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78714443 上传时间:2021-04-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1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1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1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1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本试卷共13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要想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读者的第一要务乃是认识自己,进而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共鸣的作品,而不要遵循任何的模式或者教学大纲!他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仅仅因为某部作品有名,因为羞于不了解它就强迫自己去阅读,实乃大错而特错。恰恰相反,每个人都该在他感觉最自然的地方,开始对书籍的阅读、了解和喜爱。有的人在学生时代已早早发现自己对优美诗歌的爱好,也有

2、人更爱好历史和乡士传说;有的人也许喜欢民歌,还有人觉得阅读那种细致考察我们心灵的感受并给予高度理性解释的作品,更加富有魅力和令人欣喜。可以从小学课本和日历出发,而终结于莎士比亚、歌德或者但丁。一本别人称赞而我们也试图阅读却引不起兴趣的作品,一本令我们反感、无法读进去的作品,千万别强迫自己耐着性子硬往下读,应该干脆放弃。所以也不要过分鼓励和规劝小孩子和年轻人去读某一专门范围内的书;否则,会搞得他们终生厌恶那些最优美的著作,是的,甚至厌恶读书本身。让每个人凭自己的爱好去开始阅读,读一部文学作品或者一首诗,或者一则报道、一篇论文,以此为出发点,然后再扩而大之。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

3、,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取材于黑塞的读书:目的和前提,有删改)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

4、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强迫自己去阅读不能引起共鸣的作品,是很难建立与世界文学的联系的。B没必要坚持阅读引不起自己兴趣的,让自己反感的,无法读进去的作品。C应该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但这样的作品必须是杰作。D在丰富的世界文学殿堂里,没有必要大量阅读,因为读得太多一定有害。2根据文意,将“阅读之路有千万条”一句插入文中,最合适的位置是(3分)ABCD材料二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预拟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虽然这两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蜜蜂采蜜。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一时兴到的著作可

5、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它的坏处在使读者泛滥而无所归宿,缺乏专门研究必需的经院式的系统训练,产生畸形的发展,对于某一方面知识过于重视,对于另一方面知识可以很蒙昧。如果一个人有时间与精力允许他过享乐主义的生活,不把读书当做工作而只当做消遣,这种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原亦未尝不可采用。但是一个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对于他,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有些有趣的书他须得牺牲,也有些初看很干燥的书他必须咬定牙关去硬啃,啃久了他自然还可以啃出滋味来。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

6、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取材于朱光潜的谈读书,有删改)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围绕如何与世界文学建立生动联系这一话题,阐述读书的路径。B材料二就阅读兴趣和阅读数量展开分析,阐述了做学问者的读书方法。C材料一认为读书应该从兴趣爱好出发,而材料二完全否定了这一观点。D对于阅读数量的多少,材

7、料一和材料二中作者所持观点是基本相同的。材料三读书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统组织。比如看史书,假定注意的中心是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则全书中所有关于这问题的史实都被这中心联系起来,自成一个系统。以后读其它书籍如经子专集之类,自然也常遇着关于政教关系的事实与理论,它们也自然归到从前看史书时形成的那个系统了。一个人心里可以同时有许多系统中心,如一部字典有许多“部首”,每得一条新知识,就会依物以类聚的原则,汇归到性质相近的系统里去。大凡零星片断的知识,不但易忘,而且无用。每次所得新知识必须与旧有的知识联络贯串,这就是说,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归聚到一个系统里去,才会生根,才会开花结果。记忆力有它的限度,要把读

8、过的书所形成的知识系统,原本枝叶都放在脑里储藏起,在事实上往往不可能。如果不能储藏,过目即忘,则读亦等于不读。我们必须于脑以外另辟储藏室,把脑储藏不尽的都移到那里去。这种储藏室在从前是笔记,在现代是卡片。记笔记和做卡片有如植物学家采集标本,须分门别类订成目录,采得一件就归入某一门某一类,时间过久了,采集的东西虽极多,却各有班位,条理井然。这是一个极合乎科学的办法,它不但可以节省脑力,储有用的材料,供将来的需要,还可以增强思想的条理化与系统化。预备做研究工作的人对于记笔记做卡片的训练,宜于早下工夫。(取材于朱光潜的谈读书,有删改)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一个人心里可

9、以同时有许多系统中心,依物以类聚的原则将新知识汇入性质相近的系统里。B零星片断的知识,既使能与旧有知识联络贯串起来,也易忘且无用,没有必要归聚入系统。C人的记忆力有限,若读过的书不能储存在大脑里,过目即忘,最好另建书房全部储存起来。D植物学家采集标本,须分门别类订成目录,记笔记也应如此,且每个人都应训练这种能力。5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条概述作者提倡的读书方法。(4分)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5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1题。(共20分)赤壁赋(节选)苏轼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

10、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

11、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后赤壁赋(节选)苏轼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1】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丹,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

12、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注释:【1】冯夷:水神。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潦”,缭绕B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伴侣C履巉岩,披蒙茸披:分开D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顾:看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有孤鹤C而未尝往也小学而大遗D耳得之而为声俯冯夷之幽宫8对赤壁赋(节选)的理解与欣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正襟危坐”一词描述了容色改变的苏轼整理衣服并且坐得很端正的样子。B“渔樵于江渚之上”意思是在江边捕鱼砍柴,这是对苏轼与客生活的实写。C“哀吾生之

13、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运用了对比手法,表明人生也可以永恒。D苏轼从水和月常常变化的视角,表达“物与我皆无尽”这样超达的人生观。9对后赤壁赋(节选)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蕴含了作者对眼前景象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大变化的感慨。B“披”“踞”“登”“攀”“俯”等动词和“履”这一名词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独自一人登山的过程。C“虎豹”和“虬龙”分别指像虎豹的石头和像虬龙的树木,这两个词形象地表现了景物的特征。D后赤壁赋(节选)以时间为序,具体而真切地记述了“我”与“二客”“复游”赤壁的经过。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2

14、分)译文:_(2)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2分)译文:_11后赤壁赋(节选)描绘了初冬时节游赤壁所见“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山”的景象;而赤壁赋则描绘了初秋游赤壁所见景象。其中描绘江水景象的句子有“_,_”“_,_”。两篇赋表达的思想情感也有区别:赤壁赋在绘江水秋月图与洞箫和歌图的基础上。叙苏子与客的问答,以入梦收尾,表现作者_的情怀;后赤壁赋在绘赤壁冬景的基础上,叙_的经历,以梦醒结篇,表现作者超尘绝俗的情怀。(4分)(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2题。(共5分)12阅读下面论语为政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

15、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1】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2】馔。曾是以为孝乎?”注释:【1】色,脸色,此处指和悦的脸色。【2】先生:指长者。(1)对以上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按照礼节对待父母去世后的祭葬,是孔子认可的孝。B不让父母为自己的不良品行担忧,是孔子认可的孝。C能让父母吃饱穿暖却不敬重他们,非孔子认可的孝。D有为难的脸色,但能为父母做事,是孔子认可的孝。(2)对于上面材料中关于“孝”的观点,你认为哪一种是当今时代依然值得传承的?请用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