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第一讲 课下作业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78696141 上传时间:2021-04-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单元 第一讲 课下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九单元 第一讲 课下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九单元 第一讲 课下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九单元 第一讲 课下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九单元 第一讲 课下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单元 第一讲 课下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单元 第一讲 课下作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5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1图示区域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A河流、明确的B湖泊、模糊的C交通线、模糊的 D山脉、明确的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A化学工业 B建材工业C电子工业 D纺织工业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中的界线是县界,属于行政区的界线,应该是明确的;该界线基本与河流的分水岭重合,因此是依据海拔较高的山脉划分的。第2题,该区域存在高等院校,科技力量雄厚,加之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因此适宜发

2、展高新技术工业。答案:1.D2.C读右图,完成34题。3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4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A径流年际变化小B补给以降水为主C水量向下游增大D夏季流量小解析:第3题,由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故制约该地区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水资源分布及数量。第4题,该地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气温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故河流径流年际变化小,水量向下游减小,甚至断流,河流夏季气温高流量大。答案:3.D4.A读“某地气温(单位:)、降水(单位:毫米)分布图”,回答56

3、题。5下列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板块的张裂边界,地壳活动频繁B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C海洋运输的重要通道,航行顺风顺水D植被以热带草原为主,雨林面积较大解析:由图可以知道该地为东南亚地区,位于板块的挤压边界;马六甲海峡为海上重要通道,风向随季节变化;本地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答案:B6虚线框内所在半岛1月与7月降水空间分布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1月盛行东北风,东部为迎风地区,降水多B1月盛行东南风,东部为迎风地区,降水多C7月盛行西北风,西部为迎风地区,多降水D7月盛行西风,西部为迎风地区,多降水解析:该地为东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1月份,东部在盛行

4、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答案:A(2012湖南联考)读“东北地区河流封冻等日数线分布图”,回答78题。7造成M、P两地河流封冻日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拔高低冬季风的影响强度水流速度纬度位置A BC D8松花江防汛部门密切注意P河段冰情,采取的合理手段是()A利用GPS技术,分析河流未来封冻情况B利用GIS技术,定位冰块的流淌速度C利用RS技术,确定封冻河段D利用数字地球,虚拟河流封冻解析:第10题,图中M、P位于同一纬度,所以纬度位置不是两地河流封冻日数差异的原因;M地位于嫩江支流,P地位于松花江沿岸,M地比P地海拔高,气温低,封冻日数应该长,但实际情况是P地封冻日数更多,故海拔高低也不是影响

5、两地封冻日数差异的原因;M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冬季风的背风坡,水流速度快不易结冰,而P地位于松花江沿岸平原,水流速度缓,且易受冬季风影响,结冰期较长,故说法正确。第11题,GPS定位技术,无法确定河流未来封冻情况,故A错;GIS地理信息系统,专门处理地理数据,无法定位冰块的流淌速度,B错;利用RS遥感技术,可以确定封冻河段,C对;D项与题意不符。答案:7.B8.C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24分)读“我国西部地区部分省区图”,回答911题。9湖泊b的水位近年来持续下降,著名的“鸟岛”已与岸相连为半岛。其原因可能有()A利用湖水进行灌溉较多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C其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D气温升

6、高,蒸发量增大解析:流域内的农业引水灌溉增多,汇入湖泊的水量减少,是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其次全球变暖,蒸发加剧也可能导致湖面下降。答案:CD10该区域农业以高寒为特色,畜牧业以耐寒畜种为主,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高原上,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这反映的区域特征是()A整体性 B差异性C开放性 D联系性解析:畜种耐寒,适应该地的高寒气候,反映了区域的整体性;畜牧业和种植业的分布差异,反映了区域的差异性。答案:A11据报道,20世纪50年代修筑青藏公路时,有人有意在a处高原上铲过一锹土,到现在,这一锹土的痕迹依然还保留着。这反映了青藏高原的()A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难以恢复B内力作用大

