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参考教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811861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30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参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参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参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参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参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参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参考教案(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杨桂红、孙宝庚、杨秀霞、范红英、吕瑞花、曲冬利第 1 页,共 57 页全册教材分析一、 课程标准对本年级的要求A、科学探究1. 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2. 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3. 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4. 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5. 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6. 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7. 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8. 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

2、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2. 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3. 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4. 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5. 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6. 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C、科学知识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

3、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惟一家园的道理.二、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由“人体内部的秘密” 、 “ 我们怎么看到物体”、 “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 “

4、春夏星空” 、 “生活中的机械”五个单元以及“研究与实践”组成。五个单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结合,体现科学的探究能力的发展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始终是教学的核心,而且本册内容还突出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整合。三、教学目标(探究、情感、知识目标)五年级杨桂红、孙宝庚、杨秀霞、范红英、吕瑞花、曲冬利第 2 页,共 57 页1、认识科学探究,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表达与交流,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2、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对待自然3、认识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

5、宙。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对学生已有知识的补充、修正。2. 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教学难点通过各种调查和分析和科学问题的活动,逐步积累经验、理念概念和培养探究能力五、学情分析通过三、四年级科学学习的铺垫,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已经对科学课己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探究性的研究活动,但是学生们在课堂的自制力和该观察什么,怎样提问题,以及怎样将自己的观察结果用恰当的语言、文字、图片、图表表达出来等问题上还存在不足,而且,学生往往不能按照要求带来课上探究所需的材料,影响教学的进展。六、教学措施及注意事项1. 进一步将电化教学设备和数码设备引入

6、课堂,在实践中探索出现代设备辅助教学的新思路。2. 加大实验探究力度,以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学习中来。3. 在学生汇报交流中,要学会听懂学生的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并及时有效地加以指导。4.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及时交流,注重论文等实用文体的撰写,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七、课时安排本学期共 16 周,原则上每 2-3 周进行一个单元。五年级杨桂红、孙宝庚、杨秀霞、范红英、吕瑞花、曲冬利第 3 页,共 57 页第一单元 身体内部的秘密1 食物到哪里去了教材简析食物是学生每天都要接触的,本课是指导学生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和消化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本课以生活中学生

7、感受真切的吃馒头的实例切入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猜想、假设、推理、实验等认识身体的消化过程和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让学生及动手又动脑,开始对身体内部结构的认识活动,了解消化器官,进一步收集资料了解消化的意义和过程。课型:科学活动课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假设性解释;在学习中学会查阅书刊以及其他信息源,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的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2.引导学生利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观察试验,学习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提高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学会能利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3.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向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引导学生乐于用

8、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4.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进而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教学重点学生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的学习活动。教学难点学生对人体消化系统各个器官、消化过程的认识学习活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前搜集关于人体消化系统各个方面的资料,实验工具:烧杯、温水、试管、滴管、淀粉糊、碘酒、关于食物消化、卫生保健等方面资料。学生准备:课前调查了解家人的饮食情况和饮食习惯。课时安排1 课时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谈话交流,引出问题:“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吃下的食物都到哪里去了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直接引入本课学习活动。学生

9、与教师谈话交流,了解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本课学习活动。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开放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导入课题。.指导学生对食物消化的过程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对食物消化的过程进行探究学习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人体消化器官,为学生的五年级杨桂红、孙宝庚、杨秀霞、范红英、吕瑞花、曲冬利第 4 页,共 57 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大胆进行假设和猜测食物在人体的运动过程和食物在身体里的变化过程。交流讨论,适时利用多媒体出示人体消化器官的图片,在学生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对照自己的身体指认人体的消化器官: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胰等。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

10、验和认识,大胆进行假设和猜测食物在人体的运动过程和食物在身体里的变化过程。学生交流讨论,观察人体消化器官的图片,在教师引导下对照自己的身体指认人体的消化器官。探究活动提供一个参考和范例。引导学生就提出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从而进行探究学习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活动,展开猜想和假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提出自己的观点。指导学生对“食物是如何被消化”这一科学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活动。教提出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大胆猜测、阐述自己的观点,积极思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积极验证自己的观点。出示实验用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唾液消化淀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忆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淀粉的特点(淀粉遇碘

