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解读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783300 上传时间:2017-07-14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4.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15年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15年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015年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015年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解读(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解读,你可知道?,不同地区抢救成功率 美国大范围抢救 4-8% 华盛顿市 7-26% 拉斯维加斯急救中心 54% 3分钟用上AED 76% 中国 1%,2,你可知道,时间就是生命,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3秒-黑朦5-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晕厥15-30秒全身抽搐45秒瞳孔散大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4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10分钟脑细胞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进入“脑死亡”“植物状态” “4-6分钟”黄金救命时间,3,CPR开始的时间 CPR成功率 1分钟 90 4分钟内 60 6分钟内 40 8分钟内 20 10分钟内 0,心肺复苏术CPR

2、,1950,1960,1966,封闭式胸部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相结合,心肺复苏术诞生,ZOLL提出电击除颤,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构成了现代心肺复苏术,强调了心肺复苏术中脑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诞生了心肺脑复苏的新标准,2000200520102015,美国的Peter Safar和James Elam医生开始采用人工呼吸来复苏病人,1985,发展为心肺复苏学,每隔5年更新心肺复苏指南,心肺复苏的发展历史,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的程序,5、口对口人工呼吸,2、呼救,4、疏通气道,口对鼻人工呼吸,仰头抬颏,3、放平患者,心脏按压,1、判断,CPR的技术包含了三种基

3、本的急救技巧,胸外按压(Compression)开放气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ing),心肺复苏术CPR,资料源于2010年10月18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最新心肺复苏(CPR)指南,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的程序,C、胸外心脏按压 ( compression ),单人复苏30:2,双人复苏30:2,按压时,肘应伸直,依靠肩和背部力量按压和放松时间大致相等,为什么按压/通气比率为30:2,口对口人工呼吸,用力向病人的口内作慢而深的吹气,每次吹气2秒,吹到病人的胸部上抬起来(估计吹入气量8001200ml)。,心脏按压部位确定法,胸骨下

4、12中部,继续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的中断双人按压时,每2min换人,成人胸骨按下56厘米; 儿童和婴儿的按压幅度至 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儿童大约为5厘米 婴儿大约为4厘米,BLS的程序,A、保持呼吸道通畅 (Airway),B、人工呼吸 (Breathing),口对口鼻:连续吹2口气,缓慢吹气,每次持续1秒 有效指征:胸廓有起伏即可有高级气道、双人施救时: 8-10 次min通气时不中止按压。,仰头抬颏法,托颌法,心脏骤停分类,1 心室颤动(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最常见(77-84%)常见于急

5、性心肌梗死,复苏成功率高。,心脏骤停分类,2 无脉室速(Pulseless Ventricular Tachycardia),心脏骤停分类,3 心搏停顿( Asystole),较常见(16-26%)多见于麻醉、手术意外和过敏性休克其心脏应激性降低,复苏成功率低。,心脏骤停分类,4 心电机械分离(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极少(5-8%)常为终末期心脏病,心泵衰竭心脏应激性极差,复苏十分困难。,2015年AHA新指南,2015 年 10 月 15 日,新版美国心脏学会 CPR 和 ECC 指南隆重登场。时隔 5 年,AHA 会对指南的哪些部分进行更改?是否提出

6、了颠覆性的观点?在新的心肺复苏指南中强调如何做到快速行动、合理培训、使用现代科技及团队协作来增加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几率 以下为该指南的14大更新要点:,1. 快速反应,团队协作是救命的关键,施救者应同时进行几个步骤,如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以缩短开始首次按压的时间;由多名施救者形成综合小组,同时完成多个步骤和评估(分别由施救者实施急救反应系统;胸外按压、进行通气或取得球囊面罩进行人工呼吸、设置除颤器同时进行)。,2. 生存链一分为二,院内急救体系院外急救体系,院 外 急 救-非专业人士该怎么做,手机时代,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手机等现代化电子设备能够在院外急救中发挥重要作用,院内急救,院内

7、急救应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早期预警系统、快速反应小组(RRT)和紧急医疗团队系统(MET)。,3、按压深度变更,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米。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不应超过6厘米,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厘米。,4、按压的频率,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原指南仅仅规定了每分钟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

8、分,但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超过140次/分)过快,按压幅度则不足。指南也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该以适当的速率(100至120次/分)和深度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别再使劲按了!费劲!,新指南规定,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指南把心肺复苏与驾车行驶进行了比较。在驾车行驶时,一天行驶的里程数不仅受行驶速度影响,还受中途停顿的次数和时间影响。以60英里/小时的速度不中断行驶,则实际行驶距离为一小时60英里。以6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但中途停顿10分钟,则实际行驶距离为小时的英里。停顿越频繁,停顿时间越长,则实际

9、行驶里程越少。,5、离开胸壁,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原指南仅建议,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完全充盈。如果在两次按压之间,施救者依靠在患者胸壁上,会妨碍患者的胸壁会弹。,6、通 气,7、除 颤,当施救者可以立即取得 AED 时,对于成人心脏骤停患者,应尽快使用除颤器;若不能立刻取得 AED,应该在他人前往获取以及转变 AED 的时候开始心肺复苏,在设备提供后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2010 年的指南中,在 AED 就绪时,应先进行 1.5 - 3 分钟的 CPR, 然后再除颤。,8. 瘾君子的福音,若患者有疑似生命危险或

