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2-3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语专题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177645117 上传时间:2021-03-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2-3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语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京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2-3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语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京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2-3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语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京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2-3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语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京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2-3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语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2-3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语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2-3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语专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语专题 北京市丰台区2021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语文试题1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子日:“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最多,亦类以为?”(子路)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季氏)(1)请解释“一言以敲之”与“鲤趋而过庭”:(2分)(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重视学习诗经的理由,(4分)12.(6分)(1)用一句话来概括它(1分)鲤恭敬地快步走过庭院(1分)【评分标准】共2分。一句1分;意思对即可。(2)诗经所表达的思想纯正,对人的健康成长有益;

2、学习诗经可以增长解决政治问题的知识,对提高人的治国能力有益;学习诗经可以增加解决外交问题的知识,对提高人的外交水平有益;学习诗经可以增长语言表达方面的知识,对提高应对能力有益。【评分标准】共4分。回答一点得1分,回答两点得3分,回答三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北京市平谷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一)语文试题(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2题。(共7分)12.阅读下面含有“直”字的论语五则,回答问题。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

3、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论语泰伯)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论语泰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1)概括“直”字的几种释义。(3分)(2)结合语句,联系现实,谈谈孔子认为的“直”带给你的启示。(4分)12.(7分)正直(的人),直爽(坦白、爽快、直率),公平(刚直不屈)。(每点1分)启示(1分),结合语句(1分),联系现实(2分)。北京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学科综合能力测试语文试卷(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1题。(共6分)11.刘向在新序中肯定了宫之奇,否定了荀息,认为“宫之

4、奇则可谓忠臣之谋也”。请结合阅读论语的积累和思考,谈谈你对刘向这样评价的理解。(6分)11.(6分)要点一:刘向肯定了宫之奇的仁德之谋,否定了荀息使用欺诈手段的小人之谋。在刘向看来修习仁德,强调道义,实行王道才是忠臣之谋。要点二:论语中有很多关于论述施行仁政或辨析君子小人的句子。如: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上好礼,则民易使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要点三:结合阅读论语的积累和思考,根据文章中荀息和宫之奇进谏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评分说明】要点一:分析刘向评价的理由正确,2分;要点二:列举论语中的

5、句子准确,1分;要点三:结合对论语的相关思考和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到位,3分。言之成理即可。北京市海淀区十一学校2021届高三2月诊断考试语文试题12阅读论语三则,回答问题。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1)分别解释句中“敏于事而慎于言”“士而怀居”的意思。(2)这三则中,孔子共同强调了什么主张?对你有哪些人生启示?12(1)敏于事而慎于言:做事要勤勉(或:敏捷),说话要谨慎。士而怀居:士人如果留恋安逸的生活(或:作为士人,心中

6、却想着安逸的生活)(2)主张:人不应过多关注衣食住行方面的物质享受,而应该在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习道理这些精神方面上有所追求(或应该追求正道,勤谨好学)。启示:沉迷物质享受会使人意志消沉、不思进取,而艰苦的环境往往能磨练人的意志品质,积极的理想追求更会促使人完善自我。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把心思放在知识学习、能力提升上,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而不应比吃比穿,追求物质享受。(言之成理即可)【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句子含义的能力。“敏于事而慎于言”,即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怀居:留恋家室的安逸。怀,思念,留恋。居,家居。“士而怀居

7、”,士人如果留恋安逸的生活。(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段观点、个性化阅读的能力。第一则材料,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不去追求物质享受,不贪图安乐,把注意力放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追求真理。即有德、博学。第二则材料,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第三则材料,孔子理想中的士,具有安贫乐道的美好品格。他认为,如果士人贪图安逸的生活,就失去了作为士的资格,这与前面他所说的“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8、未足与议也”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启示围绕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来写。人活着不仅仅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精神。有了这样的理想,就不应再沉溺于物质的欲望,要有克制自己的能力,把对物质的追求提升为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精神的独立上来。这样就不会去计较私欲得失,蝇营狗苟,而会敏于事而慎于言,使自己的内心清澄,去接近有道之人来匡正自己。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论语学而)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

