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草读书社的作业收集贴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7805218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6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池草读书社的作业收集贴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池草读书社的作业收集贴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池草读书社的作业收集贴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池草读书社的作业收集贴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池草读书社的作业收集贴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池草读书社的作业收集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池草读书社的作业收集贴(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09-07-07 15:33:08 knot 中医学的建构问题,什么知识是最基础的?从哪里开始。? 池草:这是一个圆 ,起点和终点是重合的 ,你用兴趣找一个突破口,我是耳濡目染开始,那个经络图 针灸人 三百味药草 ,你天天看 ,就找到一个线头 ,一提 哗啦啦一串就出来了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有一个开始 蔓延出去 就构建成整个体系。 依步知遥:我是我喝药开始,我从方看药,从方看证,是我的学习过程,因为我就是吃的药方,这是我的突破点. 删除 2009-07-07 15:33:26 knot 导引法:子时提肛固肾, 舌顶上颚, 呼吸行小周天,坐正 双掌放在膝盖上 闭嘴 咬牙 双目低垂

2、 然后做提肛的动作 1 次 停顿 6 次 停顿 1 次, 这样循环, 有口水流出的时候 慢慢咽下, 提肛 1 次-停顿-提肛 6 次-停顿-提肛 1 次- 停顿-循环往复 做七个循环。11 点到夜里 1 点。 删除 2009-07-07 15:45:17 LemonSomthing (来,该上药了) 请大家交作业的时候,署一下在群里的名字. 便于确认:D 删除 2009-07-07 16:14:57 佛手蜜 佛手:我第一次的牙疼,早上起来嘴巴里面的气火热热的,早上喝粗粮粥都冒火的感觉,还伴有舌苔白,边缘有点像齿轮,嗓子不疼,眼睛也觉得有点热,脸颊两侧长痘痘。通过跟大家讨论学习,尤其是池草老师的

3、指点,知道这是:阳明热气 加味保和丸 对症。还知道了,这药天津达仁堂的比北京同仁堂的药效好。因为条件有限,只买到了同仁堂了,吃了几天,效果比较明显:热气淡了,痘痘控制了,慢慢牙齿也不痛了。 以前以为牙痛就是单纯的上火,长痘也是上火,只会吃下火的食物,结果没有效果。现在知道,不是那疼就是哪里的问题,像我这次就是胃有点问题了。 删除 2009-07-07 16:34:51 千年小狐 池草老师的很多方法令我终生受益。 这当中有很多都是令我印像深刻的,其中我记得有一篇关于庄子那一篇: 【田开之见周威公,威公曰:“吾闻祝肾学生,吾子与祝肾游,亦何 闻焉?”田开之曰:“开之操拔篲(音同 “慧”) 以侍门庭

4、,亦何闻于夫子!” 威公曰:“田子无让,寡人愿闻之。”开之曰:“闻之夫子曰: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 】 庄子外篇 达生第十九中一段 这段时间我也在看庄子,感悟颇深。 养生不仅仅是是一种方法,更多是一种生活态度。一个心态良好的人,他的身体一定比心态不好的人健康 N 倍! 而这也正是许多得重病的人,在良好的心态下,放下生死、名利,却时常出现奇迹的原因! 病由心生,一切的生理上的病都因自己心性、不良的习惯而已。只要我们真正能做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的话,病安从来? 感谢池草老师。 小狐。 删除 2009-07-07 22:27:58 默默 汤里你放太多盐 那个汤水没办法通过脾

5、胃吸收 都进肾了 容易下焦湿气 汤要造的又浓 又少盐 才有营养好吸收 删除 2009-07-07 22:43:25 默默 学问这个东西 最不能含含糊糊 忍忍让让 吞吞吐吐 学问的问题 特别是佛法的问题 讲错的出来 叫断众生慧命 你们看看初学佛教的之难 某些居士入了佛门,常念几声佛号,或者知道些粗浅的佛法名相,却没有依止合格的善知识修持。他们对佛法并不真正明了,却以过分的“热心” 四处拉人信佛。如果别人表示感兴趣,那就更喋喋不休地介绍自己的经验,有什么赶法会、拜“大德”的事情,都会鼓动一起去。如果别人嫌其罗嗦,或流露出不信服的态度,此类居士就会很不舒服,或是瞋心相对,争论不休,或是“充满怜悯”地