10、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紧急情况,应给与纳洛酮。瘾君子的福音!对于已知或疑似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患者,如果无反应且呼吸正常,但有脉搏,可由经过正规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和 BLS 施救者给与肌肉注射或鼻内给予纳洛酮。,9、加压素被除名,10 年版指南认为一剂静脉 / 骨内推注的 40 单位加压素科替代第一或第二剂肾上腺素治疗心脏骤停。而新版则指出,联合使用加压素和肾上腺素,相比使用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在治疗心脏骤停时没有优势。给与加压素相对使用肾上腺素也没有优势,因此,加压素已被新版指南除名。 如果当患者的心律不适合电除颤时,应尽早给予肾上腺素。有研究发现,针对不适合电除颤的心律时,及早给予肾上腺素可以增加存

11、活出院率和神经功能完好存活率。,10、及早冠脉造影,新指南建议,所有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无论是ST段抬高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还是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而没有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也无论其是否昏迷,都应实施急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11、及早PCI,患者若在急诊科出现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而医院不能进行冠脉介入治疗(PCI),应立即转移到PCI中心,而不应在最初的医院先立即接受溶栓治疗。如果STMEI患者不能及时转诊至能够进行PCI的医院,可以将先接受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后最初的3到6小时内,最多24小时内,对所有患者尽早转诊,进行常规血管造影,不建议只在患者因缺血需要血管造影时,才

12、转诊。,12、低温治疗,所有在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昏迷,即对语言指令缺乏有意义的反应的成年患者,都应采用目标温度管理(TTM),选定在32到36度之间,并至少维持24小时。,13、及早EMMS,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人员必须立即呼救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14、C-A-B 顺序仍需坚持,对于施救顺序,最新的指南重申应遵循 10 年版指南内容,即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 - A - B),减少首次按压的延时;30 次胸外按压后做 2 次人工呼吸。,2010版心肺复苏BLS(CAB),药 品,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抢救时,标准的复

13、苏措施固然重要,抢救用药也必不可少,正所谓医药不分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从今以后,抢救用药哪些药物依然好使,哪些药物沦为禁忌吧!,加压素,新版指南中的重要更改,也是第一个炮灰的药物就是加压素。因无论单用加压素,还是联合使用加压素和肾上腺素,相对于单独使用肾上腺素并无优势。所以为简化流程,将加压素从成人 CPR 流程中去除。,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作为抢救用药中的顶梁柱,在新版指南中就曾四次提到。第一次: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对于心律不可电击,转而接受肾上腺素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建议尽早使用肾上腺素。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使用哪种血管加压药物,在心脏骤停后的救治中,应避免和立即纠正低血压。使得收缩压不低

14、于 90 mmHg,平均动脉压不低于 65 mmHg,否则会造成患者死亡率增加和功能恢复率减少。第二次:儿童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儿童心脏骤停过程中可以给予肾上腺素。自主循环恢复后,应使用输液和正性肌力药 / 血管加压药,使得收缩压维持在患者年龄段的第五百分位以上。,第三次:新生儿复苏此次提及并无改动,而是继续延用 2010 版建议的用法和剂量第四次:过敏反应对于危及生命的过敏反应,应给予肾上腺素。更新后的指南设定了第二剂肾上腺素的使用时间:在若对第一剂无反应,而高级生命支持要 5 到 10 min 后才能到达的前提下,给予第二剂肾上腺素。,知识延伸,肾上腺素用法:过敏性休克时将 0.1-0.5

15、mg 本药以生理盐水稀释至 10 ml 缓慢静脉注射。心脏骤停时将本药 0.25-0.5 mg 以生理盐水 10 ml 稀释后静脉注射。剂量过大或静脉注射速度过快时,可引起血压骤升,甚至有诱发脑出血的危险。临床上通常习惯直接肾上腺素 1 mg 静脉注射用于心脏骤停,不予稀释。根据患者反应,可每 3-5 min 重复 1 次。注:指南更新中未提及具体用法,用法参考自医药信息参考。,类固醇,新版指南指出,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时,院内心脏骤停时仍可使用类固醇。知识延伸类固醇激素是把双刃剑,既具有抗炎、抗休克及抗过敏三大药理作用,同时又有免疫抑制作用。指南虽有提到使用类固醇用于心脏骤停,但未指出具体品种及用法。对于常规治疗无反应时,可酌情使用类固醇激素。临床上常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若不希望有盐皮质激素活性,则可以选用甲强龙。氢化可的松用法:一次 100-200 mg 稀释于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5% 或 10% 均可)500 ml 中,混匀后静脉滴注,可并用维生素 C 注射液 500-1000 mg,以减轻氢化可的松的不良反应。甲强龙用法:推荐剂量为 30 mg/kg,静脉注射至少 30 min。根据临床需要,可于 48 h 内每隔 4-6 h 重复一次。需要注意的是,皮质类固醇在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抑制存在争议,因此使用需谨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