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作文材料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据报载,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功。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便也随之转移。当然,人的记忆移植要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注意写作时可以大胆想象,内容只要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就符合要求,具体的角度和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编述故事,发表见解,展望前景等等。
2、题目自拟。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作文评析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对今后高考作文命题思路和作文教学也有很大启示。一、要引导学生关心未来世界“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一命题,很显然把考生的视线和思维一下引向到未来世界。关心未来,这是时代的大课题也是教育的大课题。正如美国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纳所说:“忽视未来的人,将会冒丧失未来的危险。”人类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梦想,这些梦想是通向未来之路。今天的梦想也许就是未来的现实。当今的中学生是未来世界的建设者,人类面临生死收关的选择,将向何处去?为了开拓美好的未来,我们应该怎么办?是否应该在梦想的天地里重新探索和追求,寻找通向未来的路?是否应该向未来
3、给人类希望的宏观工程挑战?以及所谓全球化等等问题。他们理所当然的应该予以关注,以便使通向未来的各种梦想变成现实。二、要着眼科学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理科教育固然有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优势和责任,文科教育也有它的用武之地,是否也可以助一臂之力呢?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给我们提供了借鉴。现代科学技术已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因而必须对学生予以科学教育,这是时代的必然。学生科学素质的教育,必须文理结合,携手联盟,交叉渗透,互为所用,而作为中学教育重要内容的作文教学则应是文理联盟的纽带。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一次大胆探索,将对我们今后的作文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三、要重视想象力的开发想象力是下世纪创造
4、型人才必备的品质。就作文而言,想象力也是写作最基本的素养。缺乏想象力的作文必然思想僵化、形式呆板、语言乏味。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与其说是一次文章内容、语言表达、汉字书写的考试,不如说是一次想象力的考试。“假如记亿能够移植”,是以描绘未来为对象的科学题材的写作,必须有多种科学知识的参与,既要异想天开浮想联翩,又要统密推论,精确表述,这才是符合科学的想象力。作文中生活题材与科学题材的结合,写实与写虚的结合,各种语言表达方式的互相穿插,将会改变传统作文重视写实排斥写虚而忽视想象力开发的一贯做法,开创高考作文和作文教学的新局面。优秀文章例文铭记民族的苦难与辉煌-假如记忆可能移植身形憔悴的屈子行吟
5、汩罗江畔,向我们蹒跚而来;衣袂飘飘的李白持酒仰天放歌,向我们狂奔而至。古老的历史与文化的流程中,我们的民族曾有着太多的辉煌与记忆。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我甘愿让我的父老乡亲们永远铭记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记住我们神色庄重的祖先,如何从绿草如茵的古黄河流域,踏遍荆棘跋涉到今天的艰难历程,以及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引以自豪的远古文明和中华儿女 掩卷沉思时,首先从记忆的湖面泛起的,便是历史尽头那一道道光彩的背影。穿越时空的苍凉与沉重。抵达我们刻骨铭心的记忆深处。三国时的羽扇纶巾,先秦两汉的明月关,长安城上的紫气辉云,江河两岸的饿殍哀鸿,都在历史的书页中栩栩如生。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我情愿在这一段凝重的记忆中感
