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78442970 上传时间:2021-04-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讲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八讲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八讲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八讲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八讲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讲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讲 世说新语与知识要点:一、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1世说新语是一部什么样的书?2什么是魏晋风度?二、世说新语主题类分的价值取向。分类系事的叙事体例:感性题材,实践品格;题材取舍的双重标准:突出才情和个性;表现品质的卓越性和心智的特异性;其一 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参考译文:王子猷住在山阴。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吩咐仆人上酒。看到四面如月光般皎洁,他于是感到神思彷徨,吟咏起左思的招隐

2、诗。忽然怀念起戴安道。当时,戴安道在剡县。当时还是半夜,但王子猷等不得,即刻坐上小船去剡县。经过一个晚上才到,到了戴安道的门前,没有进去就返回了。别人问他缘故,王子猷回答:“我本来是乘着兴头去的,兴头没了,就回来,何必一定要见到戴安道?”背景知识:王子猷其人及其家世背景介绍。(王谢风流、太原王氏与琅邪王氏)问题:1 王子猷为什么想起了左思和戴安道?2 从王子猷看“任诞”的美学价值何在?附录:左思招隐诗二首其一: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成书:幽静欲绝)白雪停阴冈,丹葩曜阳林。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成书:于山水别有领会)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3、秋菊兼糇粮,幽兰间重襟。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其二: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前有寒泉井,聊可莹心神。峭蒨青葱间,(成书:四字实插,何等笔力)竹柏得其真。弱叶栖霜雪,飞荣流余津。爵服无常玩,好恶有屈伸。结绶生缠牵,弹冠去埃尘。惠连非吾屈,首阳非吾仁。相与观所尚,逍遥撰良辰。清成书多岁堂古诗存卷四评:笔舌灵透,无一语浅薄,如此方可招真隐。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一评:“荒途”句,苍凉独绝,通首流畅;“阴冈”、“阳林”字警;“停”字、“曜”字活;“石泉”二句景色生动,“非必”四句排宕淋漓,“秋菊”句有作意。文选集评引孙鑛注析:“前首清脱,后首镂刻,真有自得之趣。”山水在诗人的笔下不只是徒具形貌的轮廓

4、色彩,而是活脱脱的富有大自然生机的艺术形象。悼离赠妹诗二首其二穆穆令妹。有德有言。才丽汉班。明朗楚樊。默识若记。下笔成篇。行显中闺。名播八蕃。以兰之芳。以膏之明。永去骨肉。内充紫庭。至情至念。惟父惟兄。悲其生离。泣下交颈。桓山之鸟。四子同巢。将飞将散。悲鸣忉忉。惟彼禽鸟。犹有号咷。况我同生。载忧载劳。将离将别。置酒袖中。衔杯不饮。涕洟纵横。会日何短。隔日何长。仰瞻曜灵。爱此寸光。何以为赠。勉以列图。何以为诫。申以诗书。去去在近。上下欷歔。含辞满胸。郁愤不舒。燕燕之诗。伫立以泣。送尔涉涂。涕泗交集。云往雨绝。瞻望弗及。延伫中衢。愊忆呜唈。既乖既离。驰情仿髴。何寝不梦。何行不想。静言永念。形留神往

5、。优思成疚。结在精爽。其思伊何。发言流泪。其疢伊何。寤寐惊悸。咏尔文辞。玩尔手笔。执书当面。聊以永日。戴安道与“破琴”典事(附:王子猷与琴)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晋书戴逵传:戴逵博学善属文,少有文艺,善鼓琴。太宰武陵王司马晞闻其能琴,使人召之。逵对使破琴,曰:“戴安道(逵字)不为王门伶人!”俞伯牙破琴,是因为失掉了知音,以誓今后永不弹琴。戴逵破琴,是因为志趣清高,不愿侍奉权贵,表示愤怒拒绝。后因以“破琴”作为失去知音或不阿权贵的典故。明何良俊语林对任诞解读:“任诞”社会动因和求道人格 该篇序论部分将任诞之风追溯到“孔门狂者之流”,并归结其形成的社会原因在于“传

6、道不得中行”,因而“狂狷”在儒家功利哲学看来是“思其次”,即退而求其次,其行为表现出来的个人主义特色,正面的文化意义在于:“狂者志意高远易于入道”,与求道人格相邻。就何良俊所处的时代而言,此一“玄解”显然受到禅宗文化的影响。作者在回顾魏晋“以率情任性为得大道之本”这一风尚的源流时,对于任诞之士有一中肯的评价,即:“其脱落礼教不持名检,固多可非”,然其不愿随波逐流“皭然尘埃之表,举天下不足以回其顾”的卓然独立的气质风度亦非流俗之所能及。作者思想的独特之处在于,惋惜“世无孔子,莫为折中,以斯人而卒于狂”,指出了教化不行、其人不逢于时的基本事实 ,从而为任诞作风的社会批判意义发覆。其二 世说新语言语

