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教学设计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177066594 上传时间:2021-03-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教学设计一、 内容分析1、教材位置和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是中国档案出版社信息技术教科书初中第一册(上)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这一节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教学开机进入windows、认识windows的桌面和鼠标的基本操作。第2课时,也就是本课要完成认识窗口和对话框并掌握对输入法、时间和日期以及显示属性对话框的设置方法。2、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前后联系: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这一节是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操作的起始章节,是理论与操作的衔接。这一节第2课时的内容是对鼠标基本操作的实际应用,也是对windows图形环境认识的加深。这一章节的教学对学生积极自主实践学习习惯的开始养成比较重

2、要。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windows环境下的窗口和对话框,知道可以通过操作窗口和对话框来调整计算机的设置。2、能力目标:掌握如何选择输入法,设置时间、日期和显示属性的方法。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敢于动手探索、善于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和行为素质。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设置时间、日期和显示属性的方法。难点:如何对“显示属性”对话框中其它选项卡的设置。【第二部分:学情分析】在教学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开关电脑其实已不成问题,但还没有真正开始在windows中进行过自主的设置,学生们在信息技术学科能力方面还是较参差不齐的,有少数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较好。

3、本课的新课设计只有针对占大部分的处于起步阶段的学生来进行,而实践练习的部分就能涵盖全体的学生对象,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还能在练习过程中起到带动作用,对其他同学会具有积极的影响。【第三部分:教学方法】我的教学设计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应用性特点,我采用“任务驱动、启发实践”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NetSchool电子教室的多媒体教学功能,实时演示、讲解。同时,为突破难点,精心进行练习的设计,以练习为任务,以任务为驱动,促使学生为完成任务而积极地进行自主实践活动。鼓励同学间围绕练习协同工作,既可以学习新知识,又增强了其相互间交流、合作的能力。【第四部

4、分:教学过程】为体现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的教学设计以“启发实践”为本,特别注意了在任务设置上的准备,着重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让学生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由体验,同时利用讨论交流、协同研究,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具体的环节包括:1、复习旧知(2分钟):本课是第1课时中鼠标的基本操作的实际应用,也是第1课时中对windows认识的延续和加深。主要复习上一课学习了的两个内容:A.windows的桌面组成;B.鼠标的基本操作。设计思想: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要在旧认知理论的基础上学习到新知识,必须首先巩固已有的知识体系,才能将新知识内化,对融合了新知识的认知体系进行重新的建构。2、新课引入(1分钟):我们要求电脑做什么就必须要电脑知道,那么我们如何与电脑对话,让它明白我们的意图呢?今天我们就要研究这个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