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77292430 上传时间:2021-03-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孔子说:“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荀子说:“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上述义利观A. 是先秦儒学批判现实的产物B. 体现先秦儒学对利的完全否定C. 是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源D. 直接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材料中孔子、孟子和荀子批判当时社会上一些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行为,这是先秦儒学批判现实思想的产物,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等可知,先秦儒学并没有完全否定利,故B项错误;材料重点

2、强调的是义利观,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故C项错误;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的是宋明理学,故D项错误。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混乱使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另一些人想在社会之外,找到属于个人的内心平静。下列属于“另一些人”的主张是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B.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法令滋彰,盗贼多有C.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D. 天下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另一些人想在社会之外,找到属于个人的内心平静”可知是道家,“民多利器,国家滋昏;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是老子思想,意思是人们的利器越多,国家

3、越是混乱;法令越是彰明,罪犯就越多,符合设问,B项正确;“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是孔子德治的思想,只符合材料“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A项错误;“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是韩非子加强集权思想,符合材料中“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C项错误;“天下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是墨子观点,意思是只有先义后利才会保持长治久安,D项错误。所以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3.某学者指出,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在他的思想中是并存的,并得到了统一;他在各学派中是最讲功利的,但他倡导的功利并非一

4、己之私利,而是天下之公利。这里的“他”应是A. 孟子B. 庄子C. 韩非子D. 墨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孟子主张仁政和先义后利,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庄子主张逍遥无为,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韩非子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和法治,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墨子思想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与材料“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在他的思想中是并存的,并得到了统一”和“他在各学派中是最讲功利的,但他倡导的功利并非一己之私利,而是天下之公利”意思相符,故D项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墨子4.吕思勉评价古代某思想家时说,他于致用之学,以及孔门的经,极意考究。他要把天下的物,格得“

5、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后“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该思想家应是A. 董仲舒B. 朱熹C. 王阳明D. 李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他要把天下的物,格得表里精粗无不到,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主张格物致知,所以应该是朱熹,故选B;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人物,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AD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宋明理学朱熹5.南宋陆游曾作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上述诗文主要反映出中国古代农民A. 用科学的历法指导生产生活B. 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C. 在生产实践中丰富精

6、神世界D. 注重农事时令的发现总结【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农民对农事时令的总结,故D符合题意;A项中“科学的历法”言过其实,排除;在材料没有体现保护生态环境,排除B;材料中没有体现“丰富精神世界”,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6.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

7、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选择的依据最可能是A. 宫廷舞和京剧B. 话本和小说C. 风俗画和文人画D. 元曲和杂剧【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风俗画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产物,是市民艺术,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文人画是士大夫画,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故C项正确;宫廷舞宋代以前就很兴盛,京剧属于市民艺术形式,故A项错误;话本和小说都属于市民文学,和城市商品经济发展有关,故B项错误;元曲和杂剧也都属于市民艺术,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D项错误。7.明代江南文人热衷于著书,其内容往往都迎合图书市场的需要。此时的热销书大致分为三类,一

8、是为科场考试服务的,二是供市民休闲消遣的,三是反映社会各领域生活热点的。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江南地区A. 城市经济居于全国之首B. 宽松舆论环境下文人思想活跃C. 文化教育的普及程度较高D. 出版印刷行业利润丰厚【答案】C【解析】题干提到的是江南地区图书热销与文人热衷于著书,不能直接体现城市经济发展,故排除A;明朝时期厉行思想专制,不能说当时舆论环境宽松,故B不符合史实;题干提到的热销书适合各个阶层的需要,所以说明当时江南文化教育的普及程度高,故选C;如果说出版印刷行业的利润丰厚,题干应该是出版印刷行业如何热衷于出版印刷的信息,而主要不是从文人热衷于著书角度,故排除D。8.魏源外大西洋墨利加洲总

9、叙载:“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世袭),且不四载即受代。”“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徇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材料反映出魏源A. 肯定英国政治制度的优点B.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C. 开始探索西体中用的途径D. 传统夏夷观念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因为英国保留了世袭君主,所以根据题干中“外大西洋墨利加洲总叙”“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世袭)”可知其描述的是美国共和制度,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抵抗西方侵略,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探索西体中用的途径,故C项错误;题干中“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

10、周乎?”说明魏源对美国共和制持肯定的态度,说明其传统的夷夏观念发生了变化。故D正确。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思想的萌发魏源思想9.1840年后,中国信西教之徒在农村往往是舆论所鄙视的下层人物,缙绅之流几乎以异类观之,而城市教徒却常有社会上层分子,知识分子也常以平和之气作些记述。这说明A. 西方宗教对农村影响超过城市B. 市民思想开放对西方宗教宽容C. 传统观念受冲击程度存在差异D. 宗教信仰与民众经济状况相关【答案】C【解析】【详解】近代以来,沿海城市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要早,思想开放,而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依然处于保守和封闭状态,所以对中国信西教之徒的态度存在差异,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

11、是城市和农村对中国信西教之徒态度的差异,不能得出西方宗教对农村影响超过城市,排除A;根据“知识分子也常以平和之气作些记述”,说明城市知识分子对城市教徒的态度,无法体现市民的态度,排除B;农村信西教的是下层人物,城市教徒却常有社会上层分子,可见经济状况不是宗教信仰的主要原因,排除D。10.近代以来,很多人利用报刊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正学报在其创刊序例中写道“痛迂谬者之误我国家,恶狂恣者之畔我圣道吾闻古之为国者,必定国是。六书之义,是者,正也。”以上材料所体现的思想观念是A. 闭关锁国B. 经世致用C. 中学为体D. 维新变法【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吾闻古之为国者,必定国是。六书之义,是者

12、,正也”反映了将儒家纲常名教作为治理国家的根本,体现了中体思想,故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闭关锁国思想,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没有反映经世致用和维新思想,排除B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吾闻古之为国者,必定国是。六书之义,是者,正也”,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11. “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原有的幻梦破灭了,现实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进步,“中国又一天一天沉入黑暗里”,“传统与反传统之争”、“问题与主义之争”迭次兴起。材料所述的历史时期是A. 甲午战争后的维新运动时期B. 辛亥革命前的思想论战时期C. 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时期D.

13、国民革命失败后探索时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维新运动主张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并采取托古改制的方式,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前的论战突出在要不要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也不全面反对传统,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全盘肯定西方,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展开论战,与材料“传统与反传统之争”、“问题与主义之争”相符,故C项正确;国民革命后,以国共十年对峙为主题,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12.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

14、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由此推断国民党A. 实行土地国有政策B. 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C. 开始关心民生重视土地问题D. 发展了“平均地权”的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A项错误,土地国有与材料中“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不符;B项错误,“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表明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不彻底;C项错误,1905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民生的内容是平均地权,就开始关心民生重视土地问题;D项正确,1905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

15、,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材料中“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发展了“平均地权”的思想。【点睛】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解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民生的内容并进行比较。13.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涨的最重要因素。”其中心思想是()A. 强调农民阶级是革命主力军B. 纠正王明、傅古“左”倾错误C. 阐释中国革命道路的独特性D. 推动国民革命运动最后胜利【答案】C【解析】材料中毛泽东论述中国革命道路是“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不同于俄国式的革命道路,故项正确;材料中说明农民斗争的形式,故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中国革命错误方向,故B项错误;此时,国民革命运动已经过去,故D项错误。14.1953年,东北行政委员会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为东北农村编写了农民速成识字课本,课文采用类似三字经的韵文体:“日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下亮,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量”。这说明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