7、桓公北征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琊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树执条,泫然流泪。背景介绍:桓温其人:生卒年(312373)(西晋怀帝永嘉六年孝武帝宁康元年)太原温峤:此儿有奇骨,真英物也。因名为温。刘惔称美其眼如紫石棱,须作蝟毛磔。18岁替父(桓彝)复仇故事(杀泾令江播子彪兄弟三人);23岁选尚南康长公主(明帝女);晋书桓温传:“温既负其才力,久怀异志,欲先立功河朔,还受九锡。既逢覆败,名实顿减,于是参军郗超进废立之计,温乃废帝(海西公)立简文帝。温多所废徙,诛庾倩、殷涓、曹秀等。”咸安二年(372),简文帝病重,急召桓温,桓温不至。几天后,简文帝病死,群臣惧于桓温,

8、不敢拥立太子。尚书仆射王彪之对以“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面咨,必反为所责矣”孝武帝遂得立。王彪之出自琅邪王氏,在桓温废海西公、立简文帝之事中出过大力,此时却转而阻挠桓温的篡晋计划,可见士族态度之一致。又桓温本以为简文帝临死会禅位于己,即使不然,也会嘱行周公居摄之事,而遗诏却是使太子家国事一禀之于桓温,如诸葛亮、王导故事。这其间有着一番周折:简文帝“遗诏:大司马温依周公居摄故事。又曰: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侍中王坦之自持诏入,于帝前毁之。帝曰:天下,傥来之运,卿何所嫌!坦之曰:天下,宣、元之天下,陛下何得专之!帝乃使坦之改诏曰:家国事一禀大司马,如诸葛武侯、王丞相故事。

9、是日,帝崩。”按当是时,桓温的声势已经达到顶峰,只是苦于朝中无人作为内应。而以王、谢为代表的大族,在韬晦隐忍之后,终于找到机会,利用桓温的这个弱点,迫使简文帝更改了遗诏,短期之内,即化被动为主动了。桓温有心杀王坦之、谢安等障碍,取代晋室称帝。孝武帝诏令王、谢率百官至新亭迎接桓温,桓温大陈兵卫,谢安神色不变,桓温“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终于还是未敢动武。宁康元年(373)三月,桓温染病,回至姑孰,尤讽朝廷加己九锡。谢安、王坦之等人既知其病重,借故拖延,九锡文多日不成。七月,桓温病重身死,年六十二,终于未能实现他改移晋室的野心。初学记卷十四引谢绰宋拾遗录记载:桓温葬姑孰之青山。平坟不为封域,于墓旁

10、开隧,亡碑,故谬其处,令后人不知所在云云。桓温北征情况:(枋头之战)第一次北伐,永和十年(公元354),攻打前秦,攻打关中,驻军灞上;第二次北伐,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北伐姚襄,曾收复洛阳。第三次北伐,太和四年(369),攻打前燕。枋头(淇水干流入黄河处)之战改变了南北政局实力对比。(契机:徐兖二州刺史郗愔领北府兵,改任会稽太守)太和四年(369)四月,率步骑5万发姑孰,自兖州伐燕。六月,至金乡,凿巨野三百里,引汶水会于清水,率舟师自清水入黄河,船只数百里,连战得捷。七月,兵至枋头。使袁真攻谯、梁,开石门以通水运,袁克谯、梁而不能开石门,水运路塞。九月,温数战不利,粮储又竭,焚舟弃辎重自陆

11、道奔还,于襄邑、谯地两遭截击,死者以万计。十月,收散卒,屯于山阳。深耻丧败,奏免袁真为庶人,又免冠军将军邓遐官。十一月,与丞相司马昱于涂中,温子熙得代袁真为豫州刺史,假节。十二月,发兖州民筑广陵城,遂徙镇广陵。秘书监孙盛作晋春秋,直书时事,叙及枋头之败,温为之大怒。桓公北征的人生状态:太和四年(369)北征桓温时年58岁; 任琅琊内史自咸康元年(335)24岁,自建元元年(343)32岁迁徐州刺史;其时至少已经过去26年,柳可十围;桓温妻南康公主于太和四年(369)去世;有关桓公北征的评点:刘辰翁曰:写得沈至,正在后八字耳。若止于桓大口语,安得如此惨怆?王世懋曰:大都是王敦击唾壶意。李贽曰:极感,极怨。精美排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