6、劝别人赶紧忏悔,否则就是“罪孽深重” ,“恶报现前” 等等。他们的种种言行,不过是执着佛法的表现,仍是“我执”:我信佛,我的佛法好,我修行好,我的师父好等等。他们护法,宣传法,实际是执着“我” ,护“我” ,宣传“我” ,否则旁人不听时,怎么会有烦恼? 真正的佛弟子,应首先身体力行,修证佛法。正所谓“自未调服,调服他者,无有是处”。在自己还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时,当务之急应是依止大善知识精进修持,而不是急急忙忙地去“宣传”佛法,推销佛法。在自身尚不明了的情况下,此类居士宣传的所谓“佛法” ,只能使人误入歧途,误解佛法,误解修行人,乃至对佛法产生厌烦和排斥感。此种言行既无益于自身,也危害于他人

7、,必须断除。 并不是说未明了的居士就不能和人交流,就不能劝人信佛。不论是对于佛法有受用的居士,还是尚未明了的人,都应随缘做事。遇到对佛法感兴趣,真实希求修行和解脱的众生,居士们可以和他们交流,将自己的修行体会,及对佛法的理解坦诚相告,或者引荐他们去亲近大善知识。这样做,不仅不妨害自身修行,还善巧地为其他众生开启了趣入正法之门。 这样的佛教徒大有人在。他们把佛教搞成了个人崇拜。本来是学佛,依佛所说,而他们文化都普遍比较浅,读不了经。本来也努力学经、诵咒,一点点的进步。后来一听到有更简单的办法,不用诵大悲咒、楞严咒,不用读地藏经、药师经、金刚经、普门品、观无量寿经,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佛法在他

8、们成了跟某某法师学。明明某某法师讲得很多东西和佛讲的不一样。完全背道而驰。 佛讲四事供养,饮食、医药、卧具、服装,医药仅仅排在吃后面。可见佛祖多么重视医药的作用。我们在其他一些经典里面也能看出佛非常重视医疗、保健。非常讲卫生。佛是最伟大的医学家。在他们变成什么医生、医药都不用了。佛讲将我们的收入分为四部分,其中一部分作为供养三宝之用。在他们则成了要统统布施掉,而且全部布施掉回来的还要多一点,说那是利息。当然了,真正这样信、这样作的还是少数。 佛教知识浩如烟海 你不广闻多读 就会产生误会 盲从坊间传说 以讹传讹 给别人造成不好的感觉 就象章鱼哥开始的那种感觉 有些人排斥之后 就再也不想亲近了 这

9、个人就失去了学习 进步的机会 当然 这是说在佛教中的进步 但是 在我看来 在佛教中的进步 就是生命和智慧的进步了 这是我个人的体验 你阻断了别人一个机会 下个机会什么时候才能来 你知道么? 这个排斥的人 会对其他的对佛教没有了解的人 造成什么影响 你知道么 删除 2009-07-07 22:44:08 默默 知识这个东西 就是灵魂的眼睛 在学术上 我特别喜欢陈修园那句话 大海茫茫,错认半字罗经,便入牛鬼蛇神之域。大赞 保持知识的正确和严谨 是最根本 最重要的事情 我们在这里 主要讨论两个问题 一个 医学 一个宗教 一个关系我们的肉体生命质量 一个关系我们的灵魂生命质量 这两个问题 一点错都不能

10、出 出了一点错 就要出大事 要死人的 删除 2009-07-07 22:44:20 默默 佛教的智慧也好 儒家 道家的智慧也好 毛泽东思想也好 都要学以致用 你学了一个东西 把他应用起来 才能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然后吸收成你自己的东西 佛教讲修行有三大步骤 信 愿 行 问 知 证 读金刚经也好 读地藏经也好 学到了什么 有没有用上 我在大悲寺住 人家吃饭都不能挑 放什么 吃什么 从眼前的饭和菜开始吃 不能挑 谁吃饭能做到这样啊 我倒是按这个方法吃 还是有分别心啊 先吃这粒米 先吃那粒米 我问大和尚 吃饭为什么要这么要求?大和尚说:你们天天念金刚经 不着于相 什么叫 不着于相啊 看见长的一样的米粒