11、会变成蓝黑色,遇到糖是不变色的) ,学生对“食物是如何被消化”这一科学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活动。学生了解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大胆猜测、阐述自己的观点,积极思考。在此基础上设计实验积极验证自己的观点。学生利用教师出示实验用品,进行探究“唾液消化淀粉”学习活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使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模拟食物中淀粉在口腔唾液的作用下消化转变成麦芽糖的过程。本环节为本课堂学习活动的中心环节,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分析,认识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通过漫画、资料卡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消化过程和消化意义的了解和认知。五年级杨桂红、孙宝庚、杨秀霞、范红英、吕瑞花、曲冬利第 5 页,共 57 页使学生通过设计实验

12、,模拟食物中淀粉在口腔唾液的作用下消化转变成麦芽糖的过程。参与学生小组探究学习活动,提醒学生口腔里有温度,所以把装有淀粉糊的试管放入有温水的烧杯、淀粉的特点、咀嚼馒头或者其他含有淀粉多的食物时口感等。学生小组探究学习活动,仔细观察,认真实验,并及时交流、记录。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出示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对学生对于消化的认识进行归纳整理。学生汇报,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出示资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日常的行为习惯,进行交流,并延伸课后学习活动:调查生活中还有那些不良的饮食习惯。调查人体血液循环方面有关知识资料,为下次学习活动作好铺垫。观看关于关于食物消化卫生保健方面资料,结合自己在日常的行为习

13、惯,进行交流,并延伸课后学习活动,进行调查生活中还有那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了解课后调查学习活动内容。学生了解卫生保健的相关知识,了解养成良好饮食卫生习惯的意义,并逐步落实做到保护人体消化器官的科学方法,了解课后学习拓展方面的相关内容,为下次学习活动作好基础。板书设计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口腔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gng)输送 消化 吸收 吸收课堂检测说一说为什么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路线。五年级杨桂红、孙宝庚、杨秀霞、范红英、吕瑞花、曲冬利第 6 页,共 57 页2 我们的呼吸教材简析我们每时每刻都需要呼吸,课本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了解呼吸的过程,理解呼吸的意义,同时通过猜想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呼

14、吸器官的组成和功能,进而讨论保护呼吸器官的内容。课型:科学活动课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假设性解释;在学习中学会查阅书刊以及其他信息源,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的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2.引导学生利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观察试验,学习二氧化碳简单性质的观察实验,提高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学会能利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3.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向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4.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方法。教学重点学生了

15、解人体的呼吸过程、二氧化碳的检测实验的学习活动。教学难点学生对人体呼吸系统各个器官、呼吸过程的认识学习活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前搜集关于人体呼吸系统各个方面的资料,实验工具:集气瓶、火柴、生石灰水、水槽、吸管。学生准备:课前调查了解关于呼吸器官的资料、气球。课时安排1 课时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教师与学生交流,做憋气体验游戏,指导学生认识对呼吸的重要意义,体验到呼吸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提出关于呼吸方面的问题,引入本课学习活动。学生与教师谈话交流,做体验游戏,初步认识对呼吸的重要意义,体验到呼吸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提出关于呼吸方面的问题,了解本课学习

16、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呼吸对于人、生命的意义。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认识“我们呼出的空气和学生进行认识“我们呼出的空气和吸进的空教师创设开放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大胆利用不五年级杨桂红、孙宝庚、杨秀霞、范红英、吕瑞花、曲冬利第 7 页,共 57 页吸进的空气是否相同”的探究学习活动。教师整理学生的发言和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小组交流讨论并进行设计实验验证呼出的空气和吸进的空气是否相同,教师随机下发资料卡片,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如不支持燃烧、使澄清的生石灰水变混浊。出示实验材料,指导学生积极思考收集呼出的空气的方法,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思考得出:“人呼出的气体要比吸进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多,人呼出的气体氧气含量少。 ”气是否相同”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针对感兴趣的问题大胆猜测,小组交流讨论并进行设计实验验证呼出的空气和吸进的空气是否相同,学习教师下发资料卡片,认识了解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