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准与《琼海地区考察报告》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7771894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顾准与《琼海地区考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顾准与《琼海地区考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顾准与《琼海地区考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顾准与《琼海地区考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顾准与《琼海地区考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顾准与《琼海地区考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顾准与《琼海地区考察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竺可桢日记里的顾准樊洪业1994 年出版顾准文集之后,中国学术界涌起一波持续时间较长的“顾准热”,1997 年出版顾准日记之后又续起一波,于是 1998 年有评论文章结集为顾准寻思录。接着,1999 年有罗银胜的顾准传和 2000 年有高建国的拆下肋骨当火把顾准全传问世。近年出版方面另有一股“自述”热,除去当红明星不说,以各种手法编撰的历史名人自述亦成洋洋大观。但是,2002 年有顾准自述掺合其中,总让人觉得不公平,因为它完全是以作者在文革中写成的系列“历史交代”材料成书的。戴罪之身,“写作”的目的和心态,行文的逻辑和用词,材料的取舍,观点的表达,都无法与一般的自述相比。其实,直接称之为顾准

2、在文革中的历史交代材料岂不更好?但不管怎样,此书的出版,对于更深刻地了解顾准和反思文革,都是难得的宝贵资料。顾准的思想光芒是永存的,对顾准的研究也还会继续。笔者在参与编纂竺可桢全集的过程中,也接触到一些有关顾准的史料,尤其是日记部分(下称日记),与顾准自述(下称自述)一书中的有关部分密切相关,对于顾准研究也应该是很有价值的。顾准就任综考会副主任顾准在自己的履历表中写着:1956 年 11 月至 1957 年 11 月,出任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同时兼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为这段经历划句号的,是“划为右派分子,开除党籍”。自述,321 页关于这段经历的一般情况,顾准于 1969

3、 年写在他的“历史交代(二四)”中,专门有一节说他在综合考察委员会的工作,并以“对苏态度”为主因,自我剖析“堕落成为右派”的思想历程和人事情由。自述,235250 页这段文字中也多次以十分尊重的口气提到竺可桢的名字。以中共“八大”为标志,1956 年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有着非凡的地位。从科学史的角度说,简直可以把 1956 年称为“科学年”。这一年的 1 月,中共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工作会议,周恩来在报告中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3 月,集中各方面精英人物着手编制科学发展远景规划(十二年规划);5 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与本文命题直接相关的,是在 1956 年 8 月

4、已基本完成编制的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纲要中提出 57 项重要科技任务,其中的第 1 项(中国自然区划和经济区划),第 3 项(西藏高原和康滇横断山区的综合考察及其开发方案的研究),第 4 项(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地区的综合考察及其开发方案的研究),第 5 项(我国热带地区特种生物资源的综合研究和开发),第 6 项(我国重要河流水利资源的综合考察和综合利用的研究),具体落实下来,都是要由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来组织协调,有些任务已显燃眉之急。中国科学院于 1956 年 1 月 1 日成立了以竺可桢为主任的“综合考察工作委员会”,后于 1957 年 6 月正式成立“综合考察委员

5、会”,简称“综考会”。当时院部在北海西沿的文津街 3 号,综考会的办公机构就设在院部大楼内。在院机关中,综考会与刚刚成立半年的各个“学部”是平起平坐的局级单位,竺可桢以副院长兼综考会主任一职,但他是党外科学家,照常规,还必须要有一位党员高干来操持党政要务。2图 1 1950 年代中国科学院院部大楼(北京文津街 3 号) 竺可桢已非当年的浙江大学校长,他没有用人之权。此时在中国科学院实际主政的是院党组书记兼副院长张劲夫,据日记1956 年 10 月 8 日:上午九点至院,约石湘君谈综 合考察事,知院 调何康来院,何本人不同意,愿在农垦部管理热带作物。由此可知,院中欲调何康来做副主任,竺并不知情,

6、是综考会办公室一位基层党员干部透露给他的。何康原是农业部热带作物司司长,当时在农垦部(后来曾任农业部部长)工作。何康不肯来,张劲夫再决心动员自己在抗战前夕救国会时期的老战友顾准来充任此职。按自述,顾准于 1956 年夏结束了在党校的学习,10 月到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张劲夫要他当副所长,顾推辞不就。又过了一个多月,张劲夫请顾准来综考会救急。顾不情愿,但又不好意思再次拒绝,他提出以继续兼任经济所的研究员为前提条件。顾准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竺老日记中,是 1956 年 11 月 12 日:午后至院,和席泽宗谈,又和张劲夫副院长谈,为综合考察委员会事。据云 顾准同志已到院,十四日可来办 公,明