11、 你都起分别心 这一颗 哪一颗 你看 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怎么能不着相? 生活的每个细节 都是实践的机会 真修行不是磕头念经 烧香拜佛 是在生活细节的中 磨练自己 提高自己 开启智慧 删除 2009-07-07 22:44:46 海印三昧 印象中跟池草聊过“八段锦”健身的话题。如果没记错的话,池草的评价应该是“非常好”。我个人感觉也很有效果。 八段锦系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气功动功功法。八段锦由八节组成 ,体势动作古朴高雅 ,故名。八段锦形成于 12 世纪,后在历代流传中形成许多练法和风格各具特色的流派。 八段锦功法作用: (前四段作用:治病) 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 作用:上焦心肺,中

12、焦俾胃,下焦肝肾,掌心向上托,小指和无名指有麻的感觉。 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作用:向前推出的食指向上,拇指斜向上,做法正确会有麻胀的感觉 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作用:调理脾胃 四式,五劳七伤向后瞧,作用:任督通,病不生,头旋转,手下按,打通任督二脉() (后四段作用:强身) 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作用:健肾(去心火即强身) 六式,两手盘足固肾腰,作用:健肾 通过身体前后动 两手至命门 七式,攥拳怒目增气力,作用:练内气 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作用:血脉通畅,气血充足 个人体验,八段锦简单易学,效果显著。 视频链接: http:/ by 删除 2009-07-08 10:10:03 蕊木 不留

13、行-dio (184331424)2009-03-13 13:10:19 作业: 我觉得道生一章中对我触动最大的是“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个人的体会就是要我们对一些不合时令的致病性因素,要善于避开,也就是要善于保护自己;人的心情、情绪,要放松,这样人本身的正气就会自然流转;而我们的精神(注意力)要关注内部,而不是向外索求。这样的话,病又从哪里来呢? 删除 2009-07-14 10:27:05 领悟人生 白芍- 云散 (154081373) 回向(梵 Parinma)一作“回向”。回者回转也,向者趣向也,回转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趣向于所期,谓之回向。期施自

14、己之善根功德与于他者,回向于众生也。以己之功德而期自他皆成佛果者,回向于佛道也。大乘义章九曰:“言回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 回向即是“回己善根,有所趋向”,将所造善根力集中加于某目的,使之尽快得以实现。 四众弟子每天课颂或做功德後,常把功德回向给亲友、怨亲债主、法界众生等;到底回向在佛教里的意义是什麼? 其实,回向是佛教极为殊胜而独特的修行法门之一;回向的原理就如手拿一根蜡炬去引燃其它的腊烛,不但原来的蜡烛 本身的光亮为曾减弱,反而和其它蜡烛的光光相照,而室内更为光明、更为明亮。所以,回向愈多,不但自身的功德未曾减少,而且能利益更多的人,功德也就更为殊胜。 回向,梵语 parin

15、ama,又作转向、施向。即是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盘;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稳。诸经论有关回向之说甚多,兹根据诸经记载,将回向种类归纳成六种: 回事向理:将所修千差万别的事相功德,回向於不生不灭的真如法界理体。 回因向果:将因中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最高无上的佛果。 回自向他:将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 回小向大:将自决自度的小乘之心,回向转趣於大乘的自利利人。 回少向多:善根福德虽少,以欢喜心大回向,善摄一切众生。 回劣向胜:将随喜二乘凡夫之福,回向欣慕无上菩提。 回向是实践自他两利、怨亲平等的大乘菩萨道的最佳法门;因为回向的对

16、象可广及法界一切众生,而回向怨亲债主,可以化解恶缘为善缘、化阻力为助力。回向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体现,唯有了悟人我一如,怨亲平等精神的人,才能回向。所以一念回向心,为菩萨一切行中推为上首;因此,无论修什麼行门,做什麼功德,皆应回向。 不同意见: 冤亲债主没有佛经依据,按其现在的流行义应当划归外道见解,因为佛经中关于祈福、消业的经论只提倡向佛、菩萨祈求,从不提倡找恶道众生,更别谈出于祈福消灾必须为恶道消业了。 回向的真正意识是志向、立志、希望、志于等,是心理的愿望,不是赠送东西。 楞严经中阿难说自己曾希望如来能送他什么好轻松成佛,但在佛的开导下明白了必须自己修行。功德是无法赠送的。 池草 (73311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