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78975477 上传时间:2021-04-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应用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应用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应用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应用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应用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应用能力(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参评论文(首页)编 号: 题 目: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应用的能力内容提要: 应用能力是高考物理学科考查的五种能力之一,也是学生相对薄弱的一种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制约学生应用能力提高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教学谈了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题词:应用能力 生活化教学 建模能力 思维程序单 位: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姓 名:吴爱兄通讯地址:邮 编:电 话: 2011年度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参评论文(第一页)编 号: 题 目: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应用的能力内容提要: 应用能力是高考物理学科考查的五种能力之一,也是学生相对薄

2、弱的一种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制约学生应用能力提高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教学谈了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题词:应用能力 生活化教学 建模能力 思维程序题目: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应用的能力正文:一、问题的提出:新物理课程标准中对物理学提出了新要求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也就是让学生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将身边的物质世界与物理课本联系起来,激发自身探索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提高学生的整体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新的高考说明对应用能力也作了具体的要求“能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但是许多学生处理抽象的逻辑推理及数学

3、运算游刃有余,而遇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学会了物理知识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针对这种现象,就需要在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和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入手,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高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困难分析 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包含这样的流程,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信息,排除次要因素(抛除非物理信息),确立理想化的研究对象和物理场景,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寻找物理对象在变化过程中满足的定量和定性的规律,直至解决问题。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为学生引入物理定律时往往是直奔主题,给出物理概念的定义、与之相关的物理量、数学表达公式,然后就是淹没在结论和题目的海洋里,恰恰忽略了

4、活生生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因而在问题的处理上,学生缺乏对物理对象和物理场景做理想化处理的方法和能力。例如:学生习惯于解决细线悬挂小球的摆动问题,而对小孩荡千秋却一筹莫展。学生习惯于解决小球过顶的圆周运动问题,而对汽车过拱桥的问题却束手无策。这里的困难在于: (一)、学生缺乏准确的物理模型。在实际问题的众多对象中,思维容易受到问题表象的干扰,很难抓住对象本质特征,因而难以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图景和物理模型,形成认识上的思维障碍。 (二)、学生缺乏程序化的思维训练。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缺少该环节的思维训练,在问题的应用上,学生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认识经验和思维习惯,久而久之,就认为物理就是代代公式的数

5、学运算而已,因而淡化了物理思维的训练,形成方法上的思维障碍。三、解决问题的策略传统的教学强调把解题方法的直接传授堆积,忽视了重要方法的体验和技能的培养,制约了学生解决实际能力的提高。因而要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改变教学理念,还物理于生活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物理概念的最初引入,恰恰是从我们身边熟悉的这些生活经验人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应该说物理是一门有趣而又易学的科目。所以在在物理课程实施过程中,真正在教学中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物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物理”的思想。教学活动中尽量让物理贴近生活,打破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隔阂,将教学活动

6、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合在一起,使知识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不仅仅是解题、记忆,而是对大自然运动规律的探索,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终生兴趣。培养学生关注身边事,联系身边事物,折射物理规律。(二)、把握教学环节营造生活化的物理课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贴近学生生活和联系社会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教学活动。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家庭、学校和社会中都有大量学生感兴趣的物理问题,教师要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

7、素材用于教学,营造生活化的物理课堂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中发现问题,把这些素材和问题引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并解决这些问题。由于这些素材和问题是学生熟悉的,学生有兴趣学习与研究,往往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物理教学还要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其归宿,使学生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技能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用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生活的认识态度和价值观。1、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生活中有大量的物理现象和问题,都能被应用于创设