6、受民族的盛衰交替和前进之路的坎坷崎岖。当唐宋的民景一片歌舞升平,当忽必烈的铁骑驰骋中亚的土地,我们可以在那一段灿烂的记忆中激动欢呼喜极而泣,当大清帝国的势力衰微,列强的屠刀残杀我中华儿女,我们可以在那一段痛心疾首的记忆中,唤起民族的觉醒,奋发图强,一雪国耻。正是这一串串凝血含泪的记忆给了我们顽强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我们没齿不忘。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我们还要记住近百年天翻地覆的变化,记住如今的繁荣昌盛。即便历史终究成为历史,一去永逝,我们也要在仅存的记忆中留下一幕祥和安静的图景,尽管我们的民族在这个世界里有着血与泪的创痛,有过骨肉离散,有过奇耻大辱,毕竟记忆中的刀光剑影和滚滚硝烟,曾让我们痛定思痛
7、,铸就了一批民族的精魂,我们会在记忆中用苦难的血泪擦亮智慧的善良的眼睛,让我们自己以及后代,生生世世懂得我们的民族有着苦难的遭遇和不屈的尊严。烈士的鲜血染红了他深爱着的土地,也染红了亿万民众的记忆;使馆的废墟再也无法唤醒长眠于此的纯情儿女,却唤醒了炎黄子孙的爱国激情,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让我们把这一段记忆,涂得最浓最重。我们的历史,除了记忆不能再留给我们什么,我们的民族除了奋发图强不能再蹉跎等待什么。留住记忆可以给我们更多的自信和自强的理由,我们要记住的不仅是远古的文明与辉煌,更需记住我们的民族饱经苦难,她渴盼着她的儿女能够扬眉吐气,能够被人敬重和尊崇!两个人的一生一对风风雨雨走过了60多年的
8、夫妇死了。他们最大的愿望便是来生还做夫妻,于是在生前约定,公元2010年7月7日晚7点在鹊桥公园的大树下见面。他们的子女按照父母的遗嘱,把他们的记忆分别移植给两个12岁的男女少年。10年很快过去了,两个少年已都长成了青年。他们在约定的时间来到约定的地点,但是他们谁也不认识对方,因为他们记忆中的对方应该是另一番模样。于是他们都坐下来等,从黎明到黄昏再到黎明,记忆中的他 和她还没有出现。树上的喜鹊不停地叫着,但是喜事却不肯露面。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他们都坚信自己的约定,都毫不气馁地等着。从青年到中年,直到皱纹和白发悄悄地出现,他们始终等着,他们从未说过一句话,因为他们没有二心,只等着自己的爱人到
9、来。转眼间60年又过去了,大树的叶子枯了又绿,绿了又黄,树上的喜鹊搬走了,但两位白发老人仍坐在那里默默地等待。终于她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他作为她惟一的邻居在清理她的遗物时,发现了一封遗书。他打开了,看完之后,经过60年漫长等待都没流过一滴泪的他突然嚎啕大哭。他抱起她的尸体,哭声如雷。风呼呼地吹着,似乎读到了悲凉,请把我的记忆移植给一个女孩,来生我还在这里等他。 他反复地读着遗书。突然他把遗书丢在风里,倏地便无影无踪。他不想再浪费又一对少男少女的生命。他遗憾,为什么还要等下一个来生?他痛苦,他决定来生他们一切从零开始,如果有缘,他们一定会相遇。等到冷静下来之后,他提起笔,写了一封给后人的信,信中是
10、这样说的:记忆移植本来是一件可以造福人类的好事,而我却因它浪费了大好的时光。聪明的人们哪,千万不要学我,而要把移植来的记忆用在学习、工作上,去创造财富,造福人类。 写完这封信,老人永远地失去了记忆,但他还睁着眼睛 (选自山东省)评点:读本篇作文,像是在读一篇民间故事-两个被移植了记忆的人,那么恒久地痴痴地等待着记忆中的爱人,一等就是60年,那不是两尊活的望夫(妇)石吗?那种对爱情的痴迷,对美好记忆的坚持,确实令人肃然起敬。然而,我们又分明感到了阵阵的残酷-60年等待的背后,是两个无辜的12岁的男女少年呀!是记忆的移植使他们失去了人生的所有,包括事业,包括欢乐,也包括爱情。我们真要诅咒把记忆移植
11、给他们的人了!尽管其中的他最终是醒悟了,但不是太晚了么?也许是有意追求这种民间故事般夸张式的风格,也许是为了达到最后的悲剧结局而铺垫,文中的两个人似乎只生活在记忆之中,没有社会的任何影响,没有两个人的任何交往,60年间,他们从未说过一句话,没有任何的变化。这种描述,还是使人觉得有些不够合理。应当指出,本文的语言表达显现出了相当深厚的功底,值得肯定。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移植记忆在小动物身上已取得了成功,于是科学家的目标转向了人类。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那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如果有一天记忆可以移植,那些因未完成科研项目而与世长辞的科学家们将不再遗憾。他可以将自己全部的知识理论完全地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
