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明县城迎检工作汇报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77113719 上传时间:2021-03-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建文明县城迎检工作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创建文明县城迎检工作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创建文明县城迎检工作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创建文明县城迎检工作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创建文明县城迎检工作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建文明县城迎检工作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文明县城迎检工作汇报(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设文明县城,展示良好形象竹山县创建市级文明县城情况汇报中共竹山县委 竹山县人民政府2008年3月6日自1999年竹山县城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县城以来,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了文明县城创建力度,坚持把竹山县城建设成为“山水园林城、生态水电城、最佳人居城”的创建思路,以“确保市级文明县城,争创省级文明县城”为创建目标,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硬件与软件结合,狠抓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市民素质不断提高,较好地塑造了竹山的对外形象。下面,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将两年来的创建工作简要汇报如下:一、加强领导,为创建文明县城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提高认识,准确定位,科学谋划创建之策

2、。县城是竹山的名片,也是竹山人的脸面,县城的文明程度,直接关系到竹山的改革开放程度和对外形象。自我县开展文明县城创建活动以来,城区面貌逐年改善,县城对于人才、技术、资金、信息、产业等方面的集聚能力日益增强,群众对于物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在新的历史阶段,县城的文明程度、社会秩序、环境质量等,越来越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无形的生产要素,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本。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潘口水电站的开工建设,堵河水电大开发的号角正式吹响,我县已经步入“大开放、大开发、大招商”的黄金机遇期,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县城,怎样发挥自身优势,展示竹山独特的魅力和良好的形象?怎样发挥产业支撑作用,更好地吸引

3、大业主,助推大发展?怎样营造出更加良好的人居环境,留住更多的客商在竹山安居乐业?这些课题都是把竹山建设成为什么样城市的严肃课题。面对这些课题,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经过反复调研和论证,我们进一步廓清了文明县城创建的思路,即凭借竹山独特的地理优势,打造山水园林式城市;依托水电产业优势,打造生态水电型城市;利用良好的生态条件,打造最佳人居城市。、加强领导,健全文明县城创建的领导机制。为了切实加强对文明县城创建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正副组长的文明县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城市建设综合执法领导小组,明确由县委宣传部、文明办主抓县城文明创建活动、软件建设和市民道德宣

4、传教育等工作,县建设局、水务局、交通局、城关镇等单位主抓城市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和城市日常管理,由相关部门联合组成的城市建设综合执法办公室具体抓城市建设、管理和执法的指挥、协调、督办、验收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要求,县直各单位也分别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文明县城、文明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的文明创建工作,并结合各自职能,按照县综合执法办的统一部署,切实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县城市建设综合执法办公室坚持每周一碰头,每月一小结,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每年进行一次总结表彰,充分调动各成员单位参与创建的积极性。目前,我县已基本形成“领导重视,全民参与,整体联动,立体创建

5、,齐抓共管”的创建局面。二、强化措施,狠抓文明县城创建的硬软件建设1、加大投入,不断夯实城市硬件建设基础。两年来,县委、县政府通过立项争取、自筹、社会捐款等方式,筹集资金2.8亿多元,进行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实施了城镇路网畅通工程,改善了城市道路交通条件。其中,完成了投资2600万元的纵横大道一期工程,启动了总投资3500万元的二期工程;完成了投资1000万元的明清大道建设,打通了环城公路的瓶颈;完成了投资1000万元的宏发路桥建设,实现了立体互通;投入1000万元,完成了鲍竹路城区段改造和千福路、永乐路、建设大道、世纪广场步行街等道路的建设工程;完成了投资600万元的明清走马岗大桥工程,启

6、动了投资1000万元的堵河二桥建设工程;投入150万元,对城区道路路灯、路标等配套设施进行了更换和完善。目前,城区道路“四纵八横”的交通框架已经形成。二是已经完成了沿河大堤一期工程,启动在建二期工程,累计投资4300万元。三是启动、完成了一批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300万元的广电中心已经投入使用;投资2600万元的体育中心已经完成主体工程,10月1日可望投入使用;还启动了投资1500万元的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等建设工程。四是启动了投资70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和投资1500万元的垃圾处理厂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城区供水、供电设施。五是投资200多万元,兴建了公厕5个、地埋式垃圾中转站5

7、个,购买垃圾清运车2台、垃圾桶700余个。六是投资250万元,实施城区道路绿化工程。2、不断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建立并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文明城市创建“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我们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宣传教育与执法处理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继续加大了城市综合执法力度,在城市管理中推行了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将城市管理工作进一步引向规范和深入。一是组织开展交通秩序和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活动。交警部门采取定点执勤、电子拍摄、巡回检查等方式,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4000余起。城管部门实行经常性的巡查,出店经营、沿街叫卖等违规行为明显减少。二是加大了环境卫生执法力度,城区环境卫生状况明显好转

8、。进一步完善了竹山县城镇环境卫生和“门前三包”管理办法,经常性开展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执法活动,现场处罚乱堆乱放等违规行为600余起;环卫部门加大了清扫保洁和卫生监督力度,卫生死角逐步减少。三是组织开展了市容环境秩序综合整治活动,取得良好成效。城管部门在开通“牛皮癣”追呼系统的基础上,采取聘请专业保洁公司清洗和安排专人分段负责的方式加强“牛皮癣”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印发了关于加强犬类管理的通告,开展了流窜宠物清理行动。卫生监督等部门加大了对街头餐饮、夜市烧烤摊点的清理,取缔了一批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饮食摊(店)和流动早点、夜市摊点。环保部门进一步加强了“三废”和噪声管理。四是加大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

