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嘉陵一中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77287953 上传时间:2021-03-3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一中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一中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一中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一中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一中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一中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南充市嘉陵一中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南充市嘉陵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崤函帝宅,河洛王国”,洛阳自古被华夏先民认为是“天下之中”,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下列有关古代洛阳商业发展的叙述比较符合史实的是A. 二里头(今洛阳境内)发现商代的“贝”,表明其在商代开始出现商业活动B. 隋朝时期的洛阳商贸经济十分发达,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统一监管C. 唐朝洛阳“商贩贸易,车马填塞”,说明其商业活动完全突破市的界限D. 北宋时期的洛阳商店、酒楼随处可见,商业网点已同居民区紧密结合【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

2、识可知,宋朝时期的商业经营活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C选项排除,D选项符合题意。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了以物易物的商业经营活动,A选项排除。宋以后,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B选项排除。2.“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A. 秦都咸阳B. 唐都长安C. 宋代东京D. 明代苏州【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市”专门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的场所。古代政府对市都有严格规定,如汉代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的中央

3、设置亭楼,四面建有门、墙,可见管理是相当严格。而这种状况到宋代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打破了原先空间好时间上的限制,不用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形成了商业街。城郊农村出现“市”。“市”的发展说明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详解】题目中城就是政府办公和人民居住的场所,市指商品交易场所。“城区即市区”就是说居住区和商业区不再分开了,这种情况出现只能是宋朝以后,宋朝的市打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所以排除A项和B项,答案只能从C项和D项中选, D项虽也属于“城区即市区”但是不是较早期的情况,故不选D,由此正确答案为C。【点睛】汉代的“市”有专门管理机构。南北朝时形成草市,有“草市尉”管理。唐代出现夜市。

4、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3.某同学的论文涉及“宋代商业活动不断冲击着官府的重农抑商政策”这一论点,下面能作为他写作的论据的是A. 商业场所的时空限制由严格到弱化B. 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C. “工商皆本”思想出现,出现著名的商帮D. 离城镇较远的地方民间集市开始形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 BC是在明清时期出现;D是在东晋南朝时期出现农村民间集市“草市”;A符合题意,宋朝时期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放宽,市坊界限打破,经营时间也被打破,出现“夜市”。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4.“一头牛,一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

5、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A. 封闭保守B. 精耕细作C. 耕织结合D. 艰难脆弱【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一头牛,一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说明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封闭保守而不具有对外开拓的精神特点,答案选A,B C D三项与题意不符。考点:小农经济的特点点评:小农经济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其本身发展而言具有以下特点:一方面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另一角度看其它还具有以下特点,小农经济的生产只固守在小块田地之上进行精耕细作,不具有对外扩张的倾向,具有封闭性

6、;小农经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具有脆弱性;从分布范围和经营方式而言,在分散的小面积土地上进行耕作,还具有分散性。5.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A. 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B. 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促使专制的产生C. 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D. 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封建自然经济,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则是中央集权制。通过“东方小农”、“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

7、威”可以看出马克思的话体现了小农经济在维护封建经济、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方面的作用,指出中央集权制度离不开小农经济的存在,故选C项;东方小农在思想上并不是信奉皇权主义,A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建立的经济基础,并不是促使专制产生的原因,B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并不是说明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D错误。6.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A. 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8、B. 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 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D. 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是指洋务运动,历史学上也被称为“同光新政”,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所以答案选C,A是辛亥革命的积极作用,BD两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名师点睛】近代主要经济形式的相互关系7.“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产品

9、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由材料可知,公和永缫丝厂出现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A. 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B. 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C. 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D. 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可知公和永缫丝厂营业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故本题应选D项;题目中未涉及各级官吏对公和永缫丝厂的盘剥,故排除A项;B项无法体现题目中的信息“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C项无法体现题目

10、中的信息“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故排除。8.下面关于洋务运动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发生于两次工业革命之间,有利于采用新技术B. 既推动了、又延误了中国近代化C. 被列强旨在扩大对华商品输出的侵略战争中断D. 是清政府的自救和改革【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这一时期列强的侵华特征以资本输出为主,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表述正确,排除。9.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这主要包括壮大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分解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传入了西方近代生产技术和机器A. B. C.

11、D. 【答案】D【解析】选项错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后来逐渐消失,因此不存在壮大的问题;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选项说法正确,这是对市场的影响;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10.1891年,上海伦章造纸厂创办,名义资本15万两,分为1500股,每股100两,但只有1100股认购并缴足了。公司每月生产纸60吨,由于原料昂贵以及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开展,此厂已濒于停业。该厂属于A. 列强在中国建立的企业B. 洋务派建立的企业C. 民族资本家建立的企业D. 官督商办的私营企业【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来看,上海伦章造纸厂的名义资本15万两说明资金少,每月生

12、产60吨说明规模小;无法与日本纸竞争说明不是列强在中国建立的企业,也说明其没有政府的背景,这些信息正是民族工业的真实写照,故排除ABD,选C。11.“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A.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B. 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C. “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时间信息1962年。A项所述是在1953年制定的,排除A。1958年中共八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但这条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经济规

13、律,在其指导下,1958年,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轻率发动,这两项都犯了左倾错误,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和C。联系史实,1962年提出的方针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答案为D。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八字方针【名师点睛】八字方针的提出:时间:1962-1965年内容:“调整、巩同。充实、提高”,其中核心为.调整”,即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原因:面对屯年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结果:1962年起,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I整任务基木完成12.1975年,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的状态,其主

14、要原因是A. 周恩来着手恢复和调整国民经济B. 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C. 极“左”思想遭到彻底批判D. “文革”动乱接近尾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革”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正确认识能力。“文革”使国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挫折。1975年,周恩来病重,在毛泽东的主支持下,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故选B考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挫折“文化大革命”时期13. 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

15、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A.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 “一五”计划时期C. “大跃进”时期D.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建国初期,中苏友好,苏联援建中国156个工业项目,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B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工业基础薄弱,A项错误;“大跃进”时期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中苏关系恶化,CD错误。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备考指南】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一五”计划1953-1957年;“大跃进”是1958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是1960-1965年。14.从1953年开始,我国以156项重点建项目为骨干,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大规模建设,这156个重点项目中能源是建设的第一重点(占33.3%),其次是国防工业(占28.2%)。机器制造业居第三位(占15.4%)冶金工业局第四位(占12.8%),这四大工业合计占90%。这一时期重点建设项目的分布反映了“一五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