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各地区期末及部分大市调研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819977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5.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各地区期末及部分大市调研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南省各地区期末及部分大市调研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南省各地区期末及部分大市调研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南省各地区期末及部分大市调研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南省各地区期末及部分大市调研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各地区期末及部分大市调研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各地区期末及部分大市调研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各地区期末及部分大市调研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信阳市 20082009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江 南 行张 潮茨 菰 【 注 】 叶 烂 别 西 湾 , 莲 子 花 开 不 见 还 。 妾 梦 不 离 江 上 水 , 人 传 郎 在 凤 凰 山 。【 注 】 茨 菰 , 即 慈 姑 , 生 长 在 水 田 中 , 叶 烂 于 秋 末 冬 初 。( 1) 诗 中 的 “妾 ”为 什 么 “梦 ”? 她 的 梦 为 什 么 “不 离 江 上 水 ”? ( 4 分 )答 : ( 2) 诗 的 前 两 句 以 景 遇 情 , 情 景 交

2、融 , 请 结 合 全 诗 作 简 要 赏 析 。 ( 4 分 )答 : 12.( 1)因离别时间久远,由久别而思念,由思念而生梦境。 (2 分)因为第一句写在西湾离别,暗示了对方是沿江而去,所以这梦就“不离江上水” 。 (2 分)(2 )全诗表达的是思念的凄苦,孤居的寂寞。 (1 分)诗歌开头,诗人并未直抒胸臆,而是寓情于景, 先描绘一幅水枯叶烂的景象,衬托出别离的凄楚;再点染出满池的荷花,红绿相映、生机勃勃的画面,反衬出孤居的寂寞难耐,把思妇的情怀表现得很细腻。 (3 分)【思路点拨】 (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要回答为什么“梦” ,必须准确理解诗歌第一、二句的内容,由第一、二句的意

3、思推导出离别时间的长久,由长久而思念,由思念而生梦。第二问重点考查理解诗歌的前后照应。前两句中的“茨 菰 ”、 “西 湾 ”、 “莲子 ”无 不 与 水 有 关 , 所 以 主 人 公 的 梦 境 也 与 水 有 关 。 ( 2) 解 答 此 题 , 需 要 分 析 诗 歌写 了 什 么 景 , 抒 了 什 么 情 , 景 和 情 是 什 么 关 系 。 要 特 别 注 意 所 写 景 物 和 所 抒 感 情 之 间 的联 系 。豫南七校 2008-2009 学年度上期期末联考1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宫 词武衍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

4、出宫墙。注建章:宫殿名。(1 ) .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 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4 分)答: (2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 分)答: 12. (1) 锁 字是诗眼。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2 )运用了反衬手法(答对比、衬托也可给分) 。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这里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己。河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 20082009 期末检测语文试题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0 分)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

5、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1)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5 分)_(2)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作者是怎样通过后两句诗来表达感情的?(5 分)_13(1) “征尘”指长期奔走衣上沾满灰尘,实指诗人难忘征战生活(2 分) ; “酒痕”表达了诗人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2 分) 。(2)第四句没有正面回答第三句的问题。转而写景,以景结情,意在借景抒情。 (2 分)这里不是壮阔的“秋风大散关” ,而是凄冷的“细雨蒙蒙” ,不是“铁马冰河”而是“骑驴入剑门” ,色调

6、凄迷,有力的烘托出诗人凄凉无奈的心境。诗人的愿望是做一个战士,到前线为国杀敌,可是愿望无法实现,只能饮酒做个诗人。这两句表现出诗人不能做战士而只能做诗人的不甘与无奈,抒发了爱国志士壮志难展的忧愤情怀。 (2 分)河南省信阳高中 2009 高三毕业班摸底考试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苏轼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注这首词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1074 年初春),与杭州知州杨元素的唱和之作。(1)填空:这首“梅花词”凡 56言,竞不见一个“_”字,但通

7、篇透露着_的讯息,称得上“不着一字,尽显风流”。(2 分) (2)“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它与“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有什么联系?(6 分)12.参考答案(1)一个“梅”字;梅花报春(意思对即可。)(2 分)(2)以味觉替代视觉,暗写“梅子”已初挂枝头,颇有新意。照应了上片起首描写的梅花盛开的情景。(言之有理即可)“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寒雀争闹枝头,侧面表现梅花之盛。(6 分)河南省平许驻洛四市重点高中 2008 年 12 月高三联考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秋夜曲 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