9、。通过大力开展“门栋关照”等安全文明创建活动和推行治安巡查、十店联防等措施,社会治安环境明显好转。五是大力开展“禁鞭”活动并取得实效。出台了竹山县烟花爆竹燃放管理办法,通过经常性地开展城区燃放烟花爆竹综合执法活动,乱燃滥放行为明显减少。六是组织开展了居住小区综合整治活动,建立了竹山县物业管理实施办法,小区脏、乱、差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七是以网吧治理、交通安全为重点,开展了校园周边秩序综合整治活动,为城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3、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动员广大市民自觉与文明同行。自2005年4月,县委、县政府启动“文明竹山建设启动仪式我与文明同行”活动以来,由县委宣传部、文明办、综合执

10、法办牵头,广泛组织开展了公民道德宣传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一是开展了 “大宣传”活动,引导市民从最基本的操行入手,提高素质。县文明办先后编印了竹山县文明市民手册、公民道德建设读本、致竹山公民的一封公开信等资料,分别发送到广大干部群众手中。城区各机关、企业、社区利用“市民学校”,进一步加大了文明言行、文明礼仪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综合执法办等单位采取出动宣传车、制作公益广告、开辟宣传橱窗等形式,大力宣传文明县城创建的重要意义。电视台、今日竹山网站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开设“城管之窗”、“第三只眼睛看麻木”、“文明言行大家谈”、“重点工程建设巡礼”、“禁鞭”等专栏,并对文明县城创建工作进行跟踪报道。两年

11、来,共刊播电视新闻80条,广播新闻63条,报纸新闻110条,制作专题节目23个。县教育局、团县委联合开展了未成年人文明知识竞赛、争做文明小市民和义务宣传小分队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二是开展了“大表彰”活动,营造出立德、颂德、普德的浓厚氛围。为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全县上下形成共讲文明、共享感动、共铸和谐的社会氛围,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广电局牵头,通过各乡镇、各战线申报,提名公示,公众投票等方式,先后在全县开展了两届“十大文明市民”和首届“感动竹山十大人物”评选表彰活动。道德模范和感动人物的事迹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的认同和赞扬。相关单位广泛开展了向“十大文明市民”、“感动竹山十大人物

12、”学习和争做“社会公德模范”、“职业道德标兵”、“家庭美德榜样”等竞赛活动。三是开展了“大讨论”活动,增强了市民的主人翁意识。针对城市种种不文明现象,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围绕“怎样建好竹山城、做好文明人”的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采取网络征集、论坛交流等形式,公开征集了竹山县市民“最应摒弃的十大不文明行为”和“最应倡导的十大文明行为”。四是开展了“大监督”活动,营造出“陋习上街,人人喊打”的社会监督氛围。在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同时,去年全国第五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期间,县文明委聘任了50名“文明监督员”,不定期走上街头,对各种不文明言行进行友情劝导,取得良好成效。县直各单位也成立了“文明监督岗”,进

13、一步扩大了城区的监督哨的数量,放大了监督效果。五是开展了“大曝光”活动,让不文明行为逐步销声匿迹。在今日竹山网站、竹山电视台设立“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对“文明监督员”、市民检举和城市建设综合执法办等执法部门提供的各种不文明行为进行公开曝光。两年来,对城区诸如随意燃放烟花爆竹等种种不文明行为现象进行曝光两百余件次,通过“大曝光”活动的开展,各种不文明的现象越来越少。4、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大力繁荣群众文化,丰富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馆、图书馆、宣传文化中心、电影公司等文体单位,充分发挥文化阵地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14、,组织先进文化进街道、进社区,组织广大市民开展广场健身舞蹈等活动。县委、县政府每年都要组织几次大型的文艺活动,为广大市民奉献一道道文艺盛宴和精神大餐。二是大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系统创建活动,整合社会力量,形成共倡文明新风的格局。县直各部门坚持以市民学校为阵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及家属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形成共树新风的浓厚社会氛围。三是深入持久地开展了“十星级”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安全文明创建,在城区大力开展了“十星级楼院”、“十星级居民户”评选活动;结合信用工程的实施,开展了“十星级文明企业”、“十星级个体经营户”的争创评选活动,在每年的经济工作会上,县

15、委、县政府都要公开表彰“十大文明企业”;结合行风评议,开展了“十星级窗口行业”创建活动,各窗口单位文明办事、优质服务的意识不断增强;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大力开展了“十星级党员”创建活动;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了“十星级少先队员”创建活动。“十星级”系列创建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了文明县城创建的内涵。三、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取得的主要成效通过两年来扎实有效的工作,我县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一,营造了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和广大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开展,促进了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评议工作的推进,促进了各单位文明执法、规范执法、依法

16、行政、依法办事,树立了党和政府良好的形象,进一步完善了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机制,促进了政务公开和党政机关的勤政高效,使群众对县委县政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干群关系更趋融洽。第二,营造了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使各政法机关的执法水平不断提高,公共安全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交通事故逐年减少。2006、2007两年,我县交通事故死亡率分别为每万台车1.3人和4.21人,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发案率分别为76.49%和64.79%。维护老人、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和法制宣传,基层民主建设等工作不断得到加强。违法生育现象日益减少,全县计划生育率两年分别为95.12%和95.47%。通过道德建设的开展,营造了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虐待、不赡养老人案件发生率两年分别为每万户1起和0起,家庭暴力投诉率两年分别为每万户1起和1.2起,侵犯残疾人合法权益事件投诉率两年分别为每万户2起和1起,均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 。第三,营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