7、日可以会 见云。顾准正式就职时,在兴起不久的中关村科学城中,已盖好了三幢特级楼(1315 楼),那里住着钱三强、钱学森、赵九章等一批顶尖的中国科学家。顾准的家,由此搬进了中关村的 13 号楼中。顾准的名字,也由此以极高的频率出现在竺可桢的日记中。最常出现的句子是“与顾主任谈综合考察委员会事”,这多是指平日工作的常规碰头。按竺所记,初期工作除了眼前必须处理的急务外,还有 1957 年的年度考察计划,更长远的是如何安排全面落实十二年规划中的各项任务。这里将有关日记内容列举几条。1956 年 12 月 11 日 星期二晨九点至院。约水利部冯仲云及 赵锋、 顾主任谈黑龙江流域 资源研究会事,决定于明年

8、一月八日起开会,谈 了议事日程以及存在问题。关于额尔古纳河探勘事,电力部要的是水文地质人才以及沿江的测量。此事交由 顾 主任去和地质部测量局谈, 计有水库区域、矿藏、淹没 损失、地质工程、 坝址打钻、长白山新的地质队,哈尔滨设计院所提问题和地质填图。测绘局有库区航测、松 辽 运河航测沿国境 25 公里磁测问题。李富春副总理最好能 请其到会指示方针,因现在分工并不明确云。1957 年 1 月 10 日 星期四晨六点起,上午未出,二点至院和朱济藩及顾准谈至三点。至军委会俱乐部,聂荣臻副总理听取黑龙江流域综合研究委员会报告。到地质部宋应,水利部 冯仲云,电力部王力和田院长忠,计委杨英杰,科学院张副院

9、长、朱济藩、顾准及规划委员会武衡副秘书长、范长 江同志。1957 年 1 月 17 日 星期四下午二点半至院和顾准谈科学院规划中 1、3、4、5、6 项组织领导小组事,计委允出来参加,但一切要科学院负责,因此仍有 许多困难。内定由杨英杰副主任为领导小组主席,顾要我也在小 组内,我不允,因我在内,杨 必推我主持,以院出面不便领导,所以不如由顾担任。1957 年 1 月 18 日 星期五3晨七点廿分起,八点半至院和顾准同志及武衡副秘书长谈 如何完成科学规划第一小组任务:自然区划, 西藏考察,新疆, 华南及 大流域五个任务。先成立小组,以农业部(杨显东 、张林池)、水利部、林 业部、计委、高教部,及

10、侯德封、黄秉维、李连捷和顾准等十人。领导小组以计委为主任。暂定廿四日开会讨论如何规定 1957 年计划。上述表明,顾准此时多与部委级领导干部商议国家科学规划的大事,可见其承担任务的担子之重和参与领导的“层次”之高。雷琼地区热带植物资源考察这次考察,历史背景与苏联有关。据师哲著在历史巨人身边 ,1951 年 6 月,朝鲜战争在进行中,斯大林向中国提出“海南岛、雷州半岛,甚至广州附近都有栽培橡胶林的条件与可能” ,希望中国能发展橡胶园。当时,橡胶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西方国家对苏东国家实施禁运,斯大林急于解决这一问题。一个月之后,政务院通过关于扩大培植橡胶的决定 ,在广东建立“华南垦殖局”(后改称垦

11、殖总局) ,直接指挥在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四川五省区内开展此项工作,按照“一要有,二要多,三要快”的要求,创建中国的橡胶生产基地。由于调查队在北纬 22 度的高州县城附近发现了三株橡胶树,垦殖局遂决定以此纬度线为种植橡胶的北界。参加调查的中国科学院人员,曾就防风、防寒、防止水土流失、实行“等高”开垦等问题提出多方面建议,但未被重视。1952 年春节刚过,中央军委下令从华南地区抽调 2 万多官兵,组成林业工程第一师、第二师和一个独立团,奔赴海南、湛江和合浦的热带雨林中。设场、开垦及播种工作,走在了调查、勘察和设计的前面,投入人员也愈来愈多。1952 年 8 月,苏联政府决定贷款一亿卢布帮助中

