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甘旗卡二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78974054 上传时间:2021-04-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辽市甘旗卡二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通辽市甘旗卡二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通辽市甘旗卡二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通辽市甘旗卡二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通辽市甘旗卡二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辽市甘旗卡二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辽市甘旗卡二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二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命题人:常玉玲 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1答卷前,将姓名、考号填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在我国历史上,黄帝时代是中华文明开始大创造的时代,黄帝被后人尊为人文初祖。“黄帝崩,葬桥山”,就是今天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黄帝陵。每年清明时都会在这里进行黄帝陵祭祀。 重视祭祀祖先,这是因为古人认为祭祀祖先具有良好的社会教化功能,有助于培养社会成员的品德,加强社会成员之间

2、的团结,维护宗法社会的稳定。 先秦道家学派的道德经(老子)、庄子两部书则从反面说明了礼仪形式与天道自然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揭示了礼仪的不足。道德经认为,礼仪产生于“道德”废弃以后的时代。庄子继承了老子对礼仪的观念。庄子记载,老子去世时,好朋友秦失来悼念,和一般人的悲哀痛哭不同,秦失是“三号而出”。有人不理解,问他。他解释说,人出生,可谓应时而生;人去世,可谓顺命而行。人只要“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哪里会有悲痛的情感呢?这说明,老子、庄子通过对自然“天道”的深刻体悟,主张在现实生活中超越礼仪形式的约束,甚至认为礼仪所表示的正常感情也不必要,一切顺其自然才好。当然老庄的看法也使得后来祭祀礼仪没

3、有完全被神化。 这里需要指出,在我国古代,从人文角度正面肯定祭祀礼仪的意义,并且认为礼仪所表现的应当是一种人文精神,这才是占主导地位的观念。 关于古人祭祀对象的基本原则,在儒家经典礼记中有清楚的表述。春秋时期出现的“三不朽”说,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有人将家族世代做官看成“死而不朽”,鲁国大夫叔孙豹不同意这个解释,按照叔孙豹的意见,官位高,俸禄多,世代为宦,都不足以不朽,只有造福后世,立德、立功、立言,才可能“虽久不废”,永垂不朽。 这里应当提到孔子的贡献。众所周知,孔子重视“礼”,特别强调“礼”必须以“仁”“爱”为基础,“礼”的实施,又是表达人本思想的“仁”“爱”情感的有效途径。比如,孔子感慨说

4、:“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他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人们在进行礼仪活动时,内心还应该有真实感情。在孔子看来,在各种礼仪活动中,礼品、礼仪等,都是有形的东西,真正重要的是礼仪形式所蕴涵的礼仪精神。 孟子则进一步将孔子所说的“仁”解释为人的“本心”,他认为真正的礼仪是人本心的自然流露。在政治活动中,如果不遵循礼仪原则,就是“失其本心”。又如,一个人去世后,按照古代礼仪,应该用棺椁装殓。孟子解释说,这不是为了好看,而主要是为了“尽于人心”,表达后人对死者的哀思感情。 根据孔子、孟子的观点,祭祀仪式所表达的,主要就是基于人们对生命的传承,后人对祖先的追思缅怀之情。礼记祭统说:“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夫祭

5、者,非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唯贤者能尽祭之义。”这正是孔子“人而不仁如礼何”之义,也体现了孟子礼仪要“尽于人心”的意思。 充满人文精神的祭祀祖先礼仪,一直延续下来,演变成为后人祭祀黄帝的精神基础。确实,黄帝之所以被后人尊为人文初祖,一直享受后人的祭祀,与黄帝时代取得的巨大文明成就有密切关系,与先民们所立的大功大德紧密相连,后人祭祀黄帝就是在追思他的不朽功德。 (光明日报2007年8月6日,有删改)1下列对中国古代祭祀的特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重视祭祀祖先,并把它作为实现社会教化,维护宗法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B礼仪形式与天道自然之间存在矛盾,礼仪形式繁琐,违反人的自然

6、性。 C把造福后世,立德、立功、立言之人作为祭祀对象是祭祀的一个基本原则。 D强调祭祀必须由人的内在情感作基础,礼仪要“尽于人心”,心祭重于行祭。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远古先民祭祀黄帝,不是把黄帝当成神灵来祭祀,而是在一种庄重的仪式中,追思他如何创造文明,如何造福子孙。 B中国古代祭祀,有着一定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祭祀不是一味祭祀鬼神,也不是一味盲目崇拜,而是有着一定的社会功能。 C中国古代祭祀礼仪的形式和理念,完全受到孔子和孟子的思想的影响,祭祀礼仪充分表现出儒家的传统文化精神。 D中国古代祭祀活动大多是用来表达人本思想的“仁”“爱”情感的有效途径,不重礼仪形式,看重的是蕴涵

7、的礼仪精神。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庄等人对礼仪的批评,也是使得我国后来礼仪形式没有完全被神化,保留了一些理性因素的重要原因之一。 B古代祭祀基于人们对生命的传承,对祖先的追思缅怀之情。这样,中国古代的祖先祭祀礼仪便充满了人文性。 C今天我们应当肯定祭祀活动对人文精神的陶冶,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对民族精神培育和弘扬有着它独特的价值。 D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一直享受人们的祭祀,延续至今,这为后人祭祀先祖的礼仪具有人文精神提供了精神基础。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少弟也。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

8、就。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悦。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昙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曹。太祖镇江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汝每

9、事咨之。”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郡,太祖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

10、逊位,不许。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义康乃悦。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直是我家衰耳。” 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除著作郎,不就 就:赴任B与从弟球俱诣高祖 诣:拜访C乃能屈志戎旅 乃:于是D若但如民,门户何寄 但:只是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王昙首“受赏识”和“善治家”的一组是6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昙首是太保王弘之弟,自幼就很优秀,兄弟间分财产,他只拿取图书,式军后随高祖外出,高祖要众人赋诗,昙首写成,王弘对他评价甚高,高祖也很高兴。B. 王昙首性格沉稳,喜怒

11、不形于色,同时治家有方,家庭融洽,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并遵高祖交代,遇事咨询昙首,昙首果然在平定国难中贡献很大。C. 王昙首在平定谢晦事中有功,当时封赏他的诏书已经拟就,但昙 首婉拒不受,认为自己虽尽微薄之力,皇上即便偏爱。也无法面对史臣。封赏事于是搁置下来。D. 王昙首看出义康为权力之事心中不快,于是坚持要求调任吴郡。太祖打算重用昙首,未答应他的请求。昙首劝说其史王弘让出部分兵力,才化解了彼此的矛盾。7把第I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2)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

12、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雨 陈与义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 ,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 (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8.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又前而为歌曰:“风

13、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2)高余冠之岌岌兮,_。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3)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4)寄蜉蝣于天地, 。(5)吾师道也, ?(6)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界 河希腊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 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 同时规定沿岸200米内

14、任何人不得擅入。 大约3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驻扎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为“那边的人”。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没有能再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声,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听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 “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愤愤地诅咒道。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 对,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