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片201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810862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5.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片201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片201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片201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片201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片201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片201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片201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片 2014 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苏教版第一部分(26 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 分)qi 意一 chu 莫展 言 简意 gi (xio) 声匿迹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 分)这里依然保存着 古朴的民居,粉墙黛瓦犹如一条条游龙川梭于老城,勾画出飘溢的弧线,让人心弛神往;没有高楼大厦,没有水泥钢筋,恬静而详和的气氛笼罩在城市的上空,扑面而来的是田园的气息。苏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有一种小家碧玉的自然淳朴和含蓄端庄。错别字改 正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 (10 分)蒌蒿满地芦芽短, 。 (苏轼

2、_ )愿将腰下剑, 。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 ,单于夜遁逃。 ( 塞下曲 )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 。 (诗经关雎 )蒹葭凄凄, 。所谓伊人, 。 (诗经蒹葭 )4、名著阅读。(5 分)在格列佛游记中 “如何改进本国语言”中有一个计划是取消语言中的所有词汇,那么人们依靠什么来表达意见呢?而这一计划又遭到哪些人的反对呢?(3 分)利立浦特小人国的皇帝邀清格列佛观看宫廷表演前,小人国人民已经不再觉得格列佛对他们会有危险了,有时会在格列佛的身体上玩耍。他们是怎么玩耍的?(2 分)5、根据下列材料,概括出苏州宗教的特点。 (不超过 15 个字) (3

3、分)苏州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主要宗教场所有:道教官观有玄妙观(位于观前街) 、玉皇宫(园区) 、城隍庙(位于景德路) 、穹窿山上真观;佛教有西园寺、寒山寺、北塔报恩寺(位于人民路) 、文山寺、灵岩山寺(木渎镇) 、包山寺(吴中区西山岛)园区重元寺、来风寺、常熟虞山兴福寺、张家港凤凰山永庆寺、香山寺、双杏寺、吴江平望镇小九华 寺、昆山海藏寺;其他宗教的有圣约翰堂、使徒堂、杨家桥天主堂、石路太平坊清真寺等。_第二部分 (44 分)阅读与朱元思书中的一段文字,完成 69 题。 (9 分)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

4、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呜,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2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2 分) ( )A 猛浪若奔 B 急湍甚箭虽乘奔御风(三峡 ) 素湍绿潭(三峡 )C 猿则百叫无绝 D 窥谷忘反绝巘多生怪柏(三峡 ) 反归取之(郑人买履 )7下列句子中哪一项加点字的用法没有变化?(2 分)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B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 )C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 D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8作者写山突出了它的高陡、险峻之后,为

5、什么又以几个特写镜头,分写了群峰中的泉水、百鸟、鸣蝉和山猿?(3 分)9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生发了怎样的感慨?你怎样理解作者这份内心的独特感受?(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 10 题。 (4 分)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现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刘向新序【注】 鄙,边境。 被,同“披” 。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2 分)_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

6、谀者众也。 (2 分)_阅读鼎湖山听泉中的几段文字,完成第 1113 题。 (9 分)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呜。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

7、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 ,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3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11山泉本无生命,作者却把它化为了怎样动人的艺术形象?这一形象与

8、山泉有什么相似之处?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12第段中引用补山亭内的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 ,有何作用?(2 分)13第段中描写了鼎湖山的哪三种绿?本文题为“听泉” ,在这里却着力描绘山间之绿,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 分)阅读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完成 14-16 题。 (7 分) 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 ”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

9、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的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写完一句话

10、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了,就是没养成习惯。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 ,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 ,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工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

11、。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错别字4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还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工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14、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

12、么?(2 分)15、请根据选文第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出相应的内容。 (3 分)选文第段先针对_的现象,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以_为例,论证了_的观点。16、选文第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 ,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 分)阅读流泪的蓑衣 ,完成 17-20 题。 (15 分)流泪的蓑衣 余君才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土墙上有一截嵌入在 泥里的木头,有些腐朽了,蓑衣就被挂在了土墙的木头上。蓑衣轻轻靠在土墙上,当夜晚的风吹穿过窗户,吹进老屋,蓑衣也就开始飘荡。而很长的时间里,在土墙的角落,蓑衣始终显得有些无趣和落寞。已经很久了,蓑衣一直挂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与时光的碎片。它,好像被父亲

13、遗忘了,被无情地挂在了土墙上。于是,蓑衣开始在一个下雨的夜里流泪了,它开始回忆起自己辉煌而又辛苦的一生 。它想,那应该是在很久远年代的一个雨天,有一个放牧的男子,荷蓑荷笠地走进了江南的细雨,或许是要去见一个想往已久的女子。而在唐朝风雨里,有一个诗人吟唱着这样的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蓑衣想到自己的前生,心里一阵喜悦。但它更愿意回忆的是和我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的日子。那时候,父亲在农村,在春三月的细雨里,父亲牵着牛,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行走在田埂上。或者,父亲在冬水田里,赶着牛犁田。或者,在稻田里插秧,蓑衣紧紧地贴着 父亲的脊背。蓑衣被冷漠了一个冬天,终于感受到了来自我父亲的温暖

14、。于是感动的泪水顺着蓑衣流了下来,滴落在冬水田里。多少个这样的雨天,蓑衣紧贴着我父亲的脊背,行走在田间地头。可以说,在农村,看见了蓑衣,就好像 看见了辛苦劳作的父亲。蓑衣被雨水冲刷,棕榈的颜色渐渐的褪却,它是农忙时劳动的功臣。农忙之后,蓑衣,又被父亲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 蓑衣想着 这些昔日的事情,想着那些苦涩的日子,蓑衣躲在老屋的角落哭了。顺着土墙,有蓑衣哭泣的泪痕。但是,它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的父亲把它永远的挂在了乡下老屋的土墙上。生活在乡下的父亲,终于被说服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父亲是在一个雨天离开乡村的,离开的时候,蓑衣高兴极了,以为父亲会和往日一样披上它,穿梭在细雨之中。但它失望了,它一直躲在那个角落,默默地等待我的父亲。 一转眼,父亲到城里已经生活了六年。那年回到乡下修缮老屋,才又看到父亲的蓑衣,像一5件精致的蝴蝶标本,挂在土墙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这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在田间地头里辛勤劳作的日子。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赶着牛从乡村的土路上回家的日子。让我想起,饭熟之后,在山坡上呼喊父亲,寻找那披着蓑衣的身影的日子。但是,那件蓑衣,已经被父亲永远挂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