9、他谈论道的。” (论语里仁)孔子说:“士人如果留恋安逸的生活,就不足以做士人了。” (论语宪问)北京市人大附中2021届高三第二学期限时练习1语文试卷(二)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今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公冶长)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请解释划线部分“一以贯之”与“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

10、”。(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夫子之道”的内涵,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其现实意义。(1)一以贯之:贯穿着一个基本观念。一言而可以作身行之: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2)内涵:夫子之道的内涵就是“忠”和“恕”。“忠”就是尽全力做自已应该做的事情,“恕”就是自己不想要的不要给别人。现实意义:“忠”在现实中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勉励人们端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恕”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引导人们换位思考,关注他人的利益或者感受等。【译文】孔子说:“曾参啊!我讲的道可以用一个基本的理念贯穿起来。”曾子说:“是的。”孔子就出去了。曾子的师兄弟来问:“这是什意思呢?”曾子就告诉他们:“我们的老师所讲的道,讲忠

11、恕之道而已。”子张问孔子说:“令尹子文几次做楚国宰相,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几次被免职,也没有显出怨恨的样了。(他每一次被免职)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事全部告诉给来接任的新宰相。你看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是忠了。”子张问:“算得上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仁呢?”子贡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北京市人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限时作业2语文试题12.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子

12、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请综合以上材料,分别简述孔子及其弟子的“志”包含哪些内容,并就其中一人之志谈谈对你的启示。【答案】(1)子路的志向是“义者之志”,重朋友之义;颜回的志向是“谦者之志”,重自我修养,而孔子的志向则是“仁者之志”。孔子的志向是让老者得以安养,让朋友以诚相待,让少者得到关爱。包含守道德规范、真诚、谦和有礼,尊老爱幼等内容。(2)孔子志向的启示:孔子自然流露出造福

13、他人、各得其所的仁者之怀,境界最高。其高尚的人格与宽宏的怀抱,足以作为我们的楷模,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要注意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可以信任的朋友,可以让人放心的子弟。【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思想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首先翻译题干中的文段。然后抓住主要概念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思考其思想在当今时代的价值。第句,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此处强调在规矩允许的范围,内行事。第句,孔子

14、说:“立志要高远,要以自己希望达到的境界来确立自己的志向;言行举止要以良好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要保持内心的善良与仁爱,行事宽容有爱心;同时对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游刃有余、熟稔于心。”第句,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综合起来分析,这三人的志向各有不同,概括起来,可以说子路的志向是“义者之志”;颜回的志向是“谦者之志”,而孔子的志向则是“仁者之志”。他们的志向,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之处在于,

15、三人的志向都是积极向善、有益于社会大众的高尚志向;不同之处在于,三人的志向有高低深浅之分。 子路性情豪爽,讲义气。从他的言谈中不难看出,他热衷于帮助别人,与朋友分享的财富。但是,拿他的志向和颜回、孔子相比,我们会发现,他的修为尚处在“舍物”层面。也就是说,他能与朋友分享的财富乃是身外之物。而颜回的修养显然要比子路深,他已经摆脱了身外之物的束缚,进入到内在心志的修养上,到达“舍己”层次。孔子曾说过,“克己复礼为仁”,可见颜回的感悟修养要比子路要深。志向最高远的是孔子。仔细品味孔子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他的修养已经超越了“外物”和“自我”两个层面,达到了泛爱无私的仁道境界。他的目光既没有关注外在的一切事物,也没有关注个人的得失,而是落在对社会大众的关怀上。这种情感,就像阳光雨露,温暖和滋润着世间万物,而不求一点回报,这就是“仁”。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要注意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可以信任的朋友,可以让人放心的子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