12、,让另一个人继续他的事业。这样能使信息的传递速度大大提高,人们不必再日积月累,只要一个手术,就会得到别人一生积累的知识,再加上自己一辈子积累的知识一并传给后人,这样人类的知识会快速地丰富起来。学生不必花十几年来读书,工人也不必积累工作经验,这样会大大节省时间。然而记忆移植也有很多弊端。假设爱迪生在进行灯丝试验的中途因故去世了,他的记忆带着钨不能作灯丝的结论移给了另一位科学家,这位科学家记得钨是不能作灯丝的,于是便向钨以外的金属寻求合适的材料,那么电灯还能不能发明就很难说了。因为记忆是死的,人是活的,人类移植的是记忆而不是思维,这样就会出现问题。比如,知识到了另一个人那里能不能被灵活地运用?另一
13、个人能不能认同他的想法?二者能不能达到协调统一?记忆中还有一部分属于非知识的,应该属于个人隐私,如何过滤这些只保留知识部分,也是科研人员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如果记忆可以移植,这也是对人性的一大挑战。生物的进化告诉我们:恶劣的环境能加快生物进化速度,优良的环境反而能导致物种的退化甚至灭绝。如果人类真的那么轻而易举地得到知识,那人类还会有进取心和意志力吗?而这两样又是成功不可或缺的。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而且是矛盾的,其发展速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人们常常注意了事物的这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记忆移植也是这样。如果哪一天真的能够成功的话,也要考虑一下如何使其利大于弊,更好地为人类造福。(选自山东
14、省)评点:单纯从议论文的角度看,本篇作文是非常幼稚的。但是今年高考作文的内容假如要写成议论文的话,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也确实有点儿勉为其难-本来对记忆这类心理学概念便不是太了解,何况对记忆移植带来的后果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呢?不过,许多考生仍是按照平时的训练,抱着保险的想法写成了议论文,这样,难以出彩也是正常的。这也使我们在挑选一篇优秀的议论文时感觉非常困难。理论深度不够,表达与文采常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一下,但本篇的文采也嫌不足。我们选中本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讨论记忆移植给人带来的后果时,不是一味赞颂,也不是简单地否定,而是辩证地分析其利弊,主张扬利去弊。能有这样全面而辩证的视点,对现在的中学生来
15、说,也算是难能可贵了。爱因斯坦复活之后 21世纪的一个傍晚,在一个忙碌的实验室里,一群科学家欢呼起来了。他们刚刚成功地把爱因斯坦的记忆移植到一个当代人的头脑中。一夜之间,全世界都轰动了,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疑惑:这个爱因斯坦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美国的爱因斯坦研究实验室立即把这位爱因斯坦接班人请了过去,他们要让他在那里工作并且给予优厚的待遇。爱因斯坦还是那样谦虚,淡泊名利,不过他还是同意留在那里工作,毕竟他要为社会工作。时间并没有因爱因斯坦的重生而放慢步伐。整整一年过去了,爱因斯坦没有任何建树,人们茫然了。不久,人们得到了解释:爱因斯坦的记忆还停留在20世纪,目前他正在熟悉实验室的环境和仪器设备。随
16、着时间的推移,爱因斯坦已经熟悉了各种仪器设备,但他的工作还没有步入正轨,因为他所提出的理论早在十几年前就被后辈科学家论证了。实验室的领导召开会议讨论了这一问题。他们一致认为这位新爱因斯坦的知识结构还处在20世纪,所以完全无法与当今接轨。他们还认为,现在这些知识并不重要,他们需要的是爱因斯坦的思维。随后,他们拜访了美国医学会的会长,表明了他们的意见,但医学会长在听取三位专家的报告后却告诉他们,医学所能移植的只是记忆,并不能移植思维,换句话说,他们所做的不过是提供一台活的储存器。实验室的领导失望而去。但身为科学家,他们明白要想使爱因斯坦真的重生完全没有可能了。此后,喧嚣一时的记忆移植终告一段落,但它也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思索。记忆的移植不过是经验和知识的传递,它不涉及大脑本身,更不会令一个弱智者变得思维敏捷。因此科学的进步决不能寄希望于移植老一辈科学家的记忆,未来只有靠我们自己去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