57题:黎巴嫩、科威特不在考纲所列的八个国家之中,看似有超纲之嫌,实际上其考查指向是:从图中获取信息运用学过的经典方法进行计算、推理的能力。该题反映了高考对热点的关注是通过题目的内涵实现的,即在热点的外壳下,逐一展现学科的基本知识,折射出扎实的知识底蕴。(1)坚持依据经纬网空间定位;(2)强调热点地区的基础图像,试题中所出现的国家和地区是近年来国际
15、上比较“热”的地区,如选择题5中的黎巴嫩和科威特、39题中的印度尼西亚。(3)突出空间相对位置关系的推理过程及估算能力;解析:5题、两个国家面积小且相距不远、都位于中东、对两国位置的确定难度较大。因此要借助熟悉经纬线作参照、结合临海的方位等信息来判断两国的临海。6题根据所处的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形势可确定、两国分别为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由此就可对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做出判断。7题据图所示,推出甲、乙两地相距12个经度(距离约为111X12Xcos30千米),5个纬度(距离111X5千米)。因图示区域较小,甲、乙、丙可近似看成直角三角形,根据几何中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甲乙间距离约为:555千米X 1210千米,所以选C项.但在应考中也可以根据甲乙间的经度差大体估算:比111X12Xcos30长一些,1300千米比较符合实际。存在问题:试题中共有三处需要空间定位,其中黎巴嫩和科威特分别相临的海域所给的比例尺太大,范围太小,使学生定位起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