7、于外力作用C生态系统不易破坏D生态系统极其脆弱解析: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自然环境一旦遭到破坏难以恢复。答案:AD12右图是2010年卫星拍摄的京津地区夜景照片,从中最可能看出所示城区的()A空间形态 B耗能状况C道路格局 D经济水平解析:照片能够反映的是直观的景象,如空间形态与道路格局等。而耗能状况、经济水平等隐性指标很难用照片反映出来。答案:AC三、综合题(共44分)13读长江中游A湖及周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1)简述图示区域地形特征。(4分)(2)分析该区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6分)(3)针对图中A湖区的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

8、治山必先造林”的治理思路。指出该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谈谈你对这一治理思想的理解。(6分)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特点可知,图示区域东、南、西三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较高,中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较低。第(2)题,洪涝灾害多发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考虑。自然原因考虑气候和降水特点、河流特点及地形特点;人为原因考虑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围湖造田,缩小了湖泊面积,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第(3)题,湖区生态问题主要是湖泊萎缩及引起的洪涝频繁等问题。注意首先表述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然后结合专家表述具体说明。答

9、案:(1)东、南、西三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较高,中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较低(答地势从东、南、西三面向中北部倾斜也可)。(2)自然原因: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南北支流及上游汇水多;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泄洪不畅。人为原因: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围湖造田,缩小了湖泊面积,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3)湖泊萎缩及引起的洪涝频繁等问题。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湖泊萎缩主要与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密切相关,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又主要与上游山区因滥垦乱伐导致水土流失有关,所以必须在山区加强植被保护、植树造

10、林,实施湖、江、山综合治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材料1:为了搭建荒漠化治理全民参与的平台,动员企事业单位积极投身荒漠化治理这一公益事业,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与甘肃省治理荒漠化基金会联袂打造的公益事业品牌甘青宁运营中心2011年11月11日上午在兰州举行了挂牌仪式。材料2:甘肃省地理简图。材料3:20002010年甘肃省产业结构变化。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00年19.644.835.62003年18.446.734.92005年15.643.441.02008年14.646.339.12010年14.548.237.3(1)甘肃位于我国_部,西南以_

11、山脉为界与青海省相邻,地处地势第_级阶梯,著名的河西走廊呈_走向,_河流经本省省会_市。(6分)(2)甘肃省气候地区差异_,大部分地区气候类型为_气候,最南端为_气候,大部分地区在温度带上属于_带。河西走廊在干湿区上属于_和_地区。甘肃省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7分)(3)下列关于甘肃这个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2分)()A区域界限模糊B区域内部自然特征完全一致C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D和其他省市没有任何联系(4)根据材料3,分析甘肃省2000年以来产业结构变化的特征。(5分)(5)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甘肃省应如何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经济。(100字左右,可从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

12、和旅游业等方面任选三项回答)(8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第(1)题,比较简单,可根据材料2和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第(2)题,甘肃地处西北,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其最南部有部分位于秦岭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第(3)题,考查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界限,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第(4)题,由材料3可知,从2000年至2010年,甘肃省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第(5)题,该省的河西走廊利用祁连山冰雪融水发展了灌溉农业,同时又有丰富的矿产、便利的交通和众多的文化古迹,为甘

13、肃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答案:(1)西北祁连二西北东南黄兰州(2)大(或显著)温带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暖温干旱半干旱土地荒漠化(3)C(4)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其中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更明显,第三产业波动较大。(5)农业:利用河西走廊热量、土地资源和祁连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或巩固西北地区商品粮棉基地的优势地位);保护水资源(或节约用水,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工业:利用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以镍为主)和能源(黄河上游的水电、石油以及风能、太阳能)发展有色金属、石油和电力等支柱工业;防治三废污染。交通:利用兰州铁路枢纽以及地处“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交通区位优势,带动经济发展;合理规划布局交通线路设施和运量。旅游:利用“丝绸之路”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敦煌莫高窟、长城嘉峪关)发展特色旅游;保护文物古迹和景区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