8、教学情境。如,球类运动是广大学生热衷的体育运动,可以以球类运动创设情境来学习抛体运动及规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知识。家庭生活用具、电器等无不与物理知识有关,这些生活用具、电器等的使用方法、都可以用以创设情境。如,以空调、冰箱为例来展开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教学;以洗衣机脱水功能为例来展开“离心现象”的教学;以各种电器的遥控器为例来展开“红外线”的教学;以电熨斗、电风扇为例来展开“电功”的教学;以电饭煲的加热、保温及其自动切换功能来展开“传感器” 的教学。家庭生活与学生密切相关,结合家庭生活来学习物理,学生自然倍感亲切和有趣,他们会被浓厚的生活情境所触动,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之中。2、引导学生主动

9、探究生活问题在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分析和解决问题,由于问题是学生或师生从生活素材中提出的,学生会感受到原来物理研究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热情 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如,在电磁感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一种不用电池就可以发光的手电筒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萌发“为什么它不用电池就可以发光”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这个问题,让学生“解剖”手电筒的内部装置,发现电筒里面有“磁铁和线圈”,学生又产生“这个装置与手电筒的发光有怎么样的联系”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探究电磁感应的规律,这样用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自然会调动起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益

10、于提高探究教学的质量。3、将物理学应用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营造“生活化”的物理教学,还要恰到好处地将物理学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也就是用所学物理知识来分析、解决学生生活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如,在学习了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后,让学生解释“拔河比赛中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改变哪些因素”可以增大拔河比赛获胜的机会等问题。高中物理教学要以多种方式向学生充分展示物理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或应用前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价值的认识。如,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在航空航天技术上的应用;热机(蒸汽机)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巨大推动作用;电磁感应的研究直接导致了电气化时代的来临;电磁场理论与电磁波的发现导致了

11、通信领域的革命;光导纤维 (全反射)技术和以量子理论为基础的激光技术 现代电子技术 (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导致互联网的出现和信息时代的来临;此外,超导现象、 激光技术、纳米技术、可控核聚变等所具有的广泛而美好的应用前景,即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和改变等等。让物理学回归生活和社会,能充分体现物理学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巨大推动作用,使学生领会到物理学的价值,同时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志趣。(三)、重视学生建模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自然界中物质的运动是复杂的,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抓住事物的本质,需要把复杂、具体的事物用简单、抽象的模型来代替,以突出主要矛盾,舍去次要矛盾,使具体

12、问题抽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而易于研究。如果不分主次,把所有的因素都考虑在内,就难以进行研究,找出其规律。物理学中总结出的规律,实质上都是物理模型的运动规律。对于具体物理过程,则可以在建立模型解决主要问题之后,再根据实际问题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差别对结果加以修正。所以“模型”的思维方法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中学生学习物理课程必须要涉及和掌握的重要方法。中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就是正确选用物理模型,运用物理模型的过程。所以,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一定要重视物理模型思维方法的教学,提高学生建立物理模型、运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可以在教学上通过图象图景的教学,建立由实际情

13、景-理论模型-新实际情景的有机联系。加强抽象的物理规律与形象的实际情景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的效率,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四)、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程序训练。学生遇到问题时的困难,还表现为思绪的混乱,缺乏思维的程序化。因此在教学中更要重视思维程序的建立和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程序大体可分六步,即审题文字信息(排除干扰因素)抽象出物理对象和物理情景寻找问题所满足的定量和定性的规律建立模型求解。要教会学生确定物理对象,建立物理情景,这一过程需要让学生运用示意图帮助理解题意,寻找变化规律,象破案一样,分析推理、步步为营,以最基本的知识、规律作为推理的依据,建立各物理量的联系。边审题、边画图,并把条件和问题一一用字母符号注在图上,使问题能在脑中形成完整的表象,不至于因忘记条件或问题而中断解题过程的思维去重新审题,同时,示意图能使解答问题所必须的条件同时呈现在视野内,图像成为思维的载体,视图凝思实际上是视觉思维参与了解解题的过程。参考文献:1、梁旭,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研究,20062、梁树深物理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3、高凌飚高中物理能力要求与训练科学出版社4、辛培之物理知识的特征和规律科学出版社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考试说明(理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