12、国搞橡胶,斯大林高兴地对中国领导人说:你们在志愿军赴朝作战和发展橡胶生产这两件事上也是在援助苏联。垦殖工作铺得大,铺得快,到了 1953 年初就暴露出了大毛病。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部数十万亩土地上原有的大片灌木森林,在开垦后变成了沙荒地,几年来开垦的橡胶园有将近 50 万亩地被放弃。交出了一笔巨额学费之后,开始省悟的领导们考虑今后怎么办?还好,要问问科学家。1957 年元宵节过后的 2 月 16 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率队南下广东,到海南岛和雷州半岛考察近年种植橡胶等热带特种经济作物的发展情况,然后在广州主持华南热带资源开发科学讨论会。会后又到武昌参加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成立大会,3 月 19

13、 日回到北京。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竺、顾二人可以说是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的。因此,不仅竺可桢日记中记述的沿途行踪大致可以视同顾准,而且,竺可桢有关此次考察的工作报告也与顾准密切相关。此次与竺可桢、顾准同时南下的,有苏联科学院森林研究所所长苏卡乔夫院士等 7 位苏联专家。本国人员有植物分类学家吴征镒、植物地理学侯学煜和土壤学家李庆逵等,还有青年科研人员江爱良和彭加木等。抵广东后,另有林学家郑万钧等人参与。全队共四十余人,在海南岛及雷州半岛等地区前后工作 20 天,先到海南中部屯昌、保亭(通什)等地,再划分为森林土壤组、植物区系组和热带资源组,三个小组分头考察。竺可桢与顾准参加热带资源组,于 2

14、月 22 日从通什出发,途经海南岛西部及北部的儋县(那大)、澄遇(幅山)、东部及南部的崖县、陵水、万宁、乐会、琼东及文昌等各县及海口市,雷州半岛的徐闻、海康、遂溪、湛江,并经粤西的化县、茂名、信宜、罗定、云浮、高要等地。三组于三月九日在广州汇集。4图 2 在海南岛考察途中( 1957 年 2 月)前排右起:顾准,竺可桢,苏卡乔夫竺可桢和顾准等的沿途考察情况,在日记中做了较为详细的记录,如 3 月 4 日在雷州半岛的徐闻:8:45 乘车和江爱良、顾准二人及冯场长一行出发,赴友好农场未停即赴红星农场,由场长徐君陪同看胶园 有十万亩,可种橡胶三万 亩 ,已种一万二千亩。在徐闻七个场有四个专门种胶,即

15、南 华、友好、红星和五一,其中以红星地点为最好1955 年寒流只冻伤 3/10,而南 华冻伤90%,五一 95%,友好 80%。11:20 至友好农场有地七万亩,植胶一万多 亩,尚要种一万多 亩 。有职员 600 人,干部五十人,技术人员五人而已。三场内以橡胶为重点,惟据过去经验是否将来能出胶甚多是问题。二点至海鸥场,1952 年种胶,因风大全部失败四点又和冯场长、彭加木、应幼梅、顾准、江爱良看南 华场, 场中最佳胶为 52 年种,直径 8cm,但各区很少有叶子,而且在防护林之东 北角者稍好,西北迅速 变坏,一般说在此种橡胶希望是不大的。可以出胶,然出胶多少无把握。国家用如此大力推广,徐闻区似

16、应放弃。图 3 竺可桢日记手迹( 1957 年 3 月 4 日)除业务内容外,竺老在日记中还记有考察途中有谢姓司机患病,由顾准陪同司机去卫生院看病这样的细节。 (1957 年 3 月 7 日记在广东信宜“县也有老虎,去年打十九只” ,附笔一提,以饷有研究之需者。 )考察结束后,全面的结论,反映在竺可桢以“常委”身份写给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报告中收于竺可桢全集第 3 卷,第 335338 页 。报告认为,琼海地区只有某些具备了特殊条件的地方可以种植橡胶,提出的结论性建议有以下几条:1.适宜于种橡胶树的地区,应该多种橡胶树和怕寒怕风的热带植物,少种别的生长条件不如此苛求的经济作物。2.不适宜种橡胶树的地区,不要大规模种植。雷州半岛以及粤西地区目前一部分橡胶树生长不良,勉强维持着的胶园,应该考虑放弃。3.橡胶树的北移是可能的,但是必须先在许多不同地理区进行试验研究。在试种成功,产胶量和经济价值确定以前,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