8、,征衣未寄奠 飞霜。(1 )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龙点睛之笔,透过它可以推知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及感情。主人公是个什么人,有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 (3 分)答: (2 ) “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5 分)答: 12 ( 1)诗中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 的妇女” ,或“的闺中女子”) 。 (1 分)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 (2 分)(2 )照应诗题(1 分) ;表现秋虫呜叫时间之长(1 分) ;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1 分) ;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2 分) 。以上两题不要求结合诗句分析叙述。河南

9、省新乡许昌 20082009 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 分)好事近渔父词朱敦儒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 年)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1 )这首词的“诗眼”是什么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作用。(2 )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12 ( 8 分)意思对即可。(1 )这首词的“ 诗眼”是“出红尘” (答“出”亦可,2 分) 。 “出红尘” 统领全词,开篇定下全词的思想感情基调,领起下文描写他远离官场后的

10、悠闲自在、超然旷达的生活情景。(2 )词的下片通过晚来垂钓时月映江面、水天一色、孤鸿明灭等最物的描写,展现的是一幅澄澈清雅、闲适宁静的月夜垂钓图(2 分) ,表现了词人对红尘官场的轻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怀,寄寓了作者坚持纯洁高尚的操守,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人生追求。 (2 分) 平顶山市 2009 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诉衷情送春 .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 。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 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 。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注】流霞:酒的泛称。赊:疏阔意。 .联系全词分析,上片第一句中的“

11、喜”表现在哪些方面?(3 分) .黄昇花阉词选录该词题作“送春” ,意味着这首词的主旨是写送春情怀,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5 分) .12.(8 分)(1) (3 分)即将还家之喜;为即将返家而沉醉之喜;沿途赏美景之喜;来路艰难跋涉已成过往之喜。 (每点 1分,任答 3点即可得满分)(2) (5 分)不同意。 (1 分)全词抒发的是客子即将到家时的喜悦之情。 (2 分)全词通篇都是紧扣“喜还家”三字构思下笔、写景抒情的。 (2 分)开封市 2009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 分)蝶恋花 陆游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

12、散关清渭应如故。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注蛩():古书上指蟋蟀。长杨赋:西汉辞赋家扬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纵胡客大校猎而作。(1)在这首词的上片中,作者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的?答:(2)前人评价这首词,认为末句中的“悔”字为全词的精要之处,请简要加以说明。答:12.(8 分) (1)作者借助枫叶飘、蛩夜语、旅途秋光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凄凉孤独之情;又借助回忆,联想到不平凡的战斗经历,渲染了词人爱国忧伤的心境。 (共 4分,分号前后各 2分) (2)其一“悔”字委婉表达了词人对兵书写成却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其二通过“早信”句及长杨赋的典故,影

13、射了当时统治者的昏聩无道。 (共 4分,两条各 2分)河南省开封市 200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8 分)怨歌行明谢榛长夜生寒翠幕低,琵琶别调为谁凄?君心无定如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1)诗歌的第一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试结合“长”和“寒”加以分析。 (4 分)答: (2)诗中的比喻新奇,向来为人所赞赏。其实。把“君心”比作明月并不是谢榛的首创,宋朝词人吕本中的采桑子中有:“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西东,南北西东,只有相随无别离。 ”试比较两首诗中“月”的不同。 (4 分)答:参考答案:(1)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寂寞、冷清的氛围。 “长夜生寒”点明时间是夜晚,天气报冷。 “长”字既表明夜还很长,又表明主人公由于苦闷而在主观上感觉长夜难捱的情绪状态;“寒”字既是对天气寒冷的描述,又是主人公由于寂寞、孤独而产生的内心的寒意。 (答对“氛围”得 2分, “长”和“寒”分析各占 1分) (2)谢诗中的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 ,是朝秦暮楚、薄情寡义、用情不专的象征;吕词中的明月“只有相随无别离” ,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照着相思的人,永远陪伴着她,永远不分开。 (两点各 2分)河南省郑州市 2009 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